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急诊急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急诊急救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30533061.jpg)
- 周继如主编;黄红光,周菁副主编;丁有才,尹芝兰,田垣,关贤颂,李芊,刘伟,阳国钧,张安辉,张雪莹,陈代平,罗为民,钱勇,黄飞宇,谢明,曾亚,瞿勇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5377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113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1141页
- 主题词:急诊;急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急诊急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急诊急救学总论3
第一章 急诊急救学概述3
第一节 急诊急救学的概念3
第二节 急诊急救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3
第三节 急诊急救的主要任务和急诊急救医疗的基本特点5
第四节 急诊急救学的发展简史7
第五节 急诊急救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9
第二章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基本任务11
第一节 院前急救12
第二节 医院急诊科18
第三节 重症监护病房23
第三章 目前我国几种急救医疗服务模式的特点与评价29
第一节 独立急救模式29
第二节 行政急救模式29
第四节 依托急救模式30
第五节 指定急救模式30
第三节 院前急救模式30
第六节 自由急救模式31
第一节 预检分诊系统的定义、目的及对急救工作的意义32
第二节 预检分诊的模式32
第四章 预检分诊系统32
第三节 预检分诊方法33
第四节 预检分诊系统对急救工作的影响及对医护人员的要求45
第五章 危急重病的评分系统及对死亡的鉴别与判断46
第一节 危急重病评分的临床意义46
第二节 APACHE评分系统47
第三节 危急重病的特异性评分58
第四节 生命死亡的经过、分期62
第六章 急救医疗中心(站)的建设与管理71
第一节 急救医疗中心(站)的性质和任务71
第二篇 急诊急救机构的建设与管理71
第二节 急救医疗中心(站)的设置原则和要求72
第三节 院前急救标识73
第四节 急救医疗中心(站)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75
第五节 急救医疗中心(站)医疗设备和药品配备要求77
第六节 院前现场急救医疗的基本要求80
第七节 院前急救统计与信息管理82
第八节 院前急救事故的预防和处理84
第九节 灾难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预案85
第十节 急救车辆的配备、分类基本标准和技术性能要求87
第十一节 医疗急救通讯系统的基本要求90
第十二节 急救运行流程92
第十三节 急救医疗中心(站)的人员培训94
第十四节 急救医疗中心(站)的科研95
第十五节 急救医疗中心(站)的院前急救病历和急救文书书写规范与管理96
第十六节 急救医疗中心(站)的考核与评价98
第七章 医院急诊科及ICU病房管理及技能要求109
第一节 危急重症病情的监测要点109
第二节 急诊科和ICU病房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要求128
第三节 急诊科和ICU病房的工作人员职责134
第四节 急诊科和ICU病房的制度管理138
第五节 急诊(留观)病历、重症监测病历书写规范要求143
第六节 急诊科和ICU病房的考核与评价149
第八章 危急重病常见症状、体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思维程序155
第一节 症状体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程序155
第三篇 危急重病的救治措施与诊疗规程155
第二节 症状体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思维方法157
第三节 症状体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和诊断思维中应注意的问题159
第四节 发热161
第五节 头痛165
第六节 水肿167
第七节 咳嗽咳痰168
第八节 咯血169
第九节 呼吸困难175
第十节 胸痛178
第十一节 紫绀181
第十二节 腹痛183
第十三节 恶心与呕吐186
第十四节 呕血与便血189
第十五节 腹泻191
第十六节 腹水194
第十七节 黄疸195
第十八节 血尿197
第十九节 眩晕201
第二十节 昏迷203
第二十一节 晕厥205
第二十二节 抽搐207
第二十三节 惊厥208
第二十四节 瘫痪209
第二十五节 共济失调211
第九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213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13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215
第三节 国际标准化心肺复苏法的分期及抢救程序215
第四节 Ⅰ期复苏——基础生命维护(BLS)217
第五节 Ⅱ期复苏——高级生命维护(ALS)223
第六节 Ⅲ期复苏——复苏后期的生命维护233
第七节 脑复苏与脑水肿的处理234
