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0689386.jpg)
- 景天魁,高和荣,毕天云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921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29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社会福利-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模式建构3
第一章 社会福利发展路径——从制度覆盖到体系整合3
第一节 制度覆盖:既是丰碑又是起点3
一 扭转局面的标志性事件3
二 扩展局面的创新举措5
三 改善局面的新起点6
第二节 制度整合:既是重点又是关键7
一 制度碎片化——一个合理过程的不尽合理的结果7
二 制度整合——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关键8
三 制度整合——既要具备条件又要积极作为8
四 制度整合的可行方案——底线公平方案12
第三节 体系整合:既是理念又是政策16
一 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的整合17
二 劳动就业与福利制度的整合18
三 教育发展与福利制度的整合19
四 政府转型与福利建设的整合20
五 社区建设与福利建设的整合21
第四节 结语:福利体系整合是现代国家体制整合的基础22
第二章 西方社会福利模式评析23
第一节 西方普遍主义的福利思想23
一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经典阐释23
二 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理念基础26
第二节 西方普遍主义的福利实践29
一 社会福利服务的普遍提供29
二 社会福利支出的增长30
三 公民基本需要的满足31
四 普遍主义福利的典范31
五 普遍主义福利的排外性32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改革33
一 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背景34
二 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新思维36
三 发达国家福利改革的评析39
四 西方普遍主义福利模式的启示41
第三章 东亚社会福利的模式探讨43
第一节 东亚福利制度的背景与基础43
一 东亚福利制度的文化背景43
二 东亚福利制度的政治背景46
三 东亚福利制度的经济基础48
第二节 东亚社会福利普遍整合的实践49
一 日本福利制度普遍整合的实践49
二 韩国福利制度普遍整合的实践54
三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57
第三节 东亚福利制度的类型分析59
一 东亚福利制度的类型争论59
二 东亚福利制度的相似特征62
三 东亚福利制度的经验借鉴66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的模式分析69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福利制度变迁69
一 计划体制时期的社会福利69
二 市场体制时期的社会福利73
三 社会建设时期的社会福利75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的特征79
一 执政理念影响社会福利发展79
二 面临的社会问题极为复杂82
三 奉行特殊福利观念84
四 政府的职能定位摇摆不定86
五 家庭的作用突出,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作用有限87
第三节 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任务89
一 继续扩大社会福利的普遍性89
二 尽快提高社会福利的整合性90
三 彻底消除社会福利的特权化92
第五章 普遍整合福利模式的理论基础94
第一节 普遍福利理论94
一 普遍福利理论的提出94
二 普遍福利理论的内容97
三 普遍福利理论的意义100
第二节 基础整合理论101
一 基础整合理论的提出101
二 基础整合理论的内容102
三 基础整合理论的意义105
第三节 底线公平理论106
一 底线公平理论的提出107
二 底线公平理论的内容108
三 底线公平理论的意义113
第四节 适度普惠与全民共享思想115
一 适度普惠思想115
二 全民共享思想117
第六章 普遍整合福利模式的基本特征119
第一节 社会福利体系的普遍性119
一 社会福利对象的全民性119
二 社会福利内容的全面性121
三 社会福利形式的综合性122
四 福利提供主体的多元性124
五 福利供给方式的多样性126
第二节 社会福利体系的整合性128
一 社会福利管理机构的整合128
二 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整合131
三 社会福利政策体系的整合133
四 社会福利信息系统的整合134
五 社会福利监控体系的整合136
第七章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制度139
第一节 底线福利制度139
一 底线福利制度的特征139
二 底线福利制度的项目141
第二节 非底线福利制度146
一 非底线福利制度的特征146
二 非底线福利制度的形式148
第三节 跨底线福利制度152
一 跨底线福利制度的特征153
二 跨底线福利制度的形式154
第八章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机制159
第一节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责任机制159
一 社会福利体系责任机制概述159
二 普遍整合的责任分担机制162
三 普遍整合的责任共担机制167
第二节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调节机制171
一 调节机制概述171
二 社会福利体系调节机制情况173
三 社会福利体系调节机制的设计177
第三节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供求机制181
一 社会福利体系供给主导机制181
二 社会福利体系需求主导机制186
三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的供需平衡机制191
中篇 制度建设199
第一章 福利实现过程的科学基础199
第一节 社会福利实现过程科学基础的含义199
第二节 构成社会福利实现过程科学基础的基本比例关系200
一 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200
二 福利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202
三 社会福利责任关系204
第三节 构成社会福利实现过程科学基础的均衡结构205
一 社会福利需求和供给的均衡205
二 社会福利分配原则和方式207
三 社会福利调节机制和效益评估209
第四节 以科学态度对待社会福利实现过程211
一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不能政治化212
二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建设不能“经验化”213
三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不能“应急化”214
第二章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目标217
第一节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要求217
一 扩大社会福利体系的普遍性219
二 增强社会福利体系的整合性222
第二节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指标228
一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指标建设228
二 普遍整合的社会福利体系指标构成231
第三节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实现237
一 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建设目标237
二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条件241
三 普遍整合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途径243
第三章 养老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246
第一节 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246
一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性方面存在的问题246
二 养老保障制度整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252
三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257
第二节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原则与目标261
一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原则261
二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263
第三节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途径265
一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制度改革265
二 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267
三 加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普遍整合269
四 养老服务体系普遍整合的途径275
五 养老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保证276
第四章 医疗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278
第一节 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及存在问题278
一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278
二 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83
三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迫切性286
第二节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设计与验证288
一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安排288
二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验证290
三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民意支撑298
第三节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实践探索302
一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杭州实践302
二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苏州经验304
三 医疗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厦门探索308
第五章 就业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312
第一节 就业保障制度的运行及存在问题312
一 就业保障制度的运行312
二 就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316
三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320
第二节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流程与设计322
一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322
