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脊柱外科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脊柱外科学 上
  • 赵定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750627952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63页
  • 文件大小:215MB
  • 文件页数:785页
  • 主题词:脊椎病-外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脊柱外科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索引1

一、颈椎5

第一卷 总论与创伤5

第一篇 总论5

第一章 脊柱与脊髓的解剖与生理特点5

第一节 脊柱之大体解剖5

二、胸椎8

四、骶尾椎9

三、腰椎9

五、椎骨之间的连接10

一、上颈椎11

第二节 颈椎局部解剖特点11

二、下颈椎12

一、概述13

第三节 胸椎与腰椎局部解剖特点13

二、下腰椎解剖与其生理特点14

三、胸腰段平面与脊髓分节的关系17

二、骨盆解剖特点18

第四节 骶尾部及骨盆解剖特点18

一、骶尾部解剖特点18

一、附着至脊柱的主要肌群20

第五节 附着脊柱的主要肌群及其生理功能20

五、脊柱是维持人体体形的支柱21

二、脊柱的运动功能21

三、脊柱的负载作用21

四、脊柱对脊髓和内脏的保护功能21

二、脊髓的解剖22

第六节 脊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22

一、脊髓的概况22

三、脊神经24

四、脊髓的血供26

一、颈椎的运动学30

第二章 脊柱的生物力学30

第一节 脊柱的运动学30

二、胸椎的运动学32

三、腰椎的运动学33

一、椎间盘34

第二节 脊柱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34

四、韧带35

二、椎体35

三、后部骨结构35

六、肌肉36

五、肋骨框架36

第三节 脊髓的生物力学37

一、颈椎损伤38

第四节 脊柱损伤的生物力学38

二、胸腰椎损伤40

一、颈椎内固定42

第五节 脊柱内固定的生物力学42

二、胸腰椎内固定46

三、椎间融合器系统48

四、人工椎间盘49

一、一般病例的病史搜集52

第三章 脊柱患者的检查52

第一节 收集病史52

三、下腰椎退变患者的病史特点54

二、颈椎伤病患者的病史搜集54

二、骨科局部检查55

第二节 体格检查55

一、一般性全身检查55

三、神经肌肉系统检查56

一、脊柱之一般检查66

第三节 脊柱之特殊检查66

二、功能活动及测量70

三、特殊试验检查71

二、全身快速检查75

第四节 严重脊柱创伤患者的检查75

一、一般检查75

三、各主要系统(部位)快速检查76

一、脑脊液的采集77

四、其他检查77

第五节 脑脊液检查77

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79

三、脑脊液实验室检查80

二、肌电图82

第六节 脑血流图及肌电图82

一、脑电图82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83

第七节 诱发电位83

二、运动诱发电位87

三、脊柱手术中的诱发电位监护89

四、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90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91

第八节 风湿性疾病的常用实验室检查91

二、自身抗体92

三、特殊基因的检测94

三、平片的一般观察与描述95

第四章 脊柱之X线、CT扫描及磁共振(MR)等检查95

第一节 脊柱伤患的X线平片检查95

一、临床意义95

二、摄影方法95

四、脊柱各个部位的观察与描述96

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104

第二节 脊柱伤患的体层摄影及CT扫描检查104

一、体层摄影104

一、MR检查技术概述105

第三节 脊柱伤患的MR检查105

二、脊柱或硬膜外肿瘤的MR检查108

三、脊髓病变的MR检查111

四、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检查114

五、炎性病变的MR检查118

六、椎体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MR检查121

七、脊柱脊髓损伤的MR检查122

八、脊柱先天性畸形的MR检查124

一、脊髓造影125

第四节 脊柱伤患其他影像学检查125

二、椎间盘穿刺及造影技术130

三、脊柱血管造影131

四、骨肌介入放射学及骨密度测量136

五、硬膜外及脊神经根造影术137

二、放射性显像剂的种类138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138

一、成像原理138

三、临床应用与判定139

一、脊柱疾病手术的麻醉特点141

第五章 脊柱伤病手术的麻醉141

第一节 脊柱手术的麻醉特点、术前访视、病情估计、方法选择及术中监测141

三、病情估计142

二、术前麻醉访视142

一、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术的麻醉143

四、麻醉方法的选择143

五、术中监测143

第二节 脊柱疾患手术的麻醉143

二、颈椎病手术的麻醉146

四、腰椎及骶椎手术的麻醉147

三、胸椎疾病手术麻醉147

六、脊柱结核手术的麻醉148

五、脊柱肿瘤手术的麻醉148

一、与麻醉相关的问题149

第三节 脊柱创伤手术的麻醉149

二、麻醉选择及麻醉用药150

三、颈椎损伤的气道处理151

四、麻醉操作和管理152

二、脊髓横断面上的受损定位157

第二篇 脊柱伤患之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基础第六章 脊柱脊髓损伤之定位诊断157

