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HR应当知道的劳动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HR应当知道的劳动法
  • 周旻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1290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劳动法-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HR应当知道的劳动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入职管理1

(一)用人单位滥用知情权构成就业歧视的,需承担赔偿责任1

1.前言1

2.真实案例1

3.律师点评2

4.HR实务3

5.法律链接3

(二)员工学历或工作履历造假的,用人单位不得直接以欺诈为由解除劳动合同4

1.前言4

2.真实案例4

3.律师点评5

4.HR实务6

5.法律链接7

(三)条款完备的录用通知书具备法律效力,用人单位毁约应承担赔偿责任7

1.前言7

2.真实案例8

3.律师点评9

4.HR实务10

5.法律链接10

二、劳动合同订立、变更12

(一)未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将支付最多相当于十一个月工资的二倍工资差额12

1.前言12

2.真实案例12

3.律师点评13

4.HR实务14

5.法律链接14

(二)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为包括加班工资在内的劳动者当月应发工资16

1.前言16

2.真实案例16

3.律师点评17

4.HR实务18

5.法律链接18

(三)劳动者已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履行过程中不得要求重新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不得主张二倍工资差额19

1.前言19

2.真实案例19

3.律师点评20

4.HR实务21

5.法律链接21

(四)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应当具备合理性23

1.前言23

2.真实案例23

3.律师点评24

4.HR实务26

5.法律链接26

三、劳动合同终止、续签27

(一)劳动者拒签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权终止劳动关系27

1.前言27

2.真实案例27

3.律师点评28

4.HR实务29

5.法律链接29

(二)劳资双方不能在劳动合同终止法定的条件之外另行约定终止条件31

1.前言31

2.真实案例31

3.律师点评32

4.HR实务33

5.法律链接33

(三)劳动者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无权拒签34

1.前言34

2.真实案例34

3.律师点评36

4.HR实务36

5.法律链接36

(四)劳动者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38

1.前言38

2.真实案例38

3.律师点评39

4.HR实务39

5.法律链接40

四、劳动合同解除41

(一)劳动者依法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无需用人单位批准41

1.前言41

2.真实案例41

3.律师点评42

4.HR实务42

5.法律链接43

(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通知工会构成违法,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44

1.前言44

2.真实案例44

3.律师点评45

4.HR实务45

5.法律链接46

(三)劳动者两次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47

1.前言47

2.真实案例47

3.律师点评48

4.HR实务48

5.法律链接49

(四)用人单位没有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经劳动者提前一个月通知后拒不改正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获经济补偿金50

1.前言50

2.真实案例50

3.律师点评51

4.HR实务52

5.法律链接52

(五)劳动者离职原因不明,视为用人单位提出且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53

1.前言53

2.真实案例54

3.律师点评55

4.HR实务55

5.法律链接55

(六)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要符合法定程序56

1.前言56

2.真实案例56

3.律师点评58

4.HR实务58

5.法律链接58

(七)用人单位搬离用工城市,劳动者不愿随迁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59

1.前言59

2.真实案例60

3.律师点评61

4.HR实务61

5.法律链接62

五、经济补偿金、赔偿金63

(一)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计算基数是扣除社保、公积金、个税之前的应得工资63

1.前言63

2.真实案例63

3.律师点评64

4.HR实务65

5.法律链接65

(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2N的赔偿金,无需支付+1的代通知金66

1.前言66

2.真实案例67

3.律师点评67

4.HR实务68

5.法律链接68

(三)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劳动者已经实际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就超过法定试用期部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69

1.前言69

2.真实案例70

3.律师点评71

4.HR实务72

5.法律链接72

(四)劳动者工资超过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73

1.前言73

2.真实案例73

3.律师点评74

4.HR实务75

5.法律链接75

六、规章制度77

(一)民主协商程序缺失,规章制度并不必然没有法律效力77

1.前言77

2.真实案例77

3.律师点评78

4.HR实务79

5.法律链接79

(二)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约定不一致时,劳动者可选择适用80

1.前言80

2.真实案例80

3.律师点评82

4.HR实务82

5.法律链接82

(三)下级法人单位适用上级法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仍应经过民主程序83

1.前言83

2.真实案例83

3.律师点评84

4.HR实务85

5.法律链接85

(四)规章制度内容不合理的,不得作为管理依据86

1.前言86

2.真实案例86

3.律师点评87

4.HR实务88

5.法律链接88

七、竞业限制、服务期89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但未约定经济补偿的,不影响竞业限制协议的效力89

