图书介绍

矿井地质手册 地质·安全·资源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矿井地质手册 地质·安全·资源卷
  • 李增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04752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821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861页
  • 主题词:矿井-矿山地质-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矿井地质手册 地质·安全·资源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地 质 基础3

1含煤岩系3

1.1 术语定义3

1.2 沉积岩6

1.2.1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GB/T 17412.2 —1998)6

1.2.2 沉积岩的命名与分类14

1.2.3 沉积岩的鉴定和描述27

1.3 含煤岩系的特征34

1.3.1 含煤岩系的岩性特征34

1.3.2 含煤岩系的古生物特征39

1.4 含煤岩系的观测44

1.4.1 含煤岩系观测要求44

1.4.2 含煤岩系观测和描述内容44

1.4.3 含煤岩系观测方法46

1.4.4 含煤岩系观测资料的整理47

1.5 煤层47

1.5.1 煤层特征及煤层分类47

1.5.2 煤层顶、底板52

1.5.3 煤层厚度变化地质鉴定特征53

1.5.4 煤层厚度变化的探测57

1.5.5 煤层观测59

1.5.6 煤层对比63

2煤岩、煤质66

2.1 术语定义66

2.2 煤的物理性质和煤的岩石组成68

2.2.1 煤的物理性质68

2.2.2 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与宏观煤岩类型73

2.3 煤的化学组成与煤质分析78

2.3.1 煤的化学组成78

2.3.2 煤的工艺性质82

2.3.3 煤质分析99

2.4 煤的分类105

2.4.1 煤类划分依据105

2.4.2 中国煤炭分类106

2.4.3 中国煤层煤分类111

2.4.4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113

2.5 煤样的采取与制备115

2.5.1 煤样的采取115

2.5.2 煤样的制备117

2.6.煤的工业用途117

3矿井地质构造120

3.1 术语定义120

3.2 岩层产状及地层层序122

3.2.1 岩层产状122

3.2.2 地层层序128

3.3 褶皱构造130

3.3.1 褶皱要素130

3.3.2 褶皱分类132

3.3.3 褶皱的形成机制138

3.3.4 褶皱构造的观测与探测140

3.4 断裂构造140

3.4.1 断层140

3.4.2 节理149

3.4.3 劈理153

3.5 层滑构造与煤层形变159

3.5.1 层滑构造159

3.5.2 煤层形变163

3.6 构造规模及复杂程度167

3.6.1 构造规模167

3.6.2 构造复杂程度167

4岩浆侵入体168

4.1 术语定义168

4.2 岩浆岩一般特征169

4.2.1 岩浆岩的物质成分169

4.2.2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172

4.2.3 岩浆岩的产状175

4.2.4 岩浆岩的分类177

4.3 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180

4.3.1 侵入岩的岩石种类和产状180

4.3.2 侵入岩对煤层的破坏181

4.3.3 岩浆侵入对煤质的影响181

4.4 岩浆侵入煤层的一般规律183

4.4.1 深断裂是岩浆上升侵入的通道183

4.4.2 沿软弱层侵入184

4.4.3 受岩浆侵入影响煤层的分带性和分区性184

4.5 岩浆侵入含煤岩系的一般标志185

5喀斯特陷落柱186

5.1 术语定义186

5.2 煤矿喀斯特陷落柱186

5.2.1 喀斯特陷落柱对煤矿生产的影响186

5.2.2 生产矿井研究喀斯特陷落柱的基本任务187

5.3 喀斯特陷落柱的特征187

5.3.1 喀斯特陷落柱的形态特征187

5.3.2 喀斯特陷落柱的界面特征189

5.3.3 喀斯特陷落柱的物质成分特征190

5.3.4 喀斯特陷落柱的规模特征191

5.3.5 喀斯特陷落柱的发育分布特征191

5.3.6 喀斯特陷落柱的物性特征193

5.4 喀斯特陷落柱的成因193

5.4.1 喀斯特陷落柱发育的地质条件193

5.4.2 喀斯特陷落柱发育的机理194

6煤层气地质196

6.1 术语定义196

6.2 煤层气198

6.2.1 煤层气成分199

6.2.2 煤层气的生成与赋存空间201

6.3 煤储层与煤层气藏204

6.3.1 煤的割理系统204

6.3.2 煤中气体的赋存状态与流动205

6.3.3 煤的吸附特征206

6.3.4 煤储层压力及影响因素207

6.3.5 煤层气藏208

6.3.6 煤储层物性参数及其测定212

6.4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214

6.4.1 煤层气资源/储量214

6.4.2 煤层气勘查223

7煤的共伴生矿产资源240

7.1 术语定义240

7.2 主要共伴生矿产及其资源状况240

7.3 高岭土矿床241

7.3.1 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241

7.3.2 高岭土特征242

7.3.3 高岭土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242

7.3.4 工艺性能243

7.3.5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243

7.4 耐火黏土矿床246

7.4.1 矿床成因类型246

7.4.2 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247

7.4.3 矿石类型247