第一节 脊柱及脊髓节段判定及脊髓受损横断面之定位157

一、脊柱与脊髓节段关系的判定157

一、颈髓受损节段定位159

第二节 脊髓各节段受损定位159

三、腰骶髓受损节段定位160

二、胸髓受损节段定位160

三、脊神经根受损之定位诊断161

第三节 脊神经根受累时根性痛的放射部位命名及定位诊断161

一、颈1~骶5脊神经根受累波及部位161

二、脊神经根的受损节段及其命名161

二、病因学168

第七章 根性痛、干性痛及丛性痛之鉴别168

第一节 颈臂部的根性痛、干性痛及丛性痛的鉴别诊断168

一、概述168

四、三者之鉴别诊断169

三、三种臂痛的临床特点169

一、根性痛、干性痛与丛性痛的症状特点及其病理解剖学基础170

第二节 腰骶椎根性痛、干性痛及丛性痛三者的鉴别170

二、临床误诊的原因分析171

三、根性痛、干性痛与丛性痛的发生率及其在门诊情况下的快速诊断要点172

二、胸长神经干173

第八章 四肢神经干性痛之诊断与鉴别诊断173

第一节 上肢干性神经痛173

一、肩胛背神经干173

四、正中神经干175

三、肩胛上神经干175

五、尺神经干177

六、桡神经干179

七、副神经干和腋神经干180

一、股神经干181

第二节 下肢干性神经痛181

二、闭孔神经干182

三、阴部(生殖股)神经干183

四、髂腹股沟神经干184

六、臀上皮神经干185

五、股外侧皮神经干185

七、尾神经丛186

一、现场处理191

第三篇 脊柱损伤总论191

第九章 脊柱损伤伤员的院前处理及后送191

第一节 院前急救191

三、早期必须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192

二、快速后送192

三、急诊室快速检查192

第二节 急诊室处理192

一、急诊室一般处理192

二、切勿延误诊断192

七、决定急诊手术的手术适应证193

四、在急诊室的初步处理及复位前处理193

五、急诊室复位193

六、类固醇疗法193

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的药物疗法194

第三节 脊髓损伤当前治疗概论194

一、概述194

三、促进脊髓神经再生的治疗措施195

五、其他疗法196

四、基因疗法196

三、对脊髓功能状态的判定198

第十章 脊柱脊髓伤总论198

第一节 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检查与脊髓受损状态判定198

一、病史198

二、体格检查198

三、各型骨折之病理解剖特点201

第二节 脊柱与脊髓伤病理解剖特点201

一、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201

二、脊髓损伤的伴发率201

四、脊髓损伤之病理改变分型203

五、急性脊髓损伤之实验性研究概况204

一、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207

第三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定位诊断与损伤程度判定207

三、脊柱损伤的定位诊断208

二、脊柱脊髓伤的诊断208

四、脊髓损伤程度的判定212

六、上神经元与下神经元所致瘫痪的鉴别213

五、不同损伤平面时的瘫痪特点213

二、枕颈(寰)关节损伤217

第四篇 颈椎损伤217

第十一章 枕颈部及上颈椎损伤217

第一节 上颈椎损伤概述及枕寰关节损伤217

一、概述217

一、枕骨骨瓣翻转枕颈融合术219

第二节 枕颈(寰)关节损伤常用手术简介219

三、寰椎后弓切除加枕颈融合术220

二、枕颈鲁氏棒内固定术220

一、寰椎骨折的致伤机制223

第三节 寰椎骨折223

五、寰椎骨折的预后224

二、寰椎骨折的临床表现224

三、寰椎骨折的诊断224

四、寰椎骨折的治疗224

一、单纯性寰枢椎脱位225

第四节 单纯性寰枢椎脱位及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脱位225

二、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230

三、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后脱位231

一、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致伤机制及分型234

第五节 枢椎齿状突骨折234

四、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治疗235

二、枢椎齿状突骨折的临床表现235

三、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35

一、绞刑架骨折的致伤机制及分型236

第六节 绞刑架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236

二、绞刑架骨折的临床表现237

五、绞刑架骨折的预后238

三、绞刑架骨折的诊断238

四、绞刑架骨折的治疗238

二、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240

第七节 上颈椎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处理原则240

一、概述240

三、手术疗法注意要点242

一、致伤机制244

第十二章 下颈椎损伤244

第一节 下颈椎损伤概述、致伤机制、分类及特点244

二、下颈椎损伤之分类245

三、下颈椎损伤之好发部位及脊髓损伤发生率248

四、各型下颈椎骨折之病理解剖特点249

一、颈椎椎体楔形、压缩性骨折252

第二节 下颈椎骨折脱位之一般类型252

二、椎体炸(爆)裂性骨折255

四、颈椎单侧及双侧小关节脱位256

三、颈椎前方半脱位256

五、颈椎后脱位259

六、颈椎骨折伴脱位之损伤260

一、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致伤机制261

第三节 颈椎过伸性损伤261

二、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表现262

四、颈椎过伸性损伤之治疗263

三、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63

五、颈椎过伸性损伤的预后264

一、外伤性钩椎关节病265

第四节 外伤性钩椎关节病(创伤性颈脑综合征)及其他损伤265

五、幸运性颈椎损伤266

二、颈椎棘突骨折266

三、颈椎横突骨折266

四、颈椎椎板骨折266

一、术前需要认真思考的几个问题267

六、无明显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267

七、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的诊治特点267

八、幼儿脊髓损伤的特点267

九、迟发性颈髓损伤267

第五节 下颈椎损伤之手术疗法267

三、体位、切口及显露病变椎节268

二、手术入路选择268

四、颈前路减压固定术269

五、颈椎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术270

三、分类275

第十三章 颈部软组织损伤275

第一节 颈部软组织损伤之基本概念275

一、概述275

二、颈部分区275

三、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276

第二节 各种常见的颈部软组织损伤276

一、基本概念276

二、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276

四、颈部勒伤277

二、颈部创伤的诊断278

第三节 颈部严重创伤278

一、颈部创伤的临床特点278

三、颈部创伤急救与疗法279

一、颈部动脉损伤282

第四节 颈部血管损伤282

二、颈根部或胸廓出血处的血管伤283

四、术后处理284

三、颈部静脉损伤284

二、暴力之分型289

第五篇 胸、腰、骶椎损伤289

第十四章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致伤机制、分类及功能判定289

第一节 胸椎及腰椎的损伤机制、暴力分型及脊髓伤时MR特点289

一、胸椎及腰椎骨折脱位的致伤机制289

三、(脊柱)脊髓损伤时MR影像特点291

二、按脊柱损伤机制分类292

第二节 胸、腰椎损伤的分类292

一、根据损伤累及椎节解剖部位的分类292

三、其他分类295

一、脊髓神经损伤的分类297

第三节 胸、腰段脊髓神经损伤的分级及功能判定297

四、腰段下位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损伤之临床鉴别298

二、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级298

三、功能独立性评定298

一、胸腰椎椎体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301

第十五章 常见胸腰椎损伤治疗的基本原则与要求301

第一节 稳定性胸腰椎骨折301

三、棘突骨折303

二、横突骨折303

二、椎体严重楔形变并伴有小关节半脱位者305

第二节 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脱位305

一、椎体爆(炸)裂性骨折305

三、伸展型骨折306

四、Chance骨折307

六、椎弓根峡部骨折308

