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潞公诗校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宋)文彦博著;侯小宝校注 著
- 出版社: 太原:三晋出版社
- ISBN:978754570940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宋诗-注释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潞公诗校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文潞公诗校注卷一1
游紫云洞1
寄赠华清观主大师2
彭门贤守器之度支赵鼎记余生日,过形善祝,并惠黄石茶瓯、怀素千字文一轴,辄成拙诗仰答来意5
寄致政太傅侍中曾鲁公7
伏蒙仆射侍中贾寄示游潩上獘园归至湖上诗一章,研味钦服,不能自已,辄成拙句仰答来贶10
送子骏朝议归阙鲜于侁,时罢西台13
送乾元寺住持实大师思实座主15
某伏蒙宫师相公杜寄示新居诗,斋沐捧读,不胜铭叹。某谨成拙诗一章,上纪盛德,粗伸谢意17
招刘伯寿秘监20
题史馆兵部傅君草堂钦之20
过燕川渡22
寄题密州超然台24
塞下曲二首27
其一27
其二29
折杨柳30
关山月30
采莲曲31
夜夜曲32
长相思33
阳春曲34
陌上桑35
巫山高37
御沟已下三十八首乡贡进士投贽38
荷花39
读汉史二首40
其一40
其二41
西晋42
玉阶树44
无题45
赠市隐者46
山中隐者47
偶作示同志48
夜思49
华月50
闲斋偶作51
咏筝52
对雪53
旭日54
秋望55
咏苔56
咏柳57
玉梁58
幽兰58
寄友包兼济拯60
公子62
寓怀63
时兴64
暑中书事分得华字65
初曙66
和人留题华清宫温泉67
秋风吟69
阅史有感70
诏开礼闱偶作呈诸友71
省试蒲车诗73
天圣五年春省试献羔开冰75
元日作76
春日偶作78
梅花78
元巳阻雨79
和友人春日即事80
酬金华山人春日见寄之什81
和友人春日即事83
郡斋春日书怀84
长平怀古康定元年任河东转运副使,入境题长平驿舍。先是,先令公任河东漕使,捐馆,公服除,继为漕,初至部,赋此。84
题筹笔驿85
题韩溪诗四章86
其一87
其二87
其三88
其四88
绿绮88
蘅皋90
深院91
春晓92
芳草93
公子94
井上桐95
柳絮96
宫词97
其一97
其二98
登江楼99
春游99
夜100
从军行101
侠少行102
桃花103
早夏言怀104
秋夕偶怀106
秋夕偶作107
秋夜闻笛107
古寺清秋日五首108
其一108
其二109
其三110
其四110
其五111
重阳前五日探菊112
重阳前两日登楼望月113
翫月吟寄友人113
其一113
其二114
其三115
游仙咏116
送胡秀才归绛台117
赠孙庄秀才119
送郭屯田牧涪陵120
和张峣秀才勉弟之什122
送昌黎先生归秦亭123
送果州李推官赴阙124
送友人125
送漙上人游川126
登通山阁有怀寄呈同人127
送刘推官归冶源栖真馆128
送福州通判陈铸殿丞时为殿中侍御史、河东转运使129
赠会稽尊师130
赠自然表白大师三首132
其一132
其二133
其三133
文潞公诗校注卷二135
某天圣四年叨充乡赋,明道二年夏,假副车於本郡。今年夏,忝外计於本道,寔嗣世职前此三年,先大夫为河东转运使。八月,行部率遵故常,乡老欢迎,邀留累日,徘徊旧地,追惟畴曩,因成拙诗二章题於行署135
其一135
其二136
送益利路承受梁供奉回京137
雷简夫自辰溪还,除国子博士、盐铁判官,以书见谢并寄杜鹃鸟一只,偶成二章答之138
其一138
其二140
送中舍蒲君致政西归140
送分司少卿归洪井二首141
其一141
其二142
送知府给事赴阙143
和太师相公重九日府僚之什146
小园即事147
