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茶道常识全知道 图解应用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九天书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5914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茶叶-文化-中国-图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茶道常识全知道 图解应用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说茶溯源篇——幽幽茶香远古来2
一、茶的源流2
(一)茶树2
茶树的分类等级2
茶树的起源2
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3
中国茶树栽培发展史3
(二)神农遇茶8
(三)茶马古道9
(四)以茶代酒的典故10
(五)茶圣陆羽10
(六)茶经11
(七)斗茶11
斗茶与品茶12
斗茶的内容12
斗茶的场所12
斗茶的斗法12
(八)《大观茶论》13
(九)茶史概要15
历代茶史15
茶的传播16
二、茶香飘四海19
(一)欧洲茶文化19
英国茶文化19
俄罗斯茶文化22
德国茶文化22
(二)美洲茶文化22
拉丁美洲的茶文化22
美国的茶文化23
(三)非洲茶文化24
(四)东亚国家的茶文化24
日本24
韩国25
(五)南亚和东南亚茶文化25
印度茶文化26
(六)西亚茶文化26
二、知茶探类篇——从来佳茗似佳人28
一、茶区28
(一)总述28
(二)江北茶区28
(三)江南茶区28
(四)西南茶区29
(五)华南茶区29
二、制茶与茶类29
(一)制茶的沿革29
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30
蒸青制茶30
由蒸青到炒青30
从团、饼茶到散茶30
由绿茶到其他茶类31
(二)古今制茶详述32
唐代的制茶方法32
宋代的制茶方法34
现代的制茶方法36
(三)茶的各种分类方式37
(四)绿茶38
炒青绿茶39
烘青绿茶39
晒青绿茶39
蒸青绿茶39
绿茶的特性39
新鲜绿茶和陈旧绿茶40
春茶、夏茶和秋茶40
高山绿茶和平地绿茶40
绿茶的家庭保存方法40
绿茶储存有五忌40
适宜人群及注意事项41
(五)红茶41
红茶制造工艺42
小种红茶43
工夫红茶43
红碎茶43
红茶的特性43
(六)黄茶43
黄茶制作工艺44
(七)乌龙茶45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45
(八)白茶46
(九)黑茶47
黑茶的制造工艺47
三、绿茶48
(一)西湖龙井48
问茶探茶48
选茶鉴茶48
泡茶赏茶49
(二)碧螺春50
问茶探茶50
选茶鉴茶50
泡茶赏茶50
(三)黄山毛峰51
问茶探茶51
选茶鉴茶52
泡茶赏茶52
(四)狗牯脑茶53
问茶探茶53
选茶鉴茶54
泡茶赏茶54
(五)太平猴魁54
问茶探茶54
选茶鉴茶55
泡茶赏茶55
(六)六安瓜片56
问茶探茶56
选茶鉴茶56
泡茶赏茶57
(七)都匀毛尖58
问茶探茶58
选茶鉴茶59
泡茶赏茶59
(八)信阳毛尖61
问茶探茶61
选茶鉴茶62
泡茶赏茶62
(九)庐山云雾茶63
问茶探茶63
选茶鉴茶64
泡茶赏茶64
(十)南京雨花茶65
问茶探茶65
选茶鉴茶65
泡茶赏茶65
(十一)径山茶65
问茶探茶65
选茶鉴茶66
泡茶赏茶67
(十二)蒙顶甘露67
问茶探茶67
选茶鉴茶67
泡茶赏茶67
(十三)婺源茗眉68
问茶探茶68
选茶鉴茶68
泡茶赏茶69
(十四)隆中茶71
问茶探茶71
选茶鉴茶71
泡茶赏茶72
(十五)麻姑茶72
问茶探茶72
选茶鉴茶72
泡茶赏茶72
(十六)二泉银毫72
问茶探茶72
选茶鉴茶73
泡茶赏茶73
(十七)老竹大方73
问茶探茶73
选茶鉴茶73
泡茶赏茶74
(十八)休宁松萝74
问茶探茶74
选茶鉴茶75
泡茶赏茶75
(十九)金坛雀舌76
问茶探茶76
选茶鉴茶76
泡茶赏茶76
(二十)恩施玉露76
问茶探茶76
选茶鉴茶77
泡茶赏茶77
(二十一)顾渚紫笋78
问茶探茶78
选茶鉴茶79
泡茶赏茶79
(二十二)安化松针80
问茶探茶80
选茶鉴茶81
泡茶赏茶81
(二十三)遵义毛峰81
问茶探茶81