五、椎体间关节脱位(或椎节骨折脱位)308

二、脊髓完全性损伤与不全性损伤之治疗310

第三节 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治疗原则310

一、基本治疗原则310

二、前路手术的特点与病例选择313

第十六章 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法313

第一节 胸腰椎损伤手术疗法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病例选择313

一、概述313

三、后路手术的特点与病例选择314

四、前后路同时施术315

一、前路经胸腔手术入路操作步骤316

第二节 胸腰椎损伤的前路手术316

二、前路经腹膜外手术入路操作步骤317

三、前路手术常用术式320

二、手术病例选择328

第三节 胸腰椎损伤的后路手术328

一、后路手术之特点328

三、后路植入物的应用329

四、后入路操作步骤330

五、后路常用之术式331

二、致伤机制340

第四节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340

一、概述340

四、手术疗法的主要环节341

三、治疗原则341

五、几种特殊类型爆裂性骨折及处理特点343

八、并发症344

六、手术入路选择344

七、器械固定344

二、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病因学348

第十七章 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348

第一节 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之概述、病因与病理348

一、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定义348

三、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病理改变350

二、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临床表现351

第二节 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之发生率、临床表现与诊断351

一、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发生率351

三、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影像学改变352

二、腰椎与腰骶椎峡部崩裂和滑脱的手术治疗354

四、腰椎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之诊断354

第三节 腰椎与腰骶椎峡部崩裂和滑脱的治疗354

一、腰椎与腰骶椎峡部崩裂和滑脱的非手术治疗354

二、骶骨骨折的类型及特点362

第十八章 骶尾部及骶髂关节损伤362

第一节 骶骨骨折362

一、骶骨骨折的致伤机制362

三、骶骨骨折的临床表现363

五、骶骨骨折的治疗364

四、骶骨骨折之诊断364

六、骶骨骨折之预后365

五、尾骨骨折与脱位之治疗366

第二节 尾骨骨折与脱位366

一、尾骨骨折与脱位之致伤机制366

二、尾骨骨折与脱位之分类366

三、尾骨骨折与脱位之临床表现366

四、尾骨骨折与脱位之诊断366

六、尾骨骨折与脱位的预后367

一、骶髂关节的应用解剖及概述368

第三节 尾痛症368

一、尾痛症的概述368

二、尾痛症的发病机制368

三、尾痛症的临床表现368

四、尾痛症的治疗368

第四节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及骶髂关节融合术368

五、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治疗369

二、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发病机制369

三、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临床表现369

四、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诊断369

二、膀胱功能障碍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371

第十九章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371

第一节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371

一、历史回顾371

二、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一般治疗方法372

三、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的类型372

第二节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重建目标和方法概述372

一、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目标372

一、经马尾骶神经根途径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手术方式373

第三节 近年来新开展的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手术373

三、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的展望378

二、逼尿肌肌成形术378

二、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分类与诊断383

第六篇 脊柱软组织损伤与骨盆骨折第二十章 脊柱椎旁肌肉韧带损伤与劳损383

第一节 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383

一、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致伤机制383

四、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384

三、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384

二、急性腰背部扭伤的致伤机制385

五、急性颈部软组织损伤的预后385

第二节 急性腰背部扭伤385

一、概述385

三、急性腰背部扭伤的病理解剖特点386

四、急性腰背部扭伤的临床表现387

六、急性腰背部扭伤的治疗388

五、急性腰背部扭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88

八、急性腰背部扭伤的预防389

七、急性腰背部扭伤的预后389

二、棘间韧带损伤390

第三节 腰(骶)部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损伤390

一、棘上韧带损伤390

二、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病理解剖特点391

第四节 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391

一、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发病机制391

五、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治疗392

三、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临床特点392

四、慢性劳损性颈背部筋膜纤维织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92

一、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致伤机制393

第五节 慢性劳损性腰背痛393

三、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94

二、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临床表现394

五、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预防395

四、慢性劳损性腰背痛的治疗395

二、损伤特点397

第二十一章 脊柱脊髓火器伤及其他损伤397

第一节 脊柱脊髓火器伤397

一、概述397

四、早期救治398

三、诊断398

五、特殊情况处理399

一、概述400

六、脊柱脊髓火器伤主要并发症400

第二节 运动员胸背与腰背痛400

六、治疗401

二、发病机制401

三、不同年龄组的病变特点401

四、临床特点401

五、诊断401

三、黄韧带损伤402

第三节 其他脊柱韧带损伤402

一、前纵韧带断(撕)裂402

二、后纵韧带断(撕)裂402

二、骨盆骨折的诊断404

第二十二章 骨盆骨折404

第一节 骨盆骨折的分类与诊断404

一、骨盆骨折的分类404

二、各型骨盆骨折的治疗406

第二节 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及各型骨盆骨折之治疗406

一、骨盆骨折的治疗原则406