宫保相公杜以某於贝之役与有劳焉,及闻非才忝爰立之命,贻诗加奖,有晋公亲讨、卫国专谋之句,称述大过,拟议非伦,辄成拙恶一章以达谢意148
题高平公范文正亲书伯夷颂卷后范自青州书寄许下150
春日湖上偶作二首152
其一152
其二152
谢太傅相公杜以近诗三十首寄示153
湖上独酌154
外计苏度支示古铜器,形制甚雅,辄书五十六字还之154
雨中湖上绯桃盛开,舟子维缆於树,因书二十八言155
得告赴洛展省松楸,往还寓宿於阳翟程密学新第,因成四十言寄高阳156
提刑司封垂访郡斋,会於湖上,道旧为乐,兼贶雅章,辄成四十言以答来惠158
予移守青社,同年宋学士代予守璧田,会有来诗,因成四十言为答158
答南都致政太傅相公160
偶题看山楼新画山水161
太原府统平殿朝拜161
寄太原韩太尉时建忠武节尹京兆,韩以武康节尹太原163
和梅公仪待制诗二首164
登骊山见连理木164
宿西谿寺166
公仪天章书示暂往蓝田兼阅山水以答来贶167
和公仪天章雪中游蓝田山悟真寺168
寄青州田龙图况169
雨后游华严川马上作170
题中山郎中华严川墅171
谢公仪待制惠黄石枕梅挚时为陕西都运172
和公仪隐厅书事173
月夕挈新酿并文石酒罇就公仪南湖雅饮174
次韵和公仪月夕游南湖174
和公仪咏蒲葵扇175
和登飞桥观游艇176
和公仪重到隐厅偶书绝句177
和公仪湖上烹蒙顶新茶作177
与公仪会饮南湖作公仪翌日当赴178
和公仪游太华178
见山楼小饮偶作179
寄致政太师相公杜四首180
邛竹杖180
蜀牋181
华阳巾俗谓之隐士帽182
蒙顶茶182
近以蜀物寄献,复以雅章为报,辄课芜音,仰酬来贶答杜相183
天平相公远寄佳章谨依韵和呈庞相时守郓184
其一184
其二185
次韵答平凉龙图王谏议素187
答王龙图游山见寄188
题纪太尉庙189
过荥阳玉像院190
过汜水关191
某伏蒙昭文相公富以某方忝瀍洛之寄因有嵩少之行,惠赐游山器一副,质轻而制雅,外华而中坚,匪惟便於齎持,实为林下之珍玩也,辄成拙诗一章报谢192
答青州相公二首来诗一庆予守洛,—叙旧庞相194
其一194
其二195
梅公仪见寄华亭鹤一只196
游平泉作197
又读平泉花木记198
其一198
其二199
其三200
文潞公诗校注卷三201
游卢溪记云卢携旧居201
寒食日早发赴积庆庄拜扫过龙门马上作202
秋日登阙塞203
游潜溪204
登广化阁205
宿少林寺206
游金星观208
游岳寺208
过颍阳山墅作209
大名府舍创作茅斋因题八句,呈太师相公宋、太保相公庞210
留守端明尚书王君贶远示赠闍梨渐师诗依韵和成211
仆射侍中贾荣过潩上小园兼题嘉句,谨成五十六言仰谢贲饰212
小园池上偶作213
诗寄龙门宝应寺证大师求改刘几秘监庵作潞公庵214
依韵和答文裕群牧侍郎张215
昼寝梦归洛宅215
汝州王端明仲仪寄示竹亭诗二十章,披玩叹赏,不能自已,辄成四十言仰答来惠216
中书宿斋偶作二首217
其一217
其二218
太庙宿斋作218
寄题龙门临伊堂兼呈奉先寺兴公219
东枢后轩列植花草,随时竞秀,种类实繁,滋蔓因依,未易图也。然昔之造化者为不少矣,故录其名数牓於北垣,意欲后之人勿剪勿伐且无忘於封植也。因观其牓,偶作小诗三章,曰“嘲”、曰“解”、曰“断”云220
嘲220
解221
断221
九月十日西园会,范内翰、李紫微已下诸公惠雅章,谨成拙诗,仰答厚意221
端明尚书仲仪、内翰侍郎景仁、龙图侍郎文裕垂访弊居,会於西园,兼蒙赋诗贲饰,辄成四十字奉呈222
和副枢吴谏议上元夜从驾至集禧观223
和致政侍郎张文裕二府诗224
送秘书刘监归嵩阳隐居225
其一225
其二226
和副枢吴谏议寄题广化寺东轩226
伏覩致政太傅侍郎曾鲁公答枢密谏议吴留题斋阁诗依韵和呈227
其一227
其二228
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雪景图229
和副枢蔡谏议植山芋230
窃知今日於家园种山芋辄成拙诗奉呈副枢谏议吴231
