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完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完全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6/30703884.jpg)
- 陈绍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龙门书局
- ISBN:750880497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83页
- 文件大小:308MB
- 文件页数:716页
- 主题词:语文课-高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完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语言知识1
汉字1
一、字音1
(一)汉语拼音方案1
1.字母1
2.声母1
3.零声母1
4.韵母1
5.韵(韵头、韵腹、韵尾)1
6.声调与标调歌2
7.隔音符号2
8.拼写六规则2
9.大写2
10.连写和分写3
11.轻声3
12.儿化4
13.变调4
(二)相关知识5
1.普通话5
2.七大方言5
3.语音5
4.音节5
5.音素5
6.元音6
7.辅音6
8.古声四调6
9.入声6
二、字形6
(一)汉字特点6
1.汉字特点6
2.字体演变6
3.汉字结构7
4.笔画7
5.笔顺7
6.笔画排序7
7.字体简化8
8.独体字与合体字8
(二)字形与字义9
1.六书9
2.偏旁10
3.部首10
4.形似字10
5.多义字10
6.同音异形字10
三、字典11
(一)正音正形以《新华字典》为据11
(二)常用检字法11
1.部首检字法11
2.音序检字法11
3.笔画检字法11
4.四角号码检字法12
(三)常用字典12
1.《康熙字典》12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2
3.《中华大字典》12
4.《辞源》13
5.《辞海》13
6.《现代汉语词典》13
(四)字典中的符号13
词语14
(一)基本成分14
1.语素14
2.词素14
3.词根14
4.词缀15
5.词的本义15
6.词的引申义15
7.词的比喻义15
(二)词语的构成方式15
1.单纯词15
2.合成词15
(三)词的性质18
1.词义18
2.同义词18
3.反义词19
(四)词类的区别20
1.时间名词与时间副词20
2.动词与形容词21
3.形容词与副词21
4.动词与介词21
5.连词与介词22
6.动量词与物量词22
7.关联词类22
(五)词类表23
(六)成语25
1.神话故事25
2.历史故事25
3.诗文语句25
4.口语俗语25
(七)熟语26
1.惯用语26
2.谚语26
3.歇后语26
4.格言26
句子27
一、短语27
(一)一般短语27
1.主谓短语27
2.并列短语27
3.偏正短语27
4.动宾短语27
5.动补短语27
(二)特殊短语27
1.方位短语27
2.“的”字短语27
3.复指短语27
4.能愿短语28
5.连动短语28
6.兼语短语28
7.趋向短语28
8.介宾短语28
9.双宾短语28
10.固定短语28
(三)短语的层次划分法28
1.逐层组合法28
2.逐层切分法28
二、句子29
(一)成分与标示符号29
1.主语29
2.谓语29
3.宾语29
4.定语29
5.状语29
6.补语29
7.独立成分30
8.无主句30
9.省略句30
10.倒装句31
(二)单句句式31
1.主谓句31
2.非主谓句31
3.陈述句31
4.疑问句31
5.祈使句32
6.感叹句32
7.把字句32
8.被动句32
9.连动句32
10.兼语句33
11.判断句33
12.存现句33
13.双宾句33
14.独词句33
(三)复句33
1.并列复句34
2.承接复句34
3.递进复句34
4.选择复句34
5.因果复句35
6.转折复句35
7.假设复句36
8.条件复句36
9.解说复句36
10.目的复句36
11.紧缩复句36
12.整句37
13.散句37
14.多重复句的分析方法37
(四)句群38
1.定义38
2.特点38
3.分类表39
4.句群与复句的区别40
修辞41
一、修辞的意义41
(一)定义41
(二)作用41
(三)修辞的类型41
1.消极修辞41
2.积极修辞41
二、修辞格42
(一)常见修辞格42
1.比喻42
2.比拟43
3.借代43
4.夸张44
5.对偶44
6.排比45
7.设句45
8.反问45
(二)其他常见的修辞格45
1.互文45
2.引用46
3.对比(对照)46
4.衬托46
5.反复46
6.回环(回文)46
7.顶真46
8.双关46
9.反语47
10.仿词47
11.讳饰47
12.呼告47
13.通感(移觉)47
14.移就(移用)47
15.层递47
16.摹状(摹绘、仿移、摹写、模拟)47
17.歇后语47
18.警策47
19.倒装47
20.飞白48
21.镶嵌48
22.转品48
23.析字48
24.复迭(类叠)48
25.委婉48
标点49
一、标点符号49
(一)定义49
(二)作用49
