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书画美学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书画美学史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473866.jpg)
- 郭大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1902446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书画艺术-艺术美学-美学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书画美学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论&樊波1
第一章 先秦美学对中国书画的孕育1
第一节 老子美学思想的涵盖及对中国书画的影响1
一、老子审美思想的建立1
二、老子审美境界对中国书画美学趣味的影响5
三、老子“无为”审美状态是中国艺术的美学基础12
四、老子对“玄”“妙”“德”的倡导树立了中国书画审美标准16
五、“阴阳”二气论为中国书画注入鲜活的生命审美体征18
第二节 庄子美学思想的涵盖及对中国书画的影响23
一、庄子对技艺循序渐进的审美体验28
二、“游”滋生了自由审美状态32
三、“形”“神”“德”的审美塑造铸就了中国书画的意识形态35
四、“一”是自然万物的完美归结43
五、庄子对老子审美“相对性”的延伸45
六、庄子对审美透视的早期感知48
第二章 两汉美学思想的存在与过渡53
第一节 《淮南子》对老庄美学的审美过渡53
一、形、神、元气论54
二、《淮南子》的阴阳认识58
三、《淮南子》美丑的审美深入59
第二节 王充《论衡》对老庄美学的审美过渡61
一、《论衡》对形、气、宿命论的认识62
二、王充对文艺审美功利性夸张的认识64
三、王充对“效力”的审美作用认识66
四、王充对老子有为、无为与阴阳、自然的感应67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书画美学兴奋70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书画审美形成70
一、老庄玄学的促进70
二、玄学审美思想在书画中的凝聚73
三、魏晋南北朝对老庄玄学审美思想的艺术实践7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道哲性84
一、魏晋南北朝“形”“神”“气”“势”“阴阳”的审美孕育84
二、魏晋南北朝——中国书画艺术的兴奋点88
三、技和艺与“道”的审美联系94
第四章 中国古代绘画审美泛论98
第一节 文人画的承递及特点98
一、两汉及魏晋文人画的孕育99
二、唐宋文人画意识的真正树立103
三、元代文人画艺术地位的巩固111
四、明清文人画意识的审美追逐及后期的衰微114
第二节 儒道文化对前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117
一、山水画儒道脉络117
二、儒道文化对山水画艺术性的影响121
第三节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实延续124
一、魏晋山水画写实观的确立125
二、唐五代山水画写实观的深入129
三、宋元山水画虚实审美意境的盛行131
四、明清山水写意对写实的依赖136
第五章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实践论141
第一节 荆浩实践性艺术理论的可靠性——《笔法记》画论解析141
一、绘画“六要”观142
二、荆浩的“神、妙、奇、巧”论147
三、“有形”和“无形”的“二病”观148
第二节 南宋法常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150
一、中国画哲学的本质150
二、中国禅宗画的产生与滥觞154
三、法常禅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158
四、法常禅画对日本后期画家的影响168
第三节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矾石的作用与技法的美学流变175
一、“矾石”在早期山水画中的产生175
二、“矾石”在历代画论中的重要性177
三、“矾石”在山水画中的演变180
第四节 中国花鸟画从写生到写实、写意的转化及艺术超越190
一、从写生到写实的艺术转化191
二、写生影响下写意的艺术超越195
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绘画美学审美论205
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绘画的古今意识205
一、“古”“今”审美意识的产生与交割206
二、怎样正确对待“古”“今”艺术审美209
第二节 古今中国画的审美及创造216
一、中国画的审美渊源218
二、中国画的意情哲趣220
第三节 中国古今山水画之“变”223
一、古代山水画之“变”223
二、百年山水画之“变”227
三、当今山水画之“变”的反思231
第四节 如何面对中国画现代性的尴尬234
一、中国画遭遇的三次冲击影响234
二、中国画如何面对现代性的尴尬238
第五节 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墨泼彩艺术成因与艺术区别242
一、绪论242
二、张大千绘画艺术成因246
三、刘海粟绘画艺术成因251
四、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墨泼彩艺术区别261
第七章 中国书法美学审美论266
第一节 董其昌的书法帖学审美观266
一、董其昌对《贴学》《碑学》的认识266
二、古帖对董其昌书法的作用270
第二节 董其昌的书法美学批评观与创作观275
一、董其昌的批评观276
二、董其昌的创作观279
第三节 书法媒介的转变288
一、题壁288
二、展厅293
三、博客296
附录 山东美术从大省到强省的发展现状与展望298
后记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