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慧人生全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任浩之,邵景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 ISBN:750900198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人生哲学-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智慧人生全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韬晦学——把握进退的智慧3
一 大智若愚,外愚内智3
水至清则无鱼3
与其练达,不如朴实5
谨防“画虎不成反类犬”6
于烈的“傻气”7
犯而不校的娄师德8
卖傻装憨的安禄山9
笑在最后的盛度11
二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14
心底无私的魏成子14
路留一步,味减三分15
范冉的自知之明16
永远不要对自己绝望17
美名不独享,责任不推脱19
长孙顺德的醒悟20
清廉自守的查道22
聪明过头的丁谓23
侠心交友,素心做人25
三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26
心灰意冷的章邯26
为奇不异,求清不激27
梁武帝的伪善28
贪财成癖的德宗皇帝29
求全责备的崇祯帝31
处处小心的朱建33
四 容人忍事,不妄树敌33
苏绰的仁恕之心34
夹缝中生存的投机家们35
寇准妙计“清君侧”38
恕人即是德40
严嵩的逢迎之术41
慈悲心肠,繁衍生机45
李莲英的逢迎之术46
不为自己辩解的晏子49
五 以弱示人,去其戒心49
不急于明确表态50
不善养晦的谢晦53
和士开的情感陷阱54
送人一顶高帽子58
不要轻易亮出底牌63
诈降图存的张献忠64
胡林翼屈身求全65
六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69
虚情假意的王莽69
反客为主的邓绥70
以缓制急,巧除劲敌71
“弦外之音”的分量73
扮猪吃虎的王曾76
以小人手段还治其身77
温体仁的反戈一击80
公子良的清醒剂83
七 居安思危,深谋远虑83
信陵君的醒悟84
不要居功自傲86
不自量力的梁士彦87
如履薄冰的徐铉89
吕夷简远谋纾大祸90
才高遭忌的解缙91
恃才傲物的宋濂93
知难而退的楚庄王95
八 尊重规则,得道多助95
功大而身灭的窦宪96
袁术的穷途末路98
令人鄙视的曹吉祥100
第二编 观人学——洞悉人性的智慧105
一 通过细节,观其人品105
通过“蛛丝马迹”看人105
违背常情之人,必有非分之图106
被人遗忘的介子推107
狐偃给重耳“打预防针”108
萧何自污的含义110
第一印象不可忽视111
不经意间最露本质112
二 洞悉人性,方可知人115
恩怨必报的重耳115
先知往往是寂寞的116
上官安的谋略117
王莽谦躬未篡时118
败坏风气的往往是“大人物”120
迷惑世人的王衍121
奸诈过人的李林甫123
史思明之死125
寇准的悔恨126
刘豫是怎样自暴自弃的128
身处“染缸”的阮大铖129
屡受挫辱的韦昌辉131
曾国藩深知“求人不如求己”133
三 面对小人,早做提防136
晏婴的制人妙计136
以攻为守的陈轸137
苏秦遗计复仇138
陆贾的下马威140
张升推理断命案141
姚元之的“狡兔三窟”142
抓住小人的把柄143
只身赴险的孔镛144
四 广结人缘 拓展人脉147
不要专听好话147
结交有潜力的朋友148
多为别人着想150
“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151
入乡随俗,到山唱歌153
关键时刻考验朋友157
提防见利忘义的朋友158
广泛结交的曾国藩159
善于投人所好161
五 人情有价,要会“算账”164
人情投资是个长期行为164
交友也要“算笔账”165
见微知著的穆生167
好处要给在恰当处168
胡雪岩的“钱财账”和“人情账”170
杜月笙是怎样做人情的172
黄金荣给蒋介石的面子175
六 古圣先贤,观人有术177
孔子与鲁哀公论辨识人才177
李克“识人五要”178
辨才识真 不为其惑179
识才不可太心急182
诸葛亮知人七法183
“六正六邪”观人法184
张居正选才六原则185
七 性格不同,行事各异187
奸诈果决的郑武公187
“流氓”出身的汉高祖188
李广与程不识的治军风格190
忠直耿介的张昭192
正谋之才荀彧193
郭嘉远见识孙策197
看人要多看优点199
八 观人典故,可资借鉴199
子产用人,把握分寸200
