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活着,干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活着,干嘛
  • 范训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1532529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人生观-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活着,干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活着,曾经让人莫衷一是1

第一节 活着,有哪些困惑1

一、对人生本质的疑惑1

二、对一些行为的不解4

三、对社会环境的忧虑6

四、对自我处境的困惑9

第二节 人生困惑的形成过程12

一、双重身份与人生困惑12

二、身份转换与生活变味14

三、引起生活变味的因素17

四、对生活变味的思考20

第三节 应对人生困局的必备武器22

一、不可或缺的全面人生观22

二、全面人生观的社会作用24

三、“为什么活”与“怎样活”27

四、“怎样活”的解答与全面人生观30

第四节 典型的消极人生观及其反思32

一、“生活就是随性活着”32

二、“生活就是为了自己”35

三、“生活就是为了追求xx”37

四、消极人生观的根源及其反思39

第五节 典型的积极人生观及其启示41

一、“活着就是为了下一代”41

二、“活着就是为了信仰”43

三、“活着就是为了别人”46

四、所有人生观的共同启示48

第二章 活着,追求物质精神需求52

第一节 追求物质精神需求是天赋权利52

一、追求物质精神需求是人类天性52

二、人类追求物质精神需求的特点55

三、追求物质精神需求是人类的天赋权利58

第二节 追求物质精神需求曾经只是奢望61

一、天赋权利的长期扭曲61

二、追求物质精神需求曾经是特权63

三、追求物质精神需求曾经秘而不宣66

四、追求物质精神需求曾经让人不知所措69

第三节 追求物质精神需求与社会进步72

一、追求物质精神需求与科技发展72

二、追求物质精神需求与生活水平提高74

三、追求物质精神需求与认知水平提升77

四、追求物质精神需求与社会进步80

第四节 每个人都在追求物质精神需求83

一、满足个人的物质精神需求,无时不在83

二、追求物质精神需求的差异表现86

三、宗教信徒的追求物质精神需求89

四、无私奉献者的追求物质精神需求91

第五节 人人追求物质精神需求给我们的启示94

一、要保护个人追求物质精神需求的权利94

二、追求物质精神需求必须靠自己96

三、“追求”与“享受”一致99

四、个人追求的决定作用101

第三章 享受生活,不可独善其身104

第一节 享受生活的认定原则104

一、个人追求与实际效果104

二、享受生活的特征和要素107

三、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109

四、享受生活的实现条件112

第二节 享受生活的制约因素115

一、制约享受生活的自然因素115

二、制约享受生活的宏观环境117

三、制约享受生活的微观社会环境120

四、制约享受生活的家庭背景122

第三节 科学与文化在享受生活的作用126

一、社会科学的作用126

二、自然学科的作用128

三、传统文化的作用131

四、口头文化的作用134

第四节 享受生活,要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137

一、与家人的关系137

二、与亲友的关系140

三、与同事的关系143

四、与陌生人的关系145

第五节 享受生活,要正确处理“现在”与“梦想”的关系149

一、把握现在与长远追求149

二、享受生活与健康长寿152

三、享受生活与社会关注154

四、享受生活与自然保护157

第四章 享受生活,必须承担责任160

第一节 承担责任的定义与认定160

一、承担责任的具体含义160

二、承担责任的演变过程162

三、承担责任的具体形式165

四、承担责任的取舍和认定168

第二节 人人承担责任的实现原则171

一、人人承担责任的重要性171

二、“各负其责”原则174

三、“责权相应”原则177

四、“上行下效”原则179

第三节“享受生活”与“承担责任”182

一、“承担责任”与“享受生活”紧密关联182

二、只承担责任不享受生活的缺陷184

三、只享受生活不承担责任的危害187

四、“享受生活”与“承担责任”的相互促进190

第四节“享受生活,承担责任”的全面人生观193

一、对已有人生观的分析193

二、兼顾“享受生活”与“承担责任”的全面人生观196

三、“享受生活”与“承担责任”的合理顺序198

四、树立全面人生观的重要意义200

第五节 如何培养全面人生观203

一、培养全面人生观的社会力量203

二、培养全面人生观的家庭力量205

三、培养全面人生观的自身力量208

四、培养全面人生观要避免的误区211

第五章 人人落实全面人生观,社会才能和谐215

第一节 具有全面人生观的公民应具备的素质215

一、自立公平的处事原则215

二、周到体贴的家庭生活218

三、平等的人际关系221

四、独立担当的社会关切224

第二节 高素质公民决定的行政管理226

一、高素质公民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226

二、高素质公民对产业政策的影响229

三、高素质公民对文化政策的影响231

四、高素质公民对政府执政方式的影响234

第三节 高素质公民所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237

一、高素质公民确立的文化规范237

二、高素质公民确立的经济体制240

三、高素质公民确立的国家管理体系243

第四节 和谐社会应该是什么模样245

一、自然本身的和谐状态245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247

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状态250

四、个人自身的内在和谐253

第五节 实现社会和谐的充要条件256

一、人人树立和捍卫全面人生观256

二、各群体的全面参与和相互监督258

三、全面公平的社会体系261

四、稳定协调的周边环境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