7.4.4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248

7.5 铝土矿250

7.5.1 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250

7.5.2 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250

7.5.3 主要用途、工业技术要求及综合评价251

7.6 膨润土252

7.6.1 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252

7.6.2 矿物特征、组成和化学成分253

7.6.3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253

7.7 硅藻土255

7.7.1 矿石主要特征255

7.7.2 成矿特征及主要成因类型256

7.7.3 主要用途、工业技术要求和开采技术条件256

7.8 油页岩257

7.8.1 成分及其特征257

7.8.2 矿床类型、成矿条件和时代257

7.8.3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258

7.8.4 综合评价258

7.9 石墨258

7.9.1 矿物特征258

7.9.2 矿床类型259

7.9.3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259

7.10 硫铁矿矿床260

7.10.1 硫铁矿特征及其化学成分260

7.10.2 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时代260

7.10.3 主要用途和工业技术要求261

8矿山地热262

8.1 术语定义262

8.2 矿山地热的基本知识263

8.2.1 热传递的基本概念263

8.2.2 地壳的热状态264

8.2.3 影响矿区地温场的主要因素268

8.2.4 矿区地温类型划分275

8.3 矿山地热的观测275

8.3.1 矿山地热勘探任务275

8.3.2 钻孔测温原理275

8.3.3 地面深钻孔测温276

8.3.4 井下测温282

8.3.5 其他资料的获取和收集285

8.3.6 地热资料整理287

8.4 矿区(矿井)深部地温预测292

8.5 矿井热害293

8.5.1 矿井热害类型及等级划分293

8.5.2 热害矿井气象条件预测内容与方法294

8.6 矿井地热的利用297

8.6.1 利用地热预热矿井进风流297

8.6.2 矿井热水的利用297

第二篇 安全地质及工作方法301

9瓦斯地质301

9.1 术语定义301

9.2 瓦斯及其赋存状态302

9.2.1 瓦斯的成分及其性质302

9.2.2 瓦斯的成因303

9.2.3 瓦斯在煤体中的赋存303

9.3 煤层瓦斯参数测定309

9.3.1 煤层透气性系数测定方法309

9.3.2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313

9.3.3 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317

9.4 矿井瓦斯涌出量和矿井瓦斯等级320

9.4.1 矿井瓦斯涌出量320

9.4.2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321

9.4.3 矿井瓦斯等级326

9.5 煤与瓦斯突出329

9.5.1 煤与瓦斯突出类型329

9.5.2 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330

9.5.3 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鉴定334

9.5.4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335

9.5.5 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339

9.6 瓦斯地质图的编制342

9.6.1 瓦斯地质图的编制步骤342

9.6.2 三级瓦斯地质图的编制344

10矿井瓦斯防治技术与方法350

10.1 术语定义350

10.2 矿井瓦斯涌出的治理350

10.2.1 分源治理350

10.2.2 分级分类治理354

10.2.3 综合防治355

10.3 瓦斯喷出及其防治355

10.3.1 瓦斯喷出的类型及特点355

10.3.2 瓦斯喷出的防治358

10.4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360

10.4.1 区域防突措施360

10.4.2 局部防突措施362

10.5 防治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措施365

11瓦斯抽采(放)技术与方法366

11.1 术语定义366

11.2 瓦斯抽采(放)系统367

11.2.1 建立瓦斯抽采(放)系统的条件367

11.2.2 地面永久瓦斯抽采(放)系统367

11.2.3 井下移动泵站瓦斯抽采(放)系统368

11.3 瓦斯抽采(放)的原则、方法及指标369

11.3.1 瓦斯抽采(放)的原则369

11.3.2 瓦斯抽采(放)的方法369

11.3.3 瓦斯抽采(放)的基本指标371

11.4 瓦斯抽采(放)技术与方法375

11.4.1 开采层瓦斯抽采(放)377

11.4.2 邻近层瓦斯抽采(放)381

11.4.3 采空区瓦斯抽采(放)383

11.4.4 我国主要矿区瓦斯抽采(放)情况388

11.5 瓦斯抽采(放)管理389

11.6 瓦斯综合利用390

11.6.1 瓦斯储存390

11.6.2 瓦斯利用391

12煤矿冲击地压392

12.1 术语定义392

12.2 冲击地压的显现征兆及主要特点392

12.2.1 冲击地压的显现征兆392

12.2.2 我国冲击地压的主要特点393

12.3 冲击地压的分类393

12.4 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394

12.5 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394

12.5.1 强度理论395

12.5.2 能量理论395

