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6辑 第2册 楚辞三九暨后世以九名篇拟作之研探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高秋凤著;龚鹏程主编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644953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第6辑 第2册 楚辞三九暨后世以九名篇拟作之研探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自序1
绪论1
上编:《楚辞》三九之研究5
第一章 有关三九诸问题7
第一节 名义问题7
一、释九7
二、〈九歌〉之名义问题9
三、〈九章〉之名义问题11
四、〈九辩〉之名义问题15
第二节 篇章问题16
一、三九於《楚辞》一书中之篇次问题16
二、三九篇(章)数及〈九章〉篇目问题18
三、〈九歌〉章次与〈九章〉篇次问题24
第三节 作者问题29
一、〈九歌〉作者问题29
二、〈九章〉作者问题32
三、〈九辩〉作者问题36
第四节 〈九歌〉之性质及所祀诸神考38
一、〈九歌〉之性质38
二、〈九歌〉所祀诸神考42
第二章 三九之创作因缘49
第一节 三九创作之时代因素49
一、传统之承袭50
二、时势之育成51
第二节 三九创作之地理因素55
一、山川景物56
二、风俗民情57
三、南音乐舞58
四、人文思想59
第三节 三九创作之作者因素60
一、身世际遇61
二、性情人格62
三、思想意识65
第四节 三九创作之文学因素68
一、《诗经》68
二、南方民歌71
三、诸子散文72
第三章 三九之比较研究75
第一节 内容之比较75
一、创作动机76
二、作品主题79
三、蕴含之思想85
四、运用之素材95
第二节 形式之比较99
一、结构100
二、造句108
三、遣词114
四、声律128
五、写作技巧139
第四章 三九之艺术价值159
第一节 自由之体制159
一、篇局160
二、章法160
三、句法161
四、用韵163
第二节 多样之风格164
一、〈九歌〉之风格165
二、〈九章〉之风格167
三、〈九辩〉之风格169
第三节 美丽生动之语言171
一、复词之大量使用171
二、借助於方言、俗语172
三、虚词之巧妙运用173
四、多形容比况之语175
五、多用偶词骈语175
第四节 巧妙之表现手法177
一、纯熟之比兴技巧177
二、活用神话与历史178
三、想像丰富奇特180
四、描写生动逼真181
第五章 三九对后世文学之影响183
第一节 三九对辞赋之影响183
一、体制184
二、命意186
三、题材188
四、遣词190
五、技巧192
六、风格194
第二节 三九对诗歌之影响196
一、体制197
二、命意201
三、题材205
四、遣词206
五、技巧208
六、风格210
第三节 三九对骈文、散文之影响217
一、三九对骈文之影响217
二、三九对散文之影响220
第四节 三九对词曲之影响224
一、三九对词之影响224
二、三九对戏曲之影响226
第五节 三九对小说之影响228
一、主题228
二、题材229
三、写作技巧231
下册233
下编:后世以九名篇拟作之探索233
第一章 拟作作品及其作者综述235
第一节 两汉时期235
一、王褒与〈九怀〉236
二、刘向与〈九叹〉237
三、王逸与〈九思〉239
四、崔琦与〈九咨〉及服虔与〈九愤〉240
五、蔡邕与〈九惟〉241
第二节 魏晋至唐时期242
一、曹植与〈九咏〉、〈九愁〉242
二、陆喜与〈九思〉244
三、陆机与〈九悲〉及陆云与〈九愍〉、〈九悲〉、〈九愁〉245
四、张委与〈九愍〉及杨穆与〈九悼〉247
五、皮日休与〈九讽〉248
第三节 宋金元时期250
一、鲜于侁与〈九诵〉250
二、黄伯思与〈九咏〉、〈洛阳九咏〉251
三、高似孙与〈九怀〉252
四、赵秉文与〈黄河九昭〉253
五、揭傒斯与〈九招〉255
第四节 明清时期256
一、刘基与〈九叹〉、〈九难〉256
二、王祎与〈九诵〉258
三、何景明与〈九咏〉260
四、黄道周与〈九绎〉、〈九?》、〈九诉〉261
五、王夫之与〈九昭〉、〈九砺〉263
六、夏完淳与〈九哀〉265
七、尤侗与〈九讼〉266
八、凌廷堪与〈祀古辞人九歌〉、〈九慰〉267
九、王诒寿与〈九招〉270
第二章 拟作作者与屈宋之关系273
第一节 性格之相似273
一、两汉时期274
二、魏晋至唐时期275
三、宋金元时期276
四、明清时期278
第二节 际遇之雷同282
一、遭讒被构282
二、见疏去官283
三、贬谪放逐283
四、遘闵罹乱284
五、块然逆旅285
六、怀才不遇285
第三节 同乡之情怀287
一、拟作作者为两湖之士287
二、拟作作者为楚地之人288
三、拟作作者为南方作家290
第四节 忧国之悲愤291
一、宗臣忧国之悲291
二、志士惧亡之愤293
第三章 拟作作品与三九297
第一节 内容之承袭297
一、创作动机298
二、作品主题301
三、蕴含之思想306
四、运用之素材311
第二节 形式之模拟315
一、结构316
二、造句318
三、遣词321
四、声律324
五、写作技巧329
第四章 拟作作品与「七」、「九」337
第一节 〈七发〉、〈七谏〉与拟作作品337
一、〈七发〉、〈七谏〉简介337
二、〈七发〉、〈七谏〉对拟作作品之影响342
第二节 从拟作作品看「七」、「九」是否能成体344
一、《文选》别列七体之商榷344
二、「九」能否成体347
第五章 拟作作品之评价353
第一节 拟作作品略评354
一、两汉时期355
二、魏晋至唐时期356
三、宋金元时期357
四、明清时期358
第二节 拟作作品之省察361
一、拟作作品是否可取362
二、从创作因素看后世作者是否宜於以骚体为文364
第三节 拟作作品之价值366
一、开拓三九之内容366
二、发展三九之形式367
三、抒发个人之感怀368
四、吐露时代之心声369
结论373
附录一381
表一:〈九辩〉各家分章表381
表二:(一)〈九歌〉句型分析表383
表二:(二)〈九章〉句型分析表384
表二:(三)〈九辩〉句型分析表385
表二:(四)三九句型分析比较表386
表三:三九关系词分析表389
表四:三九指称词分析表391
表五:三九所见楚方言分析表393
表六:三九韵部比较表397
附录二:三九韵谱401
附录三411
表一:以九名篇拟作作品存佚及拟作作者年里表411
表二:拟作作者与屈宋关系示意表414
参考书目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