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 上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 上 第2版
  • 兰定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6253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957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977页
  • 主题词:岩土工程-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 上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工程地质学基础1

第一节 地质作用1

一、地球的构造1

二、地质作用2

第二节 岩石的成因类型与地质特征3

一、造岩矿物3

二、岩石6

第三节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18

一、地质年代18

二、第四纪地质特征22

第四节 土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22

一、土的成因类型22

二、土的组成26

三、土的结构和构造33

第五节 地质构造37

一、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37

二、褶皱构造38

三、断裂构造42

四、岩层的整合与不整合47

五、地质图48

六、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51

第六节 地貌53

一、地貌概述53

二、各类地貌的成因与类型53

第七节 地下水62

一、地下水概述62

二、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63

三、地下水的性质及其对工程的影响67

第八节 工程地质勘察概述68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方法68

二、工程地质测绘的内容和方法68

第二章 岩土力学基础70

第一节 土的物理性质及其指标70

一、土的物理性质指标70

二、黏性土的物理特性86

三、无黏性土的物理特征90

四、土的击实试验91

五、土的承载比试验95

第二节 土的渗透性与渗流96

一、土的渗透性97

二、土中二维渗流及流网104

三、渗透破坏与控制107

四、渗流情况下的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109

第三节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变形113

一、土中应力113

二、土的压缩性123

三、地基的最终沉降量128

四、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131

五、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139

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148

一、土的强度概述148

二、土的抗剪强度理论149

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152

四、地基承载力168

第五节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175

一、土压力175

二、静止土压力176

三、朗肯土压力理论176

四、库仑土压力理论182

五、挡土墙设计186

六、土坡稳定性186

第六节 土的动力性质试验196

一、基本要求196

二、动三轴和共振柱试验197

第七节 岩石试验200

一、基本要求200

二、岩石试验200

第三章 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213

第一节 概述213

一、土木工程概述213

二、土木工程分类214

第二节 结构工程的可靠性设计214

一、基本概念214

二、极限状态设计218

三、分项系数设计方法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220

第三节 岩土工程的设计与安全度224

一、岩土工程的特点224

二、岩土工程的设计状态225

三、岩土工程的安全度226

第四节 建筑结构的荷载与荷载组合227

一、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227

二、可变荷载的取值228

三、荷载组合231

第四章 岩土工程勘察237

第一节 岩土的分类237

一、岩石的分类和鉴定237

二、土的分类和鉴定250

第二节 原位测试255

一、一般规定255

二、载荷试验256

三、静力触探试验262

四、圆锥动力触探试验265

五、标准贯入试验269

六、十字板剪切试验272

七、旁压试验276

八、扁铲侧胀试验280

九、现场直接剪切试验283

十、波速测试287

十一、激振法测试290

十二、岩体原位应力测试292

第三节 工程岩体原位测试292

一、岩体应力测试292

二、岩体变形试验296

三、岩体强度试验299

四、岩体观测300

第四节 勘探和取样303

一、勘探的基本要求303

二、工程地质钻探303

三、井探、槽探和洞探306

四、土样的采取306

五、地球物理勘探309

第五节 室内试验314

第六节 地下水314

一、地下水的勘察要求314

二、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315

三、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316

四、地下水作用的评价333

第七节 水和土腐蚀性的测试与评价336

一、取样336

二、测试337

三、腐蚀性评价338

第八节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341

一、基本要求341

二、工作方法343

三、测绘和调查的内容344

四、资料整理344

第九节 建筑工程勘察基本要求344

一、勘察分级344

二、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346

三、地下洞室351

四、岸边工程351

五、管道和架空线路工程351

六、废弃物处理工程351

七、核电厂351

八、边坡工程352

九、基坑工程352

十、桩基础352

十一、地基处理353

第十节 岩土工程评价353

一、一般规定353

二、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354

三、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355

第五章 浅基础357

第一节 概述357

一、浅基础的类型357

二、地基计算模型361

第二节 基本原则363

一、总则和术语363

二、基本规定364

第三节 地基岩土的分类与工程特性指标369

一、岩石的分类370

二、土的分类370

三、工程特性指标374

第四节 地基的承载力计算379

一、基础埋置深度379

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384

三、地基承载力计算395

第五节 地基的变形计算412

一、一般规定412

二、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变形414

三、《地规》法计算地基变形416

第六节 地基的稳定性计算426

一、一般规定426

二、稳定土坡坡顶上建筑物地基稳定性426

三、抗浮稳定性427

第七节 山区地基428

