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骨与关节损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亦璁主编(北京积水潭医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8146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595页
- 文件大小:244MB
- 文件页数:1639页
- 主题词:骨损伤;关节损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骨与关节损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3
第一章 20世纪我国骨折治疗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王亦璁 3
一、坚持固定的原则3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5
三、AO技术7
四、微创技术8
第二章 骨与关节损伤的创伤解剖 王亦璁 13
一、了解创伤解剖的目的13
二、骨折的创伤解剖14
三、对创伤机制的分析20
四、对骨折发展趋势的判断和估计20
五、关节稳定性的维持30
六、关节脱位的创伤解剖38
第一节 总的原则 王亦璁 44
一、询问病史的要点44
第三章 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44
二、主要体征和典型体征45
三、借助而不是依赖X线检查诊断46
四、了解损伤形成的全过程50
五、不要忽略多发损伤、合并损伤及损伤并发症51
六、诊断既要及时,又要作为一个过程52
七、把误诊和漏诊率减少到最低限度53
第二节 利用现代化影像学技术提高诊断的质量 郑卓肇 57
一、计算机体层摄影57
二、磁共振成像60
三、放射性核素显像65
四、超声诊断66
五、合理选择应用影像学诊断67
第四章 骨折复位 王亦璁 69
一、骨折是否需要复位69
二、把复位的要求与可能统一起来71
三、手法复位76
第五章 骨折固定 王亦璁 86
第一节 骨折固定的理由86
第二节 石膏外固定87
第三节 牵引92
第四节 AO技术97
一、加压作用的固定98
二、支撑作用的固定105
一、生物学固定的原则107
二、对骨干骨折的复位107
第五节 骨折治疗从AO到BO的进展107
三、对骨干骨折的固定108
四、BO新概念111
第六节 髓内针固定111
一、髓内钉的类型112
二、髓内多钉固定112
三、带锁髓内钉114
四、关于扩髓116
第七节 特殊部位骨折的内固定117
第八节 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119
第九节 骨外固定技术 夏和桃 120
一、骨外固定概念及现状120
二、骨外固定的优、缺点121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122
四、外固定器的构型122
五、组合式外固定器125
六、并发症及其防治130
第十节 固定方法的选择131
第六章 功能锻炼 王亦璁 135
一、功能锻炼的必要性135
二、功能锻炼的主要目标137
三、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139
四、有利的和不利的主动活动141
五、肢体重力作用的利用142
六、过渡阶段的锻炼143
七、效果的检验144
八、运动器械的利用144
九、充分发挥患者的作用147
第七章 骺板损伤 苏碧兰 149
一、长骨骨骺的发育与组织结构150
二、骺板损伤的分类155
三、骺板损伤的诊断160
四、骺板损伤的处理原则166
五、骺板损伤并发症及其处理168
第八章 骨折愈合 郭世绂 173
第一节 骨折愈合的分期174
第二节 骨折愈合过程177
第三节 骨折愈合新概念178
一、引导性骨再生178
二、骨折渗液179
三、初始骨痂反应180
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81
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81
第四节 骨生长因子与骨折愈合181
三、转化生长因子-β182
四、骨形态发生蛋白183
五、白介素-1185
六、前列腺素185
第五节 骨折的生物力学186
一、骨的材料及结构力学性能186
二、骨折发生的力学191
三、与年龄有关的骨力学改变192
四、力学因素对骨折愈合的影响194
第六节 骨折直接愈合与间接愈合196
一、直接愈合196
二、间接愈合198
三、不同骨痂反应199
第七节 骨折愈合的不同条件200
一、不同固定及力学条件200
二、血供205
三、氧分压210
四、压电效应及电(磁)刺激211
五、超声刺激211
一、石膏管型及支架212
二、牵引212
第八节 不同固定方法与骨折愈合212
三、骨外固定器213
四、内固定216
第九节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229
一、全身因素229
二、局部因素230
第十节 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231
一、脱钙骨基质、骨基质明胶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31
