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语教学技巧与机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英语教学技巧与机智](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0652745.jpg)
- 雷云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106072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英语课-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英语教学技巧与机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新课程理念3
变革之径3
上落下实4
英语课程的文化使命5
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8
全面理解学生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前提10
学生基础差条件下的英语教学13
学生群体分化,我们能改变吗16
课时有限情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18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20
大班教学的综合分层22
过之程24
课堂教学过程要有策略意识26
教学应以学生为起点28
语言运用是导入的终极目标32
导入与呈现34
导入要根据学生起始水平设计35
任务活动的PWP37
教学目标设计要以运用能力为中心39
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41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综合能力43
词汇教学47
灵魂与血肉47
词汇教学三字经48
高中词汇教学应采用目标分解策略49
词汇教学目标要科学52
词汇教学是语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54
语境是词汇教学的基础56
在任务型活动中教学词汇58
语法教学6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法教学63
从真实生活把握语法运用本质67
语法讲解的关键在于真实语用目的69
语法教学的目标应分为理解与运用71
语境化的语法教学72
语法教学是语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74
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归纳语法76
语法教学与任务活动结合78
在运用体验中归纳讲解80
运用有助于理解81
基于语境开展训练83
基于任务开展语法教学85
课文教学89
课文自述89
课文教学突出运用目的90
课文任务要符合学生真实需求93
任务要符合学生水平94
分析和体验课文的语用特征有助于培养运用能力96
听说教学101
说“聽”101
听力教学应有技能训练与信息获取的双重目的102
听力学习需要课堂内外结合104
农村听说教学建议106
阅读教学113
读书阅世学养教化113
应开展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大阅读”教学115
阅读理解本质上图式建构活动118
阅读教学的真谛——从生活到文本,从文本到世界122
阅读理解词汇处理不同于课文教学词汇处理124
让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阅读理解任务126
基于真实语用目的开展阅读教学128
从已知到未知的推理间距要恰当130
分层次阅读活动的操作132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外阅读教学133
文化教育139
文之化139
文化教学要把握文化的本质141
文化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甚为重要143
外语教学中文化的考量145
文化意识维度不只是文化知识147
文化教育主要方法是体验149
体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方法151
跨文化教育必须坚持文化自觉意识153
课堂教学是文化教育的主渠道155
文化教育要注意教材的隐性文化内涵158
显性介绍突出文化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160
文化教育方法要恰当灵活162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跨文化教育活动165
学习策略171
大略成就雄才171
英文修习要略172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异同173
策略教学的开展175
元认知策略的教学需要明确引导177
要分清语言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179
把握策略本质是策略培养的前提183
策略因人而异185
基于运用能力目标培养学习策略187
策略意识需要从建立概念开始190
从能力高度规划学习192
常见的学习策略194
学习策略活动不同于技能策略196
基于成功轨道培养学习策略197
基于学习风格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199
学习策略教学必须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为基础204
学习策略需要系统的培养206
学习策略的认知、理解或运用209
策略教学中应该注意元认知策略的培养212
为了运用而背诵215
评价策略219
找到正确的能力起点是学习和备考成功的一半219
国家·考试·人221
“考”考223
考的究224
人的发展是教育评价的第一目的225
评价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227
学生是评价的绝对主体229
形成性评价应该成为主旋律231
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决定形式234
新课程要求开展指向运用能力的考试评价237
形成性评价要指向运用能力239
形成性评价不一定非要指向考试241
形成性评价的激励性目标需要情感目标为基础243
过程评价中的Observation与Comment245
学习和备考应从试题的运用能力出发247
要从运用本质把握高考249
备考应当把握试题设计的语用目的251
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学的基础253
终结性评价要与学习过程相结合255
准确、地道、艺术——也谈教师课堂评价用语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