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帝内经》对症养五脏全书 超值白金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帝内经》对症养五脏全书 超值白金版
  • 张彩山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088484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五脏-养生(中医)-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帝内经》对症养五脏全书 超值白金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五脏和谐,人体常青——《黄帝内经》五脏养生智慧2

第一章 《黄帝内经》与五脏养生2

从《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看人体的五脏2

五脏是人体的指挥师和调遣师——《黄帝内经》论五脏2

解读《黄帝内经》,了解五脏的生盛虚衰3

《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本性最天真4

脏腑互为表里——调理五脏必知六腑4

经络是沟通五脏与六腑的桥梁5

第二章 养好五脏,身体健康不生病6

养护五脏要遵照五行对应关系6

《黄帝内经》谈情志:五志分属五脏7

从十二时辰叙说一天中的脏腑养生8

五脏养生需顺应四时变化8

五色入五脏,辨食物颜色补五脏9

不同脏器不同“味”养——《黄帝内经》药食五味观10

五脏应五音,听音乐调适五脏11

练习“六字诀”,补养五脏之气13

五脏护养第一功法——五行掌17

第三章 《黄帝内经》对症查五脏20

五脏疾病可以通过五官判断20

肤色是五脏的晴雨表21

从梦境发现五脏的异常21

头发告诉你五脏的病变22

眉毛能反映五脏的盛衰23

观察鼻子,自测脏腑健康状况23

第二篇养心——心为气血所养26

第一章 《黄帝内经》谈心脏:心为君主之官26

心为五脏之首,养护君主之官26

心主血脉,养好人体的“生命之泵”27

心藏神,养心最重要的是养神明27

心与小肠相表里28

五脏主五官,舌为心窍29

第二章 人体的春夏秋冬:心主夏,重养“长”30

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30

夏季养心切记要“平和”,30

病由心生,炎夏要学会释放压抑31

“清苦”夏天养心靠食养32

荷叶养心又去火,伴你清爽一夏33

闻闻花香,赶走夏日心烦34

夏季养心茶——解暑清热,喝出“健康心”34

阴陵泉、百会、印堂——夏季养心三要穴35

夏季“降火”,一家老少皆不同36

夏季养生,防晒不可少37

走出夏天睡眠误区,安心好梦养心气37

第三章 心脏与情志养生:心在志为喜39

喜为心之志,过喜则伤心39

福之祸所伏,喜是心的“双刃剑”39

乐极生悲,兴奋也要适可而止40

喜乐过甚,则气缓神散41

大喜坠阳,心病还要心药医41

恐胜喜,紧张能够防止过喜42

第四章 一日之中养心的最好时光:中午11点到13点43

午时小睡是对心最好的关照43

午睡大有讲究,心肾相交百病消43

午时练练通经活络功,减压又养心44

午未交替之时是午饭的最佳食用时间45

按揉中指指尖——午时缓解心慌气短的最简方46

午时散步采阳,轻松养生养心46

第五章 药补不如食补,选好食物能养心48

心脏喜欢红色食物,耐苦味48

苦入心,降心火宜多吃苦味食物48

以脏补脏,动物内脏也是补心灵药49

大枣——润心肺,补五脏的果中佳品50

莲子——去火消躁、养心安神51

桂圆——补血安神的保健佳品51

苦丁茶——心脑血管疾病的克星52

红茶是心血管的健康卫士53

活血养血的“保健圣品”:藏红花54

梨汁桂圆汤——给心阴虚者的食疗方55

丹参山楂茶——送给心脑血管患者的福音55

百合绿豆汤——消暑清心过盛夏56

泥鳅、黄鳝、塘鱼——入阴补血,活血通脉57

晚餐喝点儿红酒,预防心血管疾病57

老人适当吃香油,有利于软化血管58

第六章 养心补血不可不用的中药59

合欢花——沁人心脾的安神药59

柏子仁是阴血亏虚患者的“灵药”60

夜交藤——养血,安心神60

心脏的“家庭医生”:养心草61

喝点儿乌鸡汤,补心血,睡得香62

红景天——心脑血管的守护神63

三七搭配西洋参,给心脏全方位的养护63

千古名方“生脉散”,补心养身不虚传64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家中常备“急救三宝”,65