1.表示停顿49
2.表示语气49
3.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49
(三)分类50
二、标点符号使用规则50
(一)句末点号50
1.句号50
2.问号50
3.叹号51
(二)句中点号51
1.逗号51
2.顿号51
3.分号52
4.冒号52
(三)标号53
1.引号53
2.括号53
3.破折号54
4.省略号55
5.着重号55
6.连接号55
7.书名号56
8.间隔号56
9.专名号56
(四)其他标号56
1.虚缺号56
2.注释号56
3.隐讳号56
4.斜线号56
5.代替号57
6.标识号57
7.箭头号58
8.连珠号58
9.示亡号58
语言运用59
用准汉字59
一、朗读常识59
(一)读准字音59
1.形声字依声旁断音59
2.形似字依笔画断音59
3.多音字依义定音59
4.有些多音字依词性定音59
5.地名姓氏的异读60
(二)朗读知识60
1.押韵60
2.平仄60
3.重音60
4.节奏61
5.语调61
6.语气62
二、认准字形62
(一)异形同音依义定形62
(二)异音形近依笔画区别62
词语运用63
一、选用词语63
(一)弄清词语本身的意义63
(二)分析同义词的附加意义64
1.词义的轻重64
2.范围的大小65
3.词义的具体与概括65
4.词义的着重点65
5.词语的搭配习惯65
6.词性与组句功能65
7.构词能力与词形变化65
8.词义的褒贬66
9.使用对象的感情色彩66
10.词语的语体色彩66
(三)词语的联想意义66
1.联想意义的产生66
2.运用联想意义的作用66
3.运用联想意义注意两点66
(四)选用虚词67
1.用准词性67
2.明确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67
3.搭配对应67
4.表达对应67
5.辨析异同67
6.辨明语气68
7.避免赘余、遗漏68
(五)成语的辨析方法68
1.理解语素含义,忌望文生义68
2.从出处探究其含义和使用对象68
3.区分语法功能68
4.掌握感情色彩68
5.分辨表意的轻重程度69
二、释词方法69
1.义界69
2.拆合69
3.互训69
4.描绘69
5.引例69
6.探源69
7.反释70
用好修辞71
一、修辞使用常规71
1.比喻重点贴切71
2.比拟符合事物特征72
3.借代73
4.夸张抓住夸张本质73
5.排比三一致74
6.对偶力求工整74
7.反复突出关键词74
8.对比(对照)须多对应点74
9.衬托(映衬)分明宾主75
10.双关要有背景75
11.反语前先要有正语75
二、综合使用修辞75
1.套用75
2.连用75
3.兼用76
写好句子77
一、一般要求77
(一)准确77
1.符合词义77
2.符合词性77
3.感情一致77
4.符合语体77
(二)简明78
1.要求78
2.不简明举例78
(三)连贯78
1.符合事理顺序78
2.保持话题一致79
3.有过渡、衔接、照应79
4.语境和谐81
5.音节和谐82
(四)得体82
1.适用表达对象82
2.符合语体要求82
3.符合特定场合83
4.符合目的83
二、造句类型83
(一)选择和变换句式83
1.根据语意强调的需要选择84
2.根据符合事理的需要选择84
3.为保持语气一致选择85
4.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85
5.祈使句与疑问句的变换85
6.陈述句与感叹句的变换86
7.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86
8.主动句、被动句及“把”字句的变换86
9.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88
10.整句与散句的变换88
11.长句与短句的变换89
12.单句与复句的变换90
(二)句子仿写90
1.仿写原则90
2.仿写填空90
3.仿写续接91
4.命题式仿写91
5.改换说法仿写91
(三)扩展语句92
1.扩展语句的特征92
2.增加修辞或限定成分扩展92
3.运用想像、联想扩展92
4.阐释扩展93
5.补充续写扩展93
(四)压缩语段94
1.明确要求94
2.划出要点94
3.确定句子主干94
4.把要点合理排列成连带成分94
5.规范语言94
三、修改病句95
(一)修改原则95
(二)检查语病的方法95
1.凭语感经验95
2.紧缩法95
3.仿句类比法95
(三)病句类型95
1.用词不当95
2.搭配不当96
3.成分残缺与赘余97
4.结构混乱98
5.语序不当99
6.表意不明100
7.特殊句式错误102
8.复句关系不当105
9.不合事理106
10.数量表达不当106
附录108
一、语音108
(一)容易读错的字音辑录108
(二)常用多音字的辨读辑录111
1.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111
2.注意字音和字义的联系111
3.试卷上常考多音字汇集111
(三)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音辑录118
(四)专用姓、名中易读错的字音辑录119
1.容易读错的姓氏119