12.5.3 冲击倾向理论395

12.5.4 失稳理论395

12.6 冲击倾向性鉴定396

12.6.1 弹性变形能396

12.6.2 煤的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及分类396

12.6.3 顶板岩层的冲击倾向性评价指标及分类402

12.7 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与防治402

12.7.1 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402

12.7.2 冲击地压的防治404

13煤的自燃405

13.1 术语定义405

13.2 煤的自燃条件406

13.3 煤自燃的诱发因素407

13.4 煤自燃危害409

13.4.1 煤田煤层自燃409

13.4.2 煤矿煤自燃410

13.5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及预测技术414

13.5.1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及其分级414

13.5.2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418

13.5.3 煤自然发火期的确定420

13.5.4 煤层自燃标志气体色谱分析及指标优选方法420

13.6 煤自燃的预防424

13.6.1 井下煤自燃预测预报424

13.6.2 煤层自燃区边界的圈定426

13.7 井下自燃火灾治理434

13.7.1 延长煤自然发火期方法434

13.7.2 灭火技术435

13.7.3 灭火方法440

14煤尘442

14.1 术语定义442

14.2 煤尘概况442

14.2.1 煤矿粉尘的产生442

14.2.2 煤矿粉尘的成分442

14.3 煤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443

14.4 煤尘爆炸机理及预防444

14.4.1 煤尘爆炸的机理及特征444

14.4.2 煤尘爆炸的条件445

14.4.3 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445

14.4.4 煤尘爆炸性鉴定447

14.4.5 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评定447

14.4.6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448

第三篇 矿井地质工作方法451

15矿井地质构造观测、探测、预测与处理451

15.1 术语定义451

15.2 褶皱的观测、探测、预测与处理451

15.2.1 褶皱的观测451

15.2.2 褶皱的探测451

15.2.3 褶皱的预测与处理454

15.3 断层的观测、探测、预测与处理455

15.3.1 断层的观测455

15.3.2 断层的预测462

15.3.3 断层的处理501

16侵入岩体、喀斯特陷落柱的探测与处理方法508

16.1 术语定义508

16.2 侵入岩体的观测、探测与预测508

16.2.1 侵入岩体的观测508

16.2.2 侵入岩体的探测512

16.2.3 侵入岩体的预测513

16.3 喀斯特陷落柱的观测、探测、预测与处理517

16.3.1 喀斯特陷落柱的观测517

16.3.2 喀斯特陷落柱的探测519

16.3.3 陷落柱的预测521

16.3.4 喀斯特陷落柱的处理方法525

17矿井地质编录527

17.1 术语定义527

17.2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与要求527

17.2.1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527

17.2.2 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527

17.3 原始地质编录方法532

17.3.1 地面原始地质编录方法532

17.3.2 井下原始地质编录551

17.3.3 采煤工作面地质编录568

17.4 井下钻探地质编录和矿井数码影像编录568

17.4.1 井下钻探地质编录568

17.4.2 矿井数码影像编录569

17.5 矿井原始地质资料的整理569

17.5.1 检查、补充和誊清原始记录570

17.5.2 矿井原始地质资料整理的要求和格式570

17.5.3 填绘原始地质资料570

17.5.4 矿井地质数据库571

18矿井地质制图573

18.1 术语定义573

18.2 矿井地质图的类型与要求575

18.2.1 矿井地质图的特点575

18.2.2 矿井地质图的基本构成及绘制要求575

18.2.3 矿井地质图的类型577

18.3 主要矿井地质图件的编制579

18.3.1 矿井地形地质图(基岩地质图)579

18.3.2 井上下对照图580

18.3.3 地层综合柱状图580

18.3.4 煤岩层对比图581

18.3.5 矿井地质剖面图583

18.3.6 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586

18.3.7 煤层立面投影图594

18.3.8 水平地质切面图597

18.4 专门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600

18.4.1 煤层厚度图600

18.4.2 断层面等高线图602

18.4.3 构造纲要图603

18.5 计算机绘图技术604

18.5.1 主要设备604

18.5.2 专门绘图软件604

19综采地质工作607

19.1 术语定义607

19.2 影响综采的地质因素607

19.2.1 煤层607

19.2.2 地质构造609

19.2.3 煤层顶底板610

19.2.4 其他610

19.3 综采生产的地质保障611

19.3.1 综采煤层储量611

19.3.2 综采采前勘探612

19.3.3 综采生产地质工作612

19.4 综采地质工作特点612

19.4.1 综采设备的地质适应性612

19.4.2 综采工艺的地质适应性616

19.5 综采地质工作内容及方法618

19.5.1 综采地质工作基本内容618

