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四编 第23册 清初苏州昆腔曲律研究 以《寒》《广》二谱与传奇作品为论述范畴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四编 第23册 清初苏州昆腔曲律研究 以《寒》《广》二谱与传奇作品为论述范畴 上
  • 曾永义主编;李佳莲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772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5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四编 第23册 清初苏州昆腔曲律研究 以《寒》《广》二谱与传奇作品为论述范畴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绪论1

一、研究论题之定义与内容1

二、研究动机与范畴5

三、研究步骤与方法10

第壹章 清初苏州戏曲腔调剧种及南曲谱代表《寒山堂曲谱》13

小引13

第一节 清初苏州昆山腔之发展——终以昆腔为正音13

一、昆腔之流派分化14

二、昆腔的发展——新声唱法18

三、昆曲的古调——魏良辅嫡传21

第二节 清初苏州其他戏曲腔调剧种考察22

一、衚衕歌童弋阳腔22

二、千门万户弹弦索25

三、繁音激楚唱西调28

四、其他:越调(海盐腔、馀姚腔)与花鼓30

第三节 《寒山堂曲谱》之前身——《南词便览》、《元词备考》、《词格备考》34

一、学界聚讼已久的板本问题35

二、散佚泰半的《南词便览》与《元词备考》37

三、尚属完整的《词格备考》39

第四节 《寒山堂曲谱》之板本先后41

一、十五卷残本——《寒山曲谱》42

二、五卷残本——《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43

三、《寒山堂曲谱》於后代流传——《寒山堂曲谱》综合本54

第五节 张大复《寒山堂曲谱》之意义与价值57

一、梳理张大复编谱之三个阶段57

二、探索张大复思想转变之脈络58

三、定位《寒山堂曲谱》之意义与价值60

小结62

第贰章 从《寒山堂曲谱》观察清初苏州昆腔曲律之发展与变化65

小引65

第一节 《寒山堂曲谱》与以往众曲谱之体例比较65

一、关於曲牌格式的标注方式66

二、关於所收曲牌的类别72

三、关於犯调以及联套74

四、关於宫调之归属与合并75

第二节 部分曲牌之格式日趋松散78

一、字数、句数、句式79

二、平仄、韵协、对偶82

三、综合多项因素者84

第三节 曲牌类别与划分产生混移87

一、曲子归属不同曲牌87

二、犯调划分产生游移91

三、南北曲界线产生混淆93

第四节 宫调归属与统辖已然模糊95

一、张谱归属与众谱殊异96

二、某曲游离辗转於各宫调97

三、自张谱始归属宫调者98

小结 清初苏州昆腔曲律发展变化之方向——演唱实际的日渐重视100

第参章 从 《北词广正谱》观察清初苏州北曲之发展与变化103

小引103

第一节 李玉《北词广正谱》之体例与意义103

一、《北词广正谱》的编者与卷首103

二、《北词广正谱》的正文与附录106

三、《北词广正谱》的曲学意义108

第二节 北曲格式变化诸因素在谱中的反映(上)111

一、衬字、增字112

二、增句118

第三节 北曲格式变化诸因素在谱中的反映(下)123

一、夹白、减字、减句123

二、平仄、韵协、对偶128

第四节 曲谱所见清初北曲联套规律134

一、「套数分题」所列与元代套式相较135

二、曲段与只曲所组成之联套单位140

三、煞曲与尾声144

小结:清初苏州北曲发展变化之方向150

一、尤重审音度律之曲学层面151

二、北曲内在规律已渺不可知153

三、北曲昆山水磨调化154

下册157

第肆章 从苏州剧作家传奇作品探讨清初昆曲联套规律157

小引157

第一节 各类型主套之消长情形158

一、「主套」的观念与组套形式158

二、「主套」所属类型之比重分布162

三、「一般」联套之变化分析165

四、「叠腔」、「南北合套」、「集曲」、「循环」联套之变化分析169

第二节 无主套者之变化趋势172

一、一般联套(上)173

二、一般联套(下)176

三、集曲联套、叠腔联套181

四、南北合套、循环联套184

第三节 从个别作家及作品的角度分析186

一、从使用联套类型来看186

二、从用曲支数与出数来看188

三、从宫调使用情形来看193

第四节 从个别套式存废变化的角度分析197

一、自明至清套式存废的比例197

二、自明至清发展变化之套式200

三、自明至清大抵不变之套式203

四、存废套式首见时期之分布207

小结:清初苏州昆曲联套规律之规矩与变异211

一、谨守规矩者超过六成212

二、渐趋变异者亦近四成212

第伍章 清初苏州剧作家传奇作品之联套规律与排场处理215

小引215

第一节 联套规律与曲牌性质216

一、南曲引子219

二、宜於叠用与不宜叠用223

三、赠板慢曲与无赠板急曲226

四、入套细曲与非套数粗曲229

第二节 联套规律与脚色232

一、独唱者之脚色分配234

二、独唱者之套式选用237

三、分唱、合唱、同唱之脚色配搭241

四、复合式唱法与联套之间的关系245

第三节 联套规律与关目249

一、明代既有关目大抵不变的传承250

二、清初传承中仍有适应新局的变化253

三、清初对旧关目的调整与汰减257

四、清初完全创生的新关目261

第四节 联套规律与排场处理265

一、个别排场与熟套之沿用265

二、全本排场与套式之结构268

三、特殊联套类型与排场运用273

小结:清初苏州剧作家深谙剧场的联套规律与排场处理277

一、颠扑不破的规矩法则277

二、深谙剧场的发展趋势278

结论281

一、清初苏州昆腔曲律之继承与开拓281

二、清初苏州昆腔曲律之发展与变化283

三、清初苏州昆腔曲律之研究意义与价值288

引用书目291

附录301

附录一〈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及其以前众曲谱之宫调排列表〉301

附录二〈《北词广正谱》所收曲调分类〉302

附录三〈《北词广正谱》「套数分题」与郑氏《北曲套式汇录详解》之比较〉307

附录四〈《北曲新谱》所见北曲尾声种类汇整表309

附录五〈近代各家对於南曲联套形式说法一览表〉316

附录六〈清初苏州剧作家作品之联套分析——以李玉《一捧雪》、《清忠谱》为例〉318

附录七〈清初苏州剧作家作品之联套分析统计结果表〉322

附录八〈清初苏州剧作家作品中无明代熟套或无主套者之统计分类表〉326

附录九〈清初苏州剧作家作品每出用曲支数统计表〉328

附录十〈清初苏州剧作家作品各宫调使用次数统计表〉330

附录十一〈明代各宫调套式延至清初存废演变一览表〉334

附录十二〈清初苏州剧作家作品联套方式与排场处理分析表〉336

附录十三〈清初苏州剧作家作品各门脚色担任独唱之次数统计表〉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