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计算服务 运营管理与技术架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赤榕主编;陈赤榕,李彦涛,刘国萍,杨力伟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5619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94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63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云计算服务 运营管理与技术架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3
0.1本书的写作3
0.1.1本书的重点:云服务的实现3
0.1.2本书的读者群4
0.1.3本书的作者群4
0.1.4写作的思路5
0.2本书内容的结构5
0.2.1商务运营6
0.2.2技术运营6
0.2.3技术架构7
0.2.4安全技术与管理8
0.2.5组织能力8
0.3什么是云计算服务8
0.3.1云计算9
0.3.2云计算的服务模式9
0.3.3云计算的部署方式11
0.3.4云计算的发展11
第一部分 商务运营管理17
第1章 公司财务运营综述17
1.1财务运营的目的17
1.2云服务公司的财务挑战18
1.3写作重点和章节结构18
1.4财务基本原理介绍(1):企业与财务团队19
1.4.1不同类型的企业19
1.4.2财务团队的结构和职责19
1.5财务基本原理介绍(2):会计报表与现金流21
1.5.1三张会计报表的格式以及披露的信息21
1.5.2净利润不同于现金流26
1.5.3财务报表分析27
第2章 投资与融资决策31
2.1投资决策31
2.1.1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现值和净现值31
2.1.2投资决策的其他方法33
2.1.3利用净现值进行资本决策36
2.2融资决策37
2.2.1市场有效性37
2.2.2融资的形式38
2.2.3财务杠杆42
2.2.4税收问题44
2.3案例研究45
2.3.1案例(1):Google公司的成功避税45
2.3.2案例(2):云计算服务商Rackspace的成功融资46
第3章 财务的日常运营51
3.1公司财务模型与长期计划51
3.2短期财务计划:预算51
3.2.1预算的重要性51
3.2.2年度预算的框架52
3.2.3全面预算的内容53
3.2.4预算的制订和执行流程53
3.2.5滚动预算的做法和各个部门的责任54
3.2.6有效预算的表现及预算实施的六个保证要素54
3.2.7预算工作中的具体内容举例55
3.3案例研究:Equinix公司长期财务计划的有效构建57
3.3.1公司战略57
3.3.2总体财务状况介绍58
3.3.3策略及财务执行分析59
3.3.4财务执行回顾64
第4章 成本管理65
4.1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65
4.1.1目的65
4.1.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下的成本分析65
4.2成本管理的策略69
4.2.1成本管理的原则69
4.2.2成本管理的活动71
4.2.3成本管理的方法72
4.2.4成本管理与经营决策74
4.3云服务所面临的挑战75
4.3.1云服务公司的运营成本75
4.3.2云服务公司运营成本控制76
4.4云服务的关键之一:技术运营成本管理77
4.4.1成本管理流程77
4.4.2公司财务控制78
4.4.3云服务的生产设计79
4.4.4容量规划79
4.4.5服务质量管理80
4.4.6责任80
4.5案例研究:成本分摊及内部资源的结算80
4.5.1背景介绍80
4.5.2公司面临的挑战及分析81
4.5.3内部资源结算方案81
4.5.4进一步的讨论82
4.6本章总结83
第5章 合并与收购84
5.1基本原理84
5.1.1概论84
5.1.2企业并购的目的84
5.1.3并购的种类和运用的手段87
5.1.4并购的成本和风险90
5.1.5并购对公司财务的影响96
5.2并购的流程99
5.2.1公司战略的确定99
5.2.2寻找目标公司100
5.2.3意向征询和关键条款谈判101
5.2.4资金筹划101
5.2.5尽职调查102
5.2.6并购协议签署103
5.2.7并购后的整合103
5.3云计算行业并购的特点104
5.3.1云计算行业概况104
