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医病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医病理学
  • 竞花兰,欧桂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43318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法医学:病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医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二、法医病理学的检验对象1

三、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任务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法医病理学研究的范围、对象和任务1

一、法医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1

二、近代法医病理学2

一、古代法医病理学的发展及成就2

第二节 法医病理学的发展2

四、法医病理学档案及标本管理3

三、法医病理学鉴定书3

第三节 法医病理学检验文书档案及标本管理3

一、现场勘验记录3

二、尸体检验记录3

二、法医病理学工作人员的保护4

一、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必要的工作条件4

第四节 法医病理学人鉴定人出庭作证4

一、鉴定人以诉讼参与人的身份出庭作证4

二、提供诉讼证据4

三、鉴定人出庭作证前的准备工作4

四、出庭作证时的注意事项4

第五节 法医病理学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保护4

一、复合因素致死案例分析6

附案例:6

二、抛尸案例11

三、伪装高坠死亡17

二、呼吸性死亡21

一、心脏性死亡21

第二章 死亡概述21

第一节 生命与死亡21

一、生命的本质21

二、死亡的本质21

第二节 人体死亡的概念21

三、脑死亡22

二、假死的原因23

一、假死的概念23

四、脑死亡与植物状态23

第三节 死亡过程23

一、濒死期23

二、临床死亡期23

三、生物学死亡期23

第四节 假死23

二、自然死亡24

一、非自然死亡24

三、假死的诊断标准24

第五节 死亡的分类24

第七节 死因机制25

四、联合死因25

第六节 死亡原因25

一、死因分析概述25

二、根本死因、辅助死因及诱因25

三、直接死因与间接死因25

暴力性死亡26

第八节 死亡方式26

一、即时死的常见死亡机制26

二、急性死亡的常见死亡机制26

三、亚急性死亡的常见死亡机制26

四、慢性死亡的常见死亡机制26

非暴力性死亡27

一、疑为煤气中毒的窒息案例29

附案例:29

二、独居老人死因可疑案例30

三、死因分析案例33

一、超生反应35

第二节 早期死后变化35

第三章 死后变化35

第一节 死后变化影响因素与分类35

一、影响因素35

二、分类35

三、皮革样化36

二、肌肉松弛36

六、尸斑37

五、尸冷37

四、角膜混浊37

七、尸僵38

九、自溶和自家消化39

八、尸体痉挛39

一、毁坏型尸体晚期变化40

第三节 尸体晚期变化40

二、保存型尸体晚期变化41

三、甲虫42

二、蚂蚁42

第四节 动物对尸体的毁坏42

一、蝇蛆42

二、其他死后损伤43

一、抢救过程中的人为损伤43

四、鼠类43

五、犬43

六、鸟类43

七、水族动物43

第五节 死后人为损伤43

三、法医学意义44

一、动物对尸体的破坏45

附案例:45

二、腐败尸体检验的案例47

一、根据尸温推断死亡时间49

第二节 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49

第四章 死亡时间的推断49

第一节 概述49

二、根据超生反应推断死亡时间50

四、根据各种晚期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51

三、根据早期其他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51

第三节 根据昆虫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52

四、根据胃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53

三、根据DNA检测推断死亡时间53

第四节 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53

一、根据玻璃体液离子浓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53

二、根据酶的测定推断死亡时间53

死亡时间推断案例55

附案例:55

二、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因素及机理59

一、机械性损伤的定义59

第五章 机械性损伤概论59

第一节 概述59

第二节 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60

三、机械性损伤的分类60

二、挫伤61

一、擦伤61

五、内部器官损伤破裂62

四、骨和关节损伤62

三、创62

第三节 损伤的检查63

六、肢体离断63

锐器(菜刀)致死案例64

附案例:64

第四节 机械性损伤鉴定的任务64

一、徒手伤67

第一节 钝器伤67

第六章 钝器伤和锐器伤67

二、棍棒伤68

三、砖石伤69

五、高坠伤70

四、斧锤伤70

第二节 锐器伤72

六、挤压伤72

二、砍创73

一、切创73

三、刺创74

四、剪创75

一、单刃锐器损伤案例76

附案例:76

二、砍创案例78

三、锐器致死三命案79

四、碎尸案例83

一、枪创的种类88

第二节 枪创88

第七章 枪伤和爆炸伤88

第一节 关于枪的一般知识88

一、枪的构造88

二、枪弹的结构88

三、枪弹发射88

二、弹头的致伤机制89

三、枪创的形态特征90

四、枪创的法医学鉴定91

一、爆炸伤的特征92

第三节 爆炸伤损92

二、爆炸现场及法医学尸体检验93

一、爆炸案例95

附案例:95

二、枪弹伤案例97

三、枪伤案例98

四、枪弹伤案例101

五、霰弹枪击头致死一例105

二、头皮损伤的形态改变108

一、头皮损伤机制108

第八章 颅脑损伤108

第一节 头皮损伤108

四、颅骨骨折法医学鉴定的要点109

三、崩裂性骨折109

第二节 颅骨骨折109

一、颅盖骨骨折109

二、颅底骨折109

二、硬脑膜下血肿110

一、硬脑膜外血肿110

第三节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110

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1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111