第八节 复苏后再灌注损伤的治疗235
第九节 心搏骤停病人急救的注意事项236
第十章 休克240
第一节 感染性休克240
第二节 心源性休克243
第三节 失血性休克247
第四节 过敏性休克248
第五节 创伤性休克250
第十一章 呼吸内科危急重病254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54
第二节 重症肺炎257
第三节 重症支气管哮喘259
第四节 难治性气胸262
第五节 恶性胸腔积液264
第六节 低氧血症265
第七节 呼吸衰竭267
第八节 肺栓塞269
第九节 肺脓肿272
第十节 大咯血274
第十二章 心血管内科危急重病277
第一节 心力衰竭277
第二节 高血压危象280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283
第四节 重症心肌炎289
第五节 急性心包炎290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294
第七节 危重型心律失常297
第八节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300
第九节 急性风湿热303
第十三章 消化内科危急重病307
第一节 急性胃炎307
第二节 急性胃扩张308
第三节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309
第四节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11
第五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13
第六节 下消化道出血316
第七节 肝性脑病319
第八节 肝肾综合征323
第九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325
第十四章 肾内科危急重病329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329
第二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32
第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333
第四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336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341
第六节 急性肾盂肾炎343
第七节 泌尿系结石345
第八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347
第九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49
第十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0
第十一节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351
第十二节 急性白血病352
第十三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356
第十四节 血友病357
第十五节 急性溶血危象359
第十六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61
第十五章 内分泌与代谢性危急重病363
第一节 甲状腺危象363
第二节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危象364
第三节 低血钾危象365
第四节 重症高钾血症367
第五节 高钙危象367
第六节 低血钙危象368
第七节 垂体危象368
第八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369
第九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70
第十节 非酮症高渗性高血糖综合征374
第十一节 黏液性水肿昏迷377
第十二节 低血糖症379
第十六章 神经内科危急重病383
第一节 血管性头痛383
第二节 颅内高压性头痛384
第三节 三叉神经痛386
第四节 内耳眩晕病388
第五节 急性脊髓炎389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危象392
第七节 癫痫发作394
第八节 高血压脑病399
第九节 脑出血401
第十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405
第十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08
第十二节 脑血栓形成410
第十三节 脑栓塞415
第十七章 传染科危急重病418
第一节 鼠疫418
第二节 霍乱419
第三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421
第四节 艾滋病425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427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432
第七节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434
第八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435
第九节 狂犬病439
第十节 炭疽441
第十一节 急性细菌性痢疾442
第十二节 伤寒和副伤寒444
第十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47