5.3.2云计算服务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特点104
5.3.3云计算服务的并购活动105
5.3.4云服务公司M&A的分析107
5.3.5案例:典型的失败并购分析107
5.4案例研究(1):避免惨烈竞争—亚信和联创合并110
5.4.1两家公司的背景110
5.4.2双方合并的动机和交易的合理性111
5.4.3运作中的难点113
5.4.4风险防范措施114
5.4.5案例的总结115
5.5案例研究(2):传统软件公司进入云服务—SAP的系列并购116
5.5.1 SAP概况116
5.5.2收购在SAP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117
5.5.3 SAP在云计算领域所做的收购117
5.5.4案例的总结119
第二部分 技术运营管理125
第6章 云服务技术运营管理综述125
6.1技术运营管理介绍125
6.2云服务技术运营的挑战126
6.2.1从航空服务公司开始讲起126
6.2.2云服务面临的挑战127
6.2.3云服务的服务水平的要求与衡量128
6.3云服务的运营管理目标129
6.3.1生产型服务的要求129
6.3.2我们的目的:可运营的云服务129
6.4经典的技术与运营管理框架130
6.4.1 ITIL130
6.4.2 CMM和CMMI132
6.4.3 Agile134
6.4.4 eTom135
6.4.5 6-Sigma137
6.4.6 COBIT139
6.5云服务技术运营的三角模型141
6.5.1云服务运营管理讨论的出发点141
6.5.2回溯最古老的运营管理的基本目标143
6.5.3云服务技术运营的三角模型144
6.6写作重点和章节结构146
6.7来自实际的一些具体经验147
6.8本章总结148
第7章 生产型服务开发方法(PSDM)149
7.1发展背景149
7.2 PSDM的主旨150
7.3 PSDM的特征151
7.4 PSDM方法的讨论153
7.4.1生产设计(Production Design)154
7.4.2生产型服务的开发管理(PSD Management)154
7.4.3支持云服务的知识和团队154
7.5 PSDM的衡量155
7.6实践与讨论155
7.6.1实践155
7.6.2讨论156
第8章 云服务的生产设计157
8.1为什么要做生产设计157
8.1.1建立生产型的云服务157
8.1.2云服务的生产设计158
8.2生产设计方法159
8.2.1设计目标159
8.2.2设计流程160
8.3生产设计(1):工程开发期间的任务161
8.3.1服务平台的重要部分:基础建设工程161
8.3.2服务可用性162
8.3.3服务可管理性163
8.3.4安全性166
8.3.5可扩展性167
8.4生产设计(2):上线期间的任务168
8.4.1生产线验收168
8.4.2生产线部署169
8.4.3日常维护计划170
8.5服务支持结构:团队和知识170
8.5.1团队结构170
8.5.2知识传递:文档的需求170
8.6实践和讨论171
8.6.1从工程开发到实施的关键:系统层的逻辑设计171
8.6.2进入生产线:生产线的部署设计173
第9章 生产型服务开发管理175
9.1生产型服务开发流程概述175
9.1.1目的175
9.1.2工程团队的组成175
9.1.3主流程图176
9.2关键流程及其里程碑177
9.2.1起步:需求的确定177
9.2.2工程阶段主流程(1):软件开发的工作流178
9.2.3工程阶段主流程(2):质量保证(QA)的工作流183
9.2.4工程阶段主流程(3):技术运营的工作流185
9.2.5进入生产线的第一步:BETA的部署和使用189
9.2.6生产系统的正式上线(GA)189
9.3讨论189
9.3.1工作流的控制189
9.3.2开发中的安全标准190
9.4实践191
9.4.1流程在运行中常见的问题191
9.4.2开发与产品管理的冲突:钟摆效应192
9.4.3技术运营团队如何真正介入到开发流程中:逐步的进行193
9.4.4BETA流程是必需的吗,如果保证有效果?194
第10章 生产运营综述196
10.1生产运营原则介绍196
10.2生产运营流程:关键流程介绍197
10.3日常的运营管理199
10.3.1基础:沟通与知识199
10.3.2会议201
10.4管理流程面对的挑战204
10.4.1建立流程过程中的挑战204
10.4.2成熟的运营-持续改进205
10.5案例研究:运营成熟度205
10.5.1流程成熟度的五重境界205
10.5.2案例分析207
10.5.3案例的延伸讨论:主动式和被动式的运营管理212
10.6进一步的讨论-我们的重点213
第11章 7x24生产线服务运营214
11.1 7x24生产线运营的挑战214
11.1.1云服务带来的挑战214
