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礼宾与公务接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建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0959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礼仪-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礼宾与公务接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公务接待发展概况3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公务接待工作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井冈山、瑞金革命时期(1921.7—1934.10)3
第二节 延安革命时期(1935.10—1948.3)4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交际处4
二、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5
三、八路军办事处13
第三节 西柏坡革命时期(1947.7—1949.9)13
一、华北人民政府交际处13
二、“中央交际处”14
三、中共中央接待站(代号“309号院”)14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务接待工作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65)1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8
第三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八大召开以前,1978—2012)20
第四节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党的十八大召开,2012—)20
第三章 历次全国公务接待工作会议22
第一节 全国各大行政区政府交际工作座谈会22
第二节 全国交际接待工作会议22
第三节 全国交际处处长会议24
第四节 全国第三次招待工作会议24
第五节 全国第四次招待工作会议27
第六节 全国政府部门对内接待工作会议28
第七节 国内公务接待工作座谈会29
第四章 全国公务接待部门社团32
第一节 中央国家机关接待服务总会32
第二节 全国城市接待工作协会33
第三节 全国城市接待部门通联工作会议41
第四节 全国省会“五州”城市接待工作联系会42
第五节 《接待工作通讯》43
第六节 《接待与交际》44
第二编 礼宾排名49
第一章 礼宾排名概述49
第一节 礼宾与礼宾排名的定义49
第二节 礼宾排名的意义和作用49
第三节 礼宾排名的主要依据及方法54
第二章 礼宾排名与机构设置55
第一节 中央国家领导机构排列顺序55
第二节 地方(含自治区、直辖市)领导机构排列顺序56
第三节 机构排名的一般规则57
第三章 礼宾排名与职务级别59
第一节 中央国家领导职务排列顺序59
第二节 地方省级领导职务排列顺序(以省为例)60
第三节 地方副省级市领导职务排列顺序60
一、副省级市领导职务排列顺序(一)60
二、副省级市领导职务排列顺序(二)61
第四节 地方省辖市领导职务排列顺序61
一、省辖市领导职务排列顺序(一)61
二、省辖市领导职务排列顺序(二)62
第五节 职务级别排名一般规则62
第四章 礼宾排名与行政区划6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排列顺序68
第二节 省级行政区排列顺序69
第三节 市级行政区排列顺序70
第五章 其他常用礼宾排名71
第一节 礼宾排名与姓氏笔画71
第二节 礼宾排名与票选71
第三节 礼宾排名与界别72
第四节 礼宾排名与字母72
第三编 席位安排77
第一章 席位安排概述77
第一节 席位安排及规则变迁77
一、席位安排的历史变迁77
二、席位安排的发展变化与文字改革81
三、席位安排的基本规则82
四、“居左”与“居右”所表达的几种特定含义85
五、我国公务活动席位安排及做法87
第二节 “居左为上”与“居右为上”89
一、关于“居左为上”的运用89
二、关于“居右为上”的运用90
三、关于“居左为上”与“居右为上”的综合运用91
四、关于主人与客人身份的区分定位92
五、关于左和右的区分定位93
六、关于席位安排中的上下级关系、宾主关系问题93
第二章 会议主席台席位安排95
第一节 主席台单排席位安排96
一、人数为单数96
二、人数为双数96
第二节 主席台双排席位安排97
一、前后排均为单数97
二、前排单数、后排双数98
三、前排双数、后排单数98
四、前、后排均为双数98
第三节 主席台单排两人99
一、当主席台单排两人时,主位始终处于正中间99
二、当主席台单排两人时,主位处于中间偏右99
第四节 主席台前排正中双主位99
第五节 两人主席台席位安排100
第六节 涉外活动中的席位安排101
第三章 不设主席台的会议席位安排102
第一节 国内会议桌(台)形及席位安排103
一、圆桌席位安排103
二、椭圆桌席位安排103
三、椭圆桌、长台桌混搭组合席位安排104
四、“一”字形长台桌组合席位安排105
五、“U”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09
六、“U”形、“一”字形长台桌组合席位安排110
七、长方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10
八、正方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14
九、“回”字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16
第二节 涉外会议桌(台)形及席位安排116
一、圆桌席位安排116
二、“一”字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17
三、“U”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18
四、三角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20
五、长方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20
六、正方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22
七、五边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23
八、六边形长台桌席位安排124
第四章 会议代表席(观众席)席位安排126
第一节 会议代表席席位安排的一般要求126
第二节 会议代表席席位安排的几种方法126
一、横向排列法127
二、纵向排列法127
三、居中左右排列法128
四、右左排列法128
第五章 宴会台形设计及席次安排130
第一节 宴会圆桌形式及席次安排131
一、一桌宴会131
二、两桌宴会132
三、三桌宴会132
四、四桌宴会133
五、五桌宴会133
六、六桌宴会134
七、七桌宴会135
八、八桌宴会136