2.容易读错的人名或称呼119
3.容易读错的行政区、地名及其他119
(五)《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变字音辑录119
1.统读119
2.特殊词语中字的读音120
二、字形120
(一)容易写错的字辑录120
1.音(同)近形似字120
2.音(同)近形异字122
3.音异形似字123
(二)常见别字辑录125
1.二、三字词语125
2.四字词语127
(三)易混字的辨析130
三、词语142
(一)易混实词辨析142
(二)易混虚词辨析174
(三)易混成语辨析183
(四)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195
(五)标点符号的位置图示197
(六)常用敬辞199
(七)常用谦辞200
文学、文化常识和名篇名句202
作家作品202
一、作家简介202
(一)中国古代作家202
1.先秦202
2.汉203
3.三国203
4.晋204
5.南北朝204
6.隋、唐、五代204
7.宋206
8.元208
9.明209
10.清、近代210
(二)中国现代、当代作家212
(三)欧美作家219
1.古希腊时期219
2.英国219
3.爱尔兰220
4.法国220
5.俄国221
6.前苏联221
7.德国222
8.美国222
9.意大利222
10.西班牙223
11.奥地利223
12.丹麦223
13.挪威223
14.波兰223
15.匈牙利223
16.捷克斯洛伐克223
17.智利223
(四)亚非作家223
二、名作举要224
(一)中国古代文学名著224
1.散文类224
2.史书类225
3.诗歌类226
4.小说类227
5.戏剧类230
6.文论类232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233
(三)外国文学名著236
1.亚非各国236
2.古希腊、古罗马237
3.英国238
4.法国244
5.德国250
6.俄苏252
7.西欧其余各国259
8.美国261
三、作家作品并称263
(一)作家并称263
(二)作品并称266
四、文学流派、社团、思潮268
(一)文学流派268
1.先秦268
2.唐代269
3.宋代269
4.明代270
5.清代271
6.现当代272
7.国外273
(二)文学社团275
(三)文学思潮277
文学体裁282
一、散文282
(一)中国古代散文282
1.古代散文的概念282
2.古代散文发展阶段282
(二)中国现代散文282
1.散文的概念282
2.散文的特点282
3.现代散文的种类283
二、小说283
(一)小说的概念283
(二)古代小说源流283
(三)现代小说分类284
1.按篇幅分类284
2.按内容分类284
3.按表现形式分类285
三、戏剧286
(一)戏剧的概念286
(二)中国古代戏剧286
(三)现代戏剧的分类287
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类287
2.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类288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类289
4.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类289
四、诗歌289
(一)诗歌的概念289
(二)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概况289
(三)诗歌的分类290
1.诗歌分类简表290
2.诗歌分类详解291
(四)诗歌的有关知识294
1.韵脚294
2.押韵295
3.古诗的节奏295
4.韵律295
5.诗·词·曲295
6.新诗·旧体诗295
7.信天游295
8.古体诗·近体诗295
9.律诗·绝句(截句)295
10.歌·行·引296
11.乐府·新乐府296
12.标题·词牌296
13.豪放派·婉约派296
14.散曲296
15.宫调·曲牌296
16.对联297
17.民歌·文人创作的诗歌297
18.小令·中调·长调297
五、古代其他文学体裁297
1.赋297
2.骈文297
3.辩297
4.原297
5.论297
6.说298
7.奏议298
8.序跋298
9.赠序298
10.铭298
11.祭文298
12.笔记298
13.寓言298
14.传奇298
15.传说298
16.八股文299
17.杂记299
18.游记299
19.童话299
20.民间故事299
六、史书体例299
1.编年体299
2.国别体300
3.纪传体300
4.纪事本末体300
5.通史300
6.断代史300
古代文化常识301
一、姓名与称谓301
(一)称呼姓名301
(二)敬称、谦称与贱称301
1.敬称301
2.谦称302
3.贱称302
(三)称字、称号、斋名、官名、爵名及其他称谓302
1.称字302
2.称号302
3.称斋号302
4.称官名302
5.称爵名302
6.其他称谓302
(四)年号、改元、尊号、徽号、庙号、谥号303
1.年号303
2.改元303
3.尊号、徽号303
4.庙号303