一、合并大出血与休克的治疗与预防412

第三节 骨盆骨折之合并伤、并发症及开放性骨盆骨折之治疗412

三、开放性骨盆骨折的处理特点413

二、合并脏器损伤的处理原则413

三、颈椎病的自然转归(自然史)419

第二卷 脊柱疾患419

第一篇 颈椎病419

第一章 颈椎病的病因学及诊断标准419

第一节 颈椎病的概述及自然史419

一、颈椎病的定义419

二、颈椎病的概述419

一、颈椎病的病因学420

第二节 颈椎病的病因学及发病的生物力学基础420

一、发病主要因素424

二、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生物力学基础424

第三节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424

三、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特点425

二、诱发颈椎病的主要附加因素及次要(诱发)因素425

第四节 颈椎病的简易分型标准及分型427

一、颈型颈椎病428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430

三、脊髓型颈椎病436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443

五、食管压迫型颈椎病447

六、混合型颈椎病449

一、颈椎间盘症期451

第五节 颈椎病的专科分类(型)451

二、骨源性颈椎病453

一、基本认识459

三、脊髓变性期459

第六节 影像学显示颈椎退变而无临床症状者型如何判断459

三、对此组病例在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460

二、此组病例影像显示颈椎退变的特点460

一、非手术疗法是颈椎病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手术疗法的基础462

第二章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康复及预防462

第一节 非手术疗法的要求与基本原则462

三、不良的非手术疗法易引发不良后果463

二、正规非手术疗法的基本要求463

五、非手术疗法实施过程中症状与体征加重的原因464

四、颈椎病常用非手术方法的种类464

一、改善与调整睡眠体位465

第二节 颈椎应保持良好的体位465

二、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467

一、基本原理468

第三节 颈部的制动与固定468

二、牵引疗法470

三、颈部支架及报警式颈围475

四、颈部石膏477

一、手法操作479

第四节 手法、封闭疗法及体育疗法等479

三、体育疗法480

二、封闭疗法480

二、康复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481

第五节 颈椎病的康复疗法及常用药物481

一、概述481

三、颈椎病的手法与物理疗法482

四、颈椎病的运动与心理疗法等484

五、颈椎病患者常用的药物485

一、家庭生活与工作岗位中的预防486

第六节 颈椎病的预防486

二、重视并注意预防头颈部外伤及其他预防措施488

二、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例选择491

第三章 颈椎病的手术疗法491

第一节 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病例选择、切口、椎节显露及定位491

一、概述491

三、体位与切口选择492

四、显露椎体前方493

五、施术椎节定位494

二、颈椎前路经皮椎间盘切除495

第二节 各种常见之术式495

一、单纯性椎间盘切除术495

三、颈椎椎体间关节融合术497

四、颈椎前路直视下切骨减压术499

五、前路潜式减压术505

一、界面内固定用于颈椎外科的原理与意义512

第三节 界面内固定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512

二、界面内固定的临床应用实施513

三、界面内固定的特点及相关问题515

一、颈椎人工椎体间关节518

第四节 颈椎椎节人工假体植入术518

三、颈椎人工椎体521

二、颈椎人工椎间盘521

二、手术步骤524

第五节 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524

一、手术适应证524

三、术后处理526

一、颈前路手术显露过程中的并发症(伤)及其防治528

第四章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及处理对策528

第一节 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并发症528

二、手术操作时的并发症(伤)及其防治531

二、喉头痉挛537

第二节 颈椎前路手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537

一、颈深部血肿537

四、植骨块滑脱538

三、食管瘘538

六、骨愈合不良、假关节形成及成角畸形539

五、植骨块骨折539

七、金属内固定物的松动与滑脱540

八、颈部切口感染541

九、髂嵴取骨部残留痛542

十二、脑脊液漏543

十、邻近椎节的退变问题543

十一、颈前部皮肤瘢痕直线性挛缩543

一、诊断因素544

第三节 颈椎前路手术疗效不佳和变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544

三、手术因素545

二、手术入路与术式选择不当545

五、其他因素546

四、术后因素546

六、处理对策547

二、临床表现553

第二篇 颈椎椎间盘突出、不稳症、椎管狭窄、韧带钙化及翻修术第五章 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53

第一节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553

一、病因学553

三、影像学特点554

一、诊断555

第二节 急性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555

三、治疗556

二、鉴别诊断556

二、上颈椎不稳症的发病因素558

第六章 颈椎不稳症558

第一节 颈椎不稳症概述及发病因素558

一、概述558

二、临床主要特点560

第二节 上颈椎不稳症560

一、概述560

四、上颈椎不稳症的诊断561

三、影像学特点561

六、上颈椎不稳症的治疗562

五、上颈椎不稳症的鉴别诊断562

二、下颈椎不稳症的解剖学基础564

七、上颈椎不稳症的预后判定564

第三节 下颈椎不稳症564

一、概述564

四、下颈椎不稳症的临床特点565

三、下颈椎不稳症的致病因素565

八、下颈椎不稳症的预后566

五、下颈椎不稳症的影像学特点566

六、下颈椎不稳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66

七、下颈椎不稳症的治疗566

二、颈椎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学568

第七章 颈椎椎管狭窄症568

第一节 颈椎椎管狭窄症的定义、病因学及临床表现568

一、概述568

三、对国人颈椎椎管矢状径标准值及与发病关系的临床观测569

四、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特点571

二、颈椎椎管狭窄症的鉴别诊断572

第二节 颈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572

一、颈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572

三、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573

二、病例选择575

四、颈椎椎管狭窄症的预后575

第三节 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法575

一、概述575

四、暴露棘突及椎板576

三、体位及切口576

五、定位577

六、常用的术式578

第四节 颈椎后路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586

一、手术暴露过程中的损伤587

二、暴露及进入椎管前后的误伤589

三、手术后并发症591

一、概述596

第八章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与颈椎黄韧带骨化症596

第一节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概述、病因及病理特点596

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理解剖特点597

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学597

二、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脊髓受累程度的分型598

第二节 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特点、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598