一、一般规定428

二、土岩组合地基428

三、填土地基430

四、滑坡防治432

五、岩石地基435

六、岩溶与土洞435

七、土质边坡437

八、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439

第八节 重力式挡土墙441

一、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441

二、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444

三、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要求449

第九节 软弱地基449

一、一般规定449

二、利用与处理450

三、建筑措施和结构措施452

四、大面积地面荷载454

第十节 浅基础457

一、基础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和地基净反力457

二、无筋扩展基础457

三、扩展基础461

四、柱下条形基础477

五、筏形基础479

六、岩石锚杆基础493

第六章 深基础497

第一节 《地规》的桩基设计497

一、一般规定497

二、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499

三、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505

四、单桩抗拔承载力验算508

五、单桩桩身混凝土强度和抗裂验算508

六、桩基沉降计算508

七、桩基承台计算513

第二节 《桩规》的基本规定526

一、总则和术语526

二、基本设计规定527

三、桩基的勘察533

四、桩的选型与布置533

五、特殊条件下的桩基设计538

第三节 《桩规》的桩基构造541

一、基桩构造541

二、承台构造545

第四节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与承载力特征值548

一、一般规定548

二、原位测试法548

三、经验参数法552

四、钢管桩557

五、混凝土空心桩558

六、嵌岩桩559

七、后注浆灌注桩560

八、液化效应561

九、单桩、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563

十、桩顶作用效应和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计算566

第五节 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569

一、软弱下卧层验算569

二、负摩阻力计算573

三、抗拔桩基承载力验算579

第六节 桩基沉降计算585

一、一般规定585

二、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587

三、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590

四、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594

第七节 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598

一、单桩基础598

二、群桩基础602

第八节 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计算612

一、一般规定612

二、受压桩612

三、抗拔桩616

四、受水平作用桩617

五、预制桩吊运和锤击验算618

第九节 承台计算618

一、受弯计算618

二、受冲切计算624

三、受剪计算630

四、局部受压计算633

五、抗震验算633

第十节 桩和承台的施工633

一、灌注桩施工633

二、混凝土预制桩施工636

三、钢桩施工637

四、承台施工637

五、桩基施工中易发生的问题与预防措施637

第十一节 沉井基础644

第七章 地基处理645

第一节 地基处理概述645

一、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方法645

二、复合地基的概念与形成条件646

三、地基处理的基本要求648

第二节 《处理规范》换填垫层650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650

二、设计651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656

第三节 《处理规范》预压地基657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657

二、堆载预压地基设计658

三、真空预压地基设计664

四、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地基设计665

五、施工与质量检验665

第四节 《处理规范》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665

一、压实地基665

二、夯实地基668

第五节 《处理规范》复合地基的基本规定672

一、复合地基现场试验672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675

三、复合地基变形计算676

第六节 《处理规范》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677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677

二、设计677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682

第七节 《处理规范》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682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682

二、设计683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687

第八节 《处理规范》旋喷桩复合地基687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687

二、设计688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690

第九节 《处理规范》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690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690

二、设计691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694

第十节 《处理规范》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695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695

二、设计696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697

第十一节 《处理规范》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697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697

二、设计698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701

第十二节 《处理规范》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702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702

