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 霍俊明著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60589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诗歌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骑着木马赶追“现实”1

二、让诗歌记得住乡愁7

第一章 诗档案:诗人在自己的时代12

第一节 关上灯,看看这个时代的后果13

一、“成人之诗”13

二、“平墩湖”的父性与母性14

第二节 谁能命令我沉默17

一、“下半身”、“口语”、运动与策略18

二、“文楼村纪事”的现实性与历史感20

三、长诗《蝴蝶》与沈浩波的“突变”23

第三节 无望的“祷辞”与“咒语”26

一、没有“故地”的时代诗人何为26

二、在祷辞与咒语之间30

第四节 “中年智齿”与“第十一个指头”35

一、智性的“中年”35

二、“真实”的修辞与身体感知37

第五节 夤夜的拨火者与“乡愁”地理学40

一、迎风打开的“药罐”与时代卫生学41

二、“乡愁”的游动悬崖和搁置的“北方浪漫”45

第二章 诗歌“现实”境遇的几个面孔51

第一节 一份青年诗人写作状况的考察报告52

一、调研范围、重点以及诗人的基本状况52

二、青年诗人的写作现象与新世纪诗歌生态54

三、青年诗人存在的问题、困境与建议56

第二节 诗歌不只是为了“疼痛”和“苦难”58

一、沧桑而吊诡的词:散落在机台上的诗58

二、另一个“郑小琼”62

第三节 “重新做一个浪漫主义者”65

一、“浪漫主义”的黄昏或一种命运66

二、中国化的“浪漫主义诗学”误读69

三、“抒情的放逐”72

第四节 诗歌伦理与深入当代77

一、一场美学和社会学的再次争吵78

二、如何能够深入“当代”85

第五节 新世纪诗歌的六个关键词88

一、“寓言国”与“现实感”88

二、“仿真性”与“同质化”90

三、“跨界”与“微阅读”92

第三章 从“广场”、咖啡馆到“地方”95

第一节 广场诗学与“饥饿”之歌96

一、“70后”一代与广场96

二、政治遗留和城市化语境下的广场抒写101

三、日常性、去诗意的广场空间104

第二节 在咖啡馆写作107

一、从“左岸”到中国咖啡馆107

二、咖啡馆与诗人的几个侧影109

第三节 城市和城镇化时代与“地方”诗学111

一、城市化对“地方性”的挑战112

二、“城市过敏史”115

三、城市里凌晨三点的歌谣118

第四节 “少数者”的精神词源123

一、“少数族类”的写作如何成为可能124

二、“一个彝人的梦想”与母语之舟126

第四章 “她们正在写作”133

第一节 一个“现代”女性的“心经”134

一、“隐秘的莲花”与想象的母体134

二、“我写诗是为了记录一个寓言”139

三、“如梦令”:重建情感和生命的空间141

第二节 “重新认识的震惊”147

一、破坏仪式的女性147

二、巫气、白日梦、中年孔洞或其他149

三、那团跃动的火焰与月光154

第三节 “她们”写怎样的诗160

一、博客时代161

二、日常诗学164

三、家族叙事167

第四节 隔海的女性想象与精神图景171

一、海峡两岸女性的差异性境遇172

二、“美丽岛”的“一千个花园”174

三、显豁的“身体”与时间碎片179

第五章 选本文化与诗歌生态188

第一节 “年选”的可能性与可靠性189

一、2011年《诗刊》年选189

二、古老的敌意与新鲜的荆棘194

三、“必须赞美这残缺的世界”204

第二节 “没有诗歌,就没有未来”213

一、城市和城镇化视域的诗歌态势214

二、诗歌的跨界传播与“第一朗读者”216

三、现实介入与“长诗”的难度218

第三节 《新世纪诗典》与《朱零编诗》222

一、伊沙在长安编诗、评诗222

二、京城东三环的朱零与编诗手记224

第四节 《滇池》与《广西文学》的诗歌年展229

一、高原上滚动如雷的盐229

二、是否“我们都不去看前方”237

第五节 一代人,更是一个人250

一、一代人的“来路”和精神出处250

二、修辞的力量与时代的窄门254

后记 我的漂流瓶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