第十四节 布氏杆菌病450
第十五节 梅毒452
第十六节 血吸虫病454
第十七节 疟疾456
第十八节 流行性斑疹伤寒460
第十九节 百日咳461
第二十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62
第二十一节 流行性感冒463
第二十二节 麻疹465
第二十三节 钩端螺旋体病466
第二十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469
第二十五节 麻风472
第二十六节 风疹474
第二十七节 白喉475
第二十八节 猩红热478
第十八章 普通外科危急重病480
第一节 烧伤480
第二节 颈部损伤483
第三节 急性腹膜炎487
第四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89
第五节 急性胃扭转490
第六节 幽门梗阻491
第七节 肠梗阻492
第八节 绞窄性腹外疝494
第九节 肠扭转494
第十节 肠套叠496
第十一节 创伤性小肠损伤496
第十二节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97
第十三节 创伤性结肠损伤499
第十四节 直肠肛管损伤500
第十五节 急性阑尾炎501
第十六节 肝脏损伤502
第十七节 肝癌破裂出血504
第十八节 肝血管瘤破裂506
第十九节 急性胆囊炎507
第二十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10
第二十一节 胆道出血511
第二十二节 肝外胆管损伤513
第二十三节 急性胰腺炎514
第二十四节 胰腺损伤518
第二十五节 脾破裂519
第二十六节 脾扭转521
第一节 颅骨骨折522
第十九章 神经外科危急重病522
第二节 脑震荡524
第三节 脑挫裂伤525
第四节 外伤性颅内血肿527
第五节 开放性颅脑损伤530
第六节 复合性颅脑损伤532
第七节 脊髓损伤537
第八节 脑动静脉畸形539
第九节 颅内肿瘤性出血541
第一节 骨折与脱拉542
第二十章 骨科危急重病542
第二节 四肢骨折546
第三节 脊柱脊髓损伤557
第四节 骨盆骨折561
第六节 创伤性气胸564
第五节 肋骨骨折564
第七节 创伤性血胸565
第八节 穿透性心脏损伤566
第九节 非穿透性心脏损伤567
第十节 胸主动脉损伤568
第十二节 四肢血管损伤569
第十一节 腔静脉损伤569
第十三节 四肢动脉栓塞571
第一节 肾损伤572
第二十一章 泌尿外科危急重病572
第二节 尿道损伤573
第三节 肾绞痛574
第四节 急性尿潴留576
第五节 睾丸扭转577
第七节 包皮嵌顿578
第六节 阴茎异常勃起578
第一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80
第二十二章 儿科危急重症580
第二节 新生儿惊厥584
第三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87
第四节 新生儿肺出血591
第五节 新生儿破伤风593
第六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膜炎595
第七节 新生儿溶血病597
第八节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600
第九节 溶血尿毒综合征604
第十节 脑功能衰竭607
第十一节 婴儿猝死综合征609
第十二节 婴儿捂热综合征611
第十三节 瑞氏综合征612
第一节 异位妊娠615
第二十三章 妇产科危急重病615
第二节 流产616
第三节 滋养细胞疾病618
第五节 前置胎盘622
第四节 妊娠剧吐622
第六节 胎盘早剥625
第七节 前置血管627
第八节 胎膜早破628
第九节 脐带脱垂630
第十节 羊水栓塞631
第十一节 胎儿窘迫636
第十二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39
第十三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644
第十四节 异常分娩648
第十五节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652
第十六节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653
第十七节 妊娠合并性病654
第十八节 产后出血656
第十九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59
第二十节 女性生殖器损伤661
第二十二节 子宫破裂663
第二十一节 宫颈糜烂与宫颈息肉出血663
第二十三节 急性附件扭转665
第二十四节 生殖器肿瘤出血666
第二十五节 急性盆腔炎669
第一节 强暴行为671
第二十四章 精神科危急重病671
第二节 癔症674
第三节 器质性脑综合征675
第四节 酒精中毒676
第五节 急性妄想状态677
第六节 急性幻觉状态679
第八节 服毒681
第七节 自缢681
第九节 吞食异物682
第十节 自杀自伤683
第十一节 谵妄状态686
第十二节 精神运动性兴奋状态687
第十三节 毒品依赖反应688
第十四节 心理危机状态689
第十五节 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副反应症状693
第一节 眼部钝挫伤695
第二十五 章眼科常见急症695
第二节 爆炸性眼眶骨折700
第四节 眼球破裂伤702
第三节 眼球穿通伤702
第五节 眼部异物703
第六节 眼部化学灼伤704
第九节 交感性眼炎705
第八节 电光性眼炎705
第七节 眼部热烧伤705
第十节 眼部辐射性损伤706
第十二节 视网膜动脉栓塞707
第十一节 急性感染性眼内炎707
第十三节 急性青光眼708
第十四节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709