1.前言89

2.真实案例89

3.律师点评91

4.HR实务91

5.法律链接92

(二)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支付补偿费的,劳动者的竞业限制义务并不自动免除92

1.前言92

2.真实案例93

3.律师点评94

4.HR实务95

5.法律链接95

(三)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违约金过高的,法院将依据公平原则酌情予以调整96

1.前言96

2.真实案例96

3.律师点评98

4.HR实务99

5.法律链接99

(四)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一般岗前培训的,不得约定服务期100

1.前言100

2.真实案例100

3.律师点评101

4.HR实务102

5.法律链接102

(五)用人单位提供住房、解决户口的,不能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或违约金103

1.前言103

2.真实案例103

3.律师点评105

4.HR实务105

5.法律链接106

(六)企业存在违法情形下,员工可解除服务期劳动合同,无需支付违约金106

1.前言106

2.真实案例107

3.律师点评108

4.HR实务108

5.法律链接109

八、工资薪酬110

(一)拒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可追究刑事责任110

1.前言110

2.真实案例110

3.律师点评111

4.HR实务111

5.法律链接112

(二)劳动者主张加班工资的,对加班事实负有举证义务113

1.前言113

2.真实案例113

3.律师点评114

4.HR实务115

5.法律链接115

(三)约定月薪制工资的,无需另行支付加班工资116

1.前言116

2.真实案例116

3.律师点评117

4.HR实务117

5.法律链接118

(四)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约定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范围,同时约定加班工资计算基数118

1.前言118

2.真实案例119

3.律师点评120

4.HR实务120

5.法律链接120

(五)用人单位对年终奖的发放条件负有举证义务121

1.前言121

2.真实案例121

3.律师点评122

4.HR实务123

5.法律链接123

九、工时休假124

(一)加班未经审批,不是用人单位拒付劳动者加班工资的法定理由124

1.前言124

2.真实案例124

3.律师点评125

4.HR实务126

5.法律链接126

(二)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值班,可不支付加班工资126

1.前言126

2.真实案例127

3.律师点评128

4.HR实务128

(三)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后,用人单位方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特殊工时制129

1.前言129

2.真实案例129

3.律师点评130

4.HR实务130

5.法律链接130

(四)年休假中的连续工作满十二个月应包括劳动者在上一家单位的工作时间131

1.前言131

2.真实案例132

3.律师点评132

4.HR实务133

5.法律链接133

(五)私营企业的员工不享受探亲假134

1.前言134

2.真实案例134

3.律师点评135

4.HR实务135

5.法律链接135

(六)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自主约定福利年休假136

1.前言136

2.真实案例136

3.律师点评137

4.HR实务137

5.法律链接138

十、社会保险139

(一)用人单位未为员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手续,应当赔偿员工养老保险金损失139

1.前言139

2.真实案例139

3.律师点评140

4.HR实务140

5.法律链接141

(二)即使超过两年的法定强制追缴年限,但用人单位愿意配合补缴的,劳动者依法仍有权申请补缴两年以前的养老保险费141

1.前言141

2.真实案例141

3.律师点评142

4.HR实务143

5.法律链接143

(三)已购买生育保险的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垫付144

1.前言144

2.真实案例144

3.律师点评145

4.HR实务145

5.法律链接145

(四)用人单位已按规定垫付了生育津贴,女职工不得再主张产假工资147

1.前言147

2.真实案例147

3.律师点评148

4.HR实务149

5.法律链接149

十一、工伤保险151

(一)计算工伤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待遇时,应将员工受伤前的加班工资计算在内151

1.前言151

2.真实案例151

3.律师点评152

4.HR实务153

5.法律链接153

(二)非因工负伤或患病无法回单位上班,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后,可以获得医疗补助费153