二、不同生长因子复合物232
三、骨髓233
四、骨移植234
五、骨替代物237
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240
七、电刺激及超声治疗241
八、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242
第九章 骨折不愈合 刘沂 247
一、影响骨不愈合的因素248
二、骨折的病理分型251
三、骨折不愈合的治疗252
四、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270
第十章 骨折畸形愈合 王亦璁 277
一、骨折畸形愈合——非功能位愈合278
二、充分估计儿童的发育矫形能力278
三、骨折畸形愈合引起的功能障碍280
四、功能障碍的代偿281
五、和畸形愈合有关的晚期并发症282
六、矫形术的应用285
七、其他改进功能的方法291
八、防止畸形愈合的发生294
第十一章 开放骨折 王亦璁 297
一、正确辨认开放骨折的皮肤损伤298
二、充分清创是治疗开放骨折的关键304
三、骨折的有效固定306
四、闭合伤口、消灭创面316
五、合理地使用抗生素323
六、开放骨折感染的早期处理324
第十二章 皮肤损伤及创面的修复 方绍孟 张增方 329
一、无张力下的直接缝合331
二、游离植皮331
第一节 早期闭合伤口,消灭创面331
三、皮瓣转移332
四、肌瓣转移334
五、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移位术346
六、筋膜瓣367
七、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术368
第二节 延期闭合伤口,消灭创面372
第三节 晚期闭合伤口,消灭创面375
第一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与功能383
一、关节囊和韧带383
第十三章 关节损伤 杨志明 383
二、滑液384
三、关节软骨384
第二节 关节的运动386
一、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386
四、关节的其他结构386
第三节 关节损伤的分类及病理改变387
一、关节损伤的分类387
二、影响关节运动的因素387
二、关节损伤的病理改变389
一、病史采集与分析390
二、关节的物理检查390
第四节 关节损伤的诊断原则390
三、关节的辅助检查391
第五节 关节损伤的治疗392
一、开放性损伤的治疗392
第六节 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393
一、关节软骨表层损伤的治疗393
二、闭合性损伤的治疗393
二、全层软骨损伤的治疗394
第七节 其他关节结构损伤的治疗396
一、韧带损伤的治疗396
二、关节软骨盘损伤的治疗397
三、关节内骨折398
一、早期并发症399
二、后期并发症399
第八节 关节损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399
第十四章 关节镜技术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侯筱魁 张海宁 402
一、关节镜外科的概念及历史沿革402
二、关节内骨折的关节镜手术403
三、急性膝关节损伤的早期关节镜手术414
四、关节软骨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417
五、膝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手术424
六、膝关节内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427
七、关节创伤应用关节镜技术的前景430
第十五章 多发骨关节损伤 蔡汝宾 马占忠 434
一、概况434
二、损伤原因及损伤特点435
三、并发症及合并损伤437
四、容易发生延迟诊断或漏诊的几种情况439
五、治疗上存在的矛盾440
六、骨折内固定的地位445
七、严重开放骨折的治疗特点446
八、严重多发伤中骨折的治疗方针446
第十六章 外伤性截肢、假肢与矫形器 崔寿昌456
第一节 外伤性截肢456
一、截肢概论457
二、各部位截肢术的特点470
第二节 假肢486
一、假肢的主要构成486
二、假肢的分类487
三、安装与配戴的基本知识493
第三节 矫形器495
一、矫形器的分类与名称496
二、矫形器的基本作用497
三、矫形器治疗的适应证498
四、常用矫形器的品种和性能499
第十七章 疲劳性骨膜炎和疲劳骨折 田得祥 508
一、病因508
二、损伤机制和病理509
三、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的影像学诊断509
四、常见的疲劳性骨膜炎和疲劳骨折510
第十八章 病理性骨折 杨荣利 525
一、导致病理性骨折的原因525
二、诊断526
三、病理性骨折的治疗533
第十九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 罗先正 胡侦明 546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概论546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546
二、骨质疏松症病理学特点547
