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与能源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与能源法学
  • 金自宁,薛亮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0430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53页
  • 主题词:环境法学-中国-教材;能源法-法的理论-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与能源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环境与能源问题1

1.1.1环境3

1.1.2环境问题5

1.1.3能源环境问题8

1.1.4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11

1.2环境与能源法的概念与特征16

1.2.1概念16

1.2.2环境与能源法的特征19

1.2.3调整对象:一个有争议的问题21

参考文献22

第2章 环境与能源法律体系23

2.1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概述23

2.1.1法律规范23

2.1.2法律渊源25

2.1.3我国法源的效力体系27

2.1.4法律规范的选择29

2.2我国的环境与能源立法30

2.2.1新中国的环境能源立法史30

2.2.2我国环境与能源立法现状32

2.3环境能源法律体系37

2.3.1环境能源法律规范的渊源体系37

2.3.2环境能源法律规范的动态体系39

参考文献40

第3章 环境与能源法的基本原则41

3.1概述41

3.1.1法律原则41

3.1.2环境与能源法的基本原则42

3.2从协调发展到可持续发展43

3.2.1协调发展原则的提出43

3.2.2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44

3.2.3协调发展原则在我国立法上的体现45

3.2.4从协调发展原则到可持续发展原则45

3.3从污染者负担到受益者补偿47

3.3.1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提出47

3.3.2在我国立法上的体现49

3.3.3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新发展:受益者补偿?49

3.4从危害预防到风险预防51

3.4.1预防原则的提出51

3.4.2不确定的风险预防原则52

3.4.3预防原则在我国立法中的体现55

3.5公众参与原则56

3.5.1公众参与原则的提出56

3.5.2公共参与原则的制度化57

3.5.3在我国立法上的体现61

参考文献62

第4章 环境与能源行政机关63

4.1行政机关概述63

4.1.1行政机关的涵义及特征63

4.1.2行政机关的职能定位64

4.1.3我国现行行政机关体系65

4.2我国环境与能源行政机关67

4.2.1我国环境与能源主管行政机关的设立67

4.2.2我国环境与能源行政机关现状69

4.2.3我国环境与能源行政机关体系的特点74

4.3我国环境与能源行政机关体制的完善76

4.3.1补正行政组织法的缺失76

4.3.2继续调整政府角色定位77

4.3.3强化跨行政区域的流域/地区协调机制78

4.3.4探索专家咨询制度79

参考文献80

第5章 环境与能源规划与许可制度81

5.1环境与能源行政规划制度81

5.1.1行政规划的概念81

5.1.2我国环境与能源规划种类81

5.1.3环境与能源规划的法律效力88

5.2环境与能源行政许可制度89

5.2.1环境与能源行政许可89

5.2.2环境与能源许可制度90

5.2.3我国的环境与能源许可制度91

5.3总量控制下的排污许可交易制度94

5.3.1概念94

5.3.2源起和发展95

5.3.3与传统标准设定方法的比较97

5.3.4我国排污交易制度发展状况98

5.3.5相关理论争鸣101

参考文献102

第6章 环境与能源标准制度103

6.1标准制度概述103

6.1.1标准的概念103

6.1.2标准的分类104

6.1.3作为规制工具的标准105

6.2我国的环境与能源标准制度108

6.2.1我国的标准制度108

6.2.2我国环境与能源标准制度112

6.2.3环境与能源标准的法律效力113

6.3我国环境与能源标准制度的完善116

6.3.1慎重限定强制性标准范围、开放多元主体参与标准制定116

6.3.2环境与能源标准制度与相关制度的配合发展118

参考文献120

第7章 环境影响评价121

7.1概述121

7.1.1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21

7.1.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123

7.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27

7.2.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源127

7.2.2我国环评制度的适用对象和评价内容129

7.2.3我国建设项目环评制度129

7.2.4我国规划环评制度132

7.2.5我国环评制度中的公众参与136

7.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138

7.3.1环评的内容:可选方案(alternatives)的缺失138

7.3.2公众参与:权利保障未确立138

7.3.3环评的执行:反思“环评风暴”140

参考文献141

第8章 环境与能源行政契约142

8.1行政契约一般原理142

8.1.1行政契约概述142

8.1.2行政契约的缔结依据144

8.1.3行政契约与依法行政原则145

8.1.4行政契约制度的主要内容146

8.2环境与能源契约147

8.2.1概述147

8.2.2源起和发展148

8.2.3环境与能源契约的功能与比较优势150

8.2.4环境与能源契约需要解决的实质问题152

8.2.5环境与能源契约的激励与约束153

8.2.6环境与能源契约的法律效力154

参考文献158

第9章 环境与能源法上的经济工具159

9.1概述159

9.1.1经济工具的产生与发展159

9.1.2经济工具的理论依据160

9.1.3税、费之间的关系161

9.2绿税163

9.2.1概述163

9.2.2我国的“绿税体系”163

9.3排污收费制度172

9.3.1含义172

9.3.2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173

参考文献175

第10章 循环经济法176

10.1循环经济法概述176

10.1.1循环经济法的含义和特征176

10.1.2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76

10.1.3循环经济法的立法模式178

10.2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180

10.2.1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180

10.2.2循环经济立法的内部关系181

10.2.3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制度182

10.3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完善:“软法”的“硬化”187

参考文献188

第11章 可再生能源法189

11.1可再生能源法概述189

11.1.1可再生能源法的含义、调整对象和特点189

11.1.2可再生能源法的基本原则190

11.1.3可再生能源法的立法模式191

11.1.4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立法192

11.2可再生能源法的具体制度195

11.2.1可再生能源法的主要制度195

11.2.2我国可再生能源立法的完善197

参考文献201

第12章 气候变化应对法202

12.1气候变化概述202

12.1.1气候变化问题202

12.1.2气候变化之法律应对的必要性205

12.2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应对205

12.2.1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公约及其实施205

12.2.2中国在气候变化应对之国际法律框架中的地位208

12.3气候变化之国内法应对210

12.3.1各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经验210

12.3.2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立法214

参考文献219

第13章 环境能源法律责任与纠纷解决途径220

13.1环境能源法律责任220

13.1.1环境能源法律责任的涵义220

13.1.2环境能源法律责任的内容221

13.2环境能源纠纷解决途径228

13.2.1司法途径228

13.2.2行政途径231

13.2.3社会途径232

13.2.4信访及其他途径233

参考文献236

附录 环境法学教学配套案例目录2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