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疗与社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疗与社会](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463596.jpg)
- 张苙云著 著
- 出版社: 巨流图书公司
- ISBN:957732184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疗与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三版序1
序3
第一篇 导论3
第一章 医疗社会学的回顾与发展3
一、医疗社会学在美国:从医疗到健康与疾病6
二、医疗社会学在西德:医学保护伞下的发展13
三、医疗社会学在英国:社会政策的批判者15
四、医疗社会学在日本:医学与社会学17
五、相关的期刊与资料档19
六、本书章节的安排21
第二篇生病与医疗消费27
第二章 健康与医疗的社会文化面27
一、健康定义的医疗化27
(一)医疗化的意义28
(二)医疗化现象的出现29
(三)医疗化现象的再思考30
(四)医疗的社会建构本质31
二、健康的三度空间说32
三、疾病的相对观37
(一)疾病的社会观39
1.性别与年龄42
2.社会经济地位44
3.婚姻状况45
4.城乡差距46
5.心理疾病46
(二)疾病的文化观49
1.疼痛的研究50
2.传统的中医医学观52
3.民俗的医疗观53
4.原住民的医疗观55
第三章 性别与健康57
一、变迁社会中的妇女58
二、从妇女人权到妇女健康61
(一)妇女健康问题的社会文化根源62
(二)医学教科书中的女性64
(三)妇女健康的自然观与宿命论67
三、生育的政治经济面68
(一)节育与家庭计划69
(二)人工流产与优生保健70
(三)节节升高的剖腹产率71
四、性别、身体与健康73
(一)乳房切除术75
(二)子宫切除术75
五、家庭、工作与健康78
第四章 生病行为81
一、生病角色82
(一)帕深斯「生病角色」概念的原型83
1.对「病人」这个身分毋需负任何责任83
2.病人日常事务、工作和义务的免除83
3.生病是令人不愉快的83
4.寻求适当的协助84
(二)经验上的证据如何?84
1.因人而异的生病角色84
2.因疾病性质和严重程度而异的生病角色85
3.因疾病观念而异的生病角色85
4.生病角色的正当化86
二、求医和求助87
(一)国人求医行为的特色88
1.复向求助89
2.西医为主流90
3.阶段性处理原则91
4.医疗与补身93
5.非专业人员转介93
(二)求诊的风险模型96
(三)推理行为的解释模式97
1.归因说97
2.社会互动说98
3.传统文化说99
4.结构条件说100
(四)台湾地区居民的就医流向101
1.是不是还要跑到很远的地方看病?102
2.小病是不是还到大医院看?105
三、遵医嘱行为107
(一)影响遵医嘱行为的因素108
1.医师与病人的关系108
2.疾病讯息的掌握109
3.病人的健康信念110
4.处方的特性110
5.人际支持111
第五章 生病经验113
一、生病的主观经历115
(一)以疼痛的经验为例116
(二)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118
(三)选择性的警觉119
1.不以为意的不正常状况120
2.亟需处理的不正常状况122
二、求医:释惑的需求124
(一)困扰没解决、问题根源不清楚125
(二)治疗过程的无知128
(三)医疗决策过程的缺席者130
三、病人童稚化的假说131
四、医疗范型和俗民社会的隔阂132
第六章 家庭与健康135
一、变迁中的台湾家庭136
二、家庭为医疗决策的基本单位138
(一)生病:生活方式的改变139
(二)家人生病:个人与家庭关系的重新定位140
(三)家庭因应之道141
(四)家庭与问题家庭142
三、照顾责任的分担:家庭和医疗机构之间143
四、陪病照顾:一人生病,全家住院145
(一)主要照顾者的人口特徵148
(二)和病患的关系149
(三)护佐行业的兴起149
五、居家照顾150
(一)居家的主要照顾者的日常生活151
1.准备食物151
2.如洗澡、更衣、大小便的处理、协助吃药等贴身的照顾152
3.对病人的问、看、扶152
4.病人的脾气和情绪152
(二)居家的主要照顾者的人口特徵153
(三)和病患的关系154
六、病人与家属之间的紧张关系154
1.资讯的取得156
2.替手和喘息的空间156
3.情绪的支持156
第三篇 医疗专业的建构与再制161
第七章 医疗专业地位的取得:历史的回顾161
一、医学:一个传统典型的专业162
二、何谓专业?何谓专业化?164