三、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力学特点550
四、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553
五、骨质疏松症的诊断553
六、骨质疏松症的治疗555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559
七、骨质疏松症的社会经济学559
第二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559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560
第三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562
一、髋部骨折的治疗562
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565
三、桡骨远端骨折570
四、肱骨近侧端骨折571
第四节 术后康复及治疗骨质疏松572
第二十章 创伤早期常见的并发症 刘沂 575
第一节 创伤性休克576
一、创伤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576
二、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579
三、实验室检查58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583
五、治疗584
第二节 脂肪栓塞综合征589
一、发病原因589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590
三、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596
四、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治疗601
第三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604
一、骨筋膜室综合征604
二、挤压综合征616
第四节 特异性感染623
一、破伤风623
二、气性坏疽626
第五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628
一、病理特点628
二、临床表现和分类629
三、诊断629
四、预防631
五、治疗631
六、后遗症633
第二十一章 周围神经损伤 王澍寰 636
一、周围神经的显微结构636
二、神经损伤后的退变与再生639
三、神经损伤的种类640
四、神经损伤的原因641
五、临床症状及检查法641
六、神经损伤的处理原则643
七、神经损伤的修复644
八、移植神经的来源647
九、影响神经功能恢复的原因648
十、麻痹肢体的处理649
十一、常见的神经损伤650
十二、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661
第二十二章 四肢血管损伤 王澍寰 673
一、血管损伤处理的发展概况673
二、血管的组织结构674
三、血管损伤机制674
四、血管损伤的病理变化675
五、血管损伤诊断的主要依据676
六、急救措施677
七、手术治疗678
八、术后处理684
九、四肢血管损伤的结果685
十、上肢动脉损伤686
十一、下肢动脉损伤687
十三、四肢静脉损伤688
十四、假性动脉瘤688
十二、医源性动脉损伤688
十五、动静脉瘘689
十六、血管移植物的选择689
附一 创伤评分 周志道 690
一、创伤记分(TS)与修订的创伤记分(RTS)691
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评分691
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700
四、TRISS和ASCOT评分法700
附二 AO骨折分类法 王亦璁703
一、骨折的分型707
二、骨折的软组织分型728
附三 关节功能评分 徐海林 730
一、肩关节评分731
二、肘关节评分733
三、腕关节功能评分735
四、髋关节功能评分736
五、膝关节评分736
六、踝关节功能评分740
下篇 各论745
第二十三章 肩部损伤 黄公怡745
第一节 肩关节的生理运动位置 薛庆云746
一、肩关节的位置746
二、肩关节的运动748
三、盂肱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749
四、盂肱节律751
五、肩胸运动751
六、肩峰下关节(第二肩关节)的运动753
七、肩锁和胸锁关节运动755
第二节 肱骨近端骨折 黄公怡 文良元 756
一、解剖757
二、损伤机制758
二、骨折分类759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761
五、治疗763
六、肱骨近端骨折并发症767
第三节 锁骨骨折 翟桂华768
一、解剖与功能768
二、损伤原因及外伤机制769
三、骨折分类770
五、合并损伤771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771
七、治疗772
六、鉴别诊断772
八、晚期合并症775
一、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表现776
第四节 肩胛骨与肩盂骨折 黄公怡 翟桂华 776
