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读历史正衣冠 政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读历史正衣冠 政道
  • 高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1531972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读历史正衣冠 政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仁政2

(一)民本2

民众是神主2

老百姓是上天3

臣民不可得罪4

民众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5

民众有权选择君主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7

猎获善言7

以民众意志为转移8

民众的选择9

民无怨而天不怒11

国以民为本11

天下是全体民众的天下13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13

历史教训14

愿相公无权15

(二)民生18

为政的根本规则18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19

分肉不如分地20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20

关注弱势群体21

驾车高手22

哪个是急务22

民以食为天23

天下最大的根本25

土崩和瓦解25

廉范不禁夜火26

靠什么生存26

狩猎27

让民众乐业27

财利是人的核心28

一首好诗28

都是百姓29

解除倒悬之苦30

二、德政34

(一)教化34

攻心为上34

治国的两手36

孔子的裁决36

孔子的政绩38

子贱治单38

什么官职最重要40

一比一万41

柔和之道41

推行教化的组织保证42

教化以人情为前提43

曹操为什么不敢当皇帝43

一个都不少44

动乱过后更需教化45

(二)示范50

大禹的眼泪50

姬昌的裁决50

紫衣服51

楚王问鼎52

臧孙纥论盗52

死而不朽53

身教的作用54

这是您的问题54

高赦为什么名列第一55

在德不在险55

朝廷是天下的模板56

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57

不孝子是怎样变成大孝子的57

辛公义以身作则58

官员的样板59

榜样的力量60

三、法政65

(一)效用65

1.法政与德政65

法律也要贯彻仁爱65

德先法后66

法律与人情67

法律以情理为参照68

法律的实施在于人68

诸葛亮为什么不运用大赦69

法律、道德各有各的对象70

法政的价值在法律之外71

从根源上解决犯法71

2.以法治理73

法政是怎样产生的73

法政的高效率74

刑罚也是一种善政76

孔子为什么诛杀少正卯77

一座城邑和一个逃犯78

以法令为师78

法令的厉害79

两个梁彦光79

(二)要求81

1.特点81

三个人一样坏81

法律是天下公器82

歪曲法律罪大恶及84

刑罚的关键在于得当85

法律不可轻易变更86

法律不徇私情86

2.执法89

君主犯法也要受罚89

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霸主90

李离伏剑91

两个评价92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92

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93

圣王的境界94

奉法不避95

法律是大信96

道德给法律让路96

四、善政100

(一)善待100

一切照旧100

善人是天地的纲纪101

仁者得天下102

废除肉刑102

对异族也要善待103

为什么把牛佩带在身上105

不乘人之危106

好生,圣人之大德107

王法崇善,成人之美108

罪犯的后人无罪108

不以刑罚相加109

用刑不如施恩11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11

不与百姓为敌112

人命至高无上112

百姓的安宁胜过强大武装113

狄仁杰的疏导方针114

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115

李重美的两个决定115

恶有恶报116

(二)施益118

君子之乐118

敲着大鼓讨伐他119

为政之要120

根据地120

闭心不闭门121

只要可能就减轻税负121

一枚大钱122

先民后官123

聚敛之罪重于盗窃123

禁止还是放开125

把弓弦放松126

君主不经商不守财126

税赋调整的方向127

我要这些钱做什么128

五、廉政133

(一)清廉133

一块美玉133

韩起的清贫133

两个学生的答卷134

为了能经常吃上鱼135

清廉是治国之策136

“苍鹰”137

得大利者不可以再取小利137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138

清官的行李139

做干净事,挣干净钱139

关西孔子140

视黄金如粪土141

大丈夫范滂142

曹操的感慨143

魏晋南北朝名臣的几件逸事144