11.1.2写作重点214
11.2服务运营的整体思路215
11.3事件管理和生产线监控216
11.3.1目的216
11.3.2事件管理的流程216
11.3.3生产线的监控系统217
11.3.4实践中的要点218
11.3.5实践中的难点218
11.4事故管理220
11.4.1目的220
11.4.2流程220
11.4.3实践中的要点221
11.4.4实践中的难点223
11.5问题管理226
11.5.1目的226
11.5.2流程226
11.5.3实践中的要点227
11.5.4实践中的难点:主动型问题管理229
11.6案例研究:事故管理流程的建立230
11.6.1背景230
11.6.2事故管理流程的总体设计231
11.6.3设计中的特别关注点231
11.7实践讨论:对管理者的建议233
11.7.1生产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的切入点233
11.7.2整体生产线管理框架:各个流程之间的交互233
11.7.3服务故障时间的关键分析:管理与技术234
第12章 变更管理237
12.1变更管理介绍237
12.1.1变更管理目的237
12.1.2变更管理的范畴237
12.2变更管理的原理238
12.2.1变更管理的任务238
12.2.2变更的执行策略238
12.2.3变更管理的流程240
12.2.4变更流程的效果衡量241
12.3云服务运营中的挑战242
12.3.1云服务生产运营所面临的挑战242
12.3.2变更管理对服务运营和商务的益处243
12.3.3了解你的服务生产运营:好的还是差的243
12.4实践的要点244
12.4.1实践的核心:控制244
12.4.2实施的关键步骤244
12.4.3变更流程(1):变更申请(RFC)245
12.4.4变更流程(2):变更审批(Approval)246
12.4.5变更流程(3):变更实施(Implementation)247
12.4.6变更流程(4):变更反思(Reflection)248
12.4.7团队和职责249
12.5实践中的难点:运营管理文化的建立251
12.5.1运营管理文化251
12.5.2高层管理者的支持251
12.5.3支持变更管理的政策251
12.6案例研究:变更管理的实际设计252
12.6.1背景介绍252
12.6.2团队结构253
12.6.3流程及其说明254
12.6.4实施要素256
12.6.5进一步的讨论259
第13章 容量管理260
13.1目的260
13.1.1容量管理的目的260
13.1.2本章的讨论重点261
13.2 ITIL的容量管理方法介绍261
13.2.1容量管理的基本流程262
13.2.2容量管理的三个层次262
13.2.3一些基本要素263
13.3云服务技术运营的挑战264
13.3.1云服务的挑战264
13.3.2容量管理的一些要点265
13.4容量规划266
13.4.1需求266
13.4.2模拟与解决方案267
13.4.3成本确定(Cost Justification)268
13.4.4实施计划269
13.5性能管理269
13.6容量规划的关键:建模271
13.6.1生产线的服务建模的关键271
13.6.2模型:数学方法273
13.7容量管理的衡量指标275
13.8挑战和成功因素276
第14章 服务质量管理277
14.1目的277
14.1.1服务质量管理(SQM)目的277
14.1.2本章的重点278
14.2经典的服务质量管理方法279
14.2.1 ITIL/CSI框架279
14.2.2 6-Sigma框架280
14.2.3 Deming循环理论281
14.3云服务的SQM实践283
14.3.1从SLA谈起:云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283
14.3.2选择怎样的质量管理方案284
14.3.3云服务的SQM实践:永恒的四大目标284
14.4云服务的质量管理方法(GMAI)285
14.4.1质量管理目标(Goal)285
14.4.2衡量(Measure)287
14.4.3分析(Analysis)288
14.4.4改进(Improve)288
14.5 SQM的持续性289
14.5.1持续性的实现方法:来自目标和项目的驱动289
14.5.2持续性的基础:证明自己的业务价值289
14.5.3实践举例290
14.6实践中的一些关键因素291
14.6.1报告(Reporting)291
14.6.2高级管理人员仪表板293
14.6.3服务建立和服务运营的SQM互动296
第三部分 技术架构299
第15章 云计算的技术综述299
15.1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回顾299
