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文化交流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西文化交流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661647.jpg)
- 沈福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2332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247MB
- 文件页数:601页
- 主题词:文化交流-文化史-中国、西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文化交流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西交通的曙光时代1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传播1
(一)中国文化的起源和仰韶文化的西传1
(二)西藏细石器和东北印度非几何形细石器6
二、商周时期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的早期接触7
(一)商文化和卡拉苏克文化7
(二)周穆王西巡和骑马文化12
三、春秋战国时期丝路的出现14
(一)塞人的迁徙14
(二)丝绸的西运17
(三)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技术、艺术的交流20
四、“姬周”与中国译名的传播24
(一)西周国和新疆的玉石贸易24
(二)古波斯人眼中的中国27
(三)早期印度文献中的中国28
第二章 汉代和西域的交通32
一、两汉时代的西域32
(一)张骞和中西交通32
(二)西域南北两道的形成35
二、汉和葱岭以西各国的交往37
(一)康居、奄蔡37
(二)大夏、大月氏39
(三)罽宾41
(四)安息、条支43
(五)乌弋山离45
(六)身毒46
(七)大秦50
三、两汉和西域各国的经济往来53
(一)中国丝绸、漆器和铁器的外销53
(二)毛皮、马匹、瓜果、香药的输入57
四、两汉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60
(一)冶铁和穿井技术的西传60
(二)西域文化和汉代的艺术风格、音乐、舞蹈、杂技63
五、佛教的传入73
(一)佛教和佛典翻译73
(二)佛教艺术和譬喻文学75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融79
一、自魏至隋的西域交通79
(一)敦煌通西海的三道79
(二)波斯甲骑具装的东传80
(三)中国马镫的西传82
(四)拂菻的初通85
(五)法显印度巡礼87
二、养蚕和丝织技术传入波斯、拜占庭88
三、埃及玻璃及其制造法传入中国91
四、罗马、印度和波斯艺术的东传95
(一)天山南路的希腊罗马式绘画97
(二)犍陀罗佛教雕塑的流传101
(三)中国和萨珊波斯艺术107
第四章 唐代中西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115
一、唐和中亚各国的关系115
(一)中亚各国的重要115
(二)中亚各国和中原文化117
(三)回鹘的丝绢贸易121
二、阿拉伯的对华关系122
(一)唐和阿拉伯的外交与经济往来122
(二)侨居中国的阿拉伯人129
三、拜占庭的对华关系129
四、唐和南亚各国的交往131
(一)中印藏道的开辟131
(二)王玄策三次使印133
(三)玄奘访印讲学134
(四)义净赴印求法138
(五)与尼泊尔的通使139
(六)与斯里兰卡的建交140
五、唐和非洲国家的交通141
(一)殊奈、仍建和拨拔力141
(二)《经行记》中的摩邻国142
(三)勿斯离国143
六、长安在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144
(一)长安的侨民144
(二)长安的胡乐和胡舞146
(三)长安的西域风尚148
七、西亚宗教传入中国152
(一)祅教152
(二)景教154
(三)摩尼教158
(四)伊斯兰教160
八、中印佛教的交流161
(一)求法僧的西行161
(二)译经师的东来165
(三)南诏和印度佛教167
(四)凹凸画法和佛画168
九、唐代输入的印度、阿拉伯和拜占庭科学知识170
(一)天文170
(二)医药173
(三)建筑177
(四)制糖法178
(五)缝合木船179
十、中国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和西欧180
(一)炼丹术的成长180
(二)炼丹术和近代化学182
十一、唐代陶瓷的外销186
(一)阿拉伯文献中的中国瓷器186
(二)唐、五代的外销瓷188
第五章 宋元时期中西交通和文化传播193
一、葛逻禄、回鹘、契丹和中国文化的西被193
(一)哈拉汗国和伊斯兰教传入天山南路193
(二)西辽和汉文化在中亚198
二、元帝国和钦察汗国、伊儿汗国的文化202
(一)蒙古西征和东西文化的交汇202
(二)钦察汗国和中国文化206
(三)伊儿汗国和中国文化210
三、元帝国和罗马教廷213
(一)柏朗·嘉宾和卢白鲁克奉使蒙古213
(二)中国景教徒出使欧洲215
(三)孟高维诺和鄂多立克的传教216
(四)元顺帝和罗马教皇218
四、元代也里可温教和伊斯兰教220
(一)也里可温的分布220
(二)伊斯兰教和波斯、阿拉伯侨民224
五、元代华化的西域人227
六、宋元时期运销海外的丝绸、瓷器232
(一)麻罗拔航线开通后的印度洋贸易233
(二)中国丝绸的外销234
(三)华瓷风靡印度洋237
七、元代输入的阿拉伯科学和艺术243
(一)天文243
(二)数学247
(三)医药251
(四)建筑253
(五)炮术256
(六)音乐257
八、阿拉伯人是中国文化西传的桥梁259
(一)历法259
(二)算术260
(三)制图261
(四)医学263
(五)艺术264
(六)历史265
第六章 明初对外贸易与郑和下西洋267
一、明代西北陆上交通267
(一)明和撒马尔罕的关系267
(二)明和麦加、鲁密、鲁迷的贸易270
二、郑和时代的印度洋国际贸易272
三、郑和下西洋与科学技术的新探索276