选茶鉴茶81
泡茶赏茶81
(二十四)平水珠茶81
问茶探茶81
选茶鉴茶82
泡茶赏茶82
(二十五)仙人掌茶82
问茶探茶82
选茶鉴茶83
泡茶赏茶83
(二十六)双井绿83
问茶探茶83
选茶鉴茶84
泡茶赏茶84
四、红茶86
(一)祁门红茶86
问茶探茶86
选茶鉴茶86
泡茶赏茶86
(二)正山小种88
问茶探茶88
选茶鉴茶88
泡茶赏茶89
(三)金骏眉89
问茶探茶89
选茶鉴茶90
泡茶赏茶90
(四)滇红茶90
问茶探茶90
选茶鉴茶91
泡茶赏茶92
(五)川红功夫92
问茶探茶92
选茶鉴茶93
泡茶赏茶93
(六)闽红工夫94
问茶探茶94
选茶鉴茶96
泡茶赏茶96
(七)英德红茶97
问茶探茶97
选茶鉴茶98
泡茶赏茶98
五、乌龙茶98
(一)安溪铁观音98
问茶探茶98
选茶鉴茶98
泡茶赏茶99
(二)武夷大红袍100
问茶探茶100
选茶鉴茶100
泡茶赏茶101
(三)武夷肉桂101
问茶探茶101
选茶鉴茶102
泡茶赏茶102
(四)武夷水仙103
问茶探茶103
选茶鉴茶103
泡茶赏茶103
(五)凤凰单枞104
问茶探茶104
选茶鉴茶104
泡茶赏茶104
(六)冻顶乌龙105
问茶探茶105
选茶鉴茶105
泡茶赏茶106
(七)岭头单枞107
问茶探茶107
选茶鉴茶107
泡茶赏茶108
(八)白芽奇兰茶109
问茶探茶109
选茶鉴茶109
泡茶赏茶110
(九)黄金桂111
问茶探茶111
选茶鉴茶111
泡茶赏茶112
(十)文山包种112
问茶探茶112
选茶鉴茶112
泡茶赏茶113
(十一)永春佛手113
问茶探茶113
选茶鉴茶113
泡茶赏茶114
(十二)毛蟹茶115
问茶探茶115
选茶鉴茶115
泡茶赏茶116
六、黑茶116
(一)普洱茶116
问茶探茶116
选茶鉴茶120
泡茶赏茶120
(二)六堡茶122
问茶探茶122
选茶鉴茶122
泡茶赏茶123
(三)安化黑茶123
问茶探茶123
选茶鉴茶124
泡茶赏茶125
七、白茶125
(一)白牡丹125
问茶探茶125
选茶鉴茶125
泡茶赏茶127
(二)安吉白茶127
问茶探茶127
选茶鉴茶128
泡茶赏茶128
(三)白毫银针129
问茶探茶129
选茶鉴茶129
泡茶赏茶130
(四)福鼎白茶130
问茶探茶130
选茶鉴茶131
泡茶赏茶131
八、黄茶132
(一)君山银针132
问茶探茶132
选茶鉴茶132
泡茶赏茶132
(二)蒙顶黄芽134
问茶探茶134
选茶鉴茶134
泡茶赏茶134
(三)霍山黄芽135
问茶探茶135
选茶鉴茶135
泡茶赏茶135
九、花草茶136
(一)茉莉花茶136
问茶探茶136
选茶鉴茶136
泡茶赏茶136
(二)玫瑰花茶137
问茶探茶137
选茶鉴茶137
泡茶赏茶138
(三)桂花茶138
问茶探茶138
选茶鉴茶140
泡茶赏茶140
(四)贡菊141
问茶探茶141
选茶鉴茶141
泡茶赏茶142
(五)苦丁茶142
问茶探茶142
选茶鉴茶143
泡茶赏茶143
三、玩味茶器篇———妙器品茗茶更香145
一、茶器概述145
(一)漆器茶具145
(二)竹木茶具145
(三)陶器146
(四)瓷器146
青瓷茶具146
白瓷茶具147
黑瓷茶具148
彩瓷茶具148
(五)陶瓷茶具总说149
(六)玻璃茶具150
(七)金属茶具151
(八)紫砂茶具151
紫砂壶的起源152
紫砂壶的分类153
紫砂壶的化学成分154
紫砂壶制作过程154
紫砂壶的颜色155
紫砂泥的材质特点155
挑壶156
开壶158
养壶159
二、茶器通识162
(一)茶叶罐162
(二)随手泡163
(三)茶盘163
(四)茶壶164
(五)盖碗168
(六)公道杯168
(七)过滤网和滤网架169
(八)茶巾170
(九)茶道六君子170
(十)茶荷172
(十一)品茗杯172
(十二)闻香杯173
(十三)茶宠174
(十四)杯托174
(十五)盖置174
(十六)茶刀、茶针、茶锥175
(十七)养壶笔176
(十八)水盂176
三、名家名器177
(一)供春177
(二)时大彬182
(三)陈曼生183
(四)黄玉麟183
(五)陈鸣远184
(六)杨彭年184
(七)邵大亨185
四、择水烹茶篇————水为茶之母187
一、古今观水187
(一)古人择水五字诀187
活187
甘187
冽188
清188
轻188
(二)今人择水问科学188
二、好水浴佳茗,寻水有讲究189
(一)水源有讲究189
泉水189
井水190
溪水江河水190
雨水雪水190
自来水191
