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0636733.jpg)
- 葛荣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9308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10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哲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时代呼唤中国管理哲学1
二、走“综合创新”之路4
三、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文化资源6
四、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9
五、中国管理哲学的理论架构和管理模式12
第一编 管理与人性17
第一章 中国管理与人性假定17
一、儒家的“为政以德”与孟子的性善论17
二、荀子的性恶论与“宽猛相济”、“礼法合一”21
三、韩非的“自为”人性论与法家的“循法而治”24
四、“超善恶”的自然人性论与道家的“无为而治”27
第二编 自我管理35
第二章 儒家“三达德”思想与管理者的人格塑造35
一、“儒商”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35
二、“智、仁、勇”的君子人格论39
三、塑造具有“四商”品格的现代儒商46
第三章 孔子的“三忘”思想与管理者的精神境界53
一、“发愤忘食”的勤奋精神53
二、“乐以忘忧”的快乐精神58
三、“不知老之将至”的不老精神61
第四章 老子的“上善若水”与塑造管理者的“圣人”品格65
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65
二、“居善地”(“处众人之所恶”)67
三、“心善渊”与“与善仁”69
四、“言善信”与“正善治”72
五、“事善能”与“动善时”74
第五章 道家的“自胜者强”与管理者的“无为”品格79
一、“知雄守雌”79
二、“和光同尘”82
三、“四不”之德83
四、“我有三宝”86
五、“不言之教”91
第六章 兵家的“为将之德”与管理者的理想人格97
一、“利国保民”与管理者的价值取向97
二、“为将五德”与管理者的理想人格101
三、“将有五危”与管理者的大将风度112
第三编 立身行事119
第七章 孔子的“义以为上”与管理者的价值理念119
一、“义以为上”119
二、“见得思义”(“见利思义”)120
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126
第八章 儒家的“君子谋道不谋食”与管理者的快乐人生131
一、快乐是一种价值选择131
二、物质快乐是一种“减法哲学”135
三、精神快乐是一种“加法哲学”136
第九章 儒家的“孝悌之道”与管理者的道德人生144
一、“孝”的基本内涵144
二、“家和万事兴”151
三、百善孝为先155
四、事业的成功与“亲情”的失落158
第十章 儒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圆满人生163
一、知识人生163
二、道德人生167
三、智慧人生172
第十一章 道家的“有无相生”与管理者的创新思维176
一、否定思维与企业创新176
二、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180
三、“虚实相资”与填补、创造市场181
四、“行使管理权于无形之中”186
五、“给人生留下空白”188
第十二章 道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潇洒人生192
一、“身重于物”与“淡泊名利”192
二、“少私寡欲”与“知足常乐”198
三、生死寿夭如昼夜交替206
第十三章 道家的“形神双修”与管理者的健康人生210
一、“精气”理论与气功疗法210
二、“顺其自然”与自然医学214
三、“养神”理念与心理疗法219
四、“人生价值论”与“意义治疗学”224
五、“不合理信念”与“认知疗法”227
第十四章 《孙子兵法》与管理者的经营谋略(上)231
一、“避实击虚”与寻求卖点231
二、“兵贵神速”与“抢先半步”策略236
三、“奇正之术”与企业的制胜之道241
第十五章 《孙子兵法》与管理者的经营谋略(下)246
一、“迂直之计”与企业的迂回战术246
二、“攻心夺气”与企业的心理战术251
三、“因粮于敌”与企业的借助策略257
第十六章 法家哲学智慧与管理者的经营之道262
一、“舍小取大”与“利益双赢”262
二、开拓市场与名人效应266
三、“审名”思想与名牌商标269
四、“竞和”理念与出奇制胜272
第四编 有为而治279
第十七章 儒家的“为政以德”与管理者的柔性管理(上)279
一、“正己正人”与“自我管理”279
二、“为政以德”与“形象管理”283
三、“三贵之道”与礼仪文明290
第十八章 儒家的“为政以德”与管理者的柔性管理(下)297
一、“仁爱管理”与“德主刑辅”297
二、“以和为贵”与“协调管理”304
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定位管理”310
第十九章 儒家的诚信之道与管理者的信用管理314
一、树立信用意识,防止信用流失314
二、精心培育企业员工的信用资源321
三、实施企业信用工程327
第二十章 儒家的性情论与管理者的情感管理(上)339
一、儒家论情感339
二、学会自我控制情绪343
三、以情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349
第二十一章 儒家的性情论与管理者的情感管理(下)356
一、以情构建系统的激励机制356
二、学会以情用人364
三、“容人伤尊”与“容人之私”371
第二十二章 法家的“以法治民”与管理者的刚性管理374
一、“以法为本”与现代制度化管理374
二、建构企业多元化的制度管理模式379
三、实施制度化管理的基本原则384
四、王熙凤以法协理宁国府388
第二十三章 法家的“以术治吏”与管理者的控制管理392
一、“臣主之异利”392
二、“察奸之术”394
三、“防奸之术”398
四、“除奸之术”401
五、全面评价韩非的“术治”404
第二十四章 兵家的“宽严相济”与现代企业管理艺术407
一、“将能而君不御”与管理者的“分身术”407
二、“文武兼施”与管理者的管理艺术410
三、“陷之死地然后生”与“危机管理”413
第五编 无为而治423
第二十五章 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科学管理423
一、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内涵424
二、管理者要“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426
三、“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429
四、“不争之德”与“蓝海战略”433
第二十六章 儒家的“无为而治”与“黑箱”管理艺术440
一、儒家“无为而治”的内涵和特点440
二、“德修于己”与“人自感化”443
三、“逸于得贤”与“黑箱”管理艺术447
四、“行其所无事”与“自动化管理”455
第二十七章 法家的“无为而治”与“君人南面之术”459
一、天道“自然”,人道“有为”459
二、“明主治吏不治民”461
三、“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466
四、“虚静以待”的“自神之术”473
第二十八章 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与“因循”管理之道477
一、“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477
二、“治大者不治小”480
三、“君无为而臣有为”484
四、“因材质而用众”490
第六编 管理境界497
第二十九章 中国管理的四种境界497
一、“管理实践”境界497
二、“管理科学”境界498
三、“管理道德”境界501
四、“管理智慧”境界504
第1版后记507
第2版后记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