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生态学
  • 姜汉侨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775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植物生态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3

1 生态学的学科范畴3

1.1 人与自然3

1.2 生态学的定义3

第一部分 导论3

2 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5

2.1 植物与环境5

2.2 种群与群落5

3 植物生态学发展简史6

3.1 植物生态学的历史前期6

3.2 植物生态学的建立7

3.3 植物生态学的新进展8

思考题9

推荐读物9

1.1 地球的物理环境圈层11

第二章 植物的生存环境11

1 生物圈11

1.2 生物圈12

2 环境因子的分类15

3 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16

3.1 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16

3.2 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16

4 环境的尺度18

4.1 环境的尺度和植物的层次18

4.2 空间和时间尺度18

思考题19

推荐读物19

第三章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0

1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20

1.1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20

1.2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功能成分之间的协同关系22

2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功能23

2.1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23

2.2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4

2.3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5

2.4 植物对生态环境的改良与调节26

3 初级生产30

3.1 初级生产力的概念31

3.2 影响初级生产的主要因素32

3.3 初级生产力的分布41

4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平衡42

4.1 植物在生态平衡中的基础地位42

4.2 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43

5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44

5.1 资源保障44

5.2 环境支持45

思考题46

推荐读物46

第二部分 植物群落生态49

第四章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49

1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49

1.1 植物种类数量49

1.2 种类成分的分析50

2 群落结构的分析特征51

2.1 多度51

2.2 密度52

2.3 盖度53

2.4 频度54

2.5 体积和重量56

2.6 优势度与重要值56

2.7 种的结合58

3.1 种的存在度和恒有度59

3 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59

3.2 确限度60

3.3 群落系数61

4 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63

4.1 群落的垂直结构(成层性)63

4.2 群落的水平结构66

5 群落的外貌和季相67

5.1 群落的层片结构(生活型组成)67

5.2 周期性和群落的季相70

5.3 群落的波动72

思考题72

推荐读物72

第五章 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73

1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73

1.1 植物群落形成的一般作用73

1.2 植物群落形成的过程76

1.3 植物群落发育的时期77

2 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78

2.1 旱生演替系列78

2.2 水生演替系列80

2.3 演替的进展和逆行82

3 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83

3.1 次生演替的一般类型83

3.2 次生演替的规律及应用85

4 演替顶极理论88

思考题90

推荐读物91

第六章 植被分类及主要类型92

1 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92

1.1 群落外貌的途径93

1.2 植物区系的途径93

1.3 优势度的途径94

1.5 演替的途径95

1.4 环境的途径95

1.6 排序的途径96

1.7 生态系统的途径97

2 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标准98

3 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99

3.1 常雨木本群落100

3.2 雨绿木本群落103

3.3 照叶木本群落104

3.4 硬叶木本群落106

3.5 夏绿木本群落107

3.6 针叶木本群落108

3.7 雨绿干燥草本群落109

3.8 夏绿干燥草本群落110

3.9 中生草本群落111

3.11 水生草本群落112

3.10 湿生草本群落112

3.12 干荒漠群落113

3.13 冻荒漠群落114

思考题114

推荐读物114

第七章 植被及植物群落的分布115

1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115

1.1 纬度地带性115

1.2 经度地带性115

1.3 植被在“理想大陆”上的分布图式117

1.4 中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118

2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118

2.1 植被分布的垂直带118

2.2 植被垂直带与水平带119

3 地带性植被的过渡类型121

3.1 纬度地带性植被的过渡带121

2.3 经度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影响121

3.2 经度地带性植被的过渡带122

4 区域植物群落的分布122

4.1 区域植物群落的调查122

4.2 区域内群落类型的多样性122

4.3 地形对群落分布的影响123

5 植被制图126

5.1 植被图的种类126

5.2 植被制图的基本要求127

5.3 植被制图的步骤128

5.4 3S技术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128

6 植被区划132

6.1 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132

6.2 中国植被分区的单位和系统132

6.3 植被区划成果的应用135

思考题136

推荐读物136

第三部分 植物种群生态139

第八章 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139

1 种群概念和植物种群的特点139

1.1 种群概念139

1.2 种群的特征140

1.3 植物种群的特性140

2 种群的分布144

2.1 种群的空间分布144

2.2 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格局145

2.3 异质种群(Meta-种群)150

3 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150

3.1 植物种群的取样分析151

3.2 种群的数量和密度151

3.3 种群的年龄结构153

3.4 植物的构件种群155

思考题156

推荐读物156

第九章 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157

1 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157

1.1 生命表及其编制157

1.2 Leslie矩阵159

1.3 存活曲线161

1.4 种群增长模型162

1.5 植物构件增长与个体增长164

2 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164

2.1 生殖生态学特征165

2.2 种群生活周期167

2.3 干扰与灾变170

3 植物种群调节170

3.1 密度制约171

3.2 非密度制约174

3.3 无性系生长176

思考题176

推荐读物176

第十章 植物种群的质量与种间关系178

1 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178

1.1 植物种群遗传结构概述178

1.2 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181

2 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184

2.1 Castle-Hardy-Weinberg定理184

2.2 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85

3 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188

3.1 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188

3.2 种群生态分化的成因与遗传来源189

3.3 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物种形成190

4.1 种群数量与质量的关系193

4 种群的数量与质量变化193

4.2 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灵活度194

4.3 过度利用与物种灭绝195

5 植物种群生态分化中形成的种间关系196

5.1 竞争196

5.2 他感化学作用199

5.3 单惠共生201

5.4 互利共生202

5.5 寄生植物206

5.6 植物与食草者206

5.7 食虫植物209

思考题209

推荐读物210

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213

1.1 生态适应的概念213

第十一章 植物的生态适应213

第四部分 植物个体生态213

1.2 环境与植物的适应性214

2 植物的生活史格局217

2.1 资源配置217

2.2 生活史格局的类型224

3 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与进化227

3.1 植物对极端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进化227

3.2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与进化229

4 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230

4.1 植物的生态型231

4.2 植物的生活型235

思考题238

推荐读物238

1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240

1.1 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240

第十二章 植物与自然生态因子的关系240

1.2 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246

1.3 光合作用的不同碳代谢途径对环境的适应250

2 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251

2.1 温度的生态作用251

2.2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257

3 植物与水的生态关系260

3.1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260

3.2 植物对水因子的生态适应262

3.3 以水分为主导因子的生态类型265

3.4 植物对极端水分条件的适应267

4 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269

4.1 土壤的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270

4.2 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275

思考题280

推荐读物280

1 人类优化植物生存环境,扩大植物分布281

第十三章 植物与人类活动的生态关系281

1.1 植物的引种282

1.2 植物引种的基本原则283

2 环境污染与植物的生态关系283

2.1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283

2.2 利用植物防治环境污染285

3 植物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287

3.1 生物入侵的概念287

3.2 植物生物入侵带来的生态问题288

4 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及生态风险291

4.1 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影响291

4.2 转基因植物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293

思考题294

推荐读物295

主要参考文献296

索引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