二、脑损伤的分类与并发症112

一、引起脑损伤的机制112

二、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2

三、法医学鉴定要点112

第五节 脑损伤112

五、脑挫伤113

四、脑震荡113

三、开放性脑损伤113

八、脑干损伤114

七、下丘脑挫伤114

六、弥漫性轴索损伤114

九、脑损伤并发症115

一、钝器伤案例117

附案例:117

二、颅脑损伤案例118

三、头部损伤案例120

二、脊髓损伤123

一、脊柱损伤123

第九章 身体其他重要器官致命性机械性损伤123

第一节 脊柱与脊髓损伤123

一、肋骨骨折124

第二节 胸部损伤124

三、颈部挥鞭样损伤124

四、胸部大动脉的损伤125

三、心损伤125

二、肺损伤125

二、肝损伤126

一、胃肠损伤126

五、外伤性窒息126

第三节 腹部、盆腔脏器的损伤126

六、膀胱损伤127

五、肾损伤127

三、脾损伤127

四、胰损伤127

七、生殖器的损伤128

一、颈部损伤案例130

附案例:130

二、锐器伤致多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案例132

三、血管破裂致死案例135

二、损伤类型及特征137

一、发生原因137

第十章 交通事故损伤137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137

四、肇事车辆上残留物的检测139

三、饮酒与交通事故139

一、摩托车损伤的致伤机制140

第二节 摩托车事故损伤140

五、受害人身上的肇事车辆的残留物检测140

六、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鉴定140

第四节 铁路交通事故损伤141

第三节 自行车交通事故损伤141

二、摩托车损伤的特征141

二、损伤特点142

一、案件特点142

一、铁路交通损伤案件的特点142

二、损伤特点142

三、铁路交通事故损伤的法医学鉴定142

第五节 航空事故损伤142

五、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143

四、驾驶员或机组人员的病变检查143

三、个人识别143

三、个人识别和法医学鉴定144

二、损伤特点144

第六节 船舶事故损伤144

一、案件特点144

一、跳轨典型案例145

附案例:145

二、交通事故致死亡抑或弃尸案例分析146

三、摩托车事故的重组与司乘关系推定案例149

四、一例蹊跷的“交通事故”案例151

一、根据钝器伤推断致伤物154

第一节 根据损伤形态推断致伤物154

第十一章 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154

二、根据锐器伤推断致伤物155

一、根据损伤的形态特征认定156

第二节 致伤物的认定156

三、根据火器伤的特点推断致伤物156

第三节 衣着上的损伤检验157

三、根据创口中异物认定157

二、根据嫌疑致伤物上附着物检验认定157

一、锐器致死案例158

附案例:158

二、钝器伤致死案例161

三、碎尸案162

一、生前伤的大体观察166

第一节 生前伤的诊断166

第十二章 损伤时间推断166

二、生前伤组织学观察167

三、炎症介质的检测168

一、根据组织学改变估计169

第二节 伤后存活时间的估计169

四、濒死伤的诊断169

五、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169

四、根据不同的损伤变化估计伤后存活时间170

三、炎症介质的生化方法检测170

二、根据酶组织化学改变和生物化学方法估计170

损伤与死亡时间推断案例172

附案例:172

一、机械性损伤的死亡原因分析177

第一节 机械性损伤常见致死原因177

第十三章 机械性损伤的死因及死亡方式177

一、损伤致死,与疾病无关178

第二节 损伤与疾病在死亡中的作用与关系178

二、机械性损伤并发症的死亡原因分析178

第三节 致命伤后行为能力179

四、死亡过程中损伤与疾病之因果关系179

二、疾病致死,与损伤无关179

三、损伤与疾病在死亡中的作用179

一、机械性损伤案例180

附案例:180

二、损伤死因分析189

三、一老妪死亡案例191

一、呼吸系统功能障碍195

第一节 机械性窒息的过程195

第十四章 机械性窒息195

一、尸体外表征象196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改变196

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196

三、血液循环障碍196

四、肌肉功能失常196

第三节 缢死197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改变197

二、尸体内部征象197

三、缢死的形态学改变198

二、缢型198

一、绳套、绳套和绳结198

六、缢死的法医学鉴定200