流传千年的补养安神方:甘麦大枣汤65

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煮汤代茶饮,夏季养心好方法66

天王补心丹——补养心血,让心神无忧67

炙甘草汤——养心安神,缓解心悸68

第七章 心保健,穴位按摩功效大69

天池穴——女性健康的“快乐穴”69

极泉穴——身体上的“速效救心丸”69

少海穴——交通心肾,平心静气70

间使穴——通心窍的“使臣”71

内关穴——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要穴71

大陵穴——清心去火,安神宽胸72

灵道穴——缓解心胸痛,给你好心情73

通里穴——清热安神长智慧73

神门穴——保养心系统的要穴74

劳宫穴——清心火,安心神75

少冲穴——调节心脑血管75

中冲穴——提神醒脑,舒心泄热76

第八章 养心气最有效的几招77

摇头摆尾锻炼法,帮你去心火77

按摩“第三趾”,促进心脏血液循环78

推擦心经、心包经,轻松来养心78

每天拍拍手,心脏强壮不用愁79

拍打手肘内侧,轻松防治心脏病80

捶打胸脯,赶跑坏情绪81

猿戏养心,有益心脑血管81

甩动上肢——行气活血,防止高血压82

下蹲练习——缓解心脏供血不足的问题83

户外多骑车,提高心肺功能83

静功养心法——调节心神,心正身安84

第九章 常见心系统疾病的居家预防与治疗86

天天拉伸运动,调理冠心病86

左脚脚心有大药,迅速缓解心绞痛87

心阴不足,给心腧拔罐、按摩88

心阳虚了,用桂枝甘草汤调补心阳88

车前子煎汤——给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方89

虚烦失眠,试试酸枣仁浓汤90

对付神经衰弱,拉拉耳垂很有效91

降血脂很简单,刺激丰隆加条口91

老年人血稠,家庭护理四要素92

自制保健药膳,缓解心律失常92

十宣放血——为脑出血争取救治时间94

按摩膻中和太渊——早搏的穴位疗法94

第十章 远离最伤“心”的生活习惯96

汗为心之液,大汗淋淋易伤心96

超负荷工作容易心气不足96

过分受冷,易犯“心病”97

久看电视喝浓茶,加重心脏的负担97

酒后不宜喝咖啡,避免刺激血管扩张98

清晨切勿猛起床,给心脏一个缓冲的时间98

心脏病患者洗澡有“四不”99

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100

过度运动,让心脏加速衰老100

老年人养心的“六个注意”101

养心,先改掉“伤心”的习惯101

第三篇 养肝——如同养树木104

第一章 《黄帝内经》谈肝脏:肝为将军之官104

肝是大将军,调理全身气机104

肝藏血,健康必养血气104

肝主筋,与肢体运动有关105

肝开窍于目,爱护眼睛就别伤肝106

肝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106

第二章 人体的春夏秋冬:肝主春,重养“生”108

春天生机焕发,五脏六腑养肝为先108

多吃甘味食物,春天滋养肝脾两脏108

春季阳气生,饮食护肝正当时109

立春易上火,借助芽菜宣泄体内阳气110

春分调阴阳,饮食最当先110

五道养肝粥——帮你在春天养护肝脏111

春日吃点儿榆钱饭,谨防肝气克脾112

遵循“夜卧早起”,春季养肝防旧疾112

慢跑、放风筝——春季运动助你疏肝活血113

春日困意绵绵,养好肝血巧调理113

敲胆经+按摩法,帮你缓解春日口苦114

春季穿衣宜“下厚上薄”115

春日养眼三方:赏鸟、远眺、视绿115

第三章 肝脏与情志养生:肝在志为怒116

怒为肝之志,过怒伤肝116

肝的疏泄好,人就不容易发怒116

要想有健康的肝,就尽量避免发怒117

脾气火爆,当心秃顶117

怒对应呼,生气的人总喜欢大呼小叫118

有了脾气要发出来——生闷气比发脾气更伤肝118

从三气周瑜,学习如何“制怒”119

肝气不舒,两个动作帮你消解郁闷119

不生气,消除坏情绪的源头120

悲胜怒,泪水可以浇灭你的怒火120

脾气暴躁者的食疗方:首乌山萸肉粥121

第四章 一日之中养肝的最好时光:凌晨1点到3点122

丑时深度睡眠是最好的养肝大药122

现代人为什么爱失眠,中医按摩助你好睡眠122

熬夜伤肝易抑郁,试试穴位、药疗方123

卧如弓——丑时睡眠养肝的最佳姿势124

重视睡眠朝向,为丑时养肝增添保障124

久视伤肝,用眼过度的“电脑族”更要养肝125

第五章 会吃才健康——随处可得的养肝食物126

绿色食物是养肝圣品126

酸味入肝,滋肝阴,养肝血126

补益肝肾,吃点儿黑芝麻127

芹菜入肝经,平肝降血压128

猪肝——补肝明目养血128

菊花是平肝明目的延寿名花129

清肝又明目,不妨喝点儿花草茶130

清气姜橘饮,消除郁闷之气130

冬瓜姜丝汤——推荐给肝火上炎患者的食疗方131

爱眼护眼,常吃疏肝明目食物131

打好养肝保卫战,这些食物不宜多吃132

秋季肝气弱,试试四种补肝良方133

第六章 药到病除——常见调肝养血的中药134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134

柴胡——疏肝解郁,赶走阴虚火旺135

何首乌——养肝益肾,乌须又美发135

疏肝健脾,理气化痰说佛手136

钩藤——平肝熄风,降血压137

鲜毛茛——去黄疸,缓解急性病毒性肝炎138

乌梅汤——保护肝脏,防宿醉138

越鞠丸——疏解你的郁闷之气139

自制茵陈酒,抗衰延老防肝病139

桃红四物汤——妇科养血第一方140

来自于宫廷的秘方:平肝清热茶140

解郁圣方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141

第七章 调理养肝穴位,让你一生康健142

大敦穴——肝经上的“止血药”142

太冲穴——生气就找它,帮你泻肝火142

行间穴——帮你春天泻肝火143

三阴交——治疗慢性肝病、月经不调143

阳陵泉——泻肝火最好的穴位144

蠡沟穴——专门调和肝胆疾病145

章门穴——消除黄疸,强化肝功能145

期门穴——健脾疏肝,消除胸肋胀痛146

肝腧穴——女性养肝的要穴146

第八章 疏肝护肝的运动养生绝招148

攒拳怒目增气力——肝经经络锻炼法148

简便养肝功,条达肝气,宣畅肝血148

推摩两胁,缓解肝郁肋痛149

练习虎戏,舒筋又养肝150

筋通肝,练练拉筋修复肝151

敲胆经——改善肝胆功能152

缓解视疲劳,自我按摩防治法152

四式瑜伽小动作,疏肝解压153

第九章 常见肝系统疾病的居家预防与治疗155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穴位疗法安全降压155

