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计量学理论与实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计量学理论与实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601688.jpg)
- 杨良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238785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科学计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计量学理论与实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引言1
1.1.1 科学计量学的概念1
1.1.2 科学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内容2
1.1.3 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工具和方法2
1.2 关于科学计量学相关问题的思考3
1.2.1 科学计量学研究方法4
1.2.2 普赖斯科技文献增长模型5
1.2.3 科学计量指标与同行评议6
1.3 结语9
第二章 科学计量学与可视化11
2.1 信息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12
2.2 科学计量学与可视化的关系14
2.2.1 可视化与科学计量学的相互促进14
2.2.2 可视化的局限性15
2.3 可视化在科学计量学中的实例16
2.4 可视化在金融工程领域的应用17
2.4.1 数据与研究方法18
2.4.2 结果分析20
2.5 结语27
第三章 科学计量学方法的简单应用30
3.1 世界化学史分析30
3.1.1 20世纪化学研究中心的转移31
3.1.2 20世纪化学研究内容的变迁34
3.1.3 小结36
3.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态势分析37
3.2.1 材料与方法38
3.2.2 结果与分析41
3.3 我国物联网领域研究现状分析45
3.3.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46
3.3.2 统计与分析47
3.3.3 重点论文作者和期刊49
3.3.4 高被引论文51
3.3.5 热点关键词分析53
3.4 基金资助和研究层次分布54
3.5 结语56
第四章 网络舆情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60
4.1 网络舆情生命周期61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63
4.2.1 指标框架的确定63
4.2.2 指标说明与赋值65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67
4.3 结语68
第五章 跨学科测度的研究综述70
5.1 引言70
5.2 跨学科的概念、性质和发展状况71
5.3 跨学科的学科间信息转移理论及转移模式73
5.4 跨学科研究方法:共类分析和共词分析75
5.5 跨学科的学科交叉度76
5.5.1 布里渊指标76
5.5.2 基于引文的学科交叉度指标77
5.5.3 科学家个人的学科交叉度指标78
5.6 结语78
第六章 跨学科理论及其测度指标的构建分析84
6.1 跨学科研究的驱动力84
6.1.1 跨学科研究的内在驱动力84
6.1.2 跨学科研究的加速器86
6.2 倡导跨学科研究的原因88
6.2.1 跨学科研究的障碍88
6.2.2 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89
6.2.3 跨学科研究的现实性90
6.3 基于文献计量的跨学科学92
6.3.1 期刊论文与学科交叉的关系92
6.3.2 跨学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94
6.4 多学科度测度分析94
6.4.1 信息熵测度公式95
6.4.2 统计熵测度公式95
6.4.3 信息熵与统计熵测度公式的比较96
6.5 专业度测度分析97
6.5.1 文章与作者专业度公式98
6.5.2 专业度公式的数学论98
6.6 学科交叉度测度分析99
6.6.1 交叉度测度公式100
6.6.2 交叉度公式的理论说明101
6.6.3 共信息度测度公式102
6.7 合作度测度分析103
6.8 多学科度与学科交叉度的关系103
6.9 结语105
第七章 基于跨学科测度指标的领域发展态势分析111
7.1 研究领域的选择与数据准备111
7.1.1 学科分类研究112
7.1.2 数据准备及研究流程112
7.2 结果分析113
7.3 数据集构建及指标计算119
7.3.1 数据集构建方法与过程119
7.3.2 跨学科测度指标的计算120
7.4 结果分析122
7.4.1 两个领域的数据概况122
7.4.2 交叉学科领域分析——以超敏反应领域为例123
7.4.3 跨学科领域分析——以燃料电池领域为例128
7.4.4 研究领域学科交叉状态的判定132
7.5 结语133
第八章 学术机构科研活动分析136
8.1 引言136
8.2 机构合作模式分析137
8.2.1 基本思路137
8.2.2 数据与方法138
8.2.3 结果与解释140
8.3 优势机构研究主题的揭示143
8.3.1 交叉图技术概述144
8.3.2 数据处144
8.3.3 结果与解释145
8.4 结语149
第九章 h指数的改进—g指数152
9.1 介绍153
9.2 g指数的数学理论156
9.3 普赖斯奖章获得者g指数和h指数的计算和比较163
9.4 结论与开放性问题166
第十章 多学科、跨学科和纳米科技的合作研究模式169
10.1 简介170
10.2 “纳米标题论文”的增长171
10.3 具体方法论175
10.3.1 纳米的研究范围:“纳米期刊论文”和“纳米标题论文”175
10.3.2 衡量跨学科的方法179
10.3.3 合著者分析182
10.3.4 跨学科方式和指标184
10.3.5 建立在分子图形上的可视化跨学科研究185
10.4 数据分析与输出188
10.4.1 跨学科对比多学科188
10.4.2 多学科的模式190
10.4.3 机构间合作和跨洲际合作195
10.5 结语203
第十一章 太赫兹技术的专利和论文的可视化比较研究206
11.1 引言206
11.2 方法论209
11.3 结果分析210
11.4 结语229
第十二章 国际情报学领域研究进展分析230
12.1 引言230
12.2 数据准备及基本统计结果231
12.2.1 数据源231
12.3 文献共被引和作者共被引图谱及其分析235
12.3.1 文献共被引图谱的生成及分析235
12.3.2 作者共被引图谱的生成及分析237
12.4 关键词共现图谱和突现词的时区分布图分析238
12.4.1 关键词共现图谱的生成及分析238
12.4.2 突现词的时区分布图及分析240
12.5 结语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