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629489.jpg)
- 李庆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5862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186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论丛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大学课程:一个未曾揭晓的黑箱1
一、来自实践的矛盾与冲突:大学课程知识的选择问题1
二、大学课程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出来的?4
三、为什么要对大学课程知识进行选择?6
第二节 研究追寻:相关研究现状及评价17
一、相关研究概况17
二、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评价19
第三节 揭晓大学课程黑箱的一种尝试21
一、遵循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研究思路21
二、运用社会和历史的视角——一种知识社会学的研究22
三、融合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范式的整合方法24
四、写作思路26
第二章 大学课程知识选择活动分析的理论建构28
第一节 基本概念:课程和大学课程概念的重构29
一、课程概念的多样性及其本真内涵的厘定29
二、课程概念在我国的内涵变迁35
三、课程概念的重构37
四、大学课程概念的重构48
五、大学课程知识选择50
第二节 理论基础之一:场域理论51
一、场域理论分析社会实践的三个核心概念54
二、基于实践逻辑而建构的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场域63
三、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分析框架69
第三节 理论基础之二:利益相关者理论74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背景74
二、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及分析框架75
三、利益相关者是确定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场域行动者及其边界的依据79
第三章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理论分析83
第一节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层次—主体分析83
一、课程知识选择的层次构成及结构84
二、课程知识选择的主体构成及结构91
三、课程知识选择的层次—主体结构97
第二节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知识演化及其特点102
一、作为社会文化产品的知识103
二、作为准入学校教育的知识108
三、作为课程与教材内容的知识110
四、作为教案或课件的知识113
五、作为教师实际教学的知识116
六、作为学生个体学习结果的知识119
第三节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知识价值取向及其演化122
一、知识价值、知识价值观与知识选择的价值取向123
二、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知识价值问题及其转化契机131
第四节 现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知识选择模式140
一、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选择模式140
二、课程知识选择不同层次课程权力的调控151
第四章 西方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历史演变155
第一节 前大学时期西方高等教育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155
一、高等教育形式及其课程发展脉络156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教师唯一158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理论理性与完人发展159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教师自主161
第二节 中世纪西方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163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发展脉络163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向院(校)层面延伸166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宗教理性与专业实用168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学术自由和社团规约171
第三节 近现代西方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173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脉络173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向国家层面拓展176
三、大学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人文理性与科学实用179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制度规范与多元发展181
第四节 当代西方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184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的发展趋势185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向国际层面发展191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基础理性与科学实用198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协商参与和权责明确201
第五章 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历史演变205
第一节 前大学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206
一、高等教育形式及其课程发展脉络207
二、高等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主体:逐渐走向中央政府唯一212
三、高等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实用理性与社会—政治本位214
四、高等教育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国家控制传统的形成218
第二节 清末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222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发展脉络222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发展227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科学理性与知识本位的萌芽231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中央政府控制下的过度行政化234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236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发展脉络237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多元化和多层次化239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科学理性与知识本位、个人本位的形成245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朝向制度规范的方向发展248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254
一、大学教育及其课程发展脉络254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中央政府唯一258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实用理性和社会-经济本位262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国家控制下的计划-执行模式267
第五节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逻辑271
一、大学教育及课程发展脉络272
二、课程知识选择主体:向多层次、多利益主体的方向发展279
三、课程知识选择价值取向:以实用理性与经济-社会本位为主,且朝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方向发展287
四、课程知识选择模式:向国家监管下的大学自主办学模式发展291
第六章 张力与机制:知讯时代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走向297
第一节 中西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的演化轨迹与比较297
一、知识选择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298
二、知识选择价值取向:朝向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302
三、知识选择模式:大学自治与国家监督相结合308
第二节 知讯时代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发展的新特点311
一、空间延展:从“教育知识”到“教育资源”312
二、权力转移:从“教育者选择”到“学习者选择”314
三、价值转轨:从“优胜劣汰”到“机会均等”317
四、范式转变:从“公共服务”到“公共事业”321
第三节 张力与机制:知讯时代中国大学课程知识选择的实践走向325
一、知识选择主体:由多元利益主体走向多元权力主体326
二、知识选择价值取向:走向公平、融合的价值选择观332
三、知识选择模式:走向大学自治与三元权力治理模式345
主要参考文献353
后记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