高血压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155

慢性肝炎,运动按摩拯救健康156

脂肪肝——三管齐下祛病救美157

慢性乙肝,试试中药“犀泽汤”157

肝主疏泄,产后乳少可从调肝入手158

肝郁引起的乳腺增生,可用按摩法消除159

月经不调徒增烦恼,滋阴养肝是灵丹妙药160

不孕症与肝气郁结关系密切160

肝开窍于目——白内障的自我保健法161

第十章 远离最伤“肝”的生活习惯162

酒伤肝,饮酒要适度162

乱吃保健药让肝不堪重负163

经常吃快餐,肝病容易找上门163

冰激凌吃着凉爽,却会使肝受伤164

体重过胖更容易患上脂肪肝164

久坐不动不利养肝,常动才能常美165

防治肝病,重视干洗剂的毒性165

纵欲也会伤肝,得了肝病要节欲166

第四篇 养脾——脾为后天之本168

第一章 《黄帝内经》谈脾脏:脾为谏议之官168

脾是人体内运化营养的重要器官168

脾开窍于口——观察嘴唇知脾脏168

脾为血库,统摄血液169

脾胃协同造就后天之本170

脾胃好才是真的好171

治脾可安五脏171

第二章 人体的春夏秋冬:脾主长夏,重养“化”173

长夏应脾,谨防湿邪困脾173

养脾三法,让“苦夏”成为轻松之旅174

按摩阴陵泉穴可除长夏暑湿174

藿香正气——长夏防治暑湿的必备良药175

长夏防湿要淡补176

长夏吃扁豆,健脾祛湿助消化177

长夏多喝养生汤,汤汤水水养脾胃178

脾胃不分家,长夏让胃更健康179

情志上要心静,饮食上要清热——长夏之小暑养脾180

防中暑——大暑养脾的关键181

香薷饮——《红楼梦》中的防暑妙方182

大暑最热,冬病夏治正当时183

第三章 脾脏与情志养生:脾在志为思184

思为脾之志184

思伤脾——思念也是一种病185

过度思虑让你早生华发185

谨防相思成灾,莫让脾因情伤186

思虑过度会忘了吃饭186

过思伤脾,怒胜思而解之187

第四章 一日之中养脾的最好时光:上午9点到11点188

巳时是养脾胃的最佳时期188

老年人外出锻炼,巳时效果最好188

脚趾抓地——巳时晨练的最简养脾功189

巳时练练干浴功,床上就能轻松锻炼189

“4”字形坐姿——上班族巳时养脾的简便法190

巳时赖床,小心降低免疫力191

办公室“小动作”,巳时要常做192

巳时头昏脑涨,刺激丘墟可缓解193

第五章 保养脾胃,从饮食开始194

甘入脾——脾喜欢甘甜的食物194

黄色食物益脾健胃195

脾胃喜欢细碎的食物196

吃好一日三餐,奠定脾胃健康的基石196

夏季呵护脾胃,试试十款防暑降温粥197

科学“贴秋膘”:先调脾胃,再进补199

脾胃不好,再多补品也无用200

清淡饮食养脾胃,遵循“五低”原则200

炒焦的米可暖胃健脾201

对症养脾胃,鱼类是个好帮手201

小米健胃消食,最补我们的后天之本202

槟榔——在咀嚼中消积化食203

薏米红豆汤——祛除脾湿,消水肿203

二米南瓜粥——脾胃最需要的“黄金粥”204

山药薏米芡实粥——调养脾胃,补气血205

鸡内金——最能消积化瘀的食物206

醋泡生姜——为脾胃虚寒老人准备的良药206

“四宝粥”——培补后天之本207

第六章 中药是恩物,健脾助胃有良方209

脾虚中气不足,党参来补气209

山药——补脾益肾的“上品”之药209

