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时代的中国地方政府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文权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5784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时代的中国地方政府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与网络时代1
第一节 网络发展的历史进程1
一、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1
二、因特网在中国的发展6
第二节 网络技术及运用形式9
一、网络技术及特征9
二、网络运用形式11
第三节 因特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17
一、引发人类经济活动变革18
二、对政治活动方式的作用28
三、对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33
第二章 中国政府上网工程40
第一节 电子政府建设40
一、电子政府概述40
二、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府建设43
第二节 中国政府上网工程53
一、中国政府上网工程54
二、地方政府上网概况59
附录:中国政府上网资料统计表66
一、中国政府上网工程大事记66
二、关于政府类中文域名的领取和注册71
三、中国地方政府网站精粹73
第三章 “政府上网”与政府管理理论变革78
第一节 政府管理概述78
一、政府管理概念的界定78
二、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和区别79
三、政府管理与政治管理的联系和区别81
第二节 政府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83
一、传统的政府管理理论83
二、当代的政府管理理论85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评价91
四、“政府治理”理论评价95
第三节 网络时代的我国政府管理理念变革与创新102
一、政府管理创新理念103
二、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104
三、政府服务理念106
四、公众参与理念108
五、政府责任理念109
六、精干高效理念110
七、市场经济理念111
八、网络式管理理念112
第四章 “政府上网”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114
第一节 政府职能概述114
一、政府职能的涵义和特征114
二、我国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118
三、国外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情况119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125
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125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回顾127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130
第三节 重塑网络时代的地方政府职能132
一、重塑网络时代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原则132
二、重塑网络时代地方政府职能的目标135
第五章 “政府上网”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140
第一节 政府机构概述140
一、政府机构的含义140
二、政府机构的类型142
三、政府机构的结构144
第二节 网络时代的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发展趋势147
一、政府组织结构形态将向扁平网络化结构发展147
二、政府组织规模和人员逐步减小150
三、政府组织权力结构趋向更多的分权152
四、政府组织信息结构由纵横向网络化方向发展153
五、政府组织内部要求更多的技术系统支持155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156
一、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概述156
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158
三、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160
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162
第四节 新时期我国地方行政区划体制改革166
一、国家行政区划的概述166
二、我国地方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探索172
第六章 “政府上网”与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177
第一节 政府决策概述177
一、政府决策的涵义和特点177
二、政府决策的类型179
三、政府决策的程序181
第二节 网络时代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性185
一、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是实现新世纪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185
二、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86
三、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是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187
四、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是加强机关廉政建设的需要188
五、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是减少个人决策失误的有效手段188
第三节 网络时代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的运行机制190
一、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的信息咨询机制190
二、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民主参与机制196
三、 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法治保障机制199
第七章 “政府上网”与提高地方政府效率202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202
一、行政效率的涵义202
二、影响行政效率的一般因素206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工作效率评价209
一、我国地方政府工作效率相对较低209
二、我国地方政府工作效率低的原因211
第三节 网络时代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途径214
一、创新行政管理理念214
二、创新制度和体制215
三、创新行政运行机制216
四、创新行政方法和手段218
第八章 “政府上网”与地方政府人才资源开发220
第一节 政府人才资源开发概述220
一、政府人才资源开发涵义220
二、政府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征223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人才资源开发必要性226
一、迎接国际人才资源争夺的一项重大举措226
二、实现我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227
三、我国政府人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229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人才资源开发战略232
一、我国地方政府人才资源开发规划232
二、我国地方政府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233
三、我国地方政府人才资源开发的措施234
第四节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人才资源开发242
一、地方政府行政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243
二、地方政府行政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247
第九章 “政府上网”与规范地方政府政务管理254
第一节 政务管理规范性概述254
一、政务管理规范性的涵义254
二、政务管理规范性的基本要求255
第二节 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必要性259
一、规范地方政府管理是网络时代的要求259
二、规范地方政府管理是依法行政的要求260
三、规范地方政府管理是民主行政的要求261
四、规范地方政府管理是加入WTO的要求263
五、规范地方政府管理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264
第三节 网络时代地方政府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264
一、网络时代地方政府管理规范制定和实施的机遇和挑战265
二、网络时代地方政府管理规范制定和实施的原则269
第十章 “政府上网”与地方政府行政民主化273
第一节 行政民主化的涵义和特征273
一、行政民主化的涵义273
二、行政民主化的特征274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民主化的进程278
一、地方政府行政民主化的历史回顾278
二、地方政府行政民主化进程的经验和教训281
第三节 网络时代地方政府民主化的新途径286
一、地方政府管理政务公开286
二、拓宽公民参政议政渠道288
三、行政参与方式多样化289
四、行政观念民主化290
第十一章 “政府上网”与地方政府体制改革293
第一节 政府体制改革概述293
一、政府体制改革的涵义及必要性293
二、政府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96
第二节 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经验299
一、解放思想是进行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前提299
二、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动力需内外结合300
三、转变职能是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核心302
四、试点是推进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基础303
五、合理分流是地方政府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304
六、各项改革配套才能保证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不出现反复305
七、地方政府体制改革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306
八、依据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渐进式改革306
第三节 网络时代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与发展307
一、行政机构设置将由繁到简308
二、行政权力结构将成网状式309
三、行政决策结构由单向式转变为交互式310
四、政府工作方式由集中走向分权民主方式311
五、对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312
第十二章 “政府上网”与地方政府机关管理314
第一节 政府机关管理概述314
一、政府机关管理的涵义和特点314
二、政府机关管理的功能和作用316
三、政府机关的管理原则318
第二节 网络时代地方政府机关管理科学化319
一、地方政府机关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性319
二、地方政府机关管理科学化的内容320
第三节 地方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322
一、地方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模式322
二、地方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的发展325
第十三章 “政府上网”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330
第一节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330
一、政府信息资源的涵义与特点330
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333
第二节 国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337
一、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机构337
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职责339
三、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规划和计划341
四、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立法342
第三节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344
一、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主要任务345
二、我国地方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347
第十四章 “政府上网”与政府信息安全358
第一节 政府信息安全概述359
一、信息安全问题由来359
二、信息控制权——因特网的争夺焦点360
三、网络不安全的原因362
第二节 政府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364
一、网络安全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364
二、我国地方政府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367
第三节 地方政府网络安全技术和措施368
一、技术对策368
二、管理对策375
三、法律对策378
四、安全展望380
第十五章 “政府上网”与地方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管理382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概念382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和特点382
二、电子商务的功能和分类386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状况391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管理395
一、加强宣传和引导395
二、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398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01
四、加强电子商务标准制定404
五、加强电子商务法制建设405
六、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407
七、电子政务的示范带动408
参考文献411
一、参考著作411
二、主要参考论文414
后记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