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水城县 特区 历史 第1卷 1935-197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水城县 特区 历史 第1卷 1935-1978
  • 傅亚频,刘睿主编;中国共产党水城县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7530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史料-水城县-1935~1978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水城县 特区 历史 第1卷 1935-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光6

第一节 红军长征过水城7

一、行军路线及革命活动7

二、国民党的敌对策应15

三、失散和留驻红军的革命活动17

(一)尹自勇等红军将“齐心会”引向新的斗争境界17

(二)朱云先、王红军领导的碗厂革命活动27

(三)欧阳崇庭的革命活动29

(四)失散红军李克彧31

(一)组建始末33

第二节 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游击斗争33

一、水城游击队33

(二)政治活动41

1.进行革命思想理论宣传41

2.开展统一战线工作43

3.深入开展群众工作44

4.建立村政权46

(三)游击战斗47

1.三打发贵乡公所47

2.攻打杨梅乡48

3.发贵小岩脚武装起义49

5.攻打马龙乡公所54

4.数次攻打应忠乡公所54

6.窝都河等战斗55

7.以翁渡河战斗55

8.姬官营巧伏击55

9.哈青战斗55

10.攻克天险马龙屯56

二、二塘游击队60

(一)组建始末60

(二)主要活动62

第二章 建立人民政权与恢复发展经济64

(一)水城和平解放65

一、解放水城65

第一节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65

(二)撤离水城77

(三)收复水城83

二、建立人民政权84

三、剿匪斗争88

(一)独木沟战斗88

(二)杨家洞战斗90

(三)碗厂农民自卫队抗匪斗争91

(四)水城、盘县、普安、郎岱合围战94

(五)水城、威宁、赫章会剿96

(六)消灭匪首何玉沛96

四、完成五大任务98

(二)反霸斗争99

(一)清匪斗争99

(三)减租、退押100

(四)征粮100

五、抗美援朝101

六、禁烟禁毒102

七、镇压反革命103

八、开展“三反”、“五反”运动106

九、贯彻落实统战民族政策107

(一)统一战线工作107

1.建立少数民族乡109

2.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109

(二)民族工作109

3.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10

4.发展少数民族教育110

十、整党建党111

第二节 土地改革及恢复发展经济113

一、土地改革113

二、恢复发展经济115

第三章 初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19

第一节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120

一、建立和发展互助组120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124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131

第二节 对手工业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6

第三节 其他工作138

第四节 党代会和人代会143

一、党员代表会议和党员扩大会议143

二、中国共产党水城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44

三、水城县人民代表大会145

(一)水城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45

(二)水城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145

第四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47

第一节 贯彻落实“八大”精神147

第二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扩大化151

一、整风运动151

二、反右斗争扩大化153

一、大跃进运动的开展159

第三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59

(一)工业大跃进160

(二)农业大跃进164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170

(一)公社化运动的推行171

(二)公社体制172

(三)公社的分配制度175

1.省、县委关于人民公社的分配政策175

2.夏收分配177

3.秋收分配178

(四)公社集体食堂178

(五)公社整顿和整风运动180

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落实182

第四节 调整国民经济182

二、农村“社教”和“四清”运动的开展187

(一)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187

(二)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188

第五节 水城的早期开发建设201

一、交通与通信201

二、地质勘探202

三、发电205

四、冶金205

五、煤炭206

六、机械207

一、中国共产党水城县第二次代表大会208

第六节 党代会和人代会208

二、水城县人民代表大会209

(一)水城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209

(二)水城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210

(三)水城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210

(四)水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210

第五章 三线建设大开发216

第一节 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形成216

第二节 设置水城矿区(特区)218

一、建立水城矿区(特区)政府218

二、建立中共水城矿区(特区)委员会221

三、矿区(特区)的主要工作221

一、贵昆铁路224

第三节 在水城兴建的主要项目224

二、水城煤炭基地226

(一)建设队伍调集226

(二)土地征用230

(三)工程开工准备230

(四)建设任务及措施232

(五)管理机构233

(六)建设经历的波折235

(七)建设者的奋斗精神237

三、水城钢铁厂239

(一)建厂决策及部署239

(二)第一次建设大会战240

(三)50万吨铁的配套建设时期241

(四)第二次建设大会战242

四、水城发电厂243

五、水城水泥厂245

第四节 水城县对三线建设的配合与支援246

一、支援铁路建设247

二、支援重工业建设251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256

第一节 大批判与“红卫兵”组织的兴起257

一、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259

二、水城“红卫兵”组织的兴起260

一、“造反”组织建立266

第二节 “造反”组织建立与夺权266

二、夺权动乱268

第三节 执行思想政治极端化277

第四节 “三支两军”工作282

第五节 “斗、批、改”运动284

一、斗争“走资派”和“地、富、反、坏、右”284

二、大批判285

三、相关改造289

(一)“三查”和“一打三反”运动289

(二)清理阶级队伍运动289

(三)教育革命290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92

(五)农业学大寨和工业学大庆运动293

第六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296

第七节 “七五”全面整顿和成效299

第八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302

第九节 在挫折中坚持工作304

一、坚持发展工农业305

二、治理水城河307

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支铁308

四、作好财贸、计划、供应等工作309

五、开展医疗卫生和防疫工作310

六、维护社会治安和加强保卫工作310

八、进行党的组织建设312

七、从事人民防空工作312

九、其他工作313

第十节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恶果和惨痛教训314

第十一节 党代会和人代会317

一、中国共产党水城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317

二、水城特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318

第七章 在徘徊中前进320

第一节 努力实现大治水城321

一、整顿社会治安321

二、进行各领域全面治理323

三、开展整党整风运动325

第二节 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327

第三节 拨乱反正与落实政策329

第四节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334

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概况340

一、建置与人事340

二、农业342

三、工业343

四、城建、交通、通讯345

五、财贸工作345

六、扶贫、民政、民族、宗教345

七、教育、卫生、文体与旅游345

八、计划生育347

九、社会治安348

十、党建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