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税捐法专题研究 各论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税捐法专题研究 各论部分](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602468.jpg)
- 黄茂荣著 著
- 出版社: 黄茂荣
- ISBN:986999696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02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7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税捐法专题研究 各论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壹、所得税1
1股票股利与股票红利之所得种类及其税基1
壹 前言1
贰 股票股利或股票红利之财产利益的组成1
参 股票股利之所得种类及其实现时点3
肆 股票红利之所得种类及其实现时点5
伍 股票股利之实现及其扣缴7
陆 股票股利与股票红利之所得税税基9
2缓课股票股利及其所得之实现11
一 缓课股票所得税的规范基础13
二 缓课股票所得税的效力与性质14
A得选择所得实现年度16
1缓课与否之选择16
2缓课所得之实现事由及实现时19
3终止缓课之意思表示23
4减资收回缓课股票改发现金24
B缓课的性质25
三 将缓课股票交由集中保管机构保管29
A交付集中保管是否构成转让30
B对於交付集中保管之股票利用帐簿划拨时的掌控33
四 结论34
3外国事业之报缴义务37
一 外国事业之概念37
二 总机构与外国事业在所得税上的意义38
三 境外之外国事业的报缴程序39
四 结论48
4外国所得税额扣抵制度51
壹 前言51
一 境外所得之课税的基础规定52
二 境外所得之实现与所得税之缴纳58
三 主要问题65
贰 营利事业之总机构66
一 营利事业之概念66
二 营利事业之总机构及其所在地之概念71
1总机构之概念71
2总机构之所在地80
3子公司是否为母公司之分支机构80
参 境外所得之态样81
一 投资所得82
二 交易所得83
肆 全世界所得之课税方式86
一 境内外所得并计时86
二 境内外所得之合并计算87
1境外所得及亏损之计算、并计88
2境外亏损或所得与境内所得或亏损之并计89
3境外免税所得可否视同非课税所得91
三 全世界所得之合并课征91
1境内全部应纳税额92
2属於境外所得之境内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93
3可扣抵之数额95
1)境外所得之境外课税95
2)境外所得税额之证明方法99
3)视同已缴之税额100
4外国所得税额之扣抵101
1)可扣抵时之限制:在外国税额缴纳或视为缴纳后101
2)扣抵范围之年度或来源上的限制102
3)扣抵范围之数量上之限制104
伍 结论104
贰、营业税107
1营业税之税捐客体及其归属与量化107
壹 前言107
贰 营业税之税捐客体概说108
一 销售之概念112
二 销售之种类120
1销售货物(房屋、土地)125
2销售(人的、物的、权利的)劳务126
3小结134
4进口货物135
5一般销售与特种销售139
6 BOT契约143
7外销或三角贸易153
参 非销售159
一 供生产之投入,非供消费之自用159
1营业人内部各生产部门间的流通159
2不同营业人之间的流通161
二 母子公司间或总分支公司(机构)间之流通166
三 代收代付167
四 设定担保174
五 入会费或股金179
六 损害赔偿181
七 政府补贴183
八 不包括执行业务185
九 不包括受雇190
肆 可供课税之销售的限缩190
一 限於境内销售191
二 限於营业人之销售195