和副枢蔡谏议赠副枢吴谏议谢惠新宅杂花之什232
新酿酴醿酒送吴蔡二副枢233
和副枢蔡谏议孟夏旦日右府书事233
去春,蒙西都致政李少师柬之惠诗五首追叙旧游,因而招隐。某尚羁枢务,请退未谐,深味来章未知所答,迁延宿留,遂涉岁时。今蒙圣慈俯从人欲听解重柄均逸便藩,仰西河之上游,瞻仁宅之实迩,即当胥会,弥积欣怡,辄成小诗三章,代书见意,且答去春之赐235
其一235
其二236
其三236
过鲁太师庙作236
再到积庆坟庄即事偶成238
其一238
其二239
东溪泛舟240
游楚谏议园宅呈留守宣徽留台端明王君贶司马君实241
游史馆张大卿致政李少卿史馆傅兵部济上郊园张靖、李章、傅尧俞,时判河阳祈雪济源庙作242
题龙潭寺244
谒济祠作244
登平崧阁右崧亭作245
游碧涟堂偶作寄致政司空相公富聊布所怀246
诗寄相州侍中韩魏公时判河阳,韩判相州,并为节使、司徒、侍中246
诗寄西都致政司空相公富247
诗寄答致政司空相公富249
知郡傅学士将赴彭门蒙贶佳什次韵奉答250
致政仲损张工部询及孟醖之味因寄数器副以小诗宗益251
文潞公诗校注卷四253
西都留守宣徽王祈谢嵩祠,往还敝庄,因成雅章为贶,谨次严韵时判河阳253
其一253
其二254
前朔宪孔嗣宗太傅过孟云:近於洛下结穷九老会,凡职事稍重、生事稍丰者不得与焉。其宴集之式率称其名,其事诚可嘉尚,其语多资嗢噱,因作小诗以纪之,亦以见河南士人有名教之乐简贪薄之风,辄录呈留守宣徽聊资解颐255
谢留守王宣徽寄花256
再和256
诗谢留守王宣徽远惠牡丹257
枋口作258
化成寺作唐裴相之山墅舍为寺259
过燕川渡259
盘谷作260
其一260
其二261
自济源回,及中道,得通守郎中诗,跂羡山水之游,以不得陪从为恨,因以诗答之通判李师锡261
司空相公特贶雅章俯光陋迹依韵和呈以答厚意262
初泛舟新池观子弟辈作诗因为此示之263
将赴大名奉寄西都留守王宣徽264
春旱既甚祷祈未应小园即事265
寄相州侍中韩魏公时留守北京266
题韩晋公村田歌舞图后267
题辋川图后268
即事偶书熙宁甲寅岁作269
昨夜饮散未眠,偶成拙颂录呈武功寺丞,若猶未弃无惜开示270
再答270
提举刘司封访别将赴滏阳辄成五十六言刘刘沇271
偶成小诗赠提举刘司封271
家园酴醿自京寄至奉送提举刘司封272
提举刘司封、监牧张职方咏酴醿诗皆以微文形於善谑,辄成累句聊用解纷272
其一272
其二273
招仲通司封府园避暑273
金宿楼望月呈仲通司封是夕与宾佐会饮后园275
其一275
其二275
诗赠提举窦侍郎舜卿275
舟中别后中夕无寐偶成四十言奉寄中辉大卿史聊致黯然之怀史照276
依韵谢运使陈虞部生日惠双鹤灵寿杖277
其一277
其二277
其三278
其四278
熙宁丙辰十一月二十八日安正堂喜雪278
雪霁金宿楼闲望偶作279
诗答郓州分司李待制许中春宠访师中280
谢假新舟赠运使陈金部知俭281
寒食游压沙寺雨中席上偶作282
其一282
其二282
机宜、职方见示三月十八日游船场见许公亭诗,追惟文靖公之旧迹,辄成四十言以继善声283
某伏覩运使金部运判秘丞运句赞善赠长老元师诗,一首举唱,三观圆成,叵测精微,但深赞叹辄不自揆,愿继善声,素昧宗乘,颇慙芜陋284
效唐杜牧之对酒绝句285
追和286
问石楠286
问栝287
书扇287
诗答致政范侍郎、致政内翰侍郎荣过郊居,少驻轩驭,兼留诗咏,俯贲丘樊,辄次元韵288
运判秘丞黄以某自大水后久无燕集声酒之乐贻书问念,继以佳章,辄依来韵和呈黄莗289
谢运使陈金部生日惠绣寿仙、香炉合依韵和二绝句290
其一290
其二291
龙图给事使还过魏,少留仙斾,道旧为乐,因及北史魏收之语作为雅章,辄敢寄声聊资一噱苏相颂292
路上舟中作初致政自京还洛293
行及白马寺捧留守相公康国韩公手翰,且云名园例惜好花以俟同赏,因成小诗294
其一294
其二295
留守相公康国宠召同赏花欢饮兼示雅章次韵295
文潞公诗校注卷五297
留守相公宠示东田集诗依韵和呈韩康公297
