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蒋笃运,谢梦菲,范如永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1596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信息科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研究3
第一章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及特点分析3
第一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存在形式分析3
一、教学过程中的语音信息4
二、教学过程中的文字信息8
三、教学过程中的图像信息12
四、教学过程中数字化信息15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特点分析18
一、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多样性18
二、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复杂性18
三、教学过程中信息的视听性19
四、教学过程中信息的海量性20
第二章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播者与受众者分析21
第一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播者分析21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分析21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分析25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分析29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受众者分析34
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分析34
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分析36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分析37
第三章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模式与过程分析40
第一节 课堂程序教学过程中“两阶段、三循环”操作型信息传导模式分析44
一、程序教学过程中“两阶段、三循环”操作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实现条件47
二、程序教学过程中“两阶段、三循环”操作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原则48
三、程序教学过程中“两阶段、三循环”操作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基本过程49
四、程序教学过程中“两阶段、三循环”操作型信息传导模式的案例分析50
第二节 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十阶段、五循环”认知型信息传导模式分析52
一、发现教学过程中“十阶段、五循环”认知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实现条件55
二、发现教学过程中“十阶段、五循环”认知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原则57
三、发现教学过程中“十阶段、五循环”认知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基本过程58
四、发现教学过程中“两阶段、三循环”认知型信息传导模式的案例分析62
第三节 有意义学习(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五阶段、两循环”控制型信息传导模式分析63
一、有意义学习(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五阶段、两循环”控制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实现条件66
二、有意义学习(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五阶段、两循环”控制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原则68
三、有意义学习(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五阶段、两循环”控制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基本过程69
四、有意义学习(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五阶段、两循环”控制型信息传导过程的案例分析71
第四节 网络教学过程中“七阶段、多循环”交互型信息传导模式分析73
一、网络教学过程中“七阶段、多循环”交互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实现条件78
二、网络教学过程中“七阶段、多循环”交互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原则79
三、网络教学过程中“七阶段、多循环”交互型信息传导模式的基本过程80
四、网络教学过程中“七阶段、多循环”交互型信息传导模式的案例分析82
第五节 现阶段教学过程中“三阶段、四循环”多信息综合教学环境信息传导模式分析83
一、“三阶段、四循环”多信息综合教学环境信息传导模式的实现条件86
二、“三阶段、四循环”多信息综合教学环境信息传导模式的原则87
三、“三阶段、四循环”多信息综合教学环境信息传导模式的基本过程88
四、“三阶段、四循环”多信息综合教学环境信息传导模式的案例分析91
第四章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机理分析94
第一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特征分析94
一、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是师生之间一种知识和情感等的信息传导过程94
二、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是一种典型、均衡的组织信息传导过程95
三、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是一种建立在师生之间及时反馈基础上的信息传导过程96
四、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是一种以学习者的心理机理为核心的信息传导过程96
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影响因素分析97
一、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内在影响因素97
二、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外在影响因素99
第三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控制与调节分析101
一、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心理控制与调节101
二、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技术控制与调节102
三、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导的信息控制与调节103
第二篇 教育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研究107
第五章 教育学视角与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概述107
第一节 教育学视角概述107
一、教育学概述107
二、教育学理论结构的含义108
三、教育学视角的含义109
第二节 教育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研究的目的和对象110
一、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的含义110
二、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研究的目的112
三、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研究的对象113
第六章 教育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15
第一节 教育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存在的主要问题115
一、价值观上,过多强调继承性115
二、培养目标上,缺失了全人教育115
三、课堂教学过于封闭116
四、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形式单一116
五、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不到位116
六、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能发展阶段性长时停滞117
第二节 教育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118
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118
二、应试教育制约严重118
三、教育投入与产出失衡119
第七章 中外教育家对课堂教学和信息传导的阐述120
第一节 中国教育家对课堂教学和信息传导的阐述120
一、课堂教学信息传导主体关系的阐述120
二、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有效性问题的阐述121
三、有效的信息传导对教师的要求的阐述122
四、信息传导方式和方法的阐述122
第二节 外国教育家对课堂教学和信息传导的阐述125