芡实——保养我们脾胃的忠臣210

甘草百搭,调和诸药养脾胃211

益脾安神用茯苓,美味又养生211

田七——补脾益肝,药中“金不换”213

调理脾胃的名方:补中益气汤213

葛花饮——专为应酬之人设计的解酒护脾方214

健脾四君子汤——脾胃虚弱者的“补品”215

归脾丸——补脾血最好的药215

十全大补汤——调补脾胃,缓解你的慢性疲劳216

暑湿感冒,就找三仁汤217

半夏枳术丸——缓解冷物内伤所致的脾胃病217

第七章 用好脾经、胃经穴位,让生命之树常青219

中脘穴——解决各种消化问题的“万能胃药”219

天枢穴——健脾和胃,止泻通便220

足三里穴——调理脾胃,补中益气221

血海穴——调理女人的月经问题222

大都穴——强壮你的消化能力222

太白穴——人体健脾要穴223

大包穴——振奋脾气,帮你远离亚健康223

地机穴——健脾利湿,调理月经224

公孙穴——摆脱脾胃疾患的大穴224

梁丘穴——气滞胃痛的紧急止痛穴225

第八章 若要脾胃健,天天来锻炼226

每天坚持摩腹保健,调脾胃,强体质226

五禽戏之熊戏——脾胃疾病的克星227

调理脾胃臂单举——八段锦中的健脾妙方228

早晚给孩子捏捏脊,健脾益气利消化229

叩齿咽津——简单小动作帮你强身健脾229

腹肌锻炼——缓解胃下垂的运动疗法230

八卦掌——增强消化系统功能231

推推肚子,防止肠胃病232

第九章 常见脾系统疾病的居家预防与治疗233

气虚脾胃则虚,胃下垂需补气233

胃、十二指肠溃疡,可用蜂蜜来调治234

脾虚五更泻,温肾健脾轻松补虚235

胃不和则卧不安——失眠可从脾胃论治236

糖尿病必备的降糖处方236

婴幼儿积食——炒米粉可促消化238

小儿腹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给肚脐“喂药”238

缺铁性贫血——简单“三红汤”就有效240

八珍鸡汤——气血双补,缓解老年贫血240

祛脾湿,彻底解决男人脚臭问题241

第十章 远离最伤“脾”的生活习惯242

暴饮暴食损伤脾胃242

早饭不可多吃,不可吃喝冰冷食物243

脾胃虚弱,不宜常吃糯米制品243

要想脾胃健,辛辣食物“悠着”吃244

苦寒伤脾胃——养脾胃要远离浓茶、咖啡245

不挑食、不偏食——给小儿一个好脾胃245

饮食莫要“汤泡饭”,方便却有损脾胃246

热无灼灼——养脾胃不一定要“趁热吃”246

养护脾胃,碳酸饮料不宜多喝247

脾胃不好,少吃街边米线248

久居寒湿重的地方,容易让脾受湿困248

滥用苦寒药,脾胃会变得越来越虚弱249

脾胃也有作息时间,不宜私自更改249

坐着不动,容易脾虚、肌肉松弛250

第五篇 养肺——娇脏挑大梁252

第一章 《黄帝内经》谈肺脏:肺为相傅之官252

肺为“相傅之官”,辅佐君王的工作252

肺者,气之本——人体所有的气都受肺的调控252

气的运行协调是肺脏健康的主导253

肺主皮毛——肺气足,皮肤才好254

肺调度与管理体内的水液254

肺在窍为鼻:鼻子是肺呼吸的门户255

肺合大肠——便秘可从肺论治256

第二章 人体的春夏秋冬:肺主秋,重养“收”257

秋季养肺,养生以润燥为贵257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黄帝内经》谈秋季养生257

