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 新型电子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建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42238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4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157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 新型电子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本章重点1
第一节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
一、走进微生物世界大门1
二、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3
三、微生物的特点4
四、微生物学的任务5
五、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6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6
一、史前时期6
二、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形态学时期6
三、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生理学时期7
四、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20世纪的微生物学)8
五、我国的微生物学发展9
六、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9
本章小结10
思考题10
第二章 细胞型微生物形态与结构11
本章重点11
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形态与细胞结构11
一、细菌11
二、古生菌28
三、其他原核微生物29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细胞结构33
一、霉菌34
二、酵母菌38
本章小结42
思考题42
第三章 病毒43
本章重点43
第一节 概述43
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43
二、病毒的定义及特点43
三、病毒的宿主范围44
四、病毒的分类与命名44
五、病毒的培养与纯化44
第二节 病毒颗粒的结构和性质45
一、毒粒的大小与形态45
二、毒粒的结构47
三、毒粒的化学组成48
第三节 病毒的复制50
一、病毒的生活循环50
二、病毒繁殖的特点50
三、病毒复制周期50
第四节 噬菌体53
一、噬菌体的形态结构53
二、噬菌体的繁殖54
三、一步生长曲线54
四、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55
第五节 亚病毒56
一、类病毒56
二、卫星病毒56
三、朊病毒57
本章小结57
思考题58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59
本章重点59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59
一、微生物的营养要求59
二、营养物质及功能59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60
一、光能无机自养型60
二、光能有机异养型61
三、化能无机自养型61
四、化能有机异养型61
第三节 培养基61
一、配置培养基的原则62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63
第四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64
一、扩散65
二、促进扩散65
三、主动运输65
四、基团转位67
五、膜泡运输67
本章小结67
思考题67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68
本章重点68
第一节 代谢概论68
一、代谢的基本概念68
二、酶69
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69
一、生物氧化70
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70
三、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77
四、光能微生物的能量转换作用79
第三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80
一、能量——ATP的产生81
二、还原力的产生81
三、小分子前体物81
第四节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82
一、微生物固氮82
二、固氮作用机理83
三、NH3的去向83
本章小结84
思考题84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85
本章重点85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85
一、纯培养获得方法85
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86
第二节 微生物生长规律88
一、细菌的个体生长88
二、细菌纯培养的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88
三、连续培养90
四、同步生长92
第三节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和死亡的影响92
一、温度93
二、pH94
三、氧94
四、辐射94
五、干燥95
六、渗透压95
七、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95
八、消毒剂效力测定95
第四节 化学疗剂对微生物的作用95
一、抗代谢物95
二、抗生素96
三、微生物的抗药性96
本章小结97
思考题97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98
本章重点98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98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98
二、微生物的基因组99
三、质粒和转座子101
第二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101
一、基因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化102
二、基因突变的规律102
三、突变机制103
四、突变与育种106
五、诱变剂与致癌物质——Ames试验107
第三节 微生物基因转移和重组107
一、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108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114
第四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115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115
二、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的关系116
三、基因工程的常用技术和方法116
本章小结117
思考题117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及其多样性118
本章重点118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118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118
二、空气中的微生物118
三、水体中的微生物118
四、人体、动植物上的微生物119
五、不可培养的微生物119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20
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120
二、微生物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120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121
一、种间共处关系121
二、互生关系121
三、共生关系122
四、寄生关系123
五、拮抗关系123
六、竞争关系124
七、捕食关系124
第四节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124
一、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124
二、低温环境中的微生物124
三、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124
本章小结125
思考题125
第九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及分类鉴定126
本章重点126
第一节 进化测量的指征127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127
二、RNA作为进化的指征128
三、rRNA和系统发育树128
第二节 细菌分类131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131
二、微生物的命名132
第三节 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133
一、形态学特征133
二、生理生化特征133
三、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134
四、其他135
第四节 伯杰氏手册136
本章小结136
思考题137
第十章 感染与免疫138
本章重点138
第一节 感染的一般概念138
一、感染的途径与方式138
二、微生物的致病性138
三、传染后的表症141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142
一、生理屏障142
二、细胞因素142
三、体液因素144
四、炎症145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146
一、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146
二、抗原和抗体147
三、免疫应答148
本章小结149
思考题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