5.谥号304
(五)年龄称谓304
1.襁褓304
2.孩提304
3.龆龀304
4.总角304
5.垂髫304
6.豆蔻年华304
7.及笄之年304
8.冠、加冠305
9.而立之年305
10.不惑之年305
11.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305
12.花甲、平头甲子305
13.耆305
14.古稀305
15.耋305
16.耄305
17.期颐305
(六)文集命名305
二、科举与官职306
(一)科举306
1.汉代的征辟和荐举制306
2.隋唐以后的科举制306
3.明清科举制306
(二)官职307
1.中央官职307
2.地方官职307
3.官职升降变动名称308
三、地理常识308
(一)地区名308
1.山东308
2.关中308
3.江东308
4.江表308
5.江南308
6.河东308
7.河北、河南308
8.关内、关外308
9.中原308
10.塞上、塞外308
11.百越、百粤308
12.八荒309
13.宇内、四海309
14.六合309
15.中国309
(二)行政区名309
1.九州309
2.八州309
3.郡309
4.国309
5.道309
6.路309
7.省309
8.府309
9.军309
10.县309
11.三都309
12.两都309
13.三辅309
14.畿310
(三)山川关隘310
1.著名山川关隘310
2.古称和别称310
3.方位名称311
四、礼俗与宗法311
(一)宗法关系311
(二)礼俗313
1.祭祀吉礼313
2.冠婚嘉礼313
3.交往宾礼314
4.丧葬凶礼315
5.对平民百姓的几种称谓316
(三)尊卑317
1.室内座位尊卑317
2.车座的尊卑317
3.官位的尊卑317
4.居位的尊卑317
(四)忌讳317
1.古人讳言大、小便317
2.古人讳言“死”317
3.古人讳言“钱”字317
(五)避讳317
1.国讳317
2.家讳317
3.避讳的方法317
五、服饰或器物318
(一)服饰318
1.头衣318
2.体衣318
3.胫衣、足衣及其他318
(二)器物319
1.食器319
2.酒器319
3.其他什物319
六、历法和刑法320
(一)历法320
1.纪年法320
2.纪月法320
3.纪日法321
4.纪时法321
5.其他表示时间的词321
6.传统节日322
(二)刑法322
1.刑罚322
2.死刑323
七、古代音乐323
1.五音、六律323
2.八音324
3.雅乐324
4.俗乐324
5.经首324
6.六幺324
7.霓裳324
8.桑林324
9.无射324
10.阳春白雪324
11.下里巴人324
12.乐师324
八、交通工具324
1.车324
2.辇324
3.舆324
4.轩324
5.乘324
6.驷324
7.舟324
九、古籍注释体例324
1.传324
2.注325
3.笺325
4.疏、正义325
5.诠325
6.训诂325
名句名篇326
一、课本中的名句名篇326
(一)初中课本古诗文名句326
(二)高中课本古诗文名句328
二、常见的名句名篇331
(一)先秦名句331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333
(三)唐、五代335
(四)宋、辽、金341
(五)元、明、清345
(六)现代349
附录352
(一)课本中名胜对联辑录352
(二)课本中名人对联辑录353
(三)中国文学名著之最辑录355
(四)《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356
(五)《考试说明》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356
阅读鉴赏评价知识358
阅读常识358
一、理解词语358
(一)理解的内容358
1.区别多义词的义项358
2.找出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59
3.读出词语的语境义360
4.明确代词及临时具有指代作用词的含义363
5.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66
6.解析作者蕴涵在词语上的特殊感情366
(二)释词的方法368
1.从表达主旨的角度释词368
2.借助语境推断368
3.从修辞作用的角度理解369
4.借用其他释词技巧369
二、理解重要句子370
(一)重要句子的类型370
1.内容上的中心句370
2.结构上的领句、结句371
3.结构上的过渡句372
(二)理解的难点373
1.临时意义373
2.言外之意374
(三)理解的方法374
1.句不离篇374
2.联系写作背景375
3.联系作者的感情主调375
4.联系结构上的作用375
5.从相邻句段找对应句376
6.解释修饰语、限定语377
三、提取信息378
(一)信息378
1.概念378
2.分类379
(二)筛选信息379
1.概念379
2.步骤379
(三)整合信息380
1.概念380
2.方法381
四、分析结构381
(一)结构内容381
1.段落381
2.层次381
3.过渡381
4.照应382
5.文眼382
6.思路382