秋养肺要使志安宁,慎防秋风秋雨愁煞人258

秋燥分温凉,区别对待更养肺258

秋藕——除秋燥,清烦热259

西蓝花——秋季多吃,可养肺阴259

朝盐水,晚蜜汤——对付秋燥有讲究260

秋季去肺火,家常食谱来帮忙261

燥凉的秋季谨防“悲秋”情志261

气候干燥,秋天补水不能少262

水果护肤,让肌肤告别秋燥263

三种按摩术,养出秋季好身体264

秋天快步走,养肺变简单264

秋冬毒雾杀人刀,别让肺脏“中毒”265

第三章 肺脏与情志养生:肺在志为忧266

忧为肺之志,过忧则伤肺266

悲则气消——悲伤的人容颜也会憔悴266

忧则疾生,喜欢叹气的人老得快267

悲伤时哭泣有益健康267

喜胜悲,快乐的情绪能让人走出忧伤268

欢歌笑语,可宣肺气268

敞开心扉,自我开导化忧伤269

第四章 一日之中养肺的最好时光:凌晨3点到5点270

寅时深度睡眠养肺气270

肺气不足者容易在寅时失眠或早醒271

食疗、药疗对症帮你补肺气271

寒气最易袭肺,清晨防着凉272

凌晨五点前不宜起床锻炼273

第五章 饮食养肺:“多白少苦”调养身体274

肺脏喜欢白色食物274

辛入肺,掌握好度是关键274

南杏润肺美肤,北杏仁止咳化痰275

梨——滋阴润肺的首选水果276

霜降吃柿子,润肺生津277

荸荠——清热化痰去肺燥277

肺热、肺气肿的人可多吃白萝卜278

香椿芽——清肺热,滋阴润燥279

肺病食茼蒿,润肺消痰280

蜂蜜也是养肺佳品281

黑木耳——益气清肺的营养美食281

核桃——温肺定喘的“长寿果”282

秋日滋养润肺,教你自制秋梨膏283

鱼腥草梨汤——预防秋季干燥的“必备武器”284

滋阴润燥,常服冰糖银耳羹284

冰糖燕窝羹,滋补肺阴的“稀世珍品”285

第六章 家庭常用的养肺中药286

百合——解秋燥,滋润肺阴286

芦根水是缓解孩子肺热哮喘的神奇药287

金银花善于清热解毒287

芙蓉花——清肺解毒的“拒霜花”288

沙参——清肺火,止咳祛痰289

黄芩泻火解毒,缓解肺热咳嗽290

枇杷治咳嗽,美味疗效好291

喝杯麦冬茶,给身体补足“水分”292

益肺补虚的“天下第一草”:冬虫夏草292

罗汉果——清肺润燥的“神仙果”293

清肺止咳丸清热润肺294

菩提——益肺止咳功效多295

服用甘草生姜汤,让肺里面的阳气冉冉升起295

桔梗清咽茶——宣肺理气,养咽喉296

五倍子加核桃,敛肺定咳效果好297

第七章 人体自有养肺“大药”298

云门穴——清肺除烦,排出浊气298

中府穴——止咳平喘的要穴299

天府穴——消炎抗过敏299

孔最穴——治疗感冒引起的嗓子痛300

列缺穴——让肺气通畅,运达全身300

经渠穴——保持呼吸通畅的要穴301

太渊穴——肺系统的首要保健大穴301

鱼际穴——疏通肺经,清热泻火302

少商穴——治疗秋燥咳嗽的特效穴302

合谷穴——贯通气血,防止肺阴虚303

第八章 最适合“大忙人”的简易养肺功304

懂得呼吸的学问,好好养肺304

起落呼吸操——防治肺病的保健操305

左右开弓似射雕——八段锦中的养肺功305

练习健鼻功,预防鼻病和感冒306

三个小妙招,疏通肺气效果好307

鸟戏养肺,强化肺脏功能307

蛤蟆功——缓解多年哮喘308

清清嗓子,主动咳嗽309

第九章 常见肺系统疾病的居家预防与治疗310

后背拔火罐——肺炎的家庭调养方案310