三 非营利团体之营业人资格199
四 限於营业范围内(股利、利息、租金)201
伍 可供课税之销售的扩张214
一 扩张货物之概念(房屋)214
二 扩张劳务之概念(权利之授权或移转)215
三 销售之拟制218
1自用218
2无偿移转223
3以财产抵债226
4分配剩馀财产228
5代购货物230
6代销货物231
陆 营业税税捐客体之发生、变更与消灭235
一 发生之要件:以负担行为或履行行为做准236
二 消灭:以负担行为或履行行为之撤销或解除做准244
柒 税捐客体之归属248
捌 税捐客体之量化(税基)256
玖 举证责任与证据方法267
拾 从经济观察法看给付标的280
2进项税额之扣抵291
前言291
一 不得扣抵之进项税额292
A扣抵税款之凭证应具备之法定方式(第三十三条)292
B非供本业及其附属业务使用之货物或劳务的进项税额293
C交际应酬用及酬劳员工个人用之货物或劳务的进项税额295
D自用乘人小汽车之进项税额296
二 进项税额不得扣抵销项税额之比例300
A兼营营业人营业税额计算办法之法源地位302
B得否强制规定一概适用间接扣抵法304
C扣抵法应否让营业人自由选择306
D单纯采取直接扣抵法计算之可能性307
三 溢课税捐之返还请求权308
3虚报进项税额之罚则309
壹 前言310
一 实体上:营业税为加值型间接税313
二 程序上:自动报缴或查定课征315
三 虚报进项税额317
贰 虚报进项税额之态样318
一 无申报之进项税额的凭证320
二 申报之进项税额凭证有瑕疵322
A无交易事实323
B有交易事实326
Ⅰ供消费用或非供业务用327
Ⅱ由间接交易相对人开立331
Ⅲ由不相干之第三人开立334
Ⅳ关於直接交易与间接交易之实务见解337
Ⅴ认定交易相对人之标准346
C进项税额未缴纳349
D有进货退出或折让而未调整进项税额350
E逾申报扣抵期限351
F违章补开352
G小结355
三 逾越得扣抵比例358
A扣抵比例之计算方法与实质课税原则358
B主要争议案例359
Ⅰ进销皆免税之货物(菸、酒)359
Ⅱ股利收入362
Ⅲ土地交易收入365
C小结366
参 虚报进项税额之处罚366
一 要件367
A主观要件:故意或过失367
B客观要件:370
Ⅰ违反行为义务370
Ⅱ违反缴纳义务371
Ⅲ第三人行为之责任374
C举证责任375
二 效力381
A处以行为罚382
B处以漏税罚382
C补税384
D行为罚之规定方式及限度387
E行为罚与漏税罚之并罚问题390
三 法令适用有疑义与禁止错误391
肆 结论397
一 司法机关已表示肯定意见之问题402
A关於补税及漏税罚应采相当於「结果犯」之「结果违章原则」402
B关於行为罚的幅度,不应以相关税基或税额为标准,规定依购买金额或应缴纳税额之一定比例处以罚锾403
C关於行为罚与漏税罚之并罚404
D比例扣抵法、直接扣抵法与实质课税原则406
二 司法机关尚未表示肯定意见之问题406
A漏税罚之处罚应以故意为要件407
B实际交易相对人之认定标准及其认定407
4虚报销项税额之罚则409
壹 前言410
贰 虚报销项税额之态样413
一 未开立凭证413
A逾越时限未开立发票413
B意图逃漏税414
C故意或过失开立不足额发票415
D自信为非营业人416
E就交易之有无或范围有争议419
Ⅰ代收代付420
Ⅱ包工不包料423
Ⅲ有无对外营业424
Ⅳ换汇收益是否应课营业税425
Ⅴ损害赔偿428
1损害赔偿是否应课营业税429
2受领违约金438
F就课税事实或契约所属类型有争议441
Ⅰ入会费、保证金及其他契约之联立441
Ⅱ房屋与土地互易(合建分屋)446
Ⅲ承揽与租赁互易(BOT )447
Ⅳ就是否属於外销有争议449
Ⅴ转口贸易(三角贸易)451
G就是否免税有争议:销售非经常买进、卖出而持有之固定资产452
H销售关系之归属有争议:视为销售货物或劳务454
I小结456
二 有开立凭证者456
A误记、误算销售额或销项税额457
B就实际交易当事人有争议461
