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两汉之际文化精神的演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曲利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2016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文化精神-研究-中国-汉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两汉之际文化精神的演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西汉儒生“圣王”理想的破产12
第一节 西汉元成之际儒生的政治作为12
一、教化礼乐15
二、儒生改制的不切实际19
三、元成时期儒臣的文化品格23
第二节 “禅让”:儒生为政失败后“圣王”理念之高涨26
一、西汉儒生的“公天下”理念26
二、“禅让说”之高涨及其历史局限32
第三节 王莽禅汉:“圣王”理想的巅峰与覆灭38
一、“圣人”王莽禅汉38
二、王莽的“圣”制43
三、失败的暴君47
第二章 儒生和东汉帝王对王莽事件的初步反应52
第一节 两汉之际的“王命论”思潮52
一、“王命论”思潮的三个命题53
(一)“孔为赤制”54
(二)“上天垂戒”56
(三)“火德承尧,虽昧必亮”58
二、“王命论”的思想格局评述62
(一)社会大众情绪之表达62
(二)思想史上的转向64
第二节 东汉帝王对王莽事件的初步反应68
一、集中皇权68
二、东汉初期帝王在意识形态上的建构73
(一)用儒术来圣化帝王及对儒风的裁整73
(二)尊谶纬,剥夺儒生的话语权78
第三章 《白虎通》——“王命论”成为“王圣”意识形态87
第一节 《白虎通》的意识形态性质87
一、白虎观会议与石渠阁会议面临的不同时代问题92
二、《白虎通》对经学、谶纬的扭曲阉割95
第二节 《白虎通》的“王圣”话语体系及其言说策略106
一、以“王圣”为中心的话语体系106
(一)“天之子”的祭天、法天仪式109
(二)人间的尊卑等差111
(三)泛道德化的阐释114
(四)天子成为教主118
二、《白虎通》的言说策略120
(一)象征比附的言说方式121
(二)随意声训124
(三)问答形式125
第四章 “王圣”意识形态下的经学变迁128
第一节 今古文经学论争128
一、关于今古文经学论争的讨论128
二、面向权力的今古文经学论争136
(一)西汉哀帝时刘歆争立古文经136
(二)东汉光武帝时韩歆、陈元(古)与范升(今)之争139
(三)东汉章帝时贾逵(古)、李育(今)之争141
(四)东汉桓灵间何休与郑玄之争143
第二节 今古文经学论争中的东汉《春秋》学144
一、贾逵之《左氏》学145
(一)贾逵《左氏》学是经学而非史学145
(二)贾逵《左氏》学“尊君卑臣”之阐释方向152
二、何休的《公羊》学156
(一)《解诂》的灾异观同于谶纬,而不同于《繁露》156
(二)《解诂》引用谶纬阐释国家神话159
(三)“三统”及“王鲁”说的流变161
(四)《繁露》重义,《解诂》重例165
第五章 “王圣”意识形态下的思想发展170
第一节 王充对“王命论”的接受及扩充170
一、王充接受宿命论的因缘171
二、王充的宿命论思想体系175
三、王充宿命论的价值评判181
第二节 王充的“疾虚妄”——宿命论下的知识兴趣185
一、辨儒生灾异说之虚妄186
二、辨书传虚增189
(一)辨书传谶记中神化圣人的传说190
(二)辨书传中奇怪、夸张之论191
(三)辨书传中义理及其表述192
(四)辨天道地理等自然科学193
三、辨时俗禁忌迷信194
(一)明人死无知,宣传薄葬195
(二)论民间禁忌196
第三节 东汉末的批判思潮及其思想格局196
一、批判的立场:民本主义197
二、批判所针对的社会弊政197
(一)数赦198
(二)选举198
(三)侈伪之俗199
(四)边战201
三、提出的解决办法201
四、批判思潮的历史结局203
第六章 “王圣”意识形态下士大夫的人生转型及文学新变206
第一节 “王圣”意识形态下东汉士人的新处世法则206
一、谦恭畏慎:专制对士人人格的塑造207
二、寂寞著书的内圣追求210
三、矫厉名节215
四、保身全家:“王圣”意识形态下的另类人生219
第二节 “王圣”意识形态下的东汉文学新变223
一、意识形态化的“宣汉”文学223
(一)对汉家天命的彰显224
(二)对王朝政治行为的尊扬228
(三)颂体文学的勃兴232
二、个体生命体验:文学淡化意识形态后的新内容236
余论240
附论:“知大体”——论桓谭对王莽新政的反思242
参考文献250
后记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