一、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症状特点598

三、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断599

四、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鉴别诊断601

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602

第三节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602

一、概述602

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保守治疗602

一、黄韧带的解剖与生理功能603

第四节 颈椎黄韧带骨化症603

四、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604

二、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因604

三、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理604

七、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605

五、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影像学检查605

六、颈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鉴别诊断605

二、颈椎翻修手术的术前准备608

第九章 颈椎翻修术608

第一节 翻修术的基本概念、术前准备及术式选择608

一、颈椎翻修术的基本概念608

三、翻修手术方案的选择609

三、上颈椎翻修术前评价指标611

第二节 上颈椎翻修手术611

一、概述611

二、上颈椎手术翻修的原因及其判定611

四、上颈椎翻修手术的一般原则612

五、枕颈翻修融合术613

六、寰枢椎翻修融合术615

第三节 颈椎创伤病例的前路翻修术617

七、上颈椎翻修手术并发症617

二、翻修术前综合评价618

一、颈椎创伤前路翻修手术的适应证618

三、颈椎外伤翻修原则619

四、颈椎外伤前路翻修手术技术要点620

二、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622

五、颈椎前路翻修手术的术后处理622

第四节 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翻修术622

一、概述622

三、颈椎病术后翻修原因623

四、颈椎病翻修术前准备624

七、颈椎病翻修术式选择625

五、颈椎病再手术病例处理的基本原则625

六、颈椎病翻修术指征625

一、早期翻修术指征632

第五节 颈后路翻修手术632

二、晚期翻修手术指征635

六、后路翻修手术的并发症637

三、翻修术前必要的影像学资料637

四、翻修术前准备637

五、颈后路翻修手术的手术技巧637

三、颈椎肿瘤翻修手术术前准备638

第六节 颈椎肿瘤翻修术638

一、颈椎肿瘤翻修术的基本原则638

二、肿瘤翻修手术适应证638

四、颈椎肿瘤翻修术式640

三、胸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645

第三篇 胸椎疾患645

第十章 胸椎椎管狭窄症645

第一节 胸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解剖、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点645

一、胸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解剖特点645

二、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发病机制645

四、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影像学检查646

三、胸椎椎管狭窄症的鉴别诊断647

第二节 胸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分型与鉴别诊断647

一、胸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647

二、胸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型647

三、胸椎椎板切除及椎管扩大减压术648

第三节 胸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648

一、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基本原则648

二、治疗胸椎椎管狭窄症的术式简介648

三、胸椎OPLL的诊断652

第十一章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652

第一节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652

一、胸椎OPLL的发病机制652

二、胸椎OPLL的临床表现652

二、前路手术653

第二节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653

一、后路手术653

五、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理学检查658

第十二章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58

第一节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概述、病因、检查与诊断658

一、概述658

二、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发病机制658

三、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658

四、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影像学检查658

二、手术疗法659

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659

七、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鉴别诊断659

第二节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659

一、非手术疗法659

二、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662

第十三章 胸椎椎间盘突出症662

第一节 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况、病因、分型及诊断662

一、概述662

四、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特点663

三、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663

一、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664

五、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664

六、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664

第二节 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预后664

三、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预后665

二、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法665

四、手术方法666

第三节 扩大操作口的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666

一、概述666

二、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666

三、手术器械666

五、临床应用671

三、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发病机制677

第四篇 腰椎疾患677

第十四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677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概述、病因、分型与病理677

一、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定义677

二、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发病率677

四、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分型678

五、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病理680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682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检查682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征683

四、影像学检查685

三、实验室检查685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689

五、肌电图689

六、诱发电位的应用689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89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690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693

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693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法694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703

第五节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703

一、概述703

二、相关临床解剖703

四、治疗705

三、腰椎退变、椎节不稳与腰椎不稳症三者的关系708

第十五章 下腰椎不稳症708

第一节 腰椎不稳症的发病机制708

一、腰椎不稳发病机制的力学概念708

二、腰椎不稳的临床概念708

五、腰椎不稳的发病机制709

四、构成腰椎稳定诸因素709

二、腰椎不稳症的临床表现710

第二节 腰椎不稳症的判定及诊断710

一、腰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的判定710

三、腰椎不稳症的影像学特点711

二、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法713

四、腰椎不稳症的诊断标准713

第三节 腰椎不稳症的治疗713

一、腰椎不稳症的非手术疗法713

四、前路融合术714

三、后路融合术714

二、界面内固定器的结构、型号及工具716

第四节 用界面固定技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716

一、界面内固定器简介716

五、后路手术步骤717

三、病例选择717

四、术前准备717

六、前路手术步骤720

四、准备通道722

第五节 腹腔镜在下腰椎不稳症中的应用722

一、概述722

二、腹腔镜的特点722

三、麻醉与充气722

七、腹膜后路腹腔镜下技术723

五、椎节融合手术技术723

六、并发症723

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分类725

第十六章 腰椎椎管狭窄症725

第一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概述及分类725

一、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概述725

一、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解剖特点726

第二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特点726

二、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症状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727

