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
  • 师尚礼,南丽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978750829951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紫花苜蓿-综合利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苜蓿栽培与加工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苜蓿的形态特征1

一、根1

二、茎4

三、叶5

四、花6

五、荚果6

六、种子6

第二节 苜蓿的生长特性7

一、种子的萌发和出苗7

二、营养生长8

三、生殖生长9

四、再生生长9

第三节 苜蓿的生产能力10

一、叶茎比10

二、株高11

三、生长速度11

四、再生性能12

五、光合能力13

第四节 苜蓿的利用价值13

一、饲用价值13

(一)粗蛋白质13

(二)碳水化合物14

(三)维生素15

(四)矿物质16

(五)功能成分16

(六)能量16

二、生态价值16

三、食用价值18

第二章 苜蓿品种及适应区域19

第一节 品种概述19

一、地方品种20

(一)沧州紫花苜蓿20

(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20

(三)陇东紫花苜蓿20

(四)肇东紫花苜蓿21

(五)敖汉紫花苜蓿21

二、育成品种21

(一)特点21

(二)分类21

(三)常用品种22

三、引进品种26

(一)WL323ML紫花苜蓿26

(二)三得利紫花苜蓿26

(三)阿尔冈金杂花苜蓿26

(四)游客紫花苜蓿26

四、野生栽培驯化品种27

(一)阿勒泰杂花苜蓿27

(二)呼伦贝尔黄花苜蓿27

(三)清水紫花苜蓿27

(四)陇东天蓝苜蓿28

第二节 苜蓿抗逆性28

一、抗旱性28

(一)抗旱形态学28

(二)抗旱性与生产性能29

(三)抗旱生理29

二、抗寒性30

(一)形态特征与抗寒性30

(二)抗寒生理30

(三)秋眠性与抗寒性32

三、耐盐性32

(一)耐盐品种33

(二)耐盐生理33

四、抗病虫性34

第三节 苜蓿栽培区划34

第三章 苜蓿草地建植36

第一节 苜蓿与环境36

一、温度36

二、水分37

三、光照37

四、土壤37

第二节 整地与播种37

一、整地37

(一)翻耕38

(二)碎土耙平38

(三)镇压38

二、播种39

(一)品种选择39

(二)种子处理39

(三)根瘤菌接种40

(四)播种期选择41

(五)播种方式42

(六)播种量45

(七)播种深度46

(八)播后镇压46

第三节 水肥管理46

一、灌溉46

(一)耗水量与需水量46

(二)灌溉需要量47

(三)灌溉定额48

(四)灌水深度48

(五)灌水定额48

(六)灌水时期49

(七)灌水次数49

(八)灌水强度49

(九)灌水方法50

二、施肥51

(一)确定施肥需要51

(二)施肥量55

(三)施肥方法66

第四节 病虫草害防治68

一、苜蓿病害防治68

(一)苜蓿病害的分布及危害68

(二)苜蓿病害70

二、苜蓿虫害防治75

(一)苜蓿虫害75

(二)苜蓿虫害的综合防治80

三、苜蓿杂草防治81

(一)杂草对苜蓿的危害81

(二)苜蓿杂草的种类81

(三)杂草综合防治81

四、苜蓿草地的利用年限89

第四章 苜蓿的收获利用与加工调制90

第一节 苜蓿的收获利用90

一、苜蓿刈割90

(一)刈割时间90

(二)刈割次数91

(三)留茬高度91

二、苜蓿利用技术91

(一)放牧利用92

(二)青饲利用93

(三)饲喂利用93

第二节 苜蓿的加工调制95

一、苜蓿干草调制95

(一)刈割95

(二)干燥96

(三)搂草、翻晒99

(四)打捆100

(五)贮藏102

(六)苜蓿干草的品质鉴定103

(七)苜蓿干草的饲喂效果105

二、苜蓿青贮调制106

(一)设施青贮106

(二)常规青贮109

(三)半干青贮110

(四)混合青贮112

(五)添加剂青贮113

(六)草捆青贮115

(七)青贮苜蓿的品质鉴定119

(八)青贮苜蓿的饲喂效果121

三、其他122

(一)苜蓿草块122

(二)苜蓿草粉123

(三)苜蓿草颗粒125

(四)苜蓿蛋白营养舔砖126

第五章 不同生态气候区苜蓿栽培与利用128

第一节 高寒区苜蓿栽培与利用128

一、高寒区单播苜蓿技术128

(一)高寒区适宜品种选择128

(二)栽培方法129

(三)高寒区苜蓿寒作技术与同类建植技术方法的异同130

二、高寒区混播苜蓿技术132

(一)技术要点132

(二)优点132

(三)注意事项132

三、寒区苜蓿草地土壤冬春防风蚀技术132

(一)技术要点133

(二)优点133

(三)注意事项133

四、寒区苜蓿草地利用技术134

(一)调制青干草134

(二)放牧利用134

第二节 干旱区苜蓿栽培与利用134

一、适宜品种选择135

二、栽培方法135

(一)播前土地准备135

(二)播种时间136

(三)播种量136

(四)播种深度136

(五)播种方法136

(六)苜蓿田管理要点142

三、收获利用143

第三节 湿热区苜蓿栽培与利用144

一、湿热区苜蓿的种植模式145

二、适宜品种选择145

三、栽培方法146

(一)播前土地准备146

(二)播种方式及播种量148

(三)苜蓿田间管理148

四、收获利用149

第六章 苜蓿间作、混作与轮作150

第一节 苜蓿间作150

一、间作增产原理150

(一)间作提高了光能利用率151

(二)田间群体小气候的变化151

(三)土壤结构及肥力因素的改善151

(四)复合群体的抗灾害机制151

二、苜蓿间作栽培模式152

(一)“苜蓿—玉米”间作模式152

(二)“小麦—苜蓿”间作模式153

(三)“苜蓿—燕麦”间作模式154

(四)“苜蓿—谷子或糜子”间作模式154

(五)“棉花—苜蓿”间作模式154

(六)“苜蓿—马铃薯”间作模式155

(七)“苜蓿—印度芥菜”间作模式155

(八)“林果—苜蓿”间作模式155

(九)“苜蓿—茶树”间作模式156

第二节 苜蓿混作157

一、混作增产原理157

(一)合理的空间分布157

(二)产量互补效应158

(三)土壤结构及肥力因素的改善158

(四)减轻杂草的危害159

二、混作的优越性159

(一)改善牧草品质159

(二)利于调制160

三、苜蓿、禾草混播组合的地域性160

四、苜蓿、禾草混播的种间关系162

五、苜蓿、禾草混播地的管理165

(一)施肥165

(二)灌溉166

(三)清除杂草,防止虫害166

六、苜蓿、禾草混播的利用方式167

第三节 苜蓿轮作167

一、苜蓿轮作的必要性168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168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168

(三)农牧民致富的迫切需要169

(四)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169

二、苜蓿轮作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170

(一)避免苜蓿重茬的“自毒作用”170

(二)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170

(三)提高后茬作物的品质172

(四)培肥土壤172

(五)改善农田土壤物理特性173

(六)草田轮作可以防止作物病虫草害173

三、苜蓿轮作模式174

四、何时轮作苜蓿176

五、苜蓿轮作计划的编制176

(一)轮作计划编制原则176

(二)轮作计划编制方法和步骤177

(三)轮作制度中的苜蓿草供应体系178

主要参考文献1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