7.线索383
(二)结构形式383
1.总分结构383
2.分总结构385
3.总分总结构386
4.横式结构388
5.纵式结构389
6.面点式结构391
7.时空顺序式结构392
8.倒叙式结构394
(三)分析方法394
1.找过渡语句394
2.找表时空顺序词397
3.分析句间关系398
4.分析段落间关系399
五、归纳要点400
(一)要点范围400
1.段意400
2.共同特征400
3.主要事件401
(二)归纳方法401
1.找领起句401
2.找结语句402
3.去并求同403
4.比较主次404
六、概括中心思想405
(一)内涵405
1.概括……………………………40?405
2.文章中心407
3.中心思想407
4.主旨408
(二)概括方法408
1.阐发中心句408
2.阐发警策句408
3.合并关键句409
4.提炼事件的原因409
5.挖掘形象的象征义409
七、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410
(一)作者的创作倾向410
(二)分析方法410
1.综合文中的议论410
2.分析文中的直接抒情411
3.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411
4.寻找作者选材的角度411
5.参考作者一贯的创作倾向412
八、阅读方法412
(一)阅读内容412
1.序言(提要,简介)412
2.背景412
3.注释413
4.整体阅读413
(二)阅读方式416
1.精读416
2.泛读(略读、浏览、速读)416
3.跳读417
4.点评助读417
鉴赏常识418
一、文学鉴赏418
(一)鉴赏的内涵418
1.注重语感418
2.展开想像418
3.深入体验418
4.力求领悟418
(二)鉴赏范围419
1.选材技巧419
2.意境主题419
3.艺术形象419
4.构思技巧419
5.表达技巧419
6.语言风格419
7.语言效果420
二、鉴赏知识420
(一)选材技巧420
1.典型420
2.精当420
3.点面结合420
4.剪裁421
(二)意境主题421
1.深远421
2.针砭现实421
3.言近旨远421
4.富于哲理422
5.袤阔422
6.雄浑422
(三)艺术形象422
1.鲜明422
2.典型意义422
3.塑造423
4.逼真423
5.个性化423
(四)构思技巧424
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424
2.制造悬念,引人入胜424
3.渲染烘托424
4.详略得当,主次分明425
5.曲折有致425
6.线索分明(明线、暗线、伏笔)425
7.过渡自然426
8.照应(首尾照应、前后呼应)427
9.卒章明志,画龙点睛428
10.新颖别致428
11.想像奇特428
12.联想丰富429
13.铺垫,层层铺垫429
14.开端,发展合理429
15.高潮,高潮迭起430
16.结局,出人意料430
17.余味无穷,耐人寻味430
18.结构缜密430
(五)表现手法431
1.对比手法431
2.衬托手法432
3.抑扬手法433
4.比兴手法433
5.白描手法434
6.虚实结合434
7.象征手法434
8.借物喻人435
9.托物言志435
10.夸张手法436
11.以小见大436
12.用典436
(六)表达方式437
1.叙述437
2.顺叙438
3.倒叙438
4.插叙439
5.人称439
6.描写440
7.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440
8.议论443
9.叙议结合443
10.抒情(直接抒情)444
11.借景抒情444
12.寓情于景444
13.托物抒情444
14.情景交融444
15.点睛之笔445
(七)语言风格445
1.藻(绚)丽445
2.典雅446
3.平实446
4.明快447
5.简洁447
6.含蓄448
7.细腻(繁丰)448
8.豪放449
9.婉约449
10.幽默449
11.辛辣450
12.犀利450
(八)语言效果451
1.明确451
2.优美451
3.生动452
4.形象453
5.鲜明453
6.准确454
7.朴素454
8.精炼454
9.个性化454
10.诗的语言455
11.形象凝练、韵律和谐、节奏鲜明、音节响亮455
12.恰当455
13.有文采455
14.通俗456
15.警醒456
评价常识457
一、评价标准457
(一)评价457
(二)标准457
二、评价内容457
(一)作品的思想内容457
1.主旨457
2.格调457
3.教育意义458
4.艺术风格458
5.艺术价值458
6.素材的真实性458
(二)作者的观点态度459
1.观点的进步性459
2.观点的局限性459
3.感情倾向459
4.人格力量459
三、评价方法459
(一)结合创作经历459
(二)结合创作背景460
(三)多角度比较460
古代诗文阅读462
鉴赏古典诗歌462
一、古典诗歌(词、曲)的基本特征462
(一)意境462
1.意境462
2.诗题提示意境462
3.深邃的意境462
4.含蓄的感情463
5.丰富的意象463
6.注释暗示意境464
(二)语言464
1.“一字师”464
2.跳跃性465