九、九桌宴会138
十、十桌宴会139
十一、十一桌及以上宴会140
第二节 宴会长台桌形式及席次安排142
第六章 宴会席位安排145
第一节 宴会圆桌形式席位安排146
第二节 宴会长台桌形式席位安排149
第三节 大型宴会席位、席次安排155
一、宴会圆桌与长台桌混搭形式及席位、席次安排参考图155
二、“左为上”的宴会圆桌与长台混搭形式及席位、席次安排参考图159
三、大型宴会主宾席布置参考图162
四、圆桌宴会布置参考图166
五、冷餐会席位布置参考图170
第四节 伴宴时的几种席位、席次安排172
一、圆桌与弧形长台桌混搭形式及席位、席次安排参考图172
二、圆桌与长台桌混搭形式及席位、席次安排参考图173
三、圆桌形式席位、席次安排参考图174
第七章 团拜会、茶话会的席位、席次安排175
第一节 团拜会席位、席次安排175
第二节 茶话会席位、席次安排178
第八章 新闻发布会(记者会)席位安排179
第一节 党委、政府机构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席位安排180
一、不设翻译的席位安排180
二、设有翻译的席位安排183
三、国内重大新闻发布会(记者会)席位安排185
第二节 人大机构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席位安排186
一、不设翻译的席位安排186
二、设有翻译的席位安排186
第三节 政协机构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席位安排187
第四节 党政机构外事部门新闻发布会席位安排188
一、不设翻译的席位安排188
二、设有翻译的席位安排190
第五节 其他形式新闻发布会席位安排192
第九章 签约仪式席位安排193
第一节 签约仪式席位安排的一般要求193
第二节 签约仪式席位安排的几种形式193
第十章 会谈席位安排196
第一节 外事会谈席位安排197
一、会谈桌横对门197
二、会谈桌竖对门199
第二节 国内会谈席位安排201
一、会谈桌横对门201
二、会谈桌竖对门202
第十一章 会见席位安排204
第一节 外事会见席位安排206
一、双方会见206
二、三方会见207
三、多方会见207
第二节 国内会见席位安排208
一、对等会见208
二、不对等会见209
第十二章 合影席位安排211
第一节 上下级关系211
一、前排单数、后排双数211
二、前排双数、后排单数212
三、首长与基层同志合影站位212
第二节 宾主关系214
一、宾主分列排位法214
二、宾主交叉排位法214
第十三章 剪彩仪式席位安排216
第一节 内宾剪彩216
第二节 涉外剪彩217
第十四章 乘车座位安排218
第一节 小轿车218
第二节 面包车(商务车)219
第三节 中轿车220
第四节 观光车(摆渡车)220
第十五章 国旗位置221
第一节 礼仪要求221
第二节 常用国旗悬挂位置图示222
一、两面国旗并挂222
二、三面国旗并挂223
三、多面国旗一列并挂223
四、多面国旗弧形排列223
五、两面国旗交叉悬挂224
第十六章 考察(视察)调研时的位置安排225
第一节 行进时的位置225
第二节 现场考察时的站位225
第三节 考察座谈时的位置226
第四节 家访就座时的位置226
第十七章 党政机关名称挂牌排列次序228
第一节 一块牌子的挂法228
第二节 两块牌子的挂法230
第三节 多块牌子的挂法231
第十八章 迎送时的站位安排233
第一节 迎送地点、迎宾线233
一、迎送地点233
二、迎宾线234
第二节 主要迎送领导的站位234
一、主人迎送主宾时的站位234
二、列队迎送时的站位234
第三节 迎送行走时的站位235
第十九章 颁奖(颁发证书)时的站位236
第一节 国内颁奖(颁发证书)时的站位236
第二节 涉外颁奖(颁发证书)时的站位237
第二十章 纪念仪式站位安排239
第一节 主席台式站位239
第二节 观众(代表)席式站位240
第四编 公务接待运作245
第一章 公务接待概述245
第一节 公务接待的含义245
第二节 公务接待的原则246
一、依法依规246
二、有利公务246
三、务实节俭246
四、严格标准247
五、简化礼仪247
六、高效透明248
七、尊重民俗248
八、严守秘密248
第三节 公务接待的依据249
第四节 公务接待的主体责任249
第二章 公务接待规格250
第一节 迎送250
第二节 陪同251
一、省级陪同251
二、市级陪同251
第三节 会见252
第四节 车辆253
第三章 公务接待统筹254
第一节 公务接待工作的分工和范围254
第二节 公务接待报批程序255
第三节 公务接待邀请256
第四章 公务接待方案的制订与协调257
第一节 接受任务258
第二节 掌握信息258
第三节 组织协调259
第四节 草拟方案(预案)259
第五节 前站(先遣)工作262
一、关于重要接待任务的前站(先遣)工作262
二、关于团组出访的前站(先遣)工作263
第五章 公务接待方案的相关内容265
第一节 公务接待方案的行文格式265
一、方案名称265
二、开头部分265
三、主体部分266
四、工作分工267
五、附件部分267
第二节 接待手册的制作267
一、封面268
二、目录269
三、人员名单269
四、日程安排270
五、乘车安排270
六、食宿安排270
七、相关资料270
八、天气预报270
九、服务信息270
第六章 公务接待任务实施291
第一节 迎接时的主要工作291
第二节 陪同参观考察时的主要工作295
第三节 会见、会谈(座谈会、汇报会)时的主要工作295
第四节 招待会时的主要工作298
第五节 送行时的主要工作300
第六节 当日接待工作流程及要求304
第七节 完成接待任务后的主要工作304
第五编 公务接待政策法规(部分)309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节选)(国务院,2012年6月)309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310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2013年9月)311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11月)318
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财政部,2013年12月)331
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肃整治“会所中的歪风”的通知(中共中央纪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2013年12月)336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12月)337
严禁干部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节选2014年1月)341
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3月)343
党政机关会议定点管理办法(财政部,2015年1月)348
附录352
附录1 党和国家部分机构、职务排序一览表352
附录2 中国古代礼宾接待机构、官职设置及职能简表353
附录3 国内公务接待任务操作流程参考图359
参考资料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