第十六节 细菌性溃疡性角膜炎710
第十五节 急性病毒性结膜炎710
第十八节 急性视乳头炎711
第十七节 急性球后视神经炎711
第二十节 急性眼眶蜂窝组织炎712
第十九节 急性海绵窦栓塞静脉炎712
第二十二节 玻璃体出血713
第二十一节 表层巩膜炎713
第二十三节 急性视网膜坏死714
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715
第二十六章 耳鼻喉科急症715
第二节 过敏性鼻炎716
第三节 鼻出血718
第四节 急性化脓性鼻窦炎721
第五节 急性喉炎722
第六节 急性扁桃体炎723
第七节 喉阻塞725
第八节 气管、支气管异物727
第九节 食管异物728
第十节 喉外伤729
第一节 牙龈出血731
第二十七章 口腔科急症731
第三节 急性牙髓炎732
第二节 冠周炎732
第五节 疱疹性口炎733
第四节 急性根尖周炎733
第六节 急性坏死性龈口炎734
第八节 上颌骨骨折735
第七节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735
第九节 下颌骨骨折736
第十节 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738
第一节 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739
第二十八章 皮肤科急症739
第二节 全身性过敏反应综合征740
第三节 多形红斑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741
第四节 水痘-带状疱疹743
第五节 隐翅虫皮炎747
第一节 中暑748
第二十九章 物理化学因素所致危急重病与急性中毒748
第二节 淹溺749
第三节 触电751
第四节 冻僵752
第五节 减压病753
第六节 高原病754
第七节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756
第九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中毒759
第八节 急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759
第十节 杀虫脒中毒760
第十一节 有机氯农药中毒761
第十二节 百草枯中毒762
第十三节 敌鼠中毒764
第十四节 毒鼠强中毒765
第十五节 氟乙酰胺中毒766
第十六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767
第十七节 铅中毒768
第十八节 汞中毒771
第十九节 急性砷中毒772
第二十节 急性氰化物中毒774
第二十一节 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775
第二十二节 三环类抗抑郁药急性中毒777
第二十三节 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777
第二十四节 河豚毒素中毒779
第二十五节 毒蕈中毒780
第二十六节 亚硝酸盐中毒782
第二十七节 硫化氢中毒783
第二十八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784
第二十九节 抗胆碱类药物中毒785
第三十节水 杨酸类药物中毒786
第三十一节 苯中毒787
第三十二节 汽油中毒788
第三十三节 甲醇中毒789
第三十四节 氯气中毒791
第三十五节 氨中毒792
第三十六节 发芽马铃薯中毒793
第三十七节 蜈蚣咬伤794
第三十八节 蟾蜍中毒795
第三十九节 毒蛇咬伤796
第三十章 交通事故的现场救援803
第一节 公路交通事故的成灾特点及现场救援803
第四篇 突发灾难的现场救护803
第二节 海难事故救援810
第三节 铁路交通事故的成灾特点及现场救援813
第四节 空难事故的成灾特点及现场救援818
第三十一章 洪涝水灾的现场救护824
第一节 洪涝水灾的成灾特点与危害824
第二节 洪涝水灾对人体的伤害及特点828
第三节 洪涝水灾的现场救护831
第四节 淹溺的急救835
第五节 洪涝水灾后的卫生防疫838
第三十二章 气象灾害的现场救护842
第一节 台风、飓风、龙卷风成灾特点及危害842
第二节 台风、飓风发生后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844
第三节 冰雹的主要危害及救援措施847
第四节 雾灾的主要危害及救援措施849
第五节 干旱的主要危害及救援措施851
第六节 雷击对人体的伤害及现场急救853
第三十三章 火灾的现场救护861
第一节 常见的火灾原因861
第二节 火灾的扑救862
第三节 火灾中人员的疏散与逃生863
第四节 烧伤现场救援868
第五节 烧伤严重程度的评估及后送869
第六节 吸入性损伤的防治872
第七节 烧伤休克的防治876
第八节 烧伤感染的防治880
第三十四章 矿井事故的现场救护884
第一节 煤和瓦斯突出的成灾特点及现场救护884
第二节 矿井火灾突出的成灾特点及现场救护888
第三节 矿井水灾突出的成灾特点及现场救护891
第四节 矿山冒顶突出的成灾特点及现场救护893
第三十五章 毒气泄漏及现场急救897
第一节 刺激性气体中毒救护897
第二节 一氧化碳中毒救护899
第三节 急性硫化氢中毒901
第四节 氯气中毒903
第五节 氨中毒906
第三十六章 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护909
第一节 地震灾害的成灾特点及严重危害909
第二节 地震灾害的医学救援预案及应急反应911
第三节 地震造成的主要伤害、受伤类型及特点914
第四节 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护916
第五节 伤员转运及注意事项923
第六节 地震后的卫生防病926
