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学 新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学 新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515965.jpg)
- (日)西尾胜著;毛桂荣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7621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行政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学 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行政服务的范围1
1.1 行政服务的发展2
1.2 福利国家的生成4
1.3 行政服务的范围7
第2章 官僚制与民主制13
2.1 近代官僚制的形成——君主和官僚的统治13
2.2 三权分立制的形成——宪政与行政的对抗15
2.3 从官僚制到公务员制——赡徇制与分肥制17
第3章 美国行政学的发展24
3.1 行政理论的系谱25
3.2 组织理论的系谱31
第4章 行政学的研究对象38
4.1 日本行政学的发展38
4.2 行政学的研究对象42
第5章 现代国家的政府体系——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49
5.1 中央地方关系的变迁50
5.2 中央地方关系的类型53
5.3 福利国家的中央地方关系58
第6章 战后日本的中央地方关系63
6.1 地方制度的变迁史63
6.2 大城市特例67
6.3 讲和(《旧金山条约》签署)后的地方制度改革71
6.4 地方自治制度的政治过程77
6.5 分权改革的目标和今后的课题80
第7章 议会内阁制和省厅制85
7.1 议会内阁制86
7.2 省厅制97
7.3 “桥本行政改革”和“小泽构想”101
第8章 现代公务员制度的构成原理113
8.1 从战前的官吏制到战后的公务员制度115
8.2 公务员的任用118
8.3 服务和保障127
8.4 人事院和人事院劝告(建议)131
第9章 官僚制分析的视角138
9.1 官僚制的概念139
9.2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141
9.3 韦伯以后的官僚制理论147
第10章 官僚制组织的活动方式152
10.1 任务、环境和组织形成的类型153
10.2 所掌事务的分管结构与信息传递的途径158
10.3 专决权限的配置结构与信息传递的方向性161
第11章 官僚制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169
11.1 权威与权限170
11.2 逃离组织与组织内的反抗172
11.3 忠诚与叛逆175
11.4 指挥监督的局限及其效果177
第12章 第一线公务人员和目标群体的相互作用182
12.1 行政规制活动的结构183
12.2 规制措施的执行可能性和执行水平185
12.3 目标群体与第一线公务人员的相互作用188
第13章 官僚制批判的系谱193
13.1 批判的系谱193
13.2 官僚主义的各种现象198
13.3 官僚制组织的惰性和创新201
第14章 政策形成与政策制定207
14.1 政策的循环与行政活动208
14.2 政策形成的分析方法212
14.3 政策规划分析的视角218
第15章 环境变化与政策制定228
15.1 环境要因群与政策领域228
15.2 环境变化与统计调查234
15.3 行政需求转化为实施项目237
15.4 预测和计划243
第16章 日本中央省厅的决策方式251
16.1 以往的禀议制和决策方式的类型区分252
16.2 顺次传阅型的裁决方式255
16.3 巡回型的裁决方式258
16.4 日本中央省厅的决策方式261
第17章 预算编制过程与审计268
17.1 预算循环268
17.2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决策方式272
17.3 会计检查(审计监察)282
第18章 行政活动的效率288
18.1 效率概念的发展289
18.2 投入产出比率的意义与局限293
18.3 有效性、效率性评价的活用方法299
19.1 社会管理与组织管理305
第19章 行政管理与行政改革305
19.2 行政资源的综合管理309
19.3 行政改革面面观314
第20章 行政监督与行政责任321
20.1 行政监督的宪法结构322
20.2 行政活动的直接参与326
20.3 行政责任336
参考文献343
人名索引356
译后记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