三、马尾及脊神经根局部的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特点728

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729

第三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729

一、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729

三、腰椎椎管狭窄症的鉴别诊断730

二、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法731

第四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731

一、腰椎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疗法731

三、复发、严重型腰椎管狭窄症处理732

二、颈腰综合征的发病机制737

第十七章 颈腰综合征737

第一节 颈腰综合征概述、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737

一、概述737

三、颈腰综合征的临床特点738

二、颈腰综合征的鉴别诊断739

第二节 颈腰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739

一、颈腰综合征的诊断739

四、颈腰综合征的预后741

三、颈腰综合征的治疗741

二、发生率743

第十八章 腰椎手术的并发症及各种翻修性手术743

第一节 腰椎手术并发症的概述及术中并发症743

一、概述743

三、施术过程中所致的并发症744

一、内固定失败745

第二节 腰椎手术术后并发症745

七、马尾综合征746

二、髂骨取骨所致并发症746

三、发热反应及感染746

四、椎间盘炎746

五、肠梗阻746

六、脑脊液漏746

一、概述747

八、继发性蛛网膜炎747

九、椎节不稳747

第三节 腰椎翻修术概述及方案选择747

二、翻修手术方案的选择748

一、腰椎创伤翻修手术的原因及判定749

第四节 腰椎创伤病例翻修手术749

二、腰椎创伤翻修术的术前评价指标750

三、腰椎创伤翻修术的目的与一般原则751

六、腰椎创伤翻修手术的术后处理752

四、腰椎创伤翻修手术的适应证752

五、腰椎外伤翻修手术技术要点752

二、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翻修原因753

第五节 腰椎退行性疾患翻修手术753

一、腰椎翻修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753

六、腰椎退行性疾患翻修术式选择755

三、腰椎退行性疾病翻修术术前准备755

四、腰椎退行性疾病再手术病例处理基本原则755

五、腰椎退行性疾患翻修术指征755

一、早期翻修术指征759

第六节 腰椎畸形(滑脱症)翻修手术759

四、翻修术前准备761

二、晚期翻修手术指征761

三、翻修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761

六、后路翻修手术的并发症762

五、腰椎畸形(或滑脱)后路翻修手术的手术技巧762

二、结构性脊柱侧凸769

第三卷 脊柱侧凸、畸形与肿瘤769

第一篇 特发性脊柱侧凸769

第一章 脊柱侧凸之分类、病理、病因及诊断769

第一节 脊柱侧凸分类769

一、非结构性侧凸769

二、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771

第二节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理及病因771

一、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理771

二、脊柱侧凸的体验774

第三节 脊柱侧凸的诊断774

一、脊柱侧凸的病史774

三、脊柱侧凸的X线检查775

四、脊柱侧凸的X线测量776

五、脊柱侧凸成熟度的鉴定777

七、脊柱侧凸的肺功能检查778

六、脊柱侧凸的实验室检查778

一、婴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infantileidiopathic scoliosis,IIS)780

第二章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类(型)及治疗780

第一节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类)780

二、少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juvenileidiopathic scoliosis,JIS)781

三、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784

三、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非手术治疗785

第二节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目的、原则与非手术治疗785

一、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目的785

二、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原则785

二、植骨融合786

第三节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786

一、脊柱侧凸手术矫形基本原理786

三、矫形手术787

四、融合范围选择789

二、King分型理论简介792

第三章 King分型及成人脊柱侧凸792

第一节 King分型及其进展792

一、King分型产生背景792

四、King分型分析794

三、King分型存在的问题794

五、后路固定及融合水平的选择796

一、发病于骨骼发育成熟前,但到成人才发现的脊柱侧凸797

第二节 成人脊柱侧凸797

三、成人脊柱侧凸的并发症802

二、退变性成人脊柱侧凸802

二、严重脊柱侧凸的前期准备性手术804

第四章 严重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及微创手术技术804

第一节 严重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804

一、术前准备804

三、严重脊柱侧凸的后路矫正原则及方法807

四、严重后凸型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810

五、矫正严重侧凸时的主要并发症及预防812

一、简介814

第二节 脊柱侧凸微创技术814

二、脊柱侧凸胸腔镜下前方松解手术819

三、胸椎侧凸胸腔镜下矫形术822

四、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术826

五、小切口胸腰椎侧凸前路矫形手术827

二、神经纤维瘤病周围型的诊断标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1987年)832

第五章 其他非特发性脊柱侧凸832

第一节 神经纤维瘤病832

一、神经纤维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832

四、神经纤维瘤病伴发脊柱侧凸833

三、神经纤维瘤病伴发的骨科改变833

一、概述840

第二节 Marfan综合征840

二、Marfan综合征的诊断841

五、Marfan综合征伴发脊柱畸形842

三、Marfan综合征的诊断标准842

四、影像学特征842

一、病因和病理846

第三节 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846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847