3.鲜明的节奏465
4.和谐的韵律466
二、鉴赏所必需的材料积累466
(一)熟悉各流派的代表诗(词)人466
1.了解经历466
2.了解思想倾向466
3.熟悉艺术风格467
4.了解相关背景467
(二)熟悉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与原形意象468
1.月亮468
2.杨柳468
3.菊花468
4.梅花468
5.松树468
6.莲468
7.梧桐469
8.咏絮469
9.巴歌469
10.白衣苍狗469
11.吴钩469
12.莼羹鲈脍469
13.双鲤469
14.杜鹃鸟469
15.寒蝉469
16.鸿雁470
17.哀鸿470
18.红豆470
19.庄周梦蝶470
20.采薇470
21.碧血470
22.折桂471
23.怀橘471
24.击楫471
25.昆山玉471
26.柳营471
27.南冠471
28.白云471
29.捣衣石471
30.竹472
31.水仙472
32.冰雪472
33.草木472
34.龟472
35.桃花472
(三)古代诗歌的感情类型472
1.民生感叹472
2.生活哲理472
3.人生感悟472
4.感时伤乱472
5.离愁别绪472
6.思乡怀远472
7.悲秋叹老472
8.秋思春怨472
9.羁旅愁思472
10.隐逸情怀472
11.自然风物472
12.边塞征战473
13.田园情趣473
14.怀古咏史473
15.爱国情怀473
(四)古诗中的赋、比、兴473
1.赋473
2.比473
3.兴474
三、欣赏的角度与方法475
(一)意象475
1.通过分析词语的表现力概括意象特征475
2.通过分析意象间的关系概括意象共性475
(二)意境475
1.通过意象特征分析表层意境476
2.联系创作背景分析深层意境476
3.联系词语色彩分析作者感情477
4.联系作者经历挖掘创作意图477
(三)技巧478
1.创造形象的技巧478
2.词语(炼字)在表达意境中的作用478
3.词语在诗中的结构作用478
4.作品构思的技巧479
5.语言在音韵、节奏使用上的技巧479
(四)作品意义479
1.诗人感情的健康程度479
2.作品产生的影响(艺术的和思想的)480
文言文阅读481
一、通假字481
(一)音同或音近字代替本字481
(二)声旁字代替形声字481
(三)形声字代替声旁字482
(四)改换同声旁字的义符(形旁)来替代482
(五)通假字的使用应注意482
1.依音求源482
2.借形求义482
3.不能互通482
4.重视积累482
二、文言词的异读482
(一)通假异读482
(二)破音异读482
(三)古音异读483
三、文言词语483
(一)多义实词483
1.实词多义的形成(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483
2.实词多义的推断484
(二)实词活用486
1.名词用作动词486
2.名词作状语487
3.名词的使动用法487
4.名词的意动用法487
5.动词用作名词487
6.动词的使动用法487
7.动词的为动用法488
8.形容词用作名词488
9.形容词用作动词488
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88
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88
12.数词的活用488
(三)偏义复词488
(四)古今词义489
1.词义扩大490
2.词义缩小490
3.词义转移490
4.感情色彩变化491
5.名称的改变492
(五)文言虚词492
1.代词492
2.副词494
3.介词498
4.连词499
5.助词500
6.兼词501
7.叹词501
四、文言句式501
(一)常式句501
1.判断句501
2.被动句502
3.省略句502
(二)变式句503
1.主谓倒装503
2.宾语前置503
3.定语后置503
4.状语后置503
(三)常见固定搭配式503
1.有以503
2.无以,无从503
3.有所503
4.无所504
5.所以504
6.何所504
7.一何504
8.奈何,奈……何504
9.如何,如……何504
10.若何,若……何504
11.然则504
12.无乃……乎(欤)504
13.得无……乎,得无……耶504
14.不亦……乎505
15.何……之505
16.何……为,何……焉为505
17.何以……为,奚……为505
18.庸……乎,其……乎505
19.孰与,与……孰505
20.与其……孰若505
21.独……邪505
22.岂……哉505
23.……之谓也;其……之谓也;……之谓乎;之谓505
五、文言文的标点与翻译506
(一)标点506
1.依据陈述主语的变化断句506
2.参考发语词时间副词断句506
3.参考句末语气词断句507
4.依据句间关系标点507
5.依据句意标点507
(二)文言文翻译507
1.翻译的标准:信、达、雅508
2.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08
3.翻译的基本方法:留、换、补、删、调、扩508
4.翻译应注意的问题509
附录512
一、常见异读文言词语辑录512
二、常见文言文通假字辑录514