三、专业规范的建立:西方医学与本土医学范型之间的竞争166
(一)雪泥鸿爪166
(二)教会扎根167
(三)日据耕耘169
(四)光复后记170
四、在台西医专业地位的制度基础171
(一)卫生法规的设计171
1.卫生行政171
2.医疗专业法规172
3.日本政府的卫生政策172
(二)教育训练174
(三)资格的认定176
1.医师176
2.限地医177
3.齿科医师179
4.看护妇、助产妇或产婆180
(四)业务内容的范定180
五、专业控制:中西医之此消彼长181
六、医疗人员与医疗场所的连合185
第八章 医疗:职业与专业187
一、医学训练:不明朗状态的训练188
二、医疗团队的权力结构:权力的转变191
(一)医疗行业普罗化的争议:自雇者到受雇者193
(二)医疗同行之间的位阶变化195
1.助产士的没落196
2.医药分业198
三、医师的出身背景:谁进了医学院?199
(一)台湾早期的医师199
(二)现代医师的出身背景202
四、医疗专业人力的数量与分布204
(一)医师207
(二)护理人员207
(三)药师207
(四)中医师208
五、医学专业学会209
第四篇 医疗照护的社会组织215
第九章 医病互动215
一、医病关系的定位217
(一)医疗服务工作者角色的定位217
(二)医疗谘询照顾的特质218
1.主观性219
2.私密性219
3.分殊性220
二、医病活动的沟通220
(一)专业语言的阐释:医疗的声音和日常生活世界的声音223
(二)情境的掌握223
三、医病关系的分析模型224
(一)传统中对医病关系的讨论:人际关系模型224
1.普同性的225
2.特殊功能性的225
3.情感的中立与不偏待225
4.集体取向的225
(二)理想的医病互动模式227
1.主动一被动模式227
2.指导一合作模式227
3.共同参与模式228
四、台湾地区医病关系的特色229
(一)社会控制的延伸231
(二)托付式的顺从231
(三)随时准备翻脸的尊敬233
(四)隐形病人234
第十章 医疗机构的组织行为237
一、医院:双轨权威体制的科层组织238
(一)双轨制的组织设计:医院是科层组织239
1.树立规则制度的权威性239
2.权威层级体制的设立240
3.用人唯才的原则240
4.专职(full-time)观念的建立240
5.文件档案制度化240
(二)双轨制组织设计:医院是专业组织241
(三)组织中专业人员的工作自主244
(四)专业科层组织的困境247
二、医疗照顾的进行249
(一)陌生人照顾陌生人的场所250
(二)器械式的作业方式252
(三)组织形式要求的满足253
(四)由科层组织所形构的神话254
三、专业、年资、和性别交错的人际关系结构255
四、医院情境中医病关系的思考257
第五篇 台湾的医疗照护产业261
第十一章 医疗照顾产业261
一、台湾医疗照顾产业的过去262
二、医疗照顾专业机构的定义264
1.医院264
2.诊所264
3.其他医疗机构265
三、医疗照顾产业的成长与变化265
(一)医疗机构的结构变化265
(二)公立部门和私立部门266
(三)医院类属的消长268
(四)诊所269
四、区域间医疗机构病患容量的差异270
五、医院产业的近期变迁275
(一)医疗服务组织之间的竞争275
1.医疗保险市场上的竞争275
2.病人市场上的竞争276
3.服务功能上的竞争277
(二)医院之间的合纵连横277
第十二章 健康权与医疗资源的分布285
一、医疗人力的供给与需求286
二、医事人力的空间分布和长期趋势288
(一)年增加率:病床加速增加,其他资源的增加速度则趋缓290
(二)离散指数:区域间差异以医师类最大,私立病床和诊所最小292
(三)首要化程度的先降后升293
三、影响医疗资源分布的机制296
(一)医疗人员的就业偏好297
(二)市场机制与都市化发展300
(三)医疗专业条件的作用301
(四)教学医院分布和医事人力的交互作用301
(五)国家医疗政策的作用303
(六)保险支付制度的作用304
第六篇 健康与医疗活动的制度性基础309
第十三章 健康权的落实:国家与医疗政策309
一、国家介入和卫生保民之责310
(一)教会医院时期(1865-1894年)312
(二)日本据台时期(1895-1945年)313
(三)萧规曹随时期(1945-1976年)313
(四)国家强力主导时期(1976-迄今)314
二、台湾的卫生制度和政策316
(一)卫生行政体系316
(二)卫生法规体系320
(三)医疗机构的管理321
(四)医疗业务之管理324
(五)医疗网的规划325
(六)全民健康保险326
三、医事人才的培育329
(一)医事人员给证制度331
(二)专科医师制度331
四、医疗政策的政治经济面332
参考文献337
名词索引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