(一)宝船和船舶设计276
(二)青花瓷的制造279
(三)景泰蓝的问世282
(四)玻璃的新工艺283
第七章 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285
一、纸和造纸法西传欧美285
(一)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285
(二)新疆出土的古纸288
(三)纸在葱岭以西的流传290
(四)造纸法在中亚、西亚和北非294
(五)欧美造纸业的兴起299
二、雕版印刷的传播304
(一)雕版印刷的发明304
(二)印刷术的西传306
三、航海罗盘的使用310
四、火药、火器的发明和影响314
(一)火药的发明314
(二)最早的管形火器316
(三)阿拉伯人的媒介作用318
(四)火药的世界意义321
第八章 中国与美洲的早期联系与欧洲天主教在中国的传布325
一、欧洲殖民扩张与明末清初的中欧关系325
(一)葡萄牙侵夺澳门325
(二)西班牙、荷兰强占台湾326
(三)清初海外通商的开放327
二、16世纪欧洲人的中国报道328
(一)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见闻录328
(二)两部最早介绍中国的专书332
三、环球航行前后中国和美洲的联系335
(一)扶桑国传闻的考察335
(二)漳州、马尼拉帆船太平洋贸易线340
(三)美洲农作物的引入343
(四)美国独立前后的中美关系345
四、明代耶稣会士的传教349
(一)基督教三度入华349
(二)利玛窦的布道351
(三)明末清初的天主教355
(四)永历政权与罗马教廷357
五、清代中叶前的天主教359
(一)汤若望与传教359
(二)罗马教廷和礼仪之争362
(三)雍正以后对天主教的禁断365
第九章 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368
一、佛郎机炮的使用和仿制369
(一)佛郎机炮的仿造369
(二)西式火器著作374
二、物理学与机械工程学375
(一)熊三拔、邓玉函、南怀仁的物理学说375
(二)西洋物理学的介绍与研究377
(三)清代的钟表机械378
三、天文学与历法改革379
(一)从《崇祯历书》到《永年历》的颁行379
(二)西方天文学说的介绍383
四、数学384
(一)明末对西方数学的介绍和研究384
(二)《历学会通》、《数理精蕴》和西方数学的传播387
五、地理学与地图的测绘389
(一)利玛窦绘制的地图389
(二)艾儒略、南怀仁的地理著作392
(三)康熙、乾隆年间地图的测绘393
六、生物学和医学395
(一)西洋生物学和中国植物研究395
(二)西洋医学、药学的流传和研究397
七、语文学和论理学399
(一)中文的拉丁化拼音与拉丁语的应用399
(二)希腊论理学的翻译401
八、建筑401
(一)各地的西式建筑401
(二)圆明园欧式宫殿的兴建403
九、绘画404
(一)西方传教士和西洋画404
(二)西方美术和中国画坛407
十、音乐408
(一)明代西乐的流传408
(二)清代宫廷中的西乐409
第十章 18世纪的西欧和中国文化411
一、中国古籍的翻译和中国语文的研究411
(一)四书五经的西译411
(二)中文文法、文典的编译413
二、中国史地与科学的介绍414
(一)中国历史与地理的著述414
(二)对中国天文、生物与医学的探讨415
三、儒教和欧洲启蒙运动418
(一)宋儒理学和莱布尼兹的哲学革命419
(二)百科全书派的中国文化观421
(三)重农学派对中国的向慕422
四、洛可可风格和西欧崇尚中国424
(一)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仿效425
(二)中国绘画和庭园的推广430
(三)瓷器风格的中西融合432
五、中国文学在西欧435
(一)《赵氏孤儿》和《好逑传》的翻译435
(二)歌德和中国文学436
第十一章 中国在工业化浪潮冲击下起步437
一、华茶输出的增长与外销瓷的新动向437
(一)外销茶与欧洲海运437
(二)外销茶与美洲海运441
(三)外销美洲的华瓷443
(四)中俄商队茶叶贸易446
二、洞开的海疆:炮舰、开埠与租界449
三、新知识与新学校453
(一)林则徐找到了国际知识这把钥匙453
(二)传教士与中西文字交456
(三)创办洋学堂,更新知识结构461
(四)教科书的诞生与成长465
四、从追求船坚炮利的洋务启动现代化进程469
(一)制造局与翻译馆:一虎两翼469
(二)中国最早的科学中心473
(三)京师同文馆:大学堂的雏形475
(四)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北洋大学477
(五)废科举,兴学校479
五、天演论指导下的思想解放481
(一)天演论与改革思潮481
(二)西洋医学的确立484
(三)话剧与舞台艺术的革新489
(四)翻译文学与文体革命492
(五)白话文与文学革命495
第十二章 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融通498
一、列强控制下中国经济的缓慢增长498
(一)受列强操纵的中国航运498
(二)外债、入超、金融风潮制约下的经济506
二、波澜迭起的留学运动与改革浪潮513
(一)留日学生传导的社会革命思想513
(二)留学与西潮523
三、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求进步526
(一)民初学制改革与教育主权的收回526
(二)中西医学的认同531
(三)实业救国与科学化运动534
(四)农业的技术改造538
(五)现代化城市的崛起541
四、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中国艺术热潮545
(一)由石窟艺术引发的中国美术热545
(二)西方世界推崇中国三大工艺551
(三)中国艺展与欧洲艺坛554
(四)梅剧红遍美苏557
五、增强中的文化趋同561
(一)把握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代脉搏561
(二)中国文化与文化趋同563
再版后记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