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高春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597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荀况(前313~前238)-礼仪-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荀子礼学思想产生的前提1

第一节 政治制度前提1

序 许启贤1

一、中国早期国家的生成特点2

二、中国早期国家的管理方式5

三、礼的政治化和道德化历程9

第二节 思想文化前提16

一、荀子对孔子礼学思想的继承16

二、荀子对早期法家思想的吸收21

三、荀子“和而不同”的文化批判原则23

一、战国时期价值重建的时代要求25

第三节 时代课题要求25

二、荀子集百家之大成的个人素质28

第二章 礼的产生36

第一节 礼的产生之必要性36

一、先秦时期的人性论争辩37

二、礼的产生之必要性论证38

第二节 礼的产生之可能性43

一、人性之可以改造的特点43

二、人对礼的认知判断能力44

三、人之五官在知礼中的作用45

第三节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比较47

一、孟子性善论的基本思想48

二、孟子与荀子人性论之异同50

第四节 荀子性恶论的价值合理性53

一、揭示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53

二、说明了改造人性的长期性55

三、设定了礼学思想的逻辑前提56

第三章 礼的价值58

第一节 礼的社会理想价值58

一、宗法社会的社会等差秩序要求59

二、“维齐非齐”的社会等差观念60

三、社会等差秩序的政治合理性依据61

四、社会等差秩序的哲学论证65

第二节 礼的道德理想价值69

一、士:以礼为行为准则的人70

二、君子:将礼植根于心的人73

三、圣人:得到礼之大智慧的人82

第三节 礼的社会政治价值87

一、礼为立国之本87

二、礼是为政之纲88

第四节 礼的个体人生价值91

一、以礼调节物质利益需求91

二、以礼规导个体道德修养95

三、以礼表达人类美好情感101

第五节 礼的价值论之现代意义102

一、对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启发意义103

二、对塑造民族性格具有重要作用104

第一节 荀子关于法的概念及原则107

第四章 礼法关系107

一、荀子对待法家的理性态度108

二、荀子法的概念之界定109

三、荀子的刑罚适用原则111

第二节 礼本法末的价值观念113

一、礼在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113

二、礼本法末价值观的主要依据117

第三节 礼法并用的治国方略123

一、先秦主要学派的国家治理思想123

二、荀子礼法并用治国方略的主要依据130

第四节 礼法思想的现代价值134

一、为理解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134

二、为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138

三、为树立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144

第五章 礼乐关系150

第一节 荀子关于乐的起源和功能150

一、乐的起源150

二、乐的功能154

三、礼乐功能发挥途径之比较162

第二节 美善相乐165

一、礼的审美旨趣165

二、乐的伦理定位168

第三节 美善相乐思想的现代价值175

一、对理解艺术和道德的关系具有启发意义176

二、为发展现代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179

三、对形成现实主义的审美倾向具有重要影响182

第六章 礼的修养教化184

第一节 礼的修养184

一、学习:礼的修养之第一阶段185

二、内省:礼的修养之第二阶段190

三、躬行:礼的修养之第三阶段191

第二节 礼的教化193

一、礼的教化原则194

二、礼的教化方法198

三、礼的教化方法之文化渊源204

第三节 礼的修养教化思想之现代价值209

一、重视德育的致思取向可以弥补单纯知识论的缺陷209

二、内外双修的方法对当前道德教育具有资源价值216

第七章 荀子礼学思想的历史地位220

第一节 荀子礼学思想的政治贡献及其荣辱兴衰220

一、荀子礼学思想的政治贡献221

二、荀子礼学思想的荣辱兴衰227

第二节 荀子礼学思想的理论影响230

一、内圣与外王的胶着与歧异231

二、荀子礼学与汉代儒学233

三、荀子礼学与以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派237

四、荀子礼学与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之学241

结语244

主要参考文献247

跋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