矿泉水191
纯净水蒸馏水192
(二)水温有讲究192
(三)比例有讲究194
(四)评水看软硬195
三、赏名泉195
(一)镇江中泠泉195
(二)无锡惠山泉197
(三)苏州观音泉198
(四)杭州虎跑泉199
(五)济南趵突泉200
(六)九江招隐泉201
(七)怀远白乳泉201
五、茶艺茶礼篇——茶艺如诗诗如茶203
一、茶法203
(一)煎茶法203
历史流变203
做法204
(二)煮茶法207
历史流变207
做法208
(三)点茶法208
历史流变209
做法210
(四)泡茶法211
历史流变211
做法211
二、茶艺茶礼212
(一)接待礼仪212
何时上茶212
事前准备212
倒茶礼仪213
奉茶礼仪213
续茶礼仪213
后续礼仪213
(二)茶中礼仪214
鞠躬礼214
伸掌礼214
叩指礼214
寓意礼214
(三)服饰仪容215
仪表美215
风度美216
三、茶俗218
(一)汉族茶俗218
汉族的清饮218
潮汕人饮茶礼俗218
北京的大碗茶219
闽台婚俗中的“茶礼”220
无我茶会220
(二)少数民族的茶俗221
藏族酥油茶221
维吾尔族的奶茶和香茶222
白族的三道茶222
土家族的擂茶223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223
回族的盖碗茶(刮碗子茶)224
蒙古族的奶茶224
基诺族的凉拌茶和煮茶225
纳西族的“龙虎斗”和盐茶225
布朗族的青竹茶225
佤族的烧茶226
布依族“姑娘茶”226
拉祜族的烤茶226
滇西凤庆的离婚茶227
四、泡法228
(一)特色泡法228
传统式泡法228
安溪式泡法229
潮州式泡法230
诏安式泡法232
宜兴式泡法233
(二)器具泡法235
壶泡法235
盖碗泡法238
玻璃杯泡法240
五、茶艺242
(一)投法242
上投法242
下投法243
中投法243
(二)大类茶艺243
绿茶茶艺表演243
红茶茶艺表演245
白茶茶艺表演247
乌龙茶茶艺表演248
花茶茶艺表演252
(三)特色名茶茶艺254
碧螺春茶茶艺(上投法)254
玻璃杯泡黄山毛峰茶艺(中投法)255
西湖龙井茶艺(下投法)256
工夫茶艺表演256
普洱茶茶艺表演258
茯茶茶艺表演260
禅茶茶艺表演262
六、茶效茶养篇——茶香袭来身心怡267
一、成分分析267
(一)茶多酚267
抗癌267
防治心血管疾病267
提高人体的综合免疫能力268
其他保健治疗功效268
(二)蛋白质、氨基酸269
(三)生物碱270
(四)维生素271
(五)氟化物271
(六)糖类物质271
(七)有机酸271
(八)类脂类272
(九)矿物质272
二、绿茶养生宜忌272
(一)绿茶的功效272
有助于延缓衰老272
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273
有助于预防和抗癌273
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273
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273
有助于美容护肤273
有助于醒脑提神273
有助于利尿解乏273
有助于降脂助消化274
有助于护齿明目274
有助于防龋齿、清口臭274
(二)饮用小贴士275
三、红茶养生宜忌275
(一)红茶的功效275
利尿功效275
消炎杀菌功效276
解毒功效276
提神消疲功效276
生津清热功效276
(二)饮用小贴士276
四、黑茶养生宜忌277
(一)黑茶的功效277
清脂肪,减肥胖277
清肠胃,助消化277
清血管,降三高277
清毒素,护肝肾278
(二)饮用小贴士278
五、白茶养生宜忌278
(一)白茶的功效278
清热祛湿278
三抗三降279
六养强身279
(二)饮用小贴士279
六、乌龙茶养生宜忌279
(一)乌龙茶的功效279
养颜护肤279
消脂瘦身279
抗癌防老279
(二)饮用小贴士280
七、各类花草茶功效速查280
八、茶的药用实例282
九、如何将六大类茶叶与菜肴巧妙结合282
(一)青茶(又称乌龙茶)283
(二)绿茶283
(三)红茶283
(四)黄茶283
(五)黑茶283
(六)白茶283
十、茶水是酸性还是碱性284
(一)测定材料与方法284
(二)测定结果分析284
(三)小结284
十一、茶叶的妙用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