使功不如使过201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202
武则天相人有术203
知人善任的宋太祖205
赵普荐人有术206
不计小过,量才为用208
宗泽慧眼识岳飞209
忽必烈用人重德行211
既自知又知人的刘基212
用人多疑的崇祯帝213
康熙坚持考察起用人才215
善于“相面”的曾国藩217
曾国藩言谈识陈兰彬、刘锡鸿217
曾国藩识鲍超之勇218
识人也需要气度219
曾国藩收服陈国瑞220
第三编 博弈学——合理决策的智慧225
一 历史中的囚徒困境225
六国为什么败于秦国225
李斯与赵高的失败合作227
司马氏与士族的合作229
利益捆绑231
敌人的困境即我的福音233
周与齐的“智猪博弈”236
二 历史中的智猪博弈236
李渊除李密237
李泌以逸待劳240
朱元璋为何“缓称王”241
三 历史中的斗鸡博弈244
齐楚两强之争244
“呆若木鸡”的刘裕246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消长248
牛李党争四十年251
四 历史中的赌徒逻辑254
郑庄公让弟弟“先赢钱”254
冯谖为孟尝君到处押宝255
李世民的“当机立断”257
赵匡胤的一场豪赌262
五 成本问题与边际效应265
小成本战略265
“皮洛斯的胜利”不值得267
不要为沉没成本心疼268
解读和珅的贪婪269
不要忽视小人物的力量272
六 博弈中的信息274
叔詹空城退城274
孙膑减灶败庞涓275
孟尝君献耳环278
孙亮巧断借刀杀人案279
李世民用人不疑280
摸钟辨盗的妙计282
李允则三招固雄州283
七 博弈中的策略285
郗隆优柔寡断终丧命285
将错就错的智慧286
范蠡救子的失败288
魏国在夹缝中求生存291
赵匡胤快夺清流关293
寻找替罪羊295
鲁哀公救火297
八 博弈中的规则297
从流氓到皇帝的刘邦299
狄青占卜300
邓艾功成而身亡302
九 博弈中的均衡305
张之洞的折衷方案305
无处不在的三方制衡306
皇帝与权臣的较量309
吕夷简的妙计311
封官不能一步到位313
第四编 领导学——成就王者的智慧317
一 心志端正,谨守规则317
宽容别人的小过失317
刘秀的人格魅力318
不断充电的吕蒙320
徐世勣不忘老领导321
风气正不正,关键看领导322
不拿显微镜看人325
做人多点人情味326
令人敬而远之的海瑞328
为国忧劳的左宗棠330
李鸿章与翁同龢的积怨332
二 升迁之道,全在用心334
要善于揣摩领导的意图334
不要让上司失望两次336
爽快地接受任务337
做朵快乐的“蘑菇”339
学会幽默迂回地批评上级340
学会做个有心人341
避免与上级发生冲突343
文字材料不可忽视346
左宗棠的人生关键点348
李鸿章的“神来之笔”350
被马屁淹没的齐景公352
三 驾驭下属,广罗良材352
“藏污纳垢”的用人术353
尊重单位里的“老资格”354
更重要的是凝聚力356
让人心甘情愿地做事358
“防病”胜于“治病”359
保持士气旺盛361
关键时刻为下属护短362
扬长避短的用人术364
宋太祖的用人手腕365
避免优秀人才撞车367
坚决清除害群之马368
建立自己的智囊团369
四 精于管理,循序渐进373
引导胜于强制373
听到不同意见再作决策374
领导要懂得有效授权375
维护规章的严肃性377
循序渐进,步步为营378
前期调研不可少379
讲道理也要讲实惠381
五 为政技巧,全在妥帖383
做领导的一定要善听383
谨防单位里的“臭鼬”384
巧用“推”字诀386
不要翻陈年老账387
位置越高越要谨慎388
难办的事,不妨“息事宁人”390
做事贵在“妥帖”392
六 善待同僚,但勿结党394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394
袁盎智建防火墙395
四面树敌的晁错396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397
自己成功,也要成全别人399
关键时拉对手一把401
不要跟在巨人的身后405
七 经营政绩,重在务实405
收尾一定要漂亮406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407
左宗棠不搞表面工程409
创立自己的品牌410
妥善处理危机事件413
小心“功高盖主”415
八 严于自律,宠辱不惊417
里克的政治嗅觉417
自己的事业不可维系于一人418
自陷绝境的周亚夫420
霍光只善谋国,不善谋家422
当心从顶峰跌下来423
不能永远做“保护伞”425
事业越大,信誉就越显重要426
在权力漩涡中做永远的赢家427
不要自招嫉妒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