五、缢索与绳结的保留200

四、缢死的机制200

二、勒死的机制201

一、勒死的形态学改变201

第四节 勒死201

一、扼颈的方式202

第五节 扼死202

三、勒死的法医学鉴定202

一、捂的方式203

第六节 捂死203

二、扼死的形态学改变203

三、扼死的机制203

四、扼死的法医学鉴定203

一、哽的方式204

第七节 哽死204

二、捂死的形态学改变204

三、捂死的机制204

四、捂死的法医学鉴定204

二、挤压死的形态学改变205

一、挤压死的方式205

二、哽死的形态学改变205

三、哽死的机制205

四、哽死的法医学鉴定205

第八节 挤压性窒息死205

三、体位性窒息的症状和体征206

二、限制性体位性窒息的死亡机制206

三、挤压死的机制206

四、挤压死的法医学鉴定206

第九节 体位性窒息206

一、体位性窒息的方式206

三、性窒息死亡的法医学鉴定207

二、性窒息的方式和死亡机制207

四、体位性窒息死的形态学改变207

五、体位性窒息死的法医学鉴定207

第十节 性窒息207

一、性窒息的现场与服饰打扮207

三、溺死的机制208

二、溺水的经过及症状208

第十一节 溺死208

一、概述208

四、溺死尸体的形态学改变209

五、溺死的实验室检查211

六、溺死的法医学鉴定212

一、侧位缢型缢死案例215

附案例:215

二、勒死案例216

三、溺死案例(一)218

四、溺死案例(二)220

五、溺死案例(三)224

六、双节棍勒颈案例226

七、扼颈窒息伪装石油气中毒的案例228

八、捂、堵窒息案例229

九、性窒息案例233

十、窒息死亡案例235

一、烧伤的程度判断与面积估算237

第一节 烧伤与烧死237

第十五章 高温与低温损伤237

二、烧死的形态学改变238

三、烧死的法医学鉴定239

二、中暑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241

一、中暑发生的条件241

第二节 中暑死241

四、中暑死亡的法医学鉴定242

三、中暑死的形态学改变242

三、低温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现243

二、冻伤或冻死的发生因素243

第三节 冻伤与冻死243

一、冻伤的程度及面积243

五、冻死的形态学改变244

四、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制244

六、冻死的法医学鉴定245

一、火灾案例247

附案例:247

二、火场中的尸体(一)250

三、火场中的尸体(二)252

一、电流作用于人体的影响因索255

第一节 电击伤和电击死255

第十六章 电流损伤255

二、电流对人体的作用256

三、电击损伤的形态学改变256

四、电击死的机制257

一、雷电对人体的作用258

第二节 雷(闪)电击死258

五、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258

三、雷电致死的法医学鉴定259

二、雷电击死者的形态学改变259

一、电击死亡案例261

附案例:261

二、雷击案例263

三、疑为高坠死亡的电击案例265

四、迅速减压引起的损伤268

三、迅速增压引起的损伤268

第十七章 物理因素损伤268

第一节 气压损伤268

一、气压骤增造成的损伤268

二、低气压引起的损害268

一、生物学效应269

第二节 放射性损伤269

五、法医学鉴定269

三、病理变化270

二、影响因素270

二、临床表现271

一、生物学效应271

四、法医学鉴定271

第三节 超声波损伤271

三、病理变化272

二、影响损伤的因素272

三、病理变化272

四、法医学鉴定272

第四节 激光损伤272

一、激光的生物学效应272

三、临床表现273

二、电磁波影响损伤的因素273

四、法医学鉴定273

第五节 电磁波损伤273

一、生物学效应273

五、法医学鉴定274

四、病理变化274

放射损伤275

附案例:275

一、新生儿存活时间的确定278

第一节 杀婴278

第十八章 杀婴及虐待儿童致死278

三、活产与死产的鉴别279

二、新生儿生活能力的确定279

一、概述280

第二节 虐待儿童死亡280

四、新生儿的死亡原因280

三、虐待儿童损伤281

二、受虐待儿童的临床表现281

五、虐待儿的鉴定282

四、虐待儿检查及诊断282

一、虐待儿童案例283

附案例:283

二、杀婴案件286

二、猝死的诱发因素290

一、猝死的特征290

第十九章 猝死290

第一节 概述290

五、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意义291

四、猝死的疾病291

三、猝死的内外条件因素291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292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猝死292