1.前言153

2.真实案例154

3.律师点评154

4.HR实务155

5.法律链接155

(三)用人单位登记成立前,员工发生工伤,构成非法用工,应按照非法用工伤亡的赔偿标准进行赔偿155

1.前言155

2.真实案例156

3.律师点评156

4.HR实务157

5.法律链接157

(四)劳动者上下班突发交通事故受工伤,肇事者已承担了医疗费、丧葬费和辅助器具更换费的,用人单位无需重复承担前述费用158

1.前言158

2.真实案例159

3.律师点评160

4.HR实务160

5.法律链接160

(五)劳动者因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工伤或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依法可以向用人单位诉求精神损害抚慰金161

1.前言161

2.真实案例161

3.律师点评162

4.HR实务163

5.法律链接163

(六)职工因工作过度劳累而患病的,不属于工伤163

1.前言163

2.真实案例163

3.律师点评165

4.HR实务165

5.法律链接165

(七)用人单位认为职工所受伤害不属于工伤的,应承担举证责任166

1.前言166

2.真实案例166

3.律师点评168

4.HR实务168

5.法律链接168

(八)承包方没有主体资格,其职工因工伤亡的,发包方直接承担工伤赔偿责任169

1.前言169

2.真实案例169

3.律师点评170

4.HR实务171

5.法律链接171

(九)劳动者离职后被诊断为职业病的,未对劳动者作离职健康检查的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172

1.前言172

2.真实案例172

3.律师点评175

4.HR实务175

5.法律链接175

十二、劳务派遣177

(一)劳务派遣单位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用工单位没有过错的,无需与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177

1.前言177

2.真实案例177

3.律师点评178

4.HR实务178

5.法律链接179

(二)在劳务派遣用工条件与比例被法律法规严格限制的情况下, 可采用劳务外包的方式降低用工成本180

1.前言180

2.真实案例181

3.律师点评182

4.HR实务182

5.法律链接183

十三、“三期”女职工184

(一)“三期”女职工调岗需遵循特别保护原则,有正当理由“可调岗不可降薪”184

1.前言184

2.真实案例184

3.律师点评185

4.HR实务186

5.法律链接187

(二)“三期”女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后自动续延,用人单位终止的构成违法终止,需支付赔偿金187

1.前言187

2.真实案例188

3.律师点评189

4.HR实务189

5.法律链接190

(三)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三期”女职工可主张继续履行,并要求支付工资待遇至“三期”期满191

1.前言191

2.真实案例191

3.律师点评192

4.HR实务193

5.法律链接193

(四)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产假工资按照产假前应发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194

1.前言194

2.真实案例194

3.律师点评195

4.HR实务195

5.法律链接196

(五)“三期”女职工不能主张劳动合同解除后的工资和福利待遇197

1.前言197

2.真实案例197

3.律师点评198

4.HR实务199

5.法律链接199

十四、外国人就业201

(一)外国人就业证上的登记与实际用人单位不符的,劳动关系不成立201

1.前言201

2.真实案例201

3.律师点评202

4.HR实务203

5.法律链接203

(二)外企代表处直接招用中国员工的,需支付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203

1.前言203

2.真实案例204

3.律师点评205

4.HR实务205

5.法律链接205

十五、附录:HR常用数据、计算公式、办事流程206

(一)工作时间与工资折算公式206

(二)“三期”女职工产假一览表207

(三)深圳市历年最低工资标准(1992年至2016年)208

(四)加班工资计算标准209

(五)深圳市历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9年至2015年)210

(六)带薪年休假天数与工资计算公式211

(七)高温津贴发放标准213

(八)经济补偿金缴纳个人所得税计征标准214

(九)新法、旧法关于支付经济补偿金法定情形的前后对比216

(十)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及工资规定(2016年度)220

(十一)深圳市社会保险、公积金缴费基数和比例统计表221

(十二)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赔偿标准(2016年度)222

(十三)非法用工伤亡一次性赔偿标准(2016年度)223

(十四)深圳市因工伤残或死亡的赔偿标准(2016年度)224

(十五)工伤认定流程图226

(十六)因工伤残、非法用工初次劳动能力等级鉴定流程图227

(十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流程图2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