三、常用多义实词辑录517
四、古今词义辑录534
五、常用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表537
六、文言句子中的表数544
(一)基数544
(二)序数544
(三)分数545
(四)约数545
(五)虚数545
(六)倍数546
七、文言文中常见表官职任、免、调、升、降的词辑录546
现代文阅读547
阅读科技文547
一、识别文章类别547
二、明确说明对象547
(一)事物548
(二)自然现象548
(三)科技成果548
1.新发现548
2.新方法548
3.新发明548
(四)事理548
1.科学原理548
2.文学原理548
3.人生哲理549
4.社会现象549
三、概括特征549
(一)利用总领句549
(二)利用结语句549
(三)寻求分领句的共性549
四、研究语言中的修饰词与限定词550
(一)修饰词——提示特点550
1.形容词550
2.比喻词550
(二)限定词——语言准确551
1.程度副词551
2.范围副词551
3.时间副词551
4.频率副词551
5.然否副词551
阅读文学作品552
一、捕捉形象的特征552
(一)人物的思想性格552
1.情节分析法552
2.细节显示法552
3.摘取信息法554
(二)景物的特点554
1.分析所写之景554
2.找作者自己的概括、评价、赞叹语555
3.分析所产生的联想与想像555
(三)事情的来龙去脉556
1.事情的结果556
2.事情发生的原因556
3.人在事件中的作用557
(四)事物的特征558
1.外在特征的描写558
2.本质特征的描写559
3.与一类人的相似点559
4.事物的作用560
二、分析作品创造形象的作用560
(一)写人560
1.揭示社会的本质560
2.表达作者对一类人的主观情感561
(二)写景561
1.寄寓生活哲理561
2.抒发作者的情感562
(三)记事562
1.提供生活借鉴562
2.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563
(四)写物563
1.抒写人生感悟563
2.表达对人的特殊感情563
三、欣赏创造形象的艺术手法564
(一)运用巧妙构思展示形象的特点564
(二)运用修辞手法突出形象的特点564
(三)发挥联想强化形象的特点565
四、欣赏表达主旨的艺术匠心566
(一)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566
(二)逐层展现写作意图566
(三)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567
1.用准确而鲜明的语言点明主旨567
2.用隽永、含蓄的语言升华主题568
写作570
写作常识570
一、记叙文570
(一)选材571
1.选材571
2.选择能表现特征的材料571
3.选择有代表意义的材料571
4.从不同的角度选材572
5.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572
(二)立意572
1.立意572
2.分析各材料的意义573
3.挑选各材料的共同点立意575
4.挑选脱离常俗的立意575
5.选择自己最有话说的立意576
(三)剪裁576
1.剪裁576
2.舍弃与立意无关的材料部分577
3.放大能强化立意的材料部分577
(四)确定线索578
1.人物线索579
2.时间线索579
3.空间线索580
4.物品线索580
5.感情线索580
(五)安排布局580
1.布局580
2.布局的原则580
3.倒叙设置悬念581
4.利用矛盾制造波澜581
5.依主次安排详略582
6.确立点明主旨的方式582
二、散文583
(一)发人之未发585
1.由物及人写哲理585
2.由物及人抒发感情585
3.思考合理、深刻585
(二)选好借助的意象586
1.意象的特点要鲜明586
2.意象的时空要广阔587
(三)确定散文线索与文眼587
1.抓住激动人心的人、事、景、物来确定588
2.抓住情理中心来确定588
3.抓住时空顺序来确定589
(四)层次安排589
1.依时空顺序安排589
2.依意象特征安排590
3.依揭示哲理的层面顺序安排590
4.依感情变化的顺序安排591
(五)充分运用联想591
1.接近联想592
2.相似联想592
3.对比联想592
4.类比联想592
5.因果联想592
6.发散联想593
7.推展联想593
(六)组织整散结合的语言593
(七)运用修辞精练主旨句594
1.比喻594
2.借代594
3.夸张594
4.整句594
5.引用594
(八)散文常见构思模式594
1.观景式595
2.状物特写式596
3.物事抒情式597
4.象征寓意式597
5.情缘式600
三、议论文601
(一)三要素602
1.论点602
2.论据602
3.论证602
(二)常见的论证方法602
1.例证法602
2.引证法602
3.因果分析法602
4.对比法603
5.类比法603
6.反证法603
7.喻证法604
8.引申法604
9.归纳法605
10.演绎法605
(三)常见的结构605
1.基本结构式(引论、本论、结论)605
2.并列式606
3.递进式606
4.对照式606
5.总分式606
