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与管理机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与管理机制](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0468715.jpg)
- 朱海霞,权东计,焦南峰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1342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文化遗址-文化产业-产业集群-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与管理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本书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3
1.3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5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6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7
第2章 大遗址保护利用理念的历史演进与理念创新取向10
2.1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理念的内涵及外延的历史演进10
2.2 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39
2.3 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的成绩及问题42
2.4 国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方式的透视44
2.5 国内外实践对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理念走向的重要启示51
2.6 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创新取向52
第3章 大遗址文化产业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历史演进56
3.1 关于大遗址文化产业概念内涵和外延研究的逻辑解读56
3.2 关于产业和文化产业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历史演进57
3.3 关于遗产文化产业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历史演进59
3.4 关于大遗址文化产业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历史演进62
第4章 大遗址文化产业的现代内涵及外延界定68
4.1 大遗址的内涵和外延界定68
4.2 大遗址区的内涵和外延界定68
4.3 大遗址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70
4.4 大遗址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74
第5章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结构的确立75
5.1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现代内涵与外延界定75
5.2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模型的基本结构模式84
5.3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85
5.4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分析86
5.5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区别于其他产业集群的特质分析91
5.6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类型划分93
5.7 大遗址文化产业园区的内涵与外延界定94
第6章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状态的评价99
6.1 主要方法论基础99
6.2 影响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因素分析100
6.3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状态评价的指标选取原则101
6.4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状态评价指标体系101
6.5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状态评判标准的确定107
第7章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108
7.1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内涵108
7.2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分析109
7.3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中动力影响作用评价的主要内容体系115
7.4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动力综合评价方法选择120
第8章 基于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动力因素的政府管理机制设计内容121
8.1 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概念界定121
8.2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中政府与其他动力因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分析122
8.3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中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122
8.4 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中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原则123
8.5 不同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中政府与其他动力因素直接关系的管理机制设计125
第9章 相关议题的案例分析与拓展研究136
9.1 关于西汉帝陵文化空间格局与文化解读方面的研究136
9.2 关于陕西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考155
9.3 “关天经济区”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规划设计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取向思考165
9.4 基于文化空间视角的汉长安城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模式构建探析171
9.5 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历时性保护更新与旅游路线和产品设计策略探析180
9.6 乾陵下宫遗址保护改造区域大唐牡丹示范园产业链规划设计要点简介189
第10章 结束语198
10.1 关于本书研究工作的简要回顾198
10.2 本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99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议题207
参考文献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