痰多、气不顺,三子养亲汤可调理311

“火烧红橘”——帮助调理孩子咳嗽、食欲不振311

化州橘红,对付痰湿咳嗽很有效312

国医大师推荐的食疗方,帮你缓解老年哮喘312

对抗恼人鼻炎,就用三步按摩法313

苍辛五苓散+盐水,内外合用缓解鼻窦炎314

喝点儿粥,赶跑急性气管炎314

冬病夏治赶走“老慢支”315

感冒了,艾灸三穴可帮你316

咽喉疼痛,妙用鸡蛋清、浓盐水317

肺结核患者的家庭调养和护理317

第十章 远离最伤“肺”的生活习惯319

久卧伤气,老年人最不宜久卧319

过度使用空调损伤肺气319

小孩儿不要经常使用抗生素治疗320

久言耗伤肺气——讲话多了别忘了补气321

烟是肺系统的大敌321

吃得太油腻,令肺肃降无力322

冷饮、多饮宜伤肺322

空气污染影响肺部的健康323

婴儿哭时不要急着哄324

第六篇 养肾——肾为先天之本326

第一章 《黄帝内经》谈肾脏:肾为做强之官326

肾脏为生命提供原动力326

肾主骨,肾有疾则骨必痛327

肾功能失常,影响生殖能力327

肾精亏少,人就容易白发早衰328

气短、气喘可能是肾的问题329

肾开窍于二阴,管理着大小便329

肾主水,调节 体内水液代谢平衡330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聋需补肾精330

第二章 人体的春夏秋冬:肾主冬,重养“藏”332

冬养肾,藏阳气保精气332

养精蓄锐,遵循冬季进补四忌333

自制冬令补酒,御寒又防病334

腊八粥——冬季食疗佳品334

亚健康群体冬日最好的补肾方式:膏方336

冬季手脚冰凉,该补补肾阳了336

节 制房事——冬季藏精养肾的第一方337

头部、背部、足部是冬季保暖的重点337

冬日养肾护肾,自制足疗中药包338

背部常暖,让老人安全过冬339

冬练三九,合理锻炼不伤阳气340

第三章 肾脏与情志养生:肾在志为恐342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342

人为何会“恐”342

一惊断气,肾气虚亏更易被惊吓343

紧张伤肾,考生多成事后诸葛亮344

恐惧不解则伤精,说说光绪帝的遗精病344

持续恐惧会让人出现性冷淡345

过恐伤肾,以思胜恐346

化解恐惧的四个妙招346

第四章 一日之中养肾的最好时光:下午5点到7点348

酉时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光348

酉时发低烧,可能是肾的问题348

肾阳虚的人,在酉时补肾阳最有效349

酉时护腰就是给肾以大爱350

下班前喝杯水,清洗肾和膀胱350

把握好锻炼时机,酉时练练逍遥步351

第五章 肾脏与饮食调养:让肾为生命铸就活力352

黑入肾,肾脏喜欢黑色的食物352

过食咸味,肾气会受损353

黑米——补肾的“药米”353

五谷之中大豆最养肾354

植物的种子——补肾壮阳,为生命储存能量355

板栗是肾之果,生吃效果更佳355

桑葚——补益肝肾,最适合中老年人食用356

韭菜——补肾助阳的“起阳草”357

寒冬吃狗肉,滋补养肾效果好358

一尾牛鞭,以形补形补肾阳359

补点儿海狗鞭,补足你的肾动力359

第六章 肾虚之人必备的补肾良药360

补肾壮阳话锁阳,药膳、泡酒皆适用360

鹿茸——温肾壮阳效果佳361

蛤蚧——补肾壮阳,益气安神362