二、设计702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703

第十三节 《处理规范》多桩型复合地基703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703

二、设计704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706

第十四节 《处理规范》注浆加固706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706

二、设计707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710

第十五节 《处理规范》微型桩加固711

一、作用机理和适用条件711

二、设计712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713

第十六节 《复合地规》基本规定713

一、适用范围与分类713

二、复合地基勘察714

三、复合地基设计715

四、复合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722

第十七节 《复合地规》柔性桩复合地基723

一、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723

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727

三、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729

四、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731

五、石灰桩复合地基732

第十八节 《复合地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734

一、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734

二、置换砂石桩复合地基738

三、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740

第十九节 《复合地规》刚性桩复合地基742

一、适用条件与桩体742

二、设计742

三、施工与质量检测746

第二十节 《复合地规》长-短桩复合地基746

一、适用条件746

二、设计746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747

第二十一节 《复合地规》桩网复合地基748

一、适用条件748

二、设计748

三、施工与质量检验750

第二十二节 既有工程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750

一、既有工程地基加固要求和加固程序750

二、常用既有工程地基加固技术751

三、建筑物迁移的常用方法754

第二十三节 土工合成材料754

第八章 建筑边坡工程755

第一节 基本规定755

一、总则755

二、术语756

三、建筑边坡的类型和安全等级756

四、设计原则760

五、边坡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定762

第二节 边坡工程勘察与边坡力学参数765

一、边坡工程勘察765

二、边坡力学参数766

第三节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769

一、基本规定769

二、圆弧滑动法770

三、平面滑动法771

四、折线滑动法775

第四节 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776

一、侧向岩土压力计算的一般规定776

二、侧向土压力计算777

三、侧向岩石压力计算782

第五节 锚杆(索)784

一、一般规定784

二、设计785

三、原材料、构造要求与施工789

第六节 锚杆(索)挡墙支护789

一、一般规定789

二、设计790

第七节 岩石锚喷支护793

一、一般规定793

二、设计793

三、构造要求与施工795

第八节 重力式挡墙796

一、一般规定796

二、设计797

三、构造要求799

第九节 扶壁式挡墙800

一、一般规定800

二、设计800

三、构造要求801

第十节 坡率法802

一、一般规定802

二、设计803

第十一节 滑坡、危岩和崩塌防治804

一、滑坡804

二、危岩和崩塌808

第十二节 边坡变形控制与边坡工程施工808

一、边坡变形控制808

二、边坡工程施工809

第九章 基坑工程810

第一节 基本规定810

一、总则810

二、设计原则811

三、基坑工程的勘察814

四、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815

五、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荷载817

第二节 支挡式结构825

一、结构分析825

二、稳定性验算829

三、排桩和地下连续墙设计836

四、锚杆设计837

五、内支撑结构设计841

六、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的结合及逆作法843

七、双排桩设计844

第三节 土钉墙846

一、稳定性验算846

二、土钉承载力计算849

第四节 重力式水泥土墙852

一、稳定性验算852

二、承载力验算855

三、构造要求856

第五节 地下水控制857

一、一般规定857

二、截水857

三、降水858

四、集水明排867

五、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868

六、基坑开挖与监测869

第六节 基坑底抗隆起和抗渗透稳定性验算869

一、基坑底抗渗透稳定性验算869

二、《建筑地规》中基坑抗隆起和抗渗透稳定性验算871

第十章 特殊性岩土877

第一节 湿陷性土877

一、黄土的成因和基本性质877

二、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勘察和黄土湿陷性评价878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筑的设计和地基计算891

四、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896

五、其他湿陷性土904

第二节 红黏土906

一、红黏土的工程特征906

二、红黏土的岩土工程分类908

三、红黏土的地基均匀性分类909

四、红黏土地区的勘察和评价910

五、地基处理912

第三节 软土912

一、软土的分类和工程特征912

二、软土的勘察和评价913

第四节 混合土914

一、混合土的定义和工程特征914

二、混合土的勘察和评价915

第五节 填土916

一、填土的分类和工程特征916

二、填土的勘察和评价918

第六节 多年冻土919

一、多年冻土的定义和冻土的融沉性分级919

二、多年冻土的勘察和评价922

第七节 膨胀岩土924

一、膨胀岩土的定义和工程特征924

二、膨胀土场地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926

三、膨胀土地区的勘察926

四、膨胀土场地上建筑物设计935

五、膨胀岩土地区的工程措施942

第八节 盐渍岩土945

一、盐渍岩土的定义和工程特征945

二、盐渍岩土的勘察和评价949

第九节 风化岩和残积土951

一、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定义和工程特征951

二、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勘察和评价951

第十节 污染土953

一、污染土的定义和污染土场地及地基的分类953

二、污染土的勘察和评价9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