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教程
  • 张好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ISBN:780183814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

三、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4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5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方法和学习意义6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6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6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8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10

第一节 商品10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0

二、商品的二因素12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3

四、商品的价值量15

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6

第二节 货币18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8

二、货币的职能21

第三节 价值规律24

一、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24

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25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25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2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27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27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2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9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29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31

一、剩余价值率32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32

三、资本的本质32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3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4

四、劳动力条件的变化和剥削形式的变化35

五、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36

六、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36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37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37

二、工资的形式39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以及工资的国民差异4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42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42

一、一般再生产42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42

四、资本积累44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4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后果46

一、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提高的趋势46

二、相对过剩人口形成48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50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51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51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52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53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54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54

一、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54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56

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57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57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57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59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影响因素60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61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62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62

二、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63

三、研究的前提条件63

四、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64

五、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66

六、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先增长68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69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69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71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72

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73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76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76

一、利润和利润率76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78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80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81

一、商业资本及其作用81

二、商业利润及其来源82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84

一、借贷资本84

二、借贷利息85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86

四、股份公司和股票87

五、虚拟资本89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89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本质89

二、级差地租90

三、绝对地租92

四、垄断地租和土地价格93

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在当代的发展95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95

第一节 私人资本的国内垄断95

二、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98

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100

四、垄断和竞争101

第二节 私人资本的国际垄断102

一、资本输出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102

二、国际垄断形成以及在经济上分割世界104

三、帝国主义从领土上瓜分世界,并把世界分割完毕105

四、国际垄断的发展107

五、经济一体化108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09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109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11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和实质113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117

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途径120

一、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必然性12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初期发展120

三、社会主义初期发展的曲折性1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12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12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根本任务127

一、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12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12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129

第一节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12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129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130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131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131

二、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132

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134

一、个体经济134

二、私营经济135

三、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135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实质137

第一节 公有制生产中的劳动及关系137

一、社会主义现阶段劳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137

二、现阶段影响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因素138

三、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138

一、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1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139

二、现阶段商品生产的特点及作用14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140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140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141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4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机制143

第一节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143

一、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143

二、社会主义生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内容和要求143

三、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实现形式144

第二节 价值规律145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特点和条件145

二、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计划调节146

三、价格——实现价值规律要求的主要手段147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148

二、税收的性质和作用148

第三节 税收148

三、税种和税率14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企业1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概述150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与特征150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151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151

四、增强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152

二、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历程153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153

一、国有企业原有管理体制的弊端153

三、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4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155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55

二、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156

三、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157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15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流通1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158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159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制改革1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160

一、货币形态和流通中所需货币量160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160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161

第三节 社会主义资金融通162

一、社会主义信用162

二、社会主义利息和利率162

三、我国的银行体系163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64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164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164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64

三、市场经济的作用及局限性165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构成和作用1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66

二、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167

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1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9

一、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69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7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71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173

第一节 经济增长173

一、经济增长因素173

二、经济增长速度174

三、经济增长方式175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176

二、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176

第二节 产业结构176

三、劳动、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177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178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178

二、科教兴国战略178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17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181

一、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181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181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82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185

一、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18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186

三、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87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88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189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189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190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191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193

第一节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193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涵义193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193

三、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可能性194

第二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195

一、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195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195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196

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则、手段和政策197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则197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198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199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1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201

第一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201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202

三、只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才能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203

第二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203

一、对外贸易203

二、引进先进技术和技术出口204

三、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204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205

五、发展国际旅游业205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206

一、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的形成及特点206

二、经济特区206

三、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207

四、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地区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