19.5.2 综采地质工作方法618

19.6 综采地质条件评价621

19.6.1 评价指标621

19.6.2 评价步骤624

19.6.3 评价方法625

19.7 综采地质条件定量预测方法627

20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工作方法629

20.1 术语定义629

20.2 层序地层研究内容及方法630

20.2.1 研究内容630

20.2.2 技术路线631

20.2.3 层序界面及其识别633

20.2.4 层序地层学与地层划分、煤岩层对比636

20.3 层序地层在矿井地质中的应用641

20.3.1 影响聚煤作用的因素642

20.3.2 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643

20.3.3 典型实例——鄂尔多斯延安组层序Ⅰ高位+强制湖退体系域聚煤规律649

第四篇 矿井地质条件与勘探655

21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与评价655

21.1 术语定义655

21.2 地质类型划分的原则及指标655

21.2.1 地质类型655

21.2.2 煤层稳定程度656

21.3 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编制658

22建矿阶段地质工作661

22.1 术语定义661

22.2 建矿阶段地质工作及内容661

22.2.1 建矿前期地质工作661

22.2.2 建矿期间地质工作662

22.2.3 建矿后期地质工作663

22.3 建矿工程检查钻孔663

22.3.1 井筒检查钻孔663

22.3.2 层位控制钻孔665

23矿井地质勘查分类和钻探技术667

23.1 术语定义667

23.2 矿井地质勘查种类和钻探技术手段667

23.2.1 矿井地质勘查分类667

23.2.2 地面钻探669

23.2.3 井下钻探673

23.3 矿井地质勘查方法678

23.3.1 勘查程度的要求678

23.3.2 勘查方法的选择678

23.3.3 勘查工程的布置和施工678

24矿井地质物探方法681

24.1 术语定义681

24.2 煤田地球物理勘探682

24.3 矿井物探683

第五篇 煤炭资源管理689

25矿井资源/储量管理689

25.1 术语定义689

25.2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要求691

25.2.1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691

25.2.2 矿井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692

25.3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692

25.3.1 煤炭资源/储量类型、条件及其编码692

25.3.2 煤炭资源/储量计(估)算指标695

25.3.3 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696

25.4 资源/储量计(估)算参数的确定696

25.4.1 资源/储量计(估)算边界696

25.4.2 面积的测定700

25.4.3 煤层厚度的确定700

25.4.4 煤的视密度测定701

25.5 矿井资源/储量计(估)算方法702

25.5.1 选择计(估)算方法的依据702

25.5.2 计(估)算方法702

25.5.3 资源/储量计(估)算方法的合理选择705

25.5.4 资源/储量计(估)算成果种类705

25.5.5 矿井资源/储量计(估)算的精度706

25.6 资源/储量动态与分析708

25.6.1 资源/储量的正常增减708

25.6.2 资源/储量的转入、转出和注销708

25.6.3 资源/储量变动的审批权限和手续709

25.6.4 资源/储量的动态管理709

25.7 加强资源/储量管理和提高采出率719

26矿井三量分析与管理720

26.1 术语定义720

26.2 三量管理720

26.2.1 三量的意义720

26.2.2 三量的划分范围和计算方法721

26.2.3 三量可采期的计算722

26.2.4 三量的统计与分析723

26.3 煤炭损失的统计与分析726

26.3.1 产量统计726

26.3.2 煤炭损失分类及各类损失的含义727

26.3.3 损失量的统计728

26.3.4 采出率的计算733

26.3.5 损失量的分析734

26.4 矿产储量表的编制734

26.4.1 矿产储量表的内容735

26.4.2 矿产储量表的编制方法735

26.4.3 编制矿产储量表的要求735

26.5 加强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735

27资源储量核实、检测与保护738

27.1 术语定义738

27.2 资源储量核实738

27.2.1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738

27.2.2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739

27.3 资源储量检测740

27.3.1 目的与要求740

27.3.2 具体任务与技术规范740

27.3.3 相关规定741

27.3.4 测量内容及工作程度741

27.3.5 技术方法及质量要求741

27.3.6 质量措施743

27.4 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743

27.4.1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范围743

27.4.2 工业指标的申报与核准744

27.4.3 资源储量的申报744

27.4.4 资源储量的评审745

27.5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746

27.5.1 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746

27.5.2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政策747