第七节 海啸的现场救护932
第一节 现代战争的特点935
第二节 战伤救护特点与原则935
第三十七章 战时救护935
第三节 火器伤的防护与救护938
第四节 化学武器损伤的救护946
第五节 生物武器损伤的救护954
第一节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961
第三十八章 院前急救护理961
第二节 院前急救对护士的基本要求961
第五篇 危急重病患者急诊急救的护理及常用救治诊疗技术961
第三节 院前急救的护理程序963
第四节 院前急救常规护理措施969
第三十九章 医院急诊科护理974
第一节 医院急诊护理的基本原则974
第二节 医院急诊科对护士的基本要求975
第三节 医院急诊科护士的主要任务和职责975
第四节 对各种伤病员的常规护理措施978
第五节 留诊观察病人的常规护理措施982
第四十章 ICU病房的护理990
第一节 ICU病房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990
第二节 ICU病房护士的主要任务和职责991
第三节 ICU病房病人的常规护理措施992
第四节 针对危急重病患者的特殊心理状态的特殊护理对策993
第五节 人工气管的护理与管理995
第六节 有创动脉与静脉导管的护理与管理998
第七节 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与管理1001
第八节 急救输血护理与管理1002
第九节 急救输液护理与管理1004
第十节 急救输氧护理与管理1005
第十一节 腹部常规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的护理与管理1006
第十二节 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与管理1006
第十三节 脑室引流的护理与管理1007
第四十一章 常见危急重症抢救的护理配合与管理1009
第一节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1009
第二节 休克1012
第三节 昏迷1013
第四节 急性心肌梗死1013
第五节 急性心力衰竭1015
第六节 脑溢血1015
第七节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1016
第八节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1017
第九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1018
第十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1019
第十一节 急性脑功能衰竭1020
第十二节 肝肾综合征1022
第十三节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1022
第十四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24
第十五节 外科大型手术后危重患者的护理配合与管理1024
第四十二章 危急重症救治诊疗技术1027
第一节 皮内试验法1027
第二节 青霉素皮内试验法1027
第三节 链霉素皮内试验1028
第四节 皮下注射法1029
第五节 肌内注射法1029
第六节 静脉注射法与静脉输液法1030
第七节 股静脉穿刺术1031
第八节 颈内静脉穿刺术1032
第九节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1033
第十节 股动脉穿刺术1034
第十一节 静脉切开术1035
第十三节 中心静脉压测定法1036
第十二节 动脉穿刺、插管术1036
第十四节 洗胃术1039
第十五节 灌肠术1040
第十六节 鼻饲术1042
第十七节 三腔二囊管食管及胃底压迫止血术1043
第十八节 气管插管术1044
第十九节 气管切开术1045
第二十节 导尿术1048
第二十一节 胸腔穿刺术1049
第二十二节 胸腔闭式引流术1051
第二十三节 心包穿刺术1052
第二十四节 腹腔穿刺术1052
第二十五节 肝脏穿刺术1054
第二十六节 腰椎穿刺木1055
第二十七节 骨髓穿刺术1057
第二十八节 脑脊液动力学检查1058
第二十九 节侧脑室穿刺术1059
第三十节 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1060
第三十一节 冠状动脉内溶栓术1061
第三十二节 呼吸道咯血介入栓塞术1062
第三十三节 消化道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术1064
第三十四节 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医疗急诊中的应用1065
第三十五节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1067
第三十六节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1069
第三十七节 膀胱穿刺术1071
第三十八节 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术1071
第三十九节 关节腔穿刺及切开引流术1072
第四十节 止血带应用技术1073
第四十一节 骨折小夹板固定技术1075
第四十二节 骨折石膏绷带固定技术1076
第四十三节 输氧疗法1078
第四十四节 输血疗法1080
第四十五节 呼吸机使用技术1082
第四十六节 心脏除颤器应用技术1087
第四十七节 高压氧疗法1089
第四十八节 营养支持疗法1092
第四十九节 血液净化疗法1095
第五十节 封闭疗法1105
参考文献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