15.1.1云计算的技术概念的发展299
15.1.2云计算的相关技术的发展300
15.2云服务的技术结构304
15.2.1云服务的技术构架层次305
15.3云计算服务对技术团队带来的挑战305
15.3.1对研发团队的挑战306
15.3.2对技术运营团队的挑战307
15.4写作重点与章节结构307
第16章 云技术基础(1):虚拟化309
16.1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历史309
16.2虚拟化技术分类309
16.3系统虚拟化310
16.3.1系统虚拟化的优势311
16.3.2系统虚拟化技术的难度312
16.3.3系统虚拟化的不足312
16.4网络虚拟化313
16.4.1网络虚拟化的优势314
16.4.2网络虚拟化分类314
16.4.3网络虚拟化的不足315
16.5其他虚拟化技术315
16.6市场主流虚拟化技术对比316
16.7由虚拟化引发的云计算317
16.8云计算推动数据中心变革318
16.8.1虚拟化数据中心优点319
16.8.2虚拟化数据中心存在的风险320
16.8.3虚拟化数据中心风险应对321
16.9案例研究:微软中国的IT虚拟化方案322
16.9.1背景介绍322
16.9.2解决方案322
16.9.3收益分析323
16.9.4经验总结324
第17章 云技术基础(2):大数据的存储与数据库325
17.1分布式存储325
17.1.1云服务对存储与数据的挑战325
17.1.2云服务存储构架326
17.1.3数据存储设计328
17.1.4 NoSQL的问题329
17.1.5案例分析:存储设计330
17.2云服务关系数据库工程334
17.2.1数据库架构设计的挑战334
17.2.2数据库设计334
17.2.3数据库的可扩展性337
17.2.4数据库的高可用性338
17.2.5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339
17.2.6数据库性能优化340
17.2.7数据库安全341
17.3进一步讨论342
第18章 云计算的服务:面向服务的架构343
18.1 7x24的云计算服务的挑战343
18.1.1比较传统企业服务软件与云服务软件343
18.1.2特性化与统一服务344
18.1.3面向运营及服务系统功能345
18.1.4传统IT管理与服务监控345
18.2云服务构架345
18.2.1设计的基础模式345
18.2.2设计的结构模式347
18.3构建高可靠性348
18.3.1可靠性理论与云计算平台需求实现348
18.3.2负载均衡与集群352
18.3.3双机热备353
18.3.4异地灾备354
18.4构建高性能356
18.4.1系统容量与性能瓶颈357
18.4.2接入与WEB层容量与性能设计与优化357
18.4.3服务层容量与性能设计与优化359
18.4.4数据层容量与性能设计与优化361
18.4.5应对高并发362
18.5构建高伸缩性362
18.5.1设计规则扩展与性能363
18.5.2并发访问量363
18.5.3并发数据访问与I/O363
18.6构建高可配置性364
18.6.1系统配置364
18.6.2站点配置364
18.6.3用户配置364
18.6.4服务配置与技术运营关系364
18.7构建高可管理性365
18.7.1系统维护周期365
18.7.2系统维护与服务中断365
18.7.3系统可配置性365
18.7.4系统监控能力366
18.7.5日志记录与错误处理367
18.7.6用于服务的配置、监控与日志系统368
18.8案例研究:云培训服务平台368
18.8.1业务介绍368
18.8.2设计难点369
18.8.3架构设计370
18.8.4架构进一步的改进372
18.9本章总结373
第19章 服务运营的技术监控体系374
19.1监控体系简介374
19.1.1概述374
19.1.2云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应用为中心374
19.1.3讨论374
19.2监控的技术架构375
19.2.1云服务监控体系的架构375
19.3云服务运营商的服务系统的监控376
19.3.1基础设施的监控376
19.3.2业务活动监控(BAM)378
19.4客户的性能监控379
19.4.1互联网的性能监控379
19.4.2用户体验的监控380
19.5案例研究(1):业务活动监控381
19.5.1背景介绍381
19.5.2现有服务监控存在的问题382
19.5.3平台总体设计思路382
19.5.4业务逻辑监控的设计与实现384
19.6案例研究(2):大型监控体系扩展性设计386
19.6.1背景介绍386
