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蒋文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0208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空气污染控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大气污染及其影响1

一、大气的结构及组成1

第一章 概论1

二、大气污染3

三、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4

四、大气污染的影响6

五、全球性大气污染9

第二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策略10

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含义10

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措施10

第三节 防治大气污染的法规及标准13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13

二、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13

三、空气污染指数16

习题18

一、燃料的分类20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20

第一节 燃料20

二、燃料的成分23

三、燃料的发热量23

第二节 燃料的燃烧24

一、燃烧过程24

二、燃烧的基本条件24

三、燃料燃烧的空气量25

四、燃烧产生的污染物26

第三节 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量计算27

一、烟气量计算27

二、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28

第四节 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29

一、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生成与控制29

二、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控制34

三、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38

四、燃烧过程中其它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40

一、汽油机污染与控制43

第五节 机动车污染与控制43

二、柴油车的污染与控制45

三、新型动力车47

习题48

第三章 大气污染控制的基础知识50

第一节 气体的物理性质50

一、气体的状态方程50

二、气体的湿度50

三、气体的密度51

四、气体的比热51

五、气体的黏度51

第二节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52

一、物料衡算52

二、热量衡算53

一、粒径55

第三节 颗粒粒径及粒径分布55

二、粒径分布的表示方法56

三、粒径分布函数59

第四节 粉尘颗粒的物理性质64

一、密度64

二、比表面积65

三、颗粒的润湿性65

四、颗粒的荷电性与导电性65

五、颗粒的休止角66

六、颗粒的黏附性66

七、颗粒群的爆炸性66

第五节 颗粒捕集的理论基础67

一、流体阻力67

二、受外力作用的球形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70

三、重力沉降70

六、惯性沉降71

四、离心沉降71

五、静电沉降71

七、扩散沉降73

第六节 净化装置的性能74

一、处理气体量74

二、压降74

三、净化效率75

习题78

第四章 颗粒污染物的去除80

第一节 机械式除尘器80

一、重力沉降室80

二、惯性除尘器82

三、旋风除尘器84

第二节 湿式除尘器92

一、湿式除尘原理92

二、湿式除尘器分类和性能93

三、喷雾塔洗涤器94

四、旋风洗涤器96

五、自激喷雾洗涤器96

六、文丘里洗涤器97

七、湿式除尘器的设计100

第三节 电除尘器102

一、电除尘的工作原理102

二、电晕放电103

三、粒子荷电105

四、粒子的捕集108

五、电除尘器的类型和结构111

六、电除尘器的设计和选型114

第四节 过滤式除尘器115

一、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115

二、袋式除尘器的滤料119

三、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形式120

四、袋式除尘器的设计122

一、除尘器选择的原则124

第五节 除尘器的选择124

二、常用除尘器性能比较126

习题126

第五章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129

第一节 吸收平衡129

一、物理吸收平衡129

二、化学吸收平衡131

第二节 吸收速率134

一、物理吸收速率134

二、化学吸收速率136

第三节 吸收设备与设计143

一、吸收设备143

二、吸收设备的选择144

三、吸收设备设计146

二、工艺流程设置中的其它问题150

第四节 吸收工艺的配置150

一、吸收剂的选择150

第五节 吸收净化法的应用152

一、吸收法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152

二、吸收法净化含氮氧化物废气159

三、吸收法净化含氟废气161

习题162

第六章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164

第一节 吸附及吸附剂164

一、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164

二、吸附剂的选择原则及工业吸附剂165

第二节 吸附机理168

一、吸附平衡168

二、吸附速率169

一、吸附装置172

第三节 吸附装置及工艺172

二、吸附工艺174

三、变压吸附工艺174

四、吸附剂再生175

第四节 固定床吸附过程的计算176

一、固定床吸附过程的分析176

二、固定床吸附器计算180

第五节 吸附净化法的应用188

一、吸附法净化含氮氧化物废气188

二、吸附法净化有机废气191

三、吸附法净化含二氧化硫废气193

习题195

第七章 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198

第一节 催化作用和催化剂198

一、催化作用198

二、催化剂199

第二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及速率方程201

一、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201

二、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203

三、总反应速率方程式207

第三节 催化反应器及其设计208

一、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分类及选择208

二、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计算209

三、固定床的压力降计算214

第四节 影响催化转化的因素214

一、温度215

二、空速216

三、操作压力216

四、废气的初始组成216

第五节 催化转化法的应用217

一、催化法净化含SO2废气217

二、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218

三、催化还原法净化含NOx废气219

四、石油炼厂H2S尾气的催化氧化处理回收221

习题222

第八章 生物法净化气态污染物224

第一节 废气生物处理原理224

一、基本原理224

二、废气生物处理的微生物225

三、生物净化反应器227

第二节 影响生物净化废气的主要因素229

一、填料229

二、温度230

三、pH231

四、溶解氧231

五、湿度231

一、生物洗涤法232

第三节 生物法净化废气的工艺及设计232

二、生物过滤法234

第四节 生物净化法的应用239

一、生物吸收装置的应用239

二、生物过滤装置的应用241

三、生物滴滤装置的应用243

习题244

第九章 气态污染物的其它净化法245

第一节 燃烧净化法245

一、燃烧转化原理245

二、燃烧过程与装置246

三、燃烧法的工业应用250

第二节 冷凝法251

一、冷凝原理251

二、冷却方式和冷凝设备253

三、冷凝法的应用255

一、气体膜及性能256

第三节 膜分离法256

二、气体膜分离机理257

三、膜分离设备258

四、膜分离法的应用259

第四节 电子束照射法260

一、电子束照射法净化SO2和NOx的基本原理260

二、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工艺流程261

三、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63

习题264

第十章 大气扩散与污染控制265

第一节 主要的气象要素265

一、气温265

二、气压265

三、气湿265

四、风265

六、能见度266

五、云266

第二节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267

一、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267

二、气温的垂直分布268

三、大气稳定度268

四、逆温269

五、大气稳定度与烟流扩散的关系271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和风273

一、引起大气运动的作用力273

二、大气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273

三、地方风274

第四节 大气扩散模式276

一、高斯扩散模式276

二、有上部逆温时的扩散模式278

三、熏烟扩散模式280

五、城市和山区的扩散模式282

四、颗粒物扩散模式282

第五节 大气污染浓度估算285

一、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285

二、扩散参数的确定287

三、大气污染物浓度计算292

第六节 烟囱计算293

一、烟囱高度的计算294

二、烟囱出口直径的计算296

第七节 厂址选择296

一、厂址选择中所需要的气候资料297

二、长期平均浓度297

三、厂址选择298

习题300

第十一章 废气净化系统302

第一节 废气净化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内容302

一、废气净化系统的组成302

二、废气净化系统的设计内容303

第二节 集气罩设计304

一、集气罩气流流动的基本理论304

二、集气罩的基本形式309

三、集气罩设计313

第三节 管道系统的设计317

一、管道布置的一般原则317

二、管径的选取318

三、管道压力损失的计算321

四、管道系统的计算举例323

第四节 风机和泵的选择326

一、离心通风机的选择326

二、电动机的选择327

三、离心泵的选择327

习题328

附录330

参考文献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