皇帝也要廉正145

廉者不忧145

廉者得人心145

不留礼品146

(二)肃贪148

逃避死亡148

贪腐是造成民众穷困的直接原因149

卖官的帝王149

罪有应得151

贪腐与虎害151

史上最大贪官的下场152

“导行费”154

交钱上任155

叛乱的起因156

贪污一匹布帛者处死156

控制不了自己的请提前走人157

贪官劣迹点滴158

贪者的愚蠢159

杀鸡给猴看159

赐麻两车160

六、简政165

(一)节俭165

国土是怎样缩减的165

仲孙它的罚与奖166

一只鞋子167

孔子祭鱼167

晏子的示范167

萧何的误区168

一个露台169

节俭带来富足170

大司徒司直夫妇170

为天下守财171

奢侈导致贫穷和衰落171

几位帝王的日常生活172

两位帝后173

奢侈是敌人的帮手174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175

富贵不能淫175

没有废物175

胜利后更加节俭176

刘裕父子不忘本177

不以天下专奉一人178

有始无终178

节俭与安定179

郭威的遗言179

(二)惜民183

什么是穷183

东野稷之马183

走不出这座门184

萧规曹随184

皆百姓之力186

编制以民众需要为转移186

岂爱民之本188

减吏、减官、减事、清心189

害怕大臣的皇帝191

筑城192

节俭关系兴亡193

少封爵194

让民众休养生息195

椽子和瓦片195

省其征役而已196

精简兵员之功198

七、宽政203

(一)宽松203

罪犯的儿子203

仁人子产204

宽严相济204

谁最先衰亡205

苛政猛于虎206

两只白玉璧207

适得其反208

使反叛的人安心209

适中为上210

宽严的主观条件211

实施宽政的官吏211

治军也要宽容213

以实际需要为转移213

对己严待人宽214

司马氏为什么能够取代曹氏214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215

平乱216

宽严关系兴亡217

不能以夏桀代替夏桀217

宽政的底线218

(二)言路219

被自己打倒的商纣王219

喑和聋220

今天你是君主我是臣子221

决断是怎样做出的221

君不君,臣不臣222

看门狗222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223

诽谤、妖言、反坐224

一次申辩224

一场辩论225

仁君的胸怀226

一个决定的改变227

刺耳的话227

谤木、肺石、登闻鼓228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229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229

唐宪宗纳言230

八、信政235

(一)信用235

诺言不可毁235

信用的力量236

无所畏惧237

言如鼎重237

令在于守238

赵孟的说明239

齐家和治国240

大法宝241

演习变实战242

恩信平叛乱243

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244

无信不立244

以诚信治天下245

信用缺失,难以补救246

信用最大246

(二)信任249

秦穆公的马249

乡校中的议论250

晏子的见识251

买仁义252

民众不可亵渎253

曾参杀人254

燕昭王与乐毅255

约法三章255

失误者257

没有二心257

九、勤政260

(一)勤勉260

武王不寐260

坚持不懈261

陈国的败亡261

景差的失误262

为什么赶不上晏子262

敬姜的感慨262

生无所息264

卧薪尝胆264

勤勉与富强265

不休不止266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266

珍惜光阴267

三个勤勉大臣268

能吏刘晏268

业荒于嬉268

警枕269

(二)忧患271

想想窘迫的时日271

胜利者的忧虑2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73

死于安乐274

内忧外患275

忧患与国运275

守成难276

生于忧患277

存不忘亡278

居安不思危278

王恭的叹息278

个人安危与国家命运279

食人之禄者忧人之忧279

不能没有畏惧280

居安思危280

怎么能说天下无事281

十、和政285

(一)贵和285

和的真谛285

分担压力285

君子比而不别286

敬畏天地286

通达根本道理287

团结就是力量288

将相和,天下安289

上和与下和290

虎不相争290

和而不同291

班超的劝告292

以自然定人事293

一支箭与一捆箭294

一笑泯恩仇295

亡国之政295

怎样做同事296

水与土296

斗则两伤297

安定带来的奇迹297

(二)和平300

化剑为犁300

孔子避战302

孔子退兵302

孔子对战争的另一面303

战争是最大罪恶304

不能以邻为壑304

好战者必亡304

用兵的目的305

和胜于战306

战争是凶险之事308

五兵309

和亲310

刘秀罢兵311

战争不是根本利益所在312

亲仁善邻312

以战促和314

绥之以德314

忘战必危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