三、治疗850

二、伴发Chiari畸形的脊柱侧凸的临床特点868

第四节 脊柱侧凸伴发Chiari畸形之处理868

一、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的一般临床特征868

四、枕颈手术中的某些问题869

三、脊柱侧凸的治疗策略869

一、骨软骨发育不良性脊柱侧弯870

五、脊柱侧凸手术的疗效870

第五节 骨软骨发育不良与成骨不全性脊柱侧弯870

二、成骨不全性脊柱侧弯873

二、畸形的发生学879

第二篇 脊柱畸形879

第六章 枕颈部畸形879

第一节 枕颈部畸形概述、发生学及分类879

一、概述879

第二节 颅底凹陷症880

三、畸形种类(分类)880

三、X线及MR检查881

一、病因881

二、临床症状881

五、治疗原则882

四、鉴别诊断882

三、治疗要求883

第三节 寰-枢关节先天畸形性脱位883

一、常见之畸形因素883

二、诊断883

四、经口腔或切开下颌骨的上颈椎前路手术884

二、颈肋畸形临床特点888

第七章 颈肋畸形与先天性斜颈888

第一节 颈肋畸形888

一、颈肋畸形病理解剖特点888

五、颈肋畸形之治疗与手术疗法889

三、颈肋畸形的诊断889

四、颈肋畸形的鉴别诊断889

二、先天性斜颈之临床特点892

第二节 先天性斜颈892

一、先天性斜颈之发病原因892

四、先天性斜颈之治疗893

三、先天性斜颈之诊断与鉴别诊断893

三、颈椎先天融合畸形之影像学特点896

第八章 颈椎其他畸形896

第一节 颈椎先天融合(短颈)畸形896

一、致病原因896

二、临床特点896

一、寰椎沟环畸形之病因及病理解剖学改变898

四、颈椎先天融合畸形之诊断898

五、颈椎先天融合畸形之治疗898

六、颈椎先天融合畸形之预后898

第二节 寰椎沟环畸形898

三、寰椎沟环畸形之治疗899

二、寰椎沟环畸形之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899

一、颈椎半椎体畸形900

第三节 颈椎半椎体畸形、脊柱裂及椎弓不连900

三、颈椎椎弓不连接901

二、颈椎脊柱裂901

二、脊椎裂的分类903

第九章 腰骶部畸形903

第一节 脊椎裂903

一、脊椎裂的病因学903

三、脊椎裂的诊断与治疗905

二、腰骶段移行椎体的分型906

第二节 移行脊椎906

一、腰骶段移行椎体的发生906

一、短腰畸形之病理解剖特点907

三、腰骶段移行椎体的症状与诊断907

四、腰骶段移行椎体的治疗907

第三节 短腰畸形907

一、半椎体畸形908

二、短腰畸形之检查908

三、短腰畸形之诊断908

四、短腰畸形之治疗908

第四节 椎体畸形908

三、蝴蝶椎体畸形909

二、椎体纵裂畸形909

二、关节突畸形910

第五节 椎骨附件畸形910

一、第3腰椎横突过长畸形910

一、解剖学因素911

三、棘突畸形911

四、椎板畸形911

第六节 脊髓检系综合征(圆锥牵拉症)91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912

二、病因学912

三、临床特点912

三、骶椎发育不良913

五、治疗913

第七节 其他腰骶部畸形913

一、椎骨融合畸形913

二、腰骶椎不发育913

一、按部位不同的分类915

第十章 脊髓血管畸形915

第一节 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915

三、依照选择性血管造影之分类916

二、按照病理组织学分类916

二、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917

第二节 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原则917

一、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917

一、概述918

三、脊髓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918

四、脊髓血管畸形的治疗原则918

第三节 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硬膜动静脉血管畸形918

五、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之诊断919

二、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之病因学919

三、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之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特点919

