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与发展的路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庚著;傅才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7923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与发展的路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历史来源1
一、外部导向:苏联文化模式的示范1
(一)苏联文化模式的内涵1
(二)苏联文化模式的结构3
(三)苏联文化模式的功能7
(四)苏联文化模式的中国移植9
二、内源基础: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延展12
(一)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内涵12
(二)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结构14
(三)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功能20
(四)苏区根据地文艺模式的延伸22
第二章 国家艺术管理体制的确立25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戏班管理模式25
(一)新中国成立前戏班管理的制度结构25
(二)民国时期戏班管理模式举要29
二、“五五”戏改30
(一)“五五”戏改的酝酿30
(二)“五五”戏改的内容31
(三)“改戏、改人、改制”的全面施行33
(四)改革成效初显:戏曲会演和话剧观摩37
(五)“五五”戏改的体制性意义40
三、新中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确立43
(一)一贯制的统管机构形成43
(二)计划性管理体制的确立44
(三)同构性的苏联大剧院组织模式45
(四)国家艺术院团布局初成46
四、新中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47
(一)科层结构47
(二)单位体制49
(三)党政兼管51
(四)管办不分51
第三章 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进程分析54
一、拨乱反正与院团改革的起步(1977—1984年)54
(一)拨乱反正与艺术表演团体事业的恢复54
(二)多种经营的自发探索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行56
二、结构调整与改革的初步探索(1985—1991年)60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全面启动60
(二)“双轨制”改革的实施65
三、市场导向与改革的持续推进(1992—2002年)67
(一)市场导向与改革的日渐深入67
(二)中直院团改革的推进69
四、整体推进与改革的全面深化(2003年—)73
(一)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工作的展开73
(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75
第四章 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现状特征与价值评估79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总体成效79
(一)宏观层面——外部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80
(二)中观层面——体制外市场力量的成长85
(三)微观层面——内在功能结构的优化89
二、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现状特征91
(一)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涌现出一批示范性剧团91
(二)艺术创作逐步繁荣,剧目呈现精品化和品牌化93
(三)体制外增量成长迅速,民营剧团发展成为演出市场的新亮点95
(四)演出市场不断繁荣,呈东中西地域差异98
(五)演出形式日渐多样化,创生新兴“蓝海”市场100
(六)演出行业不断规模化,联盟式经营方式成为新的行业业态101
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价值评估103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评价标准104
(二)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价值评价105
第五章 国外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启示109
一、国外主要国家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模式109
(一)美国109
(二)英国120
(三)法国126
(四)德国127
(五)日本129
二、国外主要国家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基本经验131
(一)以完备的法律制度界定政府、市场、院团的边界与关系131
(二)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132
(三)实行以“社会人”为基础理念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35
(四)建构起政府、社会、自营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136
(五)形成梯度布局结构的产业集聚区137
三、中外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体制的差异及其启示138
(一)权力集中与权力集散的差异及启示139
(二)计划体制的路径依赖与市场竞争导向的差异及启示140
(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差异及启示141
(四)“单位人”与“社会人”的差异及启示142
(五)单一资金渠道与多元资金渠道的差异及启示144
第六章 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价值取向与政策建议146
一、“巴摩尔原理”与改革的“过渡性”特征146
(一)表演艺术产品固定成本难题及其解决之道146
(二)艺术表演行业改革的“过渡性”问题149
二、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理论基础与目标模式152
(一)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理论基础152
(二)市场化改革目标模式的价值反思157
(三)重构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目标模式:非营利组织161
三、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162
(一)宏观层面:职能转变、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163
(二)中观层面:市场体系、产业集聚与行业自治166
(三)微观层面: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169
参考文献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