(四)常用的开头方式607
1.开宗明义607
2.逆向入题607
3.引用入题608
4.提出问题608
5.说明情况608
6.树立靶子609
(五)写好本论609
1.从新的角度提出分论点609
2.用让转形式翻出新意610
3.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611
4.常见论据翻新612
5.作充分的分析614
6.用配套关联词勾连过渡615
7.适当使用整句增强论证力量615
8.运用反问增强气势617
(六)常用结尾方式617
1.总结照应式618
2.比较式618
3.希望激励式619
4.名言深化式619
5.反问强调式619
四、说明文620
(一)说明文的类型620
1.事物类620
2.程序类620
3.事理类620
4.科技类621
5.文艺性类621
6.科普性类621
(二)说明的方法621
1.下定义621
2.作诠释622
3.分类别622
4.举例子622
5.打比方622
6.作比较622
7.列数字622
8.画图表623
9.引用623
(三)说明文的顺序623
1.空间顺序623
2.时间顺序623
3.逻辑顺序623
(四)说明文的语言623
1.准确623
2.简洁624
3.通俗624
4.生动624
五、应用文常识624
(一)书信624
1.一般书信624
2.感谢信625
3.表扬信625
4.贺信625
(二)书类626
1.申请书626
2.保证书626
3.倡议书626
4.协议书626
5.说明文627
6.挑战书627
7.应战书628
(三)广告类628
1.广告628
2.公告628
3.通知629
4.启事629
5.通报629
6.简报630
7.声明630
(四)文稿类631
1.电报稿631
2.演讲稿631
3.新闻稿633
4.调查报告634
5.请示634
6.计划634
(五)其他635
1.摘要635
2.摘录636
3.日记636
4.读书笔记636
作文命题类型与写作637
一、命题作文637
(一)命题的特点637
1.命题作文637
2.命题的方式638
3.常见的命题类型638
(二)审题的方法638
1.分析法639
2.类比法639
3.演绎法639
4.标志法639
(三)审题的内容640
1.题意640
2.体裁640
3.范围641
二、供材料作文641
(一)材料的类型642
1.性质相同642
2.性质相异642
3.文字式642
4.图表式642
5.文图并用式642
6.限制式643
7.开放式643
8.半开放式643
9.意图显性式643
10.意图隐性式643
(二)审读材料与要求643
1.读出材料中的因果联系644
2.按果求因确定立意644
3.根据命题要求使用材料645
(三)拟题要求645
1.题目切合材料主要的意义点645
2.记叙文题目贵在含蓄别致646
3.议论文题目要揭示论点646
4.说明文题目要标示对象特征646
5.标题要醒目、简练、贴切646
三、条件作文646
(一)缩写646
(二)扩写647
1.记叙性材料的扩写647
2.议论性材料的扩写647
3.说明性材料的扩写647
(三)改写648
1.改写的形式648
2.改写的方法648
(四)仿写648
(五)续写650
四、话题作文652
(一)话题的组成652
1.材料652
2.提示语652
3.话题652
4.要求653
(二)作文的开放性653
1.内容开放653
2.文体开放654
3.表达方式开放654
4.评分标准运用灵活654
(三)话题类型654
1.观点型话题654
2.关系型话题655
3.范围型话题655
4.对比型话题656
(四)话题作文写作的条件656
1.关注社会热点656
2.深入思考人生657
3.注重个人修养657
4.掌握“化大为小”的技巧657
优秀作文的判断标准659
一、高考作文评分标准659
二、基础等级659
(一)符合题意659
1.理解话题含义660
2.把握写作范围660
3.辨明概念关系660
4.谨防话题转移661
5.表达有意凸现题意661
(二)符合文体要求661
(三)感情真挚661
(四)思想健康662
(五)内容充实662
(六)中心明确663
(七)语言通顺663
(八)结构完整663
(九)书写规范663
(十)标点正确664
三、发展等级664
(一)深刻664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664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664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664
(二)丰富664
1.材料丰富665
2.形象丰满665
3.意境深远665
(三)有文采665
1.语言生动665
2.句式灵活666
3.善于运用修辞666
4.文句有意蕴666
(四)有创新666
1.见解新颖666
2.材料新鲜667
3.构思新巧667
4.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668
5.有个性特征668
附录669
经典话题作文思路提示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