19.6.2现有服务监控存在的问题386
19.6.3分布式监控架构设计386
19.6.4分布式监控的实施387
19.6.5分布式监控的要点与难点388
19.7本章总结388
第20章 云服务平台的质量工程390
20.1服务质量保证的基本原理390
20.1.1软件服务质量391
20.1.2软件过程质量394
20.1.3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395
20.1.4软件质量控制397
20.1.5软件质量保证398
20.1.6软件质量改进400
20.2质量保证活动400
20.2.1验证与确认401
20.2.2评审402
20.2.3正式评审会议403
20.2.4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406
20.2.5功能测试407
20.2.6回归测试407
20.2.7系统的非功能性测试408
20.2.8验收测试409
20.2.9技术运营阶段的QA活动410
20.3云服务平台的特有质量诉求411
20.3.1可用性412
20.3.2安全性412
20.3.3可扩充性412
20.4需求评审和设计评审413
20.4.1需求评审413
20.4.2系统架构设计评审415
20.4.3系统部署物理设计评审416
20.5云服务的验证417
20.5.1可用性验证418
20.5.2安全性验证420
20.5.3可伸缩性验证421
20.5.4通过SLA来保证质量水平422
第四部分 安全技术与管理427
第21章 云计算安全概述427
21.1概述427
21.1.1什么是云计算安全427
21.1.2广义的云计算安全427
21.2云计算安全的挑战和研究现状429
21.2.1云计算安全研究焦点域429
21.2.2国内外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现状429
21.2.3云计算模式下信息安全技术演进趋势430
21.3云计算安全相关的标准化组织430
21.3.1 CSA430
21.3.2其他相关标准组织431
21.4写作重点和章节结构431
21.5本章总结432
第22章 云计算安全架构433
22.1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433
22.2云计算模型与安全架构模型间的映射关系435
22.3云计算安全职责划分436
22.4本章总结437
第23章 云计算基础设施安全439
23.1云计算基础设施面临的安全风险439
23.2云计算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机制440
23.2.1物理安全440
23.2.2网络安全441
23.2.3主机安全442
23.2.4虚拟化安全443
23.2.5中间件安全446
23.3本章总结450
第24章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451
24.1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安全综述451
24.1.1数据安全保护的意义451
24.1.2数据生命周期451
24.2服务提供商面临的数据安全风险及挑战452
24.2.1数据加密452
24.2.2钓鱼行为452
24.2.3数据审计与监控453
24.3数据安全保护机制454
24.3.1数据加密454
24.3.2数据屏蔽459
24.3.3数据残余销毁463
24.3.4数据沿袭466
24.3.5数据备份与恢复467
24.3.6访问控制467
24.4本章总结467
第25章 IaaS和PaaS服务安全470
25.1 IaaS服务用户需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470
25.1.1系统基础服务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470
25.1.2远程管理风险及应对措施471
25.1.3 DNS威胁及应对措施472
25.2 IaaS服务用户安全检查清单473
25.3 PaaS服务用户需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474
25.3.1安全相关的API475
25.3.2应用安全部署475
25.3.3远程安全访问476
25.3.4服务锁定风险476
25.4 PaaS服务用户安全检查清单477
25.5本章总结478
第26章 SaaS服务安全479
26.1 SaaS服务安全风险479
26.1.1互联网服务安全现状479
26.1.2 SaaS服务安全需求479