三、肩盂骨折777
二、肩胛骨骨折的治疗777
四、肩胛骨脱位784
一、解剖及盂肱关节的稳定机制785
第五节 盂肱关节脱位 翟桂华 黄公怡785
五、肩胛胸壁分离785
二、盂肱关节不稳定的分类及外伤机制787
三、临床诊断789
四、治疗792
五、盂肱关节脱位的合并症795
第六节 复发性肩关节脱位 黄公怡799
一、复发性肩关节前方脱位800
二、复发性肩关节后方脱位806
三、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鉴别诊断807
三、分类809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809
第七节 肩锁关节脱位809
一、解剖学809
四、治疗810
一、解剖与功能814
第八节 胸锁关节脱位814
三、损伤类型815
二、损伤原因及机制815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816
五、治疗817
一、肩袖的解剖学特点818
第九节 肩袖损伤818
二、病因819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821
三、病理及分类821
五、治疗及预后824
六、肩袖间隙分裂826
一、应用解剖829
第一节 肱骨干骨折829
第二十四章 上臂损伤 沈惠良 829
二、损伤机制830
五、治疗方法832
四、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832
三、骨折的分类832
六、合并症836
一、肱二头肌断裂840
第二节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断裂840
二、肱三头肌断裂841
第二十五章 肘部损伤 张殿英 842
三、桡骨近端843
二、肱骨远端843
第一节 肘关节的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843
一、肘关节的骨性标志843
五、关节囊及韧带结构844
四、尺骨近端844
八、肘关节的运动及受到的应力845
七、肘关节的伸肌845
六、肘关节的屈肌845
十、肘关节稳定结构的组成和四柱学说846
九、肘关节的提携角846
第二节 肱骨远端骨折847
一、肱骨髁上骨折848
二、肱骨髁间骨折853
三、肱骨内髁骨折856
四、肱骨外髁骨折858
五、肱骨小头骨折860
六、肱骨内外上髁骨折863
七、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865
三、治疗868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868
第三节 尺骨鹰嘴骨折868
一、骨折分类868
四、预后和并发症871
三、治疗873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873
第四节 尺骨冠状突骨折873
一、骨折分类873
一、骨折分类875
第五节 桡骨小头骨折875
三、治疗876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876
第六节 肘关节脱位879
一、肘关节后脱位880
三、肘关节内侧和外侧脱位881
二、肘关节前脱位881
六、单纯桡骨头脱位882
五、单纯尺骨脱位882
四、肘关节爆裂性脱位882
七、桡骨小头半脱位883
第二十六章 前臂骨折 杨克非 884
二、尺骨885
一、桡骨885
第一节 前臂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885
三、前臂骨间膜886
五、下尺桡关节887
四、上尺桡关节887
六、前臂的旋转肌888
七、前臂的旋转运动889
第二节 前臂双骨折891
一、受伤机制892
四、治疗893
三、分型893
二、症状和体征893
第三节 桡骨干骨折899
五、预后899
第四节 尺骨干骨折900
二、受伤机制901
一、分型901
第五节 Monteggia骨折901
四、X线检查902
三、症状和体征902
五、治疗方法903
二、骨折分型904
一、受伤机制904
六、预后904
第六节 Galeazzi骨折904
五、治疗方法905
四、X线表现905
三、症状和体征905
第七节 前臂开放性骨折906
六、预后906
一、迟缓愈合和不愈合907
第八节 前臂骨折的合并症907
二、畸形愈合908
五、筋膜间隔区综合征909
四、神经、血管损伤909
三、交叉愈合909
第九节 创伤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910
七、再骨折910
六、感染910
二、手术治疗911
一、发生原因911
第十节 桡骨远端骨折912
一、Colles骨折913
二、Smith骨折923
四、桡骨茎突骨折925
三、Barton骨折925
第十一节 下尺桡关节脱位 雍宜民 926
一、前臂肌肉挛缩927
第十二节 肌肉挛缩 杨克非 927
二、手内在肌挛缩929
第二十七章 腕及手部损伤 田光磊 王澍寰 933
一、功能解剖934
第一节 腕部损伤934
二、腕骨骨折940
三、腕骨脱位及骨折-脱位945
四、腕骨不稳定946
一、拇指腕掌关节脱位951
第二节 手部损伤951
二、拇指掌骨骨折952
三、拇指掌指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953
四、手指腕掌关节脱位955
五、手指掌骨骨折956