端午日招诸公於敝园为角黍之会,独尧夫不至,因成小诗奉呈,用资一笑范相尧夫,时为西台298
留守相公宠赐雅章召赴东楼真宰之会次韵和呈299
次韵留守相公同游龙门300
次韵留守相公佳雪应时302
次韵留守相公以罗门新渠并成喜而成咏303
知府学士尧夫远寄雅章曲念衰老,谨依高韵和呈,粗伸感佩之意范相303
和致政张徽大夫见贻之什304
送顺师赴积庆院寂照庵结夏偶成二颂305
其一305
其二306
送弥陀实师访积庆西堂顺老306
颂寄实师顺师307
余前此二纪保厘西郊,与判台李少师及洛社诸君游龙门饮伊上,有渔者献鳜鱼十数尾,因作羹鲙,坐客有思鲈之兴。余后守魏,累请休致,久而未遂,曾为忆鳜诗寄洛下诸贤。今年秋,累与诸君饮於东田池上苇间,鲙鱼炊香稻以佐酒,浩然有江湖之趣,因作是诗,并录忆鳜诗如左元丰中留守西京作308
嘉祐中,余尹河南,与少师李公明、龙图董巨源、集贤王伯初同游龙门,渔者得鳜鱼数十尾以助杯柈,饮兴皆欢。日月云迈,几二十年,感旧念游,作忆鳜诗,乃思鲈之比也。李柬之、董沔、王起,熙宁中北京作309
其一309
其二310
尧夫惠簟310
清明日玉津园赐宴即席元丰七年311
西归日琼林苑赐宴即席312
臣得请致政,赴阙谢恩,修觐礼成,回归西洛,感恩恋圣情激於中,谨成五言十二韵诗一首,斋沐缮写上进314
臣伏蒙圣恩今月二日就琼林苑特遣中使宠赐御诗,仰味圣言,恭披宸翰,曲推恩礼过奖,愚臣感愧之深,负荷弗克,辄课愚陋恭和圣制316
次韵留守相公韩康国光和运使度支陈诗317
送圆明大师归吴兴318
某再获谢事归老洛师,留守相公玉汝宠惠台什过形奖予,谨达来贶319
留守相公宠示喜雨雅章,曲有推借,谨抒鄙意上答320
留守相公玉汝叠惠雅章过形奖借第以老乏才思难以继声,辄以二十八言为谢321
余於洛城建春门内循城得池数百亩,其池乃唐之药园,因学徐勉作东田引水一支灌其中,岁月渐久,景物已老,乔木修竹森然,四合菱莲蒲芰于沼于沚,结茅构宇务实去华,野意山情颇以自适,故作是诗322
游东田八韵323
与之珍朝议慕容伯才秋日东田观鱼,掷饼水中,鱼食者众323
其一323
其二324
其三324
前日蒙留守相公玉汝延饮於中和新堂,仍别设氈幄,欲令羸老暂憩。翌日小娃已传其说,辄成小诗325
留守相公玉汝於中和堂之西偏,别设氈幄以待老夫中憩,尝以拙诗为谢,寻蒙答贶,仍改题所憩为醉眠庵,不任感戴,辄依高韵和呈326
留守相公玉汝宠示嘉篇,有棠阴旧游之句,过奖难当,辄敢和呈326
再和留守相公玉汝惠雅章327
再和留守相公继示雅章327
送留守相公康国韩公328
次韵致政中散荀龙宠惠雅章329
致政中散荀龙连惠三篇俯光衰老辄示依韵和呈,再鼓羸师,其气已竭,止希一览而弃之可也330
河阳寄留守相公尧夫331
次韵留守相公尧夫促令归洛331
谢留守相公尧夫惠书及诗意爱勤重331
其一331
其二332
题河阳太师堂二首333
其一333
其二334
游花市示之珍慕容334
题伊叟庵伊南积庆坟院北庵335
其一335
其二335
清明后同秦师端明会饮於李氏园池偶作曾孝宽336
贤大师以诸巨公画像见示,传神写照曲尽其妙,兼丐拙诗,辄成一首奉呈337
题郭熙画樵夫渡水扇338
经略大观文相公尧夫寄示东田别后一篇谨次元韵范时尹太原338
次韵留守相公玉汝以某赴东庄特赐佳篇339
贺经略太尉相公玉汝移镇太原340
其一340
其二341
其三342
其四342
忆东溪近得洛信云:东溪水涨,舟行颇駃343
某以端居多暇怀洛成诗,伏蒙运使兵部俯垂属和拙诗伸谢吴审丰344
运使兵部以某驰想林泉拙诗言志荐承属和,曲有褒嘉,今复致谢345
运使兵部见采拙诗,四沐继和,唱者已竭而答者无穷,内省小巫敢当大敌,既难收合馀烬愿为城下之盟346
元师迁化,其徒得舍利,供於天缽,因作四十言赞叹,既而得殿省苏承诗,又增十字347
令弟坚官满归京,偶成四十言代书寄判武学顾学士,略资一噱348
蒙惠咸阳水梨极佳快陶隐居谓梨为快果,太原凤栖梨少许纳上,非报也,欲校其味耳吕大忠运使惠349
承答诗披览叹服无已,今复和呈资一噱而已350