27.5.3 矿产资源的环境保护政策748

第六篇 各种地质报告与地质说明书的编制753

28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制753

28.1 术语定义753

28.2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内容和用途753

28.2.1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内容753

28.2.2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用途754

28.3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754

28.4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754

28.5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755

28.5.1 文字说明755

28.5.2 附图763

28.5.3 附表763

28.5.4 附件763

29各类生产地质报告的编制765

29.1 术语定义765

29.2 建矿地质报告的编制765

29.2.1 建矿地质报告编制原则765

29.2.2 建矿地质报告编制内容766

29.3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768

29.3.1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原则768

29.3.2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基本内容768

29.3.3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要求与审批办法768

29.3.4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方法步骤769

29.4 矿井延深地质报告769

29.4.1 水平延深地质报告一般要求769

29.4.2 水平延深补充勘探设计编制提纲769

29.4.3 水平延深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编制提纲770

29.5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771

29.5.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含义771

29.5.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771

29.5.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772

29.6 闭坑地质报告773

29.6.1 闭坑地质报告一般要求773

29.6.2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审批办法773

29.6.3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提纲774

29.7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776

30各类地质说明书与通知单的编制788

30.1 术语定义788

30.2 采区地质说明书788

30.2.1 采区地质说明书一般要求788

30.2.2 采区地质说明书基本内容788

30.2.3 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方法与步骤789

30.3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790

30.3.1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般要求790

30.3.2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基本内容790

30.3.3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方法与步骤790

30.4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790

30.4.1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般要求790

30.4.2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基本内容791

30.4.3 采煤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方法与步骤791

30.5 井巷掘进地质说明书792

30.5.1 井巷掘进地质说明书一般要求792

30.5.2 井巷掘进地质说明书基本内容792

31资源储量检测、核实报告的编制793

31.1 术语定义793

31.2 资源储量动态检测报告793

31.2.1 适用范围793

31.2.2 封面扉页793

31.2.3 第一次检测报告正文及附件793

31.2.4 第二次及以后备次检测报告正文及附件795

31.3 资源储量核实报告796

31.3.1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796

31.3.2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796

31.3.3 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要求797

32地质资料汇交与管理806

32.1 术语定义806

32.2 地质资料的分类及组成806

32.2.1 地质资料的分类806

32.2.2 地质资料组成806

32.3 地质资料管理807

32.4 地质资料的汇交810

参考文献814

后记8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