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的良心和善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的良心和善行
  • 迟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288470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志愿-社会服务-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的良心和善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3

(一)志愿服务是对社会道德状况的优化3

(二)志愿服务是学雷锋活动的延展6

(三)志愿服务是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8

(四)志愿服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实践载体10

(五)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的时代凝结12

三、研究现状14

(一)关于志愿服务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17

(二)关于志愿服务的实证研究成果26

(三)关于我国志愿服务研究的几个阶段28

(四)当前志愿服务研究状况的评述30

第一章 理论支点:志愿服务相关理论分析34

一、志愿服务的科学内涵34

(一)志愿服务的实质35

(二)志愿服务的主体37

(三)志愿服务的客体46

(四)志愿服务的内容48

二、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54

(一)志愿服务的人本性55

(二)志愿服务的公益性56

(三)志愿服务的群众性57

(四)志愿服务的实践性57

(五)志愿服务的社会性58

(六)志愿服务的时代性59

三、志愿服务的内在精神61

(一)关怀友爱的精神61

(二)自愿奉献的精神62

(三)社会互助的精神63

(四)勇于担当的精神64

(五)追求理想的精神65

(六)文明进步的精神66

四、志愿服务的理论基础67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68

(二)中国的传统仁爱思想72

(三)西方的人道主义思想76

(四)社会互助及服务理论80

第二章 历史演变: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脉络和现状84

一、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渊源84

(一)现代志愿服务的起源84

(二)中国志愿服务的当代精神86

二、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梳理87

(一)志愿服务的孕育与萌芽阶段(1949—1966)88

(二)“自下而上”的自发探索阶段(1978—1993)89

(三)“自上而下”的组织推动阶段(1994—2000)91

(四)本土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阶段(2001—2007)92

(五)全民参与、全国统筹、全面推进的发展阶段(2008年以来)94

三、当前中国志愿服务的主要构成因素95

(一)以共青团为主导、以青年为主力军的志愿服务组织96

(二)以社区为主战场的志愿服务阵地101

(三)慈善志愿组织104

(四)以各专业服务为基础的志愿服务项目109

(五)以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依托的保障体系114

四、当前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118

(一)自愿原则119

(二)合法原则120

(三)平等原则121

(四)无偿原则121

(五)诚信原则123

第三章 问题分析: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125

一、从主观上讲:参与志愿较高,但主动性不强126

(一)动机因素127

(二)认同因素131

(三)文化因素133

(四)宗教因素137

二、从客观上看:志愿服务的管理不完善、保障不足140

(一)行政色彩浓厚,自主空间不足140

(二)组织经费短缺,人力资源不足155

(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薄弱,志愿精神难为169

(四)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志愿者流失率高182

第四章 对策思考:推进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197

一、积极作为,打造自己心中的道德高地198

(一)培养自身的志愿意识198

(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202

二、引导民众正确理解志愿服务207

(一)政府转变理念,将志愿服务纳入现代社会的发展框架208

(二)宣传志愿服务政策,普及志愿服务理念210

(三)丰富人文精神要素,拓展志愿服务外延212

(四)协调多元化发展因素,逐步树立志愿服务的自觉意识214

(五)积极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打造志愿服务的基础平台216

三、合理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217

(一)加强志愿服务立法建设218

(二)建立志愿服务资金筹措机制220

(三)建立志愿服务监督与评估机制223

(四)建立顺畅的志愿服务协作沟通机制225

四、重视并强化社会工作对志愿服务发展的推动功能227

(一)厘清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关系228

(二)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合作机制的实践探索232

(三)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合作路径235

五、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的内部治理237

(一)提升基本能力建设238

(二)完善内部激励机制242

(三)建立内部监督机制246

第五章 他山之石:志愿服务的国际与地区镜鉴249

一、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和演进249

(一)萌芽阶段(19世纪早期至中期)250

(二)发展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252

(三)规范阶段(20世纪中后期)254

(四)海外服务阶段(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256

二、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志愿服务概况257

(一)欧美发达国家志愿服务发展现状257

(二)亚太地区志愿服务概况277

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志愿服务的启示297

(一)志愿服务发展与其公民社会的兴起密切相关297

(二)志愿服务发展与其宗教精神相契合300

(三)志愿服务以民间团体为主导304

(四)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和规范志愿活动306

(五)政策鼓励和引导志愿服务311

(六)社区是志愿活动的重要载体313

参考文献316

后记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