Ⅰ假借负责人名义之销售461
Ⅱ借牌营业462
Ⅲ跳开发票465
Ⅳ联合采购、联合承揽或联合放款469
C就应有之交易数额有争议472
Ⅰ显著偏低之价格472
Ⅱ折让474
Ⅲ销货退回475
Ⅳ购买后部分委托经营(货柜场)477
Ⅴ折让为名,销售额之互抵为实479
Ⅵ发票为第三人所伪开482
D因为内部或外部会计人员之过失483
E因遭遇财务困难而未申报483
参 虚报销售额或销项税额之处罚483
一 要件484
A主观要件:故意或过失484
B客观要件484
C漏税之认定标准487
D短、漏开发票是否即构成短、漏税492
E发生漏税结果493
F禁止错误494
二 效力497
A行为罚498
B漏税罚501
C行为罚与漏税罚不得并罚502
Ⅰ关於无照营业与漏罚503
Ⅱ关於未依规定给与他人凭证与漏税罚505
Ⅲ关於漏进漏出未依规定取得他人凭证与漏税罚509
小结510
肆 结论512
5网上交易之课税问题517
壹 前言517
贰 网上交易的概念及其类型特征521
参 对於网上交易之课税权的基础522
肆 税捐类型530
一 营业税531
A下载数位货物所属之销售的类型531
B销售地之认定535
二 所得税543
A数位交易所得所属之所得类型543
B本国事业至境外销售548
C外国事业来境内销售556
Ⅰ直接自境外销售或经由境内分支机构556
Ⅱ向境内网主承租设备做为固定营业场所556
Ⅲ外国母公司与境内子公司间之营业划分558
Ⅳ外国事业之报缴义务565
Ⅴ境内外之营业划分与税课权之国际划分568
伍 网上课税事实之掌握571
陆 结论与建议573
一 结论578
二 建议578
A关於营业税之修正建议580
B关於所得税之修正建议582
参、不动产税585
1不动产税概说585
壹 税制概说585
贰 不动产税:与不动产有关之税目588
参 房屋契税与其他税捐之并课问题591
肆 对於不动产之财产税的税基593
2论地价税599
壹 概说599
贰 地价税债务之构成要件604
一 税捐主体605
二 税捐客体606
三 归属:纳税义务人与代缴义务人606
1归属原则606
2地价税之归属的基准日611
四 税基615
五 税率616
参 地价税之减免或加重617
一 一概适用基本税率618
二 特别优惠或加重税率619
1自用住宅用地620
2公共设施保留地633
3公有土地634
4空地634
三 土地税减免规则635
1公有土地之地价税或田赋的减免635
2私有土地之减免标准638
3私地公用之免税641
4供公共通行之骑楼走廊地之减免641
5公共设施保留地之免税641
6限建或禁建减免之标准642
7水源水质水量保护区642
8古迹保存区642
9飞航管制区642
10因灾变而无法使用之土地643
11附随於租佃契约无偿提供之农舍土地免税643
12重划土地之减免643
肆 适用特别税率之申请及其适用始点644
伍 优惠资格之变更的申报与通报648
陆 地价税之课征650
一 地价税为周期税650
二 地价税采查定、发单课征651
三 微税不课652
四 分别共有土地之土地税的核课652
五 以地价税抵土地增值税657
柒 地价税之罚则658
捌 溢缴地价税之退还660
3核定土地移转现值的连绩性原则663
一 核定移转现值之连续性664
二 移转现值连续性原则的理论基础665
三 移转现值连续性原则与税捐减免666
A以纳税义务人为减免对象666
1退还税款666
2减征税款667
3免征税款668
B以相对人为减免对象671
1免征税款671
2记存税款672
四 结论673
4征收、收回与土地增值税之稽征或退还675
5分管契约与土地税之归属或分担681
壹 分管契约681
一 概念681
二 效力683
1共有人间683
2应有部分之受让人与其他共有人间684
3共有人对於第三人间693
贰 土地税之归属或分担694
一 共有土地之土地税694
二 共有土地之财产税的分担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