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型飞机结构疲劳试验设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谭申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651025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6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72页
- 主题词:飞机-结构-疲劳试验-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型飞机结构疲劳试验设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大型飞机疲劳载荷谱编制技术3
第1章 全尺寸机体结构准随机疲劳试验谱编制3
第2章 各种使用条件下飞机结构部件载荷谱初步设计16
2.1 飞机重心处的垂直载荷谱16
2.2 机翼17
2.2.1 飞行状态17
2.2.2 地面状态17
2.3 机身18
2.4 平尾18
2.4.1 飞行状态18
2.4.2 地面状态18
2.5 垂尾18
2.6 发动机安装19
2.7 起落架20
2.7.1 主起落架20
2.7.2 前起落架20
2.8 襟/缝翼20
2.9 升降舵、方向舵和副翼21
2.10 控制系统机械件21
2.11 设计阶段的疲劳损伤和安全寿命估算(以机翼为例)21
2.11.1 耐久性典型特征21
2.11.2 疲劳循环折算22
第3章 飞行试验中载荷的测量及其超越频次的确定24
3.1 概述24
3.2 确定载荷超越频次的飞行试验25
3.3 试验技术26
3.3.1 计量26
3.3.2 应变片布置26
3.3.3 校准26
3.3.4 地面准备26
3.3.5 寻找载荷规律26
3.3.6 按照典型飞行剖面飞行27
3.3.7 机上记录数据的检查27
3.4 数据处理27
3.4.1 需要记录和检查的参数列表27
3.4.2 操作载荷处理28
3.4.3 超越频次数据处理31
3.4.4 极值的识别34
3.4.5 全循环方法35
3.4.6 损伤的确定(Oding公式)36
第4章 大气湍流下的垂直阵风37
4.1 引言37
4.2 大气湍流统计特点及试验数据处理38
4.3 海拔12km处的阵风谱41
4.4 海拔300m处的阵风谱43
4.5 海拔高于12km处的阵风数据44
4.6 海拔H=0~20km处阵风速度概述45
第二部分 大型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试验设计及实施技术49
第5章 大型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试验总体规划49
第6章 全尺寸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试验方案54
6.1 试验机配套与运输、应力测量、试验过程中的转段54
6.1.1 试验机配套与运输54
6.1.2 应变测量55
6.1.3 疲劳试验到损伤容限试验的转段58
6.2 结构应力水平确定方法研究和设计阶段符合寿命要求的经验数据58
6.3 主动加载点的分布,主动加载通道数量的优化和疲劳试验载荷平衡技术61
6.3.1 机翼加载系统63
6.3.2 增压机身加载系统65
6.3.3 发动机吊挂加载系统66
6.3.4 襟翼和缝翼加载系统67
6.3.5 尾翼加载系统67
6.3.6 起落架加载系统70
6.3.7 侧向力的平衡70
6.4 建立全尺寸结构试验中飞机各部件的同步加载循环图(机体主结构、襟翼、副翼、缝翼、起落架)71
6.4.1 在全尺寸疲劳试验中飞机各部件载荷同步加载循环的构成71
6.4.2 运动部件疲劳试验中飞行载荷循环的构成87
6.5 损伤容限试验步骤96
6.6 防止机身“雪崩”式破坏的剩余强度试验方法97
6.7 标识载荷98
第7章 全尺寸疲劳及损伤容限试验技术103
7.1 载荷施加技术103
7.1.1 大展弦比机翼的加载装置103
7.1.2 大展弦比机翼翼吊发动机的加载装置105
7.1.3 起落架的支持与加载105
7.2 基于结构变形和构型改变下的载荷施加技术106
7.2.1 大展弦比机翼加载106
7.2.2 运动翼面载荷施加技术107
7.3 损伤区域的卸载技术108
7.4 损伤容限试验中在主结构上引入人工损伤的方法109
7.5 多损伤结构剩余强度试验方案110
第8章 复合材料结构符合性验证方法112
8.1 概述112
8.2 复合材料结构的确定性验证方法113
8.3 复合材料结构的概率性验证方法116
8.3.1 一般方法117
8.3.2 简化方法118
8.4 结构强度验证要求120
第三部分 复合材料/金属混合结构强度设计技术125
第9章 复材层板机械连接分析研究125
9.1 复材层板机械连接的应力集中125
9.2 衬套安装对复材层板应力集中的影响128
9.3 孔间距离的影响131
9.4 铺层设计对应力集中的影响132
9.5 复合材料/金属连接应力状态的研究134
9.5.1 用于计算接头应力状态的三维模型134
9.5.2 影响接头应力、应变状态的参数研究136
9.5.3 金属衬套与复材层板间胶层对连接区域应力、应变状态的影响138
9.5.4 螺栓和衬套间间隙的影响141
9.5.5 预紧力及摩擦对应力、应变状态的影响142
9.5.6 几何参数对连接处应力、应变状态的影响150
第10章 新型工艺结构件强度分析技术152
10.1 缠绕成形结构件的连接分析152
10.1.1 连接件应力、应变状态152
10.1.2 材料各向异性对连接强度的影响154
10.1.3 缠绕成形结构件的连接效率155
10.2 钛合金-碳纤维连接件强度156
10.2.1 单向碳纤维-树脂-钛合金制造的连接试样拉伸强度156
10.2.2 由单向碳纤维-树脂-钛合金制造的螺栓试样的挤压强度158
10.2.3 紧固力对连接强度的影响159
10.2.4 疲劳试验及连接件剩余强度159
10.2.5 环境因素对钛合金-碳纤维-树脂性能的影响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