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行政研究 批判取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行政研究 批判取向](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724437.jpg)
- 范炽文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57115364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62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教育行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行政研究 批判取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篇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批判教育行政研究的重要性4
第二节 本书的内容与范围13
第二篇 理论篇25
第二章 批判理论的发展与方法论25
第一节 前言26
第二节 批判理论之发展27
第三节 批判理论之方法论29
第四节 结语34
第三章 批判理论的议题37
第一节 前言38
第二节 文化工业39
第三节 文化霸权40
第四节 工具理性42
第五节 宰制44
第六节 认知兴趣与沟通语言模式47
第七节 女性主义49
第八节 结语52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55
第一节 前言56
第二节 现代与后现代的意义57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论点60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行政的影响64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在教育行政应用上的省思66
第六节 结语68
第五章 批判教育学69
第一节 前言70
第二节 批判教育学的发展历程70
第三节 批判教育学的理论要旨74
第四节 结语81
第三篇 实践篇85
第六章 学校组织转化:从科层到学习85
第一节 前言86
第二节 学校组织转化的必要性87
第三节 学校组织官僚化的检讨89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92
第五节 建立学习型学校的策略97
第六节 结语100
第七章女性主义与教育行政领导101
第一节 前言102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批判方法103
第三节 教育行政理论的科学化与实证主义105
第四节 从女性主义观点评析领导理论108
第五节 女性领导的特质分析112
第六节 结语114
第八章 校长伦理领导的意涵与实施原则117
第一节 前言118
第二节 伦理领导的发展背景与意涵119
第三节 伦理领导相关论点125
第四节 影响伦理领导的因素及评估标准129
第五节 伦理领导的实施原则132
第六节 结语136
第九章Lindblom的决策理论及其启示137
第一节 前言138
第二节 生平事迹与主要著作139
第三节 决策理论的发展141
第四节Lindblom决策理论的要旨146
第五节 国中基本学力测验之个案分析148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152
第十章 转型知识份子理念及其对教师教学专业之启示157
第一节 前言158
第二节 教师工作的疏离与异化159
第三节 教师角色转化与专业涵义162
第四节 转型知识份子的内涵165
第五节 对教师教学专业之启示171
第六节 结语179
第十一章 批判性的教育实验:以欧陆学校教育为例181
第一节 前言182
第二节 耶拿实验教育182
第三节Freinet的实验教育189
第四节 华德福实验教育195
第五节 结语及启示203
第十二章 知识经济与教师专业发展211
第一节 前言212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意义与特征213
第三节 知识经济对学校教育影响216
第四节 教师应有的专业能力218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221
第六节 结语226
第十三章 中小学校长的培育、遴选与评鉴制度227
第一节 前言228
第二节 校长的理想角色229
第三节 校长的专业能力232
第四节 校长的培育制度236
第五节 校长的遴选制度242
第六节 校长的评鉴制度248
第七节 结语256
第十四章 迈向公共性的教育行政决策257
第一节 前言258
第二节 公共领域的意义与历史考察259
第三节 教育组织作为公共领域之意涵265
第四节 结语及启示267
第十五章 网际网路与公民道德素养273
第一节 前言274
第二节 网际网路的互动特性274
第三节 网际网路社会下青少年价值观念的省思278
第四节 建构理想的公民道德素养280
第五节 结语285
第十六章 学校组织科层化、专业化的冲突与调适287
第一节 前言288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性质289
第三节 专业化意涵与教师专业化分析294
第四节 学校组织科层化的分析298
第五节 学校科层化与专业化的冲突300
第六节 调适策略302
第七节 结语308
第十七章 存在哲学、超个人心理学与生命教育309
第一节 前言310
第二节 存在哲学的发展与学者观点311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影响314
第四节 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省思317
第五节 人与自然关系318
第六节 对生命教育的启发320
第六节 结语324
第十八章Habermas批判理论及其在教育改革上的启示325
第一节 前言326
第二节 对现代科技与实证主义的反省批判327
第三节 沟通行动理论之内涵331
第四节 我国教育改革的反思336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339
第四篇 展望篇347
第十九章 批判教育行政研究的省思与展望347
第一节 教育行政研究的省思348
第二节 批判性教育行政研究的展望356
参考文献373
一、中文文献373
二、英文文献392
附录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