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创新优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创新优势
  • 林迎星著(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207772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创新优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3

一、区域的概念与特征3

(一)区域的概念3

绪论3

(二)区域的类型4

(三)区域的特征5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6

(一)区域经济的概念6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8

(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回顾10

(一)竞争的概念与类别24

第二章 区域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论24

一、区域竞争与区域竞争优势24

(二)区域利益与区域竞争26

(三)区域竞争力的概念29

(四)区域竞争优势与区域竞争优势理论31

二、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35

(一)当代经济的全球化35

(二)当代经济的本地化40

(三)当代经济的信息化42

(四)当代经济的知识化44

(五)当代经济的生态化47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论51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影响因素51

(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59

(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简史与现状69

(四)赢得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区域创新优势论78

第三章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92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92

(一)研究方法的含义与类型92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93

(一)本书的研究主题及研究范围95

二、本书的研究内容95

(二)本书的研究内容97

上篇 理论渊源101

第四章 区域创新系统的静态分析101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与构成101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101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103

(三)区域创新系统的类型104

(四)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106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08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108

(二)区域创新系统构成要素的联系(联结)110

(三)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112

第五章 区域创新系统的动态分析115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及其机制115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态势115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116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122

第六章 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124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评价124

(一)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内涵124

(三)区域创新系统绩效测度的指标体系125

(二)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125

(四)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评价方法133

二、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136

(一)区域创新系统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136

(二)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137

第七章 区域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及其与区域竞争优势的关系探讨141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复杂性问题141

(一)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141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复杂性142

(三)区域创新系统复杂性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142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仿真基础145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仿真模型145

(二)区域创新动力学系统的分解与协调147

(三)应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观点149

(四)应用系统动力学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步骤151

三、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区域竞争优势153

(一)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区域竞争优势的关系假说153

(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区域竞争优势关系假说的论证154

(三)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区域竞争优势相关关系状况讨论157

(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创新型区域的建设概况161

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61

第八章 国外赢得竞争优势的创新型区域建设经验161

中篇 国际经验161

(二)硅谷的启示165

(三)美国加利福尼亚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72

二、日本东北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74

(一)日本东北创新型区域的建设概况174

(二)日本东北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77

三、德国北莱因—威斯特伐利亚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79

(一)德国北莱因—威斯特伐利亚创新型区域的建设概况179

(二)德国北莱因—威斯特伐利亚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81

四、印度提若普尔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82

(一)印度提若普尔创新型区域的建设概况182

(二)印度提若普尔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84

一、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和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历史187

(一)对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再认识187

第九章 我国赢得竞争优势的创新型区域建设经验187

(二)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和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历史188

二、我国创新型区域建设的典型实例191

(一)北京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91

(二)上海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199

(三)深圳创新型区域的建设经验207

一、创新型区域的概念与特征213

(一)“鼠标现象”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213

第十章 赢得竞争优势的创新型区域建设原则与过程213

下篇 实现途径213

(二)对创新型区域概念的再认识215

(三)创新型区域的特征218

二、创新型区域建设的概念与原则219

(一)创新型区域建设的概念219

(二)创新型区域建设的指导思想221

(三)创新型区域建设的基本原则223

三、创新型区域的建设过程225

(一)创新型区域建设的一般过程225

(二)区域创新难题及其应对策略226

(一)诚信的含义及其对创新型区域建设的重要性228

四、诚信与创新型区域建设228

(二)我国区域创新诚信建设的现状231

(三)在创新型区域建设中提高诚信的对策234

第十一章 区域发展内部状况与创新型区域建设236

一、区情与创新型区域建设236

(一)区情及其组成236

(二)区域发展形势分析法237

(三)区情、区域发展形势与创新型区域建设238

(一)区域类型的界定239

二、区域类型与创新型区域建设239

(二)区域类型与创新型区域建设241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创新型区域建设242

(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242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创新型区域建设245

第十二章 赢得竞争优势的创新型省域建设对策:以福建省为例247

一、创新型福建建设的依据与努力方向247

(一)创新型福建建设的理论依据247

(二)创新型福建建设的现实依据249

(一)创新型福建建设的目标259

(二)创新型福建建设的基本思路259

二、创新型福建建设的再造设计259

(三)创新型福建建设的努力方向259

(三)福建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框架与功能定位261

三、创新型福建建设的对策262

(一)促进福建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262

(二)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建设266

(三)推动区域创新主体的互动与合作269

(四)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271

(五)培育具有福建特色的产业集群272

(六)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创业的风险投资273

(七)加强创新人才与创业者的培养274

(八)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275

(九)建设活力强、绩效高的区域创新系统279

四、创新型福建再造的建设实施与运行管理281

(一)创新型福建建设的领导机构281

(二)创新型福建建设的监督机制281

(三)创新型福建建设的检查与评价282

(四)创新型福建建设的反馈与控制282

第十三章 赢得竞争优势的创新型县域建设对策: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284

一、晋江市的概况284

(一)晋江市的基本情况284

(二)晋江市的经济发展历程287

(一)晋江创新系统的调查方案及其说明290

二、晋江创新系统的调查与分析290

(二)目前晋江企业的创新活动状况291

(三)目前晋江其他创新活动主体的创新活动状况300

(四)目前晋江企业区内结网行为及其区外联结状况302

(五)目前晋江创新环境的建设状况307

(六)目前晋江创新系统的总体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309

三、创新型晋江建设的再造设计311

(一)创新型晋江建设的意义311

(二)晋江经济发展形势的“SWOT”分析313

(三)创新型晋江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15

(四)创新型晋江的建设目标316

(五)晋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框架与功能定位317

(六)创新型晋江的建设阶段与建设重点318

(七)近期创新型晋江的建设对策319

四、创新型晋江再造的建设实施与运行管理323

(一)创新型晋江建设的领导机构323

(二)创新型晋江建设的监督机制324

(三)创新型晋江建设运行的检查与评价324

(四)创新型晋江建设运行的反馈与控制325

参考文献326

附录一 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337

附录二 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349

后记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