四、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之临床特点919

二、第Ⅱ、Ⅲ型脊髓血管畸形之临床特点920

六、第Ⅰ型脊髓血管畸形之治疗920

第四节 第Ⅱ、Ⅲ型脊髓血管畸形920

一、概述920

四、第Ⅱ、Ⅲ型脊髓血管畸形之治疗921

三、第Ⅱ、Ⅲ型脊髓血管畸形之诊断921

一、概述922

第五节 第Ⅳ型脊髓血管畸形922

一、概述922

二、第Ⅳ型脊髓血管畸形之分型922

三、第Ⅳ型脊髓血管畸形之临床特点922

四、第Ⅳ型脊髓血管畸形之影像学特点922

五、第Ⅳ型脊髓血管畸形之诊断922

六、第Ⅳ型脊髓血管畸形之治疗922

第六节 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瘤)922

五、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之治疗923

二、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之临床特点923

三、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之影像学特征923

四、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之诊断923

二、诊断927

第三篇 脊柱肿瘤927

第十一章 脊柱肿瘤概述及骨与软骨良性肿瘤927

第一节 概述927

一、脊柱肿瘤分类927

三、治疗929

一、骨样骨瘤931

第二节 脊柱骨与软骨良性肿瘤931

三、脊柱骨软骨瘤932

二、骨母细胞瘤932

四、软骨母细胞瘤934

五、治疗936

第十二章 脊柱瘤样病变936

第一节 嗜酸性肉芽肿936

一、概述936

二、病理936

三、临床表现936

四、辅助检查936

四、影像学检查937

第二节 动脉瘤样骨囊肿937

一、概述937

二、病理937

三、临床表现937

一、概述93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938

六、治疗938

第三节 孤立性骨囊肿938

一、概述938

二、病理938

三、临床表现938

四、影像学表现938

五、治疗938

第四节 纤维结构不良938

五、治疗939

二、临床表现939

三、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939

四、病理学特征939

三、影像学表现941

第十三章 脊柱血管瘤941

第一节 概述与检查941

一、概述941

二、临床表现941

二、治疗942

四、病理检查942

第二节 诊断与治疗942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942

四、病理944

第十四章 脊柱骨巨细胞瘤944

第一节 概述与检查944

一、概述944

二、临床表现与检查944

三、影像学检查944

二、治疗945

第二节 诊断与治疗945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945

三、预后946

四、病理改变947

第十五章 脊柱恶性肿瘤947

第一节 软骨肉瘤947

一、概述947

二、临床表现947

三、影像学特点947

五、治疗948

四、影像学检查949

第二节 骨髓瘤949

一、概述949

二、临床表现949

三、实验室检查949

一、概述950

五、病理950

六、治疗950

第三节 恶性淋巴瘤950

五、治疗951

二、临床表现951

三、影像学检查951

四、病理951

一、神经鞘瘤(nerve sheath tumor)953

第十六章 椎管内肿瘤953

第一节 脊椎管内肿瘤概述与分类953

一、概述953

二、分类953

第二节 常见之椎管内肿瘤953

二、脊膜瘤(meningioma)954

四、椎管内脂肪瘤955

三、神经胶质瘤955

二、影像学检查957

第十七章 脊柱骨转移瘤957

第一节 脊柱转移肿瘤的诊断957

一、临床表现957

四、实验室检查958

三、病理活检958

一、外科治疗95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959

第二节 脊柱转移癌的治疗959

三、综合治疗961

二、放射治疗961

三、临床表现963

第十八章 骶骨肿瘤963

第一节 脊索瘤963

一、病因963

二、病理963

六、治疗964

四、辅助检查96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964

三、治疗965

第二节 骶骨骨巨细胞瘤965

一、临床表现965

二、影像学检查965

三、与手术相关的问题966

第三节 骶骨肿瘤外科治疗966

一、骶骨肿瘤前后联合入路途径966

二、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966

一、Enneking分期968

第十九章 脊柱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968

第一节 外科分期968

一、基于Enneking分期969

二、WBB分期969

第二节 肿瘤切除方式969

三、椎体成形术970

二、基于WBB分期970

四、全椎节切除术971

一、原发性与转移性肿瘤在胸腰段的发病情况972

第二十章 胸腰段恶性肿瘤的动脉栓塞与全椎体切除术972

第一节 选择性动脉栓塞与胸腰椎肿瘤972

三、经皮选择性动脉栓塞973

二、脊髓与脊椎的血运供应973

四、选择性节段性动脉检塞在脊柱肿瘤治疗中的应用974

二、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VST)977

第二节 后路大块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孤立性脊椎转移癌977

一、概述977

四、根治性大块脊椎切除的手术过程978

三、手术适应证978

五、本术式之特点980

二、骨盆的解剖特点983

第二十一章 骨盆肿瘤983

第一节 骨盆肿瘤概述及骨盆解剖特点983

一、概述983

二、骨盆肿瘤的临床特点984

第二节 骨盆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984

一、骨盆肿瘤的发病情况984

一、骨盆肿瘤的诊断985

三、骨盆肿瘤的影像学检查985

第三节 骨盆肿瘤的诊断和活检985

二、活检指征和技术986

一、骨盆肿瘤术前栓塞的进展987

第四节 骨盆肿瘤术前栓塞的进展及应用987

三、导管及栓塞材料988

二、骨盆血管造影之解剖学基础988

五、骨盆血管的造影表现989

四、骨盆血管的造影方法989

一、保肢与截肢991

六、术前栓塞肿瘤动脉的时间991

七、血管栓塞的副作用及并发症991

第五节 骨盆肿瘤的手术切除991

二、肿瘤外科分期和切除边缘992

三、后1/4截肢术993

四、内骨盆切除手术995

二、Ⅱ型:髂骨重建1001

第六节 骨盆切除术后的重建1001

一、概述1001

三、Ⅲ型:髋臼重建1002

二、切口皮瓣坏死1008

四、Ⅰ型:坐骨与耻骨截除术后的重建1008

第七节 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1008

一、概述1008

八、腹壁疝和切口疝1009

三、感染1009

四、神经损伤1009

五、血管损伤1009

六、泌尿系并发症1009

七、阳痿1009

十一、重建手术之并发症1010

九、血栓栓塞1010

十、截肢并发症1010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017

第四卷 脊柱其他疾患1017

第一篇 强直性脊柱炎及脊柱感染性疾患第一章 强直性脊柱炎1017

第一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概述及发病机制1017

一、概述1017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1017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改变1018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之病理与临床特点1018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1019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检查1020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检查1020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1020

一、实验室检查1020

四、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1021

三、强直性脊柱炎的CT、MR和造影1021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非手术治疗1022

五、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1022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1022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手术治疗1024

一、历史回顾1032

第二章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的术式选择1032

第一节 历史回顾及术前临床评估1032

一、截骨水平的选择1033

二、术前临床评估1033

第二节 手术实施1033

二、截骨术式的选择1034

四、内固定范围的选择1036

三、截骨范围的选择1036

二、病理改变1038

第三章 脊柱结核1038

第一节 病因与病理1038

一、病因学1038

一、症状与体征1040

第二节 脊柱结核的表现与诊断1040

三、影像学检查1041

二、实验室检查1041

四、诊断依据1042

五、鉴别诊断1043

一、非手术疗法1044

第三节 脊柱结核的治疗1044

三、手术种类1045

二、手术治疗的指征与准备1045

七、预后1047

四、手术后处理1047

五、康复治疗1047

六、脊柱结核的治愈标准1047

二、病理解剖特点1049

第四章 脊柱化脓性感染1049

第一节 化脓性脊柱炎1049

一、病因学1049

五、影像学检查1050

三、临床症状特点1050

四、分型1050

七、治疗105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051

四、治疗1052

第二节 感染性椎间盘炎1052

一、病因学1052

二、病理解剖与临床特点105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052

二、脊柱雅司1054

第五章 少见之脊柱感染性疾患1054

第一节 脊柱梅毒与脊柱雅司1054

一、脊柱梅毒1054

六、治疗1055

第二节 霉菌性脊柱炎1055

一、病因学1055

二、病理解剖改变1055

三、临床症状特点1055

四、影像学特点105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5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056

第三节 脊柱包囊虫感染性疾患1056

一、感染途径1056

二、病理解剖所见1056

三、临床症状1056

三、临床症状特点1057

五、治疗1057

第四节 布氏杆菌脊柱炎1057

一、病源学与致病途径1057

二、病理解剖改变1057

六、治疗1058

四、影像学特点1058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58

五、治疗1059

第五节 伤寒性脊柱炎1059

一、病因学1059

二、病理解剖改变1059

三、临床症状105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059

二、脑瘫的病因1063

第二篇 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及痉挛性脑瘫的外科治疗第六章 痉挛性脑瘫的外科治疗1063

第一节 痉挛性脑瘫的基本概念、病因及临床特点1063

一、脑瘫的基本概念1063

三、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类型1064

一、概述1065

第二节 痉挛性脑瘫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1065

二、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1066

三、手术要点1067

五、出院后的康复训练1068

四、手术并发症1068

三、病理特点1069

第七章 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1069

第一节 脊髓前角灰质炎的概述、病因及病理特点1069

一、概述1069

二、病因学1069

二、病变发展期1070

第二节 脊髓前角灰质炎的临床表现1070

一、潜伏期1070

四、后遗症期1071

三、恢复期1071

四、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常用之术式1072

第三节 脊髓前角灰质炎的诊断与治疗1072

一、脊髓前角灰质炎的诊断1072

二、脊髓前角灰质炎的防治原则1072

三、脊髓前角灰质炎的手术疗法之目的、术式及注意点1072

第一节 概论1079

第三篇 其他脊柱疾患及护理1079

第八章 脊柱骨质疏松症1079

一、病因学分类1080

第二节 病因学分类及发病因素1080

二、发病因素1081

一、临床表现1085

第三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1085

三、鉴别诊断1086

二、诊断1086

一、概述1087

第四节 治疗原则1087

三、主要治疗方略1088

二、一般治疗原则1088

二、手术治疗进展1089

第五节 各种疗法实施1089

一、对症治疗1089

三、临床特点1094

第九章 脊髓及延髓空洞症1094

第一节 脊髓空洞症1094

一、概述1094

二、病因、病理与分型109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095

五、治疗1096

五、治疗1097

第二节 延髓空洞症1097

一、病因学1097

二、病理改变1097

三、临床特点1097

四、诊断1097

二、临床特点1099

第十章 肥大性(增生性)脊椎炎及休门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