仙茅——温肾阳,壮筋骨363

久服杜仲,补肝肾、强筋骨364

可补肾延年的“沙漠人参”:肉苁蓉365

中药刺五加,温补男人的肾366

山茱萸收敛元气可养神366

生地黄——滋阴补肾之要药367

女贞子——补肾滋阴的常用药368

滋补肝肾“却老子”:枸杞子369

“救命仙草”石斛,补肾又养颜370

沙苑子——益精又明目的古代“贡品”371

补肾阳的代表方:金匮肾气丸372

锁阳固精丸——温肾固阳效果好372

滋补肾阴的基本方:六味地黄丸373

大补阴丸——大补肾阴,滋阴降火374

补肾涩精名方:金锁固精丸374

古今种子第一方:五子衍宗丸375

第七章 开在身体里的养肾“药房”376

关元穴——固护元气的首选大穴376

命门穴——治疗肾虚的特效穴位377

肾腧穴——治疗腰痛首选穴377

腰阳关——缓解扭伤、坐骨神经痛378

腰眼穴——温煦肾阳,强腰健肾379

委中穴——解除腰背痛379

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380

太溪穴——修复先天之本的要穴381

照海穴——滋肾清热,调治失眠382

水泉穴——治疗小便不利382

腧府穴——调动肾经的气血383

第八章 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强肾良方384

犀牛望月——太极拳中的补肾健身法384

五禽戏之鹿戏——强腰补肾壮督脉385

两手攀足固肾腰——八段锦中的保肾固精法386

摘星换斗——易筋经中的强筋补肾法387

没事练练站桩,帮男人快速恢复体力388

青龙望海——朱砂掌中的强腰壮肾功389

养肾护肾的小绝招:踮脚百步走389

腰为肾之府,腰部锻炼健肾强腰390

推荐给中老年肾虚之人的“抖肾法”392

缩肛法——简易护肾壮阳功392

“兜肾囊”——男性强肾秘法393

倒着走路也能养肾394

伸直膝盖走路——缓解腰酸背痛395

养肾就要摇山晃海,内提谷道395

叩齿吞津——强肾又健脾396

鸣天鼓——改善肾亏引起的耳鸣、头痛397

第九章 常见肾系统疾病的居家预防与治疗398

肾病综合征,降“三高”升“一低”398

治疗肾结石,推拿按摩有奇效399

为肾盂肾炎患者开出的食疗单400

利尿消肿食疗方,帮助肾炎患者找到出路401

慢性肾衰竭,自我调养有方法402

玉米须饮料——帮你快速消除肾病水肿402

骨质疏松了,“四合一”法来应对403

女性肾虚性冷淡,做做按摩提升“性趣”404

跟国医大师学治前列腺炎405

阳痿——食疗和推拿帮你恢复男儿阳刚406

辛香酊外涂,帮你告别早泄407

遗精——味桑螵蛸显奇效407

男性不育——养肾护肾,告别不育408

足跟痛——治疗可从肾虚入手409

耳鸣——给耳朵做做按摩409

牙齿不好,做做牙齿保健操410

第十章 远离最伤“肾”的生活习惯411

男人要远离烟酒,抽烟喝酒最伤肾411

色字头上一把刀,男人纵欲易伤肾412

中年男人遭遇阳痿,千万不要盲目壮阳412

憋尿不是好习惯,肾病不请自来413

肾虚不能瞎补,吃得不对更伤肾414

坐姿不良,不仅伤脊柱,还会伤肾414

长期熬夜,肾病“夜袭”415

滥用药物,护肾要谨遵遗嘱416

用脑过度消耗肾精,宜多吃坚果4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