六、手指掌指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958
七、掌指关节交锁961
八、手指近侧指间关节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962
十、近节及中节指骨骨折964
九、远侧指间关节脱位964
十一、远节指骨骨折966
第一节 总论969
第二十八章 胸部创伤 姜保国 969
三、早期评估与处理970
二、原因与分类970
一、解剖生理970
一、胸壁损伤973
第二节 胸部钝性损伤973
二、肺损伤974
三、创伤性胸膜损伤975
三、食管损伤976
二、急诊开胸探查的指征976
四、心脏和大血管损伤976
第三节 胸部穿通性损伤976
一、概述976
第二十九章 脊柱损伤 姜保国 978
一、脊椎骨的形态结构特征979
第一节 脊柱的结构和功能979
二、椎骨的连接985
三、椎骨与椎间盘的血液供应992
四、椎骨与椎间盘的神经分布993
五、脊髓994
六、脊柱的运动功能1000
第二节 脊柱骨折脱位的分类1012
一、颈椎损伤的分类1013
二、胸腰椎损伤的分类1016
三、按创伤机制分类1027
第三节 脊髓损伤1032
一、脊髓损伤的创伤病理和研究进展1032
二、常见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骨折1034
三、脊髓损伤的症状和体征1034
四、脊髓损伤的诊断1036
五、脊髓损伤的评估标准1041
六、脊髓损伤的治疗及进展1046
七、脊髓损伤的并发症1051
第四节 颈椎骨折脱位1059
一、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1059
二、颈椎损伤的治疗1061
第五节 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1066
一、单纯椎体楔形骨折1067
三、无脊髓损伤的椎体爆裂型骨折或脱位1069
四、合并脊髓损伤的骨折脱位1069
二、伸展型及牵开型腰椎骨折1069
一、横突骨折1070
第六节 椎体附件骨折及骶尾骨骨折1070
二、颈胸段棘突骨折1070
五、无神经损伤的不稳定骨折脱位1070
第七节 脊柱肌肉韧带损伤1071
四、其他附件损伤及骨折1071
一、颈椎关节韧带扭伤1071
三、骶尾骨骨折1071
三、腰部扭伤1072
四、棘突部韧带劳损及接吻棘突1072
二、胸椎部肋脊横突关节扭伤1072
第九节 脊柱内固定原则及简介1073
第八节 脊柱脊髓开放性损伤1073
一、脊柱的治疗原则1073
五、腰臀部皮神经痛1073
二、脊柱手术简介1074
第一节 骨盆的结构与生物力学 周志道 1098
一、骨盆骨与骨连接1098
第三十章 骨盆骨折1098
二、盆腔与腔内脏器1100
三、骨盆的生物力学1104
第二节 骨盆骨折1106
一、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1107
二、骨盆损伤的诊断和分型1109
三、骨盆骨折的治疗1114
第三节 髋臼骨折 郑祖根 严军 1119
一、髋臼的应用解剖1119
二、诊断1120
三、分类1122
四、治疗1129
五、笔者见解1137
第四节 骨盆骨折的并发伤、并发症和伴发伤 周志道 1138
一、休克和盆腔出血1138
二、尿道损伤1142
三、膀胱损伤1143
四、直肠损伤1144
五、神经损伤1144
第五节 几种具有特点的骨盆骨折1145
一、女性骨盆骨折1145
四、浮髋伤1146
三、骨盆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剥脱伤1146
五、开放性骨盆骨折1146
二、儿童和老年人骨盆骨折1146
第一节 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1149
一、骨骼1149
第三十一章 髋部损伤 沈惠良 1149
二、关节囊、韧带和血液供应1152
三、肌肉1153
四、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1155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1157
一、致伤原因1157
五、股骨头与髋臼匹配关系1157
二、分类1158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1162
四、股骨颈骨折的治疗1162
五、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特点1175
一、发生率1176
二、症状1176
第三节 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1176
三、诊断与分级1177
四、治疗1178
第四节 股骨粗隆部骨折1179
一、伤因1179
二、临床表现1180
三、骨折分型1180
四、治疗1183
五、单纯的大、小粗隆骨折1193
第五节 髋关节脱位和股骨头骨折1194
一、髋关节前脱位1194
二、髋关节后脱位1195
三、治疗1199
四、并发症1206
五、陈旧性脱位1208
第三十二章 股骨干骨折 刘沂 1210
第一节 股骨粗隆下骨折1211
一、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1211
二、发生率1213
四、常见的合并损伤1214
五、分类1214
三、损伤机制1214
六、诊断1218
七、治疗1218