一、信息传导中“教”的阐述125
二、课堂教学及“教”“学”关系的阐述125
三、信息传导方法和艺术的阐述126
四、赫尔巴特对教学过程的阐述128
五、杜威对信息传导过程的阐述129
六、苏霍姆林斯基对信息传导内容的阐述129
第八章 教育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研究的理论基础13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131
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131
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132
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1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教育价值观133
第三节 主体间性理论134
第九章 教育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的分析136
第一节 课堂教学信息传导中静态要素分析136
一、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系统的含义136
二、课堂教学信息传导中静态要素分析136
第二节 课堂教学信息传导中动态过程分析144
一、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规律144
二、教材信息的内在逻辑规律145
三、教师信息传导的传导规律145
第十章 教育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的优化147
第一节 师生角色定位和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模式的优化147
一、信息传导系统中师生角色定位的优化147
二、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模式的优化150
第二节 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机理的优化151
一、教师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的优化151
二、学生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的优化158
三、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环境的优化162
第三节 课堂教学信息传导评价机理的优化163
一、优化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的评价要素163
二、优化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的评价方式、手段与方法167
第三篇(上) 心理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效果研究173
第十一章 心理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的现状与问题173
第一节 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的问题173
第二节 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176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问题178
一、教学目标设置与陈述中存在的问题178
二、教学对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180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上的问题180
四、教学效果评价上的问题182
五、教学媒体使用上的问题184
六、教学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上存在的问题184
第四节 教学反思的问题185
第五节 学生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的问题188
第十二章 心理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的理论与分析190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从教学权威到合作建构者190
第二节 知识的建构与学习迁移193
一、知识的分类193
二、知识的掌握197
第三节 动机理论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99
一、制造认知冲突199
二、提供“先行组织者”200
三、积极而合理的强化202
四、分析成就动机203
五、进行归因训练204
第四节 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基础205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205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206
第五节 时间管理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213
一、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213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卷入时间214
第十三章 心理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的方法与对策217
第一节 渐入阶段219
一、调动219
二、引导220
第二节 重点阶段222
一、传授223
二、巩固224
第三节 升华阶段226
一、拓展226
二、启发228
第四节 渐出阶段229
第三篇(下) 心理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233
第十四章 心理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233
第一节 心理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存在的主要问题233
一、按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开展相应教育的缺失233
二、学习策略的缺乏234
三、心理健康教育不足234
四、教师心理健康关注较少234
第二节 心理学视角下课堂教学信息传导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235
一、学校心理教育发展不足235
二、家庭教育存在问题235
三、应试教育严重误导235
四、信息时代造成消极的心理影响236
第十五章 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思想基础237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37
第二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39
第三节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242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44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244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245
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246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48
第六节 自主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249
一、自主学习的操作主义理论250
二、自主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250
三、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251
四、自主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251
五、自主学习的言语自我指导理论251
六、自主学习的意志理论251
七、自主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251
第七节 脑科学理论的教学思想252
一、大脑功能的定位说252
二、大脑发育的关键期253
三、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254
四、多元智力结构说255
五、情绪智力说255
六、基于脑的学习原则256
第十六章 心理学与学生发展258
第一节 认知因素与学生发展258
一、认知因素与学生发展258
二、认知策略268
第二节 非认知因素与学生发展273
一、非认知因素概述273
二、非认知因素的构成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274
第十七章 教学设计与基于心理学的教学操作281
第一节 教学设计281
一、教学设计概述281
二、教学目标设计282
三、教学任务分析285
四、教学策略设计286
五、教学评估设计289
第二节 基于心理学的教学操作289
一、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操作289
二、基于认知主义理论的教学操作291
三、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教学操作294
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操作295
五、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教学操作298
六、基于脑科学理论的教学操作300
参考文献304
后记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