26.2 SaaS应用安全保护机制481
26.2.1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DLC)481
26.2.2 WEB防火墙(WAF)485
26.2.3身份识别与访问管理(IAM)488
26.2.4终端用户安全493
26.3案例研究:桌面云服务安全部署方案495
26.3.1桌面云服务概述495
26.3.2设计挑战495
26.3.3设计要点496
26.4本章总结498
第27章 云计算安全运营治理500
27.1组织架构与过程模型500
27.1.1组织架构500
27.1.2风险管理501
27.1.3过程模型502
27.2云计算安全治理操作503
27.2.1安全策略与指南制定503
27.2.2安全监控与事件响应504
27.2.3威胁管理和渗透测试506
27.2.4变更管理509
27.2.5安全审计与日志510
27.3隐私保护511
27.3.1云计算环境下的隐私保护概念511
27.3.2云计算环境下哪些信息是隐私数据512
27.3.3云计算环境下隐私数据保护对策513
27.4案例研究:金融业的电子支付运营安全治理515
27.4.1需求分析515
27.4.2设计考虑515
27.4.3安全运营治理实施516
27.4.4成效评估518
27.5本章总结518
第28章 云计算业务连续性保障519
28.1云计算业务连续性及其挑战519
28.1.1什么是业务连续性519
28.1.2云服务提供商面临的挑战519
28.2云计算的业务连续性方案概述520
28.2.1业务连续性的管理520
28.2.2业务连续性的技术方案:灾备系统概述522
28.3灾备系统架构524
28.3.1网络系统525
28.3.2云计算应用系统526
28.3.3数据同步系统527
28.3.4管理工具:手动服务转移528
28.4灾备方案的成本效益528
28.4.1灾备资源的合理使用529
28.4.2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结合530
28.5案例研究:云服务提供商WebEx的灾备系统530
28.5.1背景介绍530
28.5.2 WebEx GSB架构530
28.5.3 WebEx GSB的设计挑战和要点531
28.5.4项目回顾534
28.6本章总结535
第29章 云计算的合规性536
29.1 IT合规概述536
29.1.1什么是IT合规536
29.1.2 IT合规对云计算提供商的必要性536
29.1.3互联网线上服务提供商在合规中面临的挑战537
29.2 IT合规规划538
29.2.1 IT合规整体框架538
29.2.2 IT合规解决方案538
29.3 IT合规实践540
29.3.1 IT合规工作内容540
29.3.2 IT合规的实践建议541
29.4合规工作中的难点和解决思路547
29.4.1公司的战略与支持547
29.4.2 IT管理548
29.4.3技术运营团队的工作548
29.5案例研究:在线支付服务的合规性549
29.5.1第一年信息安全整改实践550
29.5.2第二年信息安全整改实践551
29.5.3第三年信息安全整改实践552
29.5.4第四年信息安全整改实践553
29.6本章总结553
第五部分 组织能力558
第30章 组织能力558
30.1组织能力558
30.1.1企业成功的关键558
30.1.2组织能力的定义和建设558
30.1.3我们的写作560
30.2云计算服务公司面临的挑战560
30.2.1云计算服务对组织能力的挑战560
30.2.2卓越的服务能力561
30.3员工的思维方式562
30.3.1公司价值观的建立:怎样确定价值观的内容562
30.3.2价值观的落地:团队的接受563
30.4员工的能力564
30.4.1建立学习型的组织565
30.4.2有效的培训体系566
30.5员工治理568
30.5.1整体结构设计568
30.5.2服务体系的架构571
30.5.3组织边界的管理:边界的弱化与增强的平衡572
30.6案例研究(1):云服务的竞争力-高效的技术运营团队573
30.6.1背景介绍573
30.6.2思维方式:技术运营的管理思想574
30.6.3团队治理:团队的结构与责任574
30.6.4团队能力:团队的培养576
30.7案例研究(2):构建服务导向的客户服务部门578
30.7.1服务组织的团队能力要求578
30.7.2被动式服务(1):快速服务响应579
30.7.3被动式服务(2):客户问题的有效解决580
30.7.4主动式服务:有效的客户管理582
30.7.5服务体系改进584
30.7.6实践讨论小结585
作者后记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