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哲学
  • 牟宗三著(香港新亚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6310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史学的哲学基础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历史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新版序 1

旧序一 1

旧序二 1

旧序三 1

第一部 夏商周第一章 国史发展中观念之具形与氏族社会 3

第一节 观念之具形 3

第二节 氏族社会 15

第一节 周文之形成与宗法社会 29

第二章 周文之含义 29

第二节 政治等级与治权民主 37

第三章 平等与主体自由之三态 49

第一节 分位之等之价值观念为中国文化生命之特征49

第二节 黑格尔论东方:印度之阶级与中国之统一 52

第三节 东西两民族之生活原理之基本不同 58

第四节 黑格尔所了解者并非全无理 61

第五节 中国所缺者为国家政治法律一面的主体自由64

第六节 中国所具备者为道德的主体自由与艺术性的主体自由 67

第七节 结语:人格世界之普遍性与个体性 72

第二部 春秋战国秦第一章 五霸与孔子 77

第一节 桓公与管仲之尊王攘夷 77

第二节 通体是仁心德慧之孔子 82

第二章 战国与孟荀 92

第一节 井田制破坏后之政治形态与战国之纯物量的精神 92

第二节 全幅是精神通体是光辉表现“道德精神主体”之孟子 103

第三节 通体是礼义,表现“知性主体”之荀子 110

第一节 秦之发展及其物量数量之精神 117

第三章 秦之发展与申韩 117

第二节 佛老申韩之生心害政 126

第三部 楚汉相争:综论天才时代第一章 天才时代之来临 135

第一节 天才人物 135

第二节 天才的宇宙与理性的宇宙 143

第二章 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 148

第一节 中国文化生命里所涌现的观念形态 148

第二节 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与分解的尽理之精神 151

第三节 概念的心灵与智之直觉形态及知性形态:中国所以不出现逻辑数学科学之故 157

第四节 阶级对立与道德价值观念所引生之平等及英雄尽气所引生之打天下:中国过去所以不出现民主政治之故,所以未出现近代化国家政治法律之故 163

第五节 中国文化之未来及中西文化自然谐一之远景170

第一节 打天下之观念:打天下之精神不是事功之精神175

第三章 综合的尽气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 175

第二节 一治一乱之循环性 177

第三节 只有革命而无变法 183

第四节 气节之士以及所谓士气 189

第五节 暴戾之气与惨酷 192

第六节 软性之物化与风流清谈 194

第七节 治国安邦以天下为己任之儒者,其用心之形态与限度 196

第一节 萧曹文景 211

第四部 西汉二百年:理性之超越表现时期第一章 萧规曹随,躬修玄默 211

附论贾谊 218

第二节 汉初之封建及此问题之意义 225

第二章 仲舒对策,汉武更化 233

第一节 武帝之性格与董仲舒之文化运动 233

第二节 理性之超越表现 248

第三章 更化后有关文献摘录 256

第一节 儒士与巧慧之士 256

第二节 儒术与法吏 259

第三节 儒学与禅让 266

第五部 东汉二百年:理性之内在表现时期第一章 光武之人格 279

第一节 光武之习尚 279

第二节 船山论光武 285

第二章 光武之凝敛的理性人格所决定之时代 290

第一节 功臣不任吏职 292

第二节 峻文深宪、责成吏职 293

第三节 内外朝之判分至光武而成立 294

第四节 三公与尚书权限之轻重 298

第五节 论尚书之性能 301

第六节 史、尚书、相之理想性及制度性 309

第七节 经术教化之培养 312

第三章 理性的与非理性的之间之斗争 317

第一节 安帝、顺帝时外戚与宦官之争 319

第二节 顺、冲、质、桓时李固、杜乔与梁冀之争 322

第三节 桓、灵时陈蕃、窦武与宦官之争 328

第四节 党锢之祸 332

附录一、中国历史之哲学的省察(唐君毅著) 346

二、关于历史哲学酬答唐君毅先生 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