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科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科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687501.jpg)
- 林广瑞主编;张惠敏,于伟峰副主编;河北省教育厅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3495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高等学校-教材;“三个代表”思想-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科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2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4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5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7
五、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8
六、邓小平在创立邓小平理论中的历史性贡献9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1
一、孕育和形成理论主题阶段11
二、形成轮廓的阶段12
三、形成体系并不断完善的阶段13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4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14
二、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16
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8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0
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20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3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6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的必然结论30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1
一、酝酿阶段32
二、形成阶段34
三、发展阶段37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38
一、“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3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44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47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5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52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5
四、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56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59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2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6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62
二、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67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涵和基本要求6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涵及关系69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72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77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80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81
二、与时俱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82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8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87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87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的内容87
二、搞清楚首要基本理论问题的重要性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90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90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特点92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99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99
二、发展先进生产力103
三、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0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115
第一节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1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特征11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23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1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2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126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127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1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3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132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意义134
三、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136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39
一、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的总结139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的内涵141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45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145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145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146
三、抓住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49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53
一、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调整经济结构153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55
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159
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62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65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67
一、科教兴国战略167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172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76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6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7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17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1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8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83
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184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92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92
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则194
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197
四、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与原则199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04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0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09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209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11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14
四、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6
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7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19
一、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219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221
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23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25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25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228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31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35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35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39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4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42
一、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43
二、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45
三、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46
四、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247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49
六、“以德治国”方略25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25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5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25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254
四、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25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258
一、思想道德建设258
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62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67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267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68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270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272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75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75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75
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涵280
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大意义281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283
一、香港、澳门的“回归”283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285
三、香港、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286
第三节 “一国两制”,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289
一、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289
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90
三、“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案294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299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299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99
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04
三、积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和繁荣30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307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308
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10
三、“入世”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312
第三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13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准则314
二、我国对外关系的战略策略316
第四节 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19
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19
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25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32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329
一、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者329
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社会主义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33
三、依靠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33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40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340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和现实的证明341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343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45
一、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的必要性345
二、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349
后记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