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1232
第二节 股骨干骨折1233
一、股骨的解剖生物力学特点1234
三、损伤机制1237
四、常见的合并损伤1237
二、发生率1237
五、临床诊断1239
六、股骨干骨折的分类1241
七、股骨干骨折的治疗1243
八、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特点1269
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1274
第三节 股骨髁上骨折1275
一、应用解剖1275
三、发生率1276
四、损伤的解剖和功能后患1276
二、受伤机制1276
五、常见的合并损伤1277
六、股骨髁上骨折的分类1277
七、诊断1278
八、治疗1278
作者推荐的治疗方法1287
第四节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的股骨干骨折1287
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折1288
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骨折1293
第三十三章 膝关节损伤 王亦璁 1298
一、关节结构1299
第一节 膝关节结构及运动的特点1299
二、关节运动1301
三、运动膝关节的肌肉及其作用1303
四、膝关节稳定性的维持1304
一、滑膜关节传导载荷的机制1305
第二节 膝关节的载荷传导1305
二、膝关节的接触面及其载荷传导1306
一、半月板的功能1308
第三节 半月板损伤1308
二、半月板损伤机制及类型1310
三、诊断1312
四、治疗和预后1314
五、有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研究进展1318
作者的见解1324
二、分型1325
一、盘状软骨形成的原因1325
第四节 盘状软骨及其损伤1325
四、诊断1326
三、盘状软骨损伤1326
作者的见解1328
五、治疗和预后1328
一、维持膝关节稳定的因素1329
第五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及不稳定1329
二、韧带损伤引起的不稳定1333
三、临床体征的检查方式1334
四、各向不稳定形成的因素1337
五、诊断1339
六、急性韧带损伤的治疗1346
七、膝关节韧带重建1350
八、非维护膝关节稳定的组织重建膝关节韧带1357
九、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学重建1359
十、有关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评估1361
作者的见解1362
一、滑膜皱襞的类型1363
第六节 滑膜皱襞综合征1363
三、临床表现与治疗1364
二、滑膜皱襞综合征的形成1364
第三十四章 膝关节骨折脱位 刘沂 1368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369
一、股骨髁的解剖特点1369
第一节 股骨髁骨折1369
三、分型和损伤机转1370
四、治疗1372
八、术后处理1376
七、预后和并发症1376
五、合并损伤的治疗1376
六、股骨髁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1376
一、解剖特点1377
第二节 膝关节软骨和骨软骨骨折1377
作者的治疗意见1377
二、损伤机制和分类1378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380
四、治疗1382
一、髌骨的作用及髌股关节的运动1384
第三节 髌骨骨折 王亦璁 1384
二、类型和机制1385
四、治疗1387
三、诊断1387
作者的意见1394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395
一、胫骨髁的解剖特点1395
第四节 胫骨髁骨折1395
三、分类和受伤机制1397
四、治疗1400
五、手术后处理1406
作者的意见1407
七、预后1407
六、并发症1407
一、分类1408
第五节 膝关节外伤性脱位 王亦璁 1408
二、全脱位和韧带损伤之间的关系1411
四、诊断1412
三、膝关节骨折脱位的特点1412
五、治疗1413
一、髌股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1416
第六节 创伤性髌骨脱位1416
六、可能被忽略的问题1416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417
二、损伤机制1417
四、治疗1422
五、关节内脱位1423
八、髌骨翻转脱位1424
七、髌骨垂直脱位1424
六、上脱位1424
一、胫腓上关节的解剖1425
第七节 胫腓上关节脱位1425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426
三、分类1427
第八节 浮膝损伤1428
四、治疗1428
三、治疗1429
二、损伤机制和分型1429
一、临床表现和诊断1429
四、儿童浮膝损伤1432
第九节 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1433
