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创新之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创新之路](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463947.jpg)
- (英)傅晓岚(Xiaolan Fu)著;李纪珍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6025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技术革新-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创新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1章 引言3
1.1 创新及其来源5
1.2 文献综述7
1.3 本书目的和结构9
第2章 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15
2.1 引言15
2.2 创新投入:研发活动和研发人员16
2.3 创新产出:专利和期刊论文发表24
2.4 整体创新绩效的国际比较30
2.5 产业分布30
2.6 跨所有制结构的创新36
2.7 区域差异39
第一部分 国际知识转移与技术起飞47
第3章 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来自中国的证据47
3.1 引言47
3.2 发展中国家的FDI、吸收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一个理论框架48
3.3 中国的FDI和创新51
3.4 FDI和创新能力:经验证据58
3.5 FDI与区域创新效率62
3.6 创新和区域经济增长65
3.7 结论67
第4章 技术密集产业中本土企业的加工贸易、FDI和国际竞争力69
4.1 引言69
4.2 理论和文献71
4.3 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75
4.4 方法76
4.5 数据和测量79
4.6 结果82
4.7 稳健性检验90
4.8 结论94
第5章 本土和外国的创新努力与中国的技术升级96
5.1 引言96
5.2 理论框架97
5.3 FDI和创新在中国100
5.4 数据和方法101
5.5 结果108
5.6 结论119
附录5.1 研发活动产业特征120
附录5.2 非参数线性规划估计方法122
第二部分 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技术赶超125
第6章 国家政策如何影响创新实践:中国的开放式创新125
6.1 引言125
6.2 中国创新活动的开放性:概述127
6.3 政府政策在影响企业创新实践中的作用129
6.4 中国影响开放式创新的政策132
6.5 中国开放式创新实践139
6.6 中国开放式创新的趋势和挑战142
6.7 结论144
第7章 作为约束和风险响应的开放式创新:来自中国的证据147
7.1 引言147
7.2 理论和假设149
7.3 数据及方法学154
7.4 结果157
7.5 结论与讨论167
附录7估算限制因素和风险171
第8章 大学在产业创新中的双重作用:中英对比173
8.1 引言173
8.2 文献及理论框架174
8.3 中国的大学以及产业创新178
8.4 方法论和数据179
8.5 结果185
8.6 结论196
附录8-1中国样本的变量相关系数198
附录8-2英国样本的变量相关系数199
第9章 技术学习、隐性知识获取以及产业升级:中国的光纤光缆产业200
9.1 引言200
9.2 隐性知识的外部及内部来源202
9.3 中国的光纤光缆产业:概览205
9.4 数据和方法论206
9.5 结果210
9.6 结论214
附录9相关系数216
第10章 绿色技术的飞跃:中国和印度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比较217
10.1 引言217
10.2 新兴经济体的技术转移、自主研发以及技术进步218
10.3 中国和印度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发展及成长222
10.4 中国和印度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的技术转移和自主创新225
10.5 国家创新系统与技术的获取、适应和发展229
10.6 结论232
第三部分 成为全球创新领跑者237
第11章 国际化、逆向学习和企业能力提升:基于华为与中兴的案例研究237
11.1 引言237
11.2 国际化和知识来源:理论综述238
11.3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概述240
11.4 方法论245
11.5 案例信息249
11.6 逆向学习254
11.7 结论264
第12章 国际合作与中国的转型:从模仿到创新267
12.1 引言267
12.2 国际合作和根本性创新:文献综述268
12.3 中国的创新:概述270
12.4 协同创新与中国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型:实证证据271
12.5 结论275
第13章 创新效率与创新的跨国差距276
13.1 引言276
13.2 国家创新绩效的决定因素279
13.3 创新活动的跨国差异:典型事实283
13.4 估算专利边界和专利效率:模型、数据和方法286
13.5 结果290
13.6 标杆中国与世界创新前沿295
13.7 结论298
附录13-1样本国家的主要变量平均值300
附录13-2a样本国家的专利效率301
附录13-2b样本国家的专利效率302
附录13-2c国家之间创新排名的比较303
第14章 能力、激励、制度以及国家创新绩效304
14.1 前言304
14.2 国家创新绩效的决定因素:理论框架分析305
14.3 提升中国的创新绩效:政策选择310
14.4 21世纪的创新政策发展空间318
14.5 结论320
第15章 结论:开放式国家创新系统和中国的创新之路322
参考文献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