六、猝死的法医学鉴定292

二、冠状动脉口狭窄294

三、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295

五、心肌病296

四、病毒性心肌炎296

六、克山病297

八、肺动脉栓塞298

七、Marfan综合征298

九、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猝死299

一、血管疾病所致的猝死300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300

十、高血压病性心脏病300

二、颅内肿瘤所致的猝死302

四、病毒性脑炎303

三、癫痫303

一、急性喉阻塞304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猝死304

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04

四、肺炎305

三、支气管哮喘305

二、肺气肿和气胸305

一、急性消化道出血306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猝死306

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07

二、急性腹膜炎307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08

一、异位妊娠308

四、急性胃扩张及胃破裂308

第六节 泌尿、泌尿系统疾病猝死308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猝死309

三、羊水栓塞309

三、嗜铬细胞瘤310

二、低血糖症310

一、糖尿病310

第八节 免疫系统异常所致猝死311

四、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311

一、青壮年猝死综合征312

第九节 其他猝死312

三、抑制死313

二、婴幼儿猝死综合征313

一、动脉硬化破裂、出血致急性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案例316

附案例:316

二、少年心性猝死318

三、肺结核猝死案例319

四、脑底动脉瘤破裂320

五、脑血管瘤破裂出血321

六、青壮年猝死案例322

七、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案例324

八、婴幼儿猝死案例326

九、冠心病猝死328

十一、脂肪心死亡案例330

十、先天性主动脉口狭窄致死案例330

二、医疗纠纷的法医学鉴定的意义333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及分类333

第二十章 医疗纠纷333

第一节 概述333

第三节 医疗事故的责任类型334

二、医疗事故的分级334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分类和分级334

一、医疗事故的分类334

三、医疗事故中的刑事责任335

二、医疗事故行政责任的确定335

一、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确定335

二、医疗纠纷鉴定书336

一、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336

第四节 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处理鉴定336

一、资料收集和调查337

第五节 医疗纠纷法医鉴定注意事项337

三、医疗纠纷或事故的鉴定程序337

四、法医在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鉴定中的作用337

五、法医尸检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作用337

一、非法行医的概念338

第六节 非法行医与非法行医罪338

二、尸体检验时的注意事项338

三、医疗纠纷法医病理学的鉴定338

一、医务人员与医疗有关的刑事犯罪339

第七节 医疗刑事犯罪339

二、非法行医339

二、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中患方的犯罪340

一、产妇死亡惹争议341

附案例:341

二、美容医疗纠纷344

三、心梗医疗纠纷案例347

四、非法行医案例350

四、尸体检查的常用设备和材料354

三、法医学尸体检验前的准备工作354

第二十一章 法医学尸体检查354

第一节 概述354

一、法医学尸体检验的概念、目的和意义354

二、法医学尸体检验的程序354

一、尸体的一般检验355

第二节 法医学尸体外表检验355

五、尸体检验的注意事项355

三、体表各部位的检验356

二、尸体外表的损伤检验356

五、尸体外表检验的注意事项357

四、法医学尸体外表的特殊检验357

三、法医学尸体解剖方法358

二、尸体解剖程序358

第三节 法医学尸体解剖358

一、尸体解剖的术式358

五、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栓的检验363

四、心脏传导系统的检验363

第四节 法医尸体解剖中的选择性检验363

一、空气栓塞的检验363

二、脂肪栓塞的检验363

三、气胸、胸壁开放性损伤的检验363

三、尸体发掘364

二、碎尸检查364

第五节 特殊类型的尸体检验364

一、无名尸体检查364

五、群体性交通事故的尸体检验365

四、传染病的尸体解剖365

二、组织病理学检材的数量366

一、组织病理学检材的取材366

第六节 法医病理学的取材、固定、送检及证据保存366

第七节 法医学尸体检验的证据保存367

三、检材的固定及送检367

附录:成人正常器官的重量大小368

五、尸检档案资料的保存368

一、文证的收集与保存368

二、法医病理标本的收集与保存368

三、图片保存368

四、摄像368

一、材料保存不当案例372

附案例:372

二、尸体检验与物证保存3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