六、治疗结果的评定1433
五、并发症1433
一、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分类及病因1434
二、治疗1436
三、术后康复1439
四、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1441
第三十五章 胫腓骨骨折 张双喜 王亦璁 1445
一、骨性结构1446
第一节 小腿局部解剖1446
三、胫骨的血液供应1447
二、骨筋膜室1447
四、小腿手术入路1448
二、临床体检1449
一、受伤病史1449
第二节 小腿骨折的诊断1449
三、X线检查1450
五、骨折分型1451
四、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问题1451
一、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1452
第三节 闭合骨折的治疗1452
三、牵引1454
二、Sarmiento功能支具固定1454
五、切开复位内固定1455
四、闭合穿针骨外固定器固定1455
作者的见解1462
六、术后处理1462
一、清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463
第四节 开放性小腿骨折的治疗1463
三、固定方法的选择1464
二、骨折固定所存在的问题1464
四、闭合伤口应掌握的几项原则1468
一、创伤机制1469
第五节 Pilon骨折1469
作者的见解1469
二、骨折分类1470
四、治疗1471
三、诊断1471
作者的见解1474
六、治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并发症的防治1474
五、开放性Pilon骨折的治疗1474
一、诊断1475
第六节 小腿筋膜间隔综合征1475
二、治疗1476
一、临床特点及有关解剖1479
第七节 小腿血管损伤1479
作者的见解1479
二、诊断1480
一、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1481
第八节 小腿骨折的并发症和后遗症1481
三、治疗1481
二、感染性骨不连1485
三、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1486
四、爪状趾畸形1487
第九节 截肢1488
作者的见解1490
三、诊断1491
二、分类1491
第十节 跟腱断裂1491
一、应用解剖1491
四、治疗1493
作者的见解1496
一、骨性结构1498
第一节 踝关节功能解剖1498
第三十六章 踝关节损伤 傅中国 1498
三、肌肉及神经1499
二、韧带1499
四、运动及载荷1500
第二节 踝关节骨折分类1501
一、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1503
第三节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治疗1503
二、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1504
一、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1512
第四节 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和下胫腓联合损伤1512
二、下胫腓联合损伤1515
一、Maisonneuve骨折1517
第五节 特殊类型的踝关节损伤1517
五、无骨折的踝关节脱位1518
四、Dupuytren骨折1518
二、踝关节损伤合并胫腓上关节脱位1518
三、Bosworth骨折1518
第六节 创伤性腓骨肌腱滑脱1521
第三十七章 足部损伤 张建中 1523
一、足的基本构造1524
第一节 足的结构及功能1524
二、足部关节及其活动1526
三、控制足部活动的肌肉及其功能1528
四、足稳定性的维持1529
一、距骨解剖特点1530
第二节 距骨骨折及脱位1530
二、分类1531
三、距骨头骨折1532
四、距骨颈部骨折1533
五、距骨体部骨折1535
六、距骨脱位1538
七、距骨的缺血坏死及其治疗1541
八、距骨骨折脱位严重损伤及并发症处理1543
第三节 跟骨骨折1544
一、跟骨解剖和功能1545
二、损伤机制和分类1546
三、损伤分类1547
四、关节外骨折1549
五、关节内骨折1551
六、并发症1558
七、跟骨畸形愈合1559
第四节 中跗关节损伤1561
一、中跗关节损伤1561
二、足舟状骨骨折1562
第五节 跖跗关节脱位和骨折脱位1565
一、Lisfranc关节的解剖结构特点1565
二、损伤机制1566
三、分类1567
四、诊断1568
五、治疗1569
第六节 跖、趾骨骨折及脱位1571
一、跖骨骨折1571
二、跖趾关节脱位1576
四、近侧趾间关节脱位1578
五、籽骨骨折1578
三、趾骨骨折1578
第七节 足部其他损伤1579
一、足舟骨脱位及骨折脱位1579
二、骰骨骨折及脱位1580
三、楔骨骨折及脱位1581
四、足筋膜间隔综合征1581
第八节 外伤性足部皮肤缺损1584
一、足背皮肤缺损的治疗1584
三、足部皮肤撕脱伤1585
四、足部套状皮肤撕脱伤1585
二、足跟近端及内、外踝的皮肤缺损1585
中文名词索引1586
英文名词索引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