承惠梨栗,前诗止及梨,今并及之,荒词喧黯,又增战栗351
承惠鳜白鱼蛤蜊,仍以佳章见示,并探珍感,辄依来韵奉和,且申致谢之意河北运使郭民宪考功惠352
其一352
其二352
偶书答岐守吴卿几复北京作353
东溪奉送景仁内翰归东都三首353
其一353
其二354
其三354
颂送天缽长老若冲北京作355
五老会诗元丰三年九月,范镇内翰、张宗益工部、张问谏议、史炤大卿356
耆老会诗富公第一,大师第二,共十二人357
再酬富公一绝359
次韵秦帅经略吕通议过洛少留359
家园花开与陈大师饮茶同赏呈刘伯寿楚正叔张昌言360
近以洛花寄献斋阁,蒙赐诗五绝褒借,今辄成五篇以答来贶寄酬洛阳曾端明孝宽361
其一361
其二362
其三362
其四363
其五363
近闻有真率会呈提举端明司马363
提举端明宠示三月三十日雨中书怀,包含广博,义味精深,词高韵险,宜其寡和,辄次元韵365
奉陪伯温中散程伯康朝议司马君从大夫席於所居小园作同甲会368
子山朝奉倅汝阴过洛访别求诗陈安寿369
留守相公和提举端明作三寿公字韵诗辄继前韵371
右纪留守相公韩康公372
右自述并谢留守相公373
右景仁内翰374
右君实端明375
承伯寿大蓬惠书寄大小缽囊花并语及敝居松下石上之饮,因成二小诗375
其一375
其二375
次韵留守相公洛中金橘376
北都留守相公韩以某顷守魏都粗修斋舍特加标牓,仍示雅章,谨依高韵377
赠国信毕少卿仲衍,前作北京佥判北京作378
答庞相,家园虽陋,春物向荣,日冀相车时枉游览,未蒙宠降,承贶佳章,谨次严韵379
题龙门奉先寺兴禅师房元丰三年十月,时自判北京移西京,十月赴积庆坟回作380
偶书扇面381
文潞公诗校注卷六382
慈圣皇太后挽词382
其一382
其二383
其三383
英宗皇帝挽词384
其一384
其二385
其三386
濮安懿王夫人挽词387
其一387
其二388
神宗皇帝挽词389
其一389
其二390
其三391
其四391
宣仁圣烈皇太后挽词393
其一393
其二394
故相国元宪宋公挽词395
其一395
其二396
其三396
故宣徽惠穆吕公挽词二首公弼397
其一397
其二398
故尚书懿敏王公挽词二首素399
其一399
其二400
尚书令魏国忠宪韩公挽词三首401
其一401
其二402
其三403
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公亮四首403
其一403
其二405
其三405
其四406
王太师挽词珪二首407
其一407
其二409
司马温公挽词四首409
其一410
其二410
其三411
其四412
司马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词三首412
其一412
其二413
其三413
中书侍郎傅公挽词尧俞三首414
其一414
其二415
其三415
致政仲损工部哀调二首416
其一416
其二417
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418
其一418
其二419
其三420
其四421
其五421
故开府太师王公挽词君贶太子太师422
其一422
其二423
其三424
其四424
楚正议建中挽词三章元祐五年九月425
其一425
其二425
其三426
文潞公诗校注卷七(别集外辑录)427
赠谯秘丞427
题睢阳五老图428
送时郎中429
盘谷433
溴泉434
珍珠泉435
灵都宫436
拔剑泉437
平阳洞438
双泉438
初知榆次县题新衙鼓上439
枇杷诗440
题画诗440
思凤亭441
附录一443
文潞公年谱(简编)443
附录二484
《宋史》列传第七十二:文彦博传484
《东都事略》列传第五十:文彦博传489
主要引用书目497
后记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