二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流程设计325
三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制度设计328
第三节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实现条件331
一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财政支持331
二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立法支持333
三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技术支持335
四 就业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社会支持335
第六章 收入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337
第一节 收入保障制度的运行情况337
一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遏制收入差距扩大338
二 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340
三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42
四 为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提供法律保障345
第二节 收入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346
一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346
二 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够351
三 收入保障制度不合理352
第三节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设计354
一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354
二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356
三 收入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建议357
第七章 教育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360
第一节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研究360
一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国外研究360
二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国内探索362
三 国内外教育均等化研究的借鉴367
第二节 教育保障制度的运行368
一 教育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368
二 教育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370
三 教育保障制度整合的必要性375
第三节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实现377
一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设计377
二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指标体系383
三 教育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支持385
第八章 住房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388
第一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388
一 保障性租赁房制度的形成388
二 保障性商品房制度的运行392
三 城市居民住房的其他福利395
四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运行情况396
第二节 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践分析397
一 厦门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践397
二 重庆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400
三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不足402
第三节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普遍整合404
一 住房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必要性404
二 住房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目标407
三 住房保障制度普遍整合的制度设计408
第九章 社会救助制度的普遍整合411
第一节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概述411
一 社会救助概念的界定411
二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415
三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问题420
第二节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思路与途径424
一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思路424
二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途径427
第三节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步骤与对策430
一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实施步骤430
二 社会救助制度普遍整合的具体对策437
第十章 社会服务体系的普遍整合443
第一节 社会服务体系概念及现状443
一 社会服务体系概念443
二 社会服务体系的现状448
三 社会服务内容与方式453
第二节 社会服务体系的问题457
一 社会服务普遍性不够457
二 社会服务碎片化明显458
三 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较为缓慢460
四 社会服务组织的支持不足461
第三节 社会服务体系普遍整合的实现462
一 社会服务体系普遍整合建设462
二 社会服务体系的普遍整合目标463
三 社会服务体系普遍整合的实现途径465
下篇 民意基础471
第一章 民意视角的社会福利研究471
第一节 社会福利政策视角:政府、专家与公众471
第二节 社会福利政策中公众角色及民意的双重性473
第三节 审慎思辨:从个人意见走向公众意见475
第二章 养老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478
第一节 城居保与新农保制度的整合意愿478
第二节 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479
第三节 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的制度整合意愿486
第四节 基础养老金的统筹意愿489
第五节 基础养老金的统筹层次492
第六节 基础养老金的财政分担494
第三章 医疗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497
第一节 对于新农合制度整合的意愿497
一 新农合的统筹层次497
二 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比例498
三 对于取消新农合个人账户的态度499
四 对于新农合主管部门的倾向500
第二节 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意愿501
一 城镇居民医保的统筹层次501
二 城镇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比例502
第三节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的整合意愿504
一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整合的人群504
二 城镇职工医保制度统筹的层次505
三 对取消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态度506
四 农民工适合的医保制度507
第四节 失地农民适合的医保制度508
第五节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整合意愿509
第六节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关系512
第七节 小结: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513
第四章 就业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515
第一节 对破除就业歧视的态度515
第二节 政府提供就业服务的期望517
一 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517
二 对农民工的就业援助519
三 对失业的城镇职工的就业援助521
四 对无业的城镇居民的就业援助523
第三节 对公务员缴纳失业保险金的意见525
第四节 对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建设的意见528
第五节 最低工资标准统筹的层次529
第六节 小结530
第五章 教育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532
第一节 拓展义务教育范围的意愿532
第二节 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意愿534
一 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城乡标准534
二 促进城乡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536
三 缩小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差距的举措537
第三节 教育经费统筹的层次539
第四节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接纳541
一 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流入地入学的态度541
二 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流入地公立学校编班的态度544
三 对于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流入地公立学校入学的条件的看法545
第五节 结论546
第六章 社会救助的福利意愿548
第一节 对农村五保的统筹意愿548
第二节 对城乡低保的统筹意愿550
一 对农村低保标准统筹层次的意愿550
二 对城市低保标准统筹层次的意愿552
三 对城乡低保标准统筹层次的意愿554
第三节 对城乡医疗救助的统筹意愿556
一 对于农村医疗救助标准统一层次的意见556
二 对于城市医疗救助标准统一层次的意见558
三 对于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统筹层次的意见560
第四节 结论562
第七章 住房保障制度的整合意愿563
第八章 社会服务体系的整合意愿567
第一节 养老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567
第二节 儿童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570
第三节 妇女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572
第四节 残疾人社会服务整合的意愿575
参考文献578
附录602
后记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