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浪儿童调查及救助机制探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流浪儿童调查及救助机制探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451979.jpg)
- 赵维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0978849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流浪儿童调查及救助机制探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流浪儿童现象1
第一节 流浪儿童含义和概貌1
第二节 流浪生活中儿童的生活和行为4
第三节 流浪儿童的生活景况9
第四节 流浪儿童的成因12
第五节 流浪儿童具备社会群体形式15
第六节 流浪儿童文化程度和年龄段状况16
第七节 流浪儿童父母职业状况17
第八节 流浪儿童自述流浪时间状况18
第九节 进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两次及以上儿童的情况18
第二章 流浪儿童特征和属性21
第一节 流浪生活不具备儿童的人性发展条件21
第二节 流浪生活中儿童群体特征23
第三节 流浪儿童现象具有非社会性成长性质29
第四节 若干流浪儿童个人特征和归属32
第三章 流浪儿童受伤害状况和分析59
第一节 流浪儿童自述受到伤害的样本实录和状况统计59
第二节 对流浪生活中“伤害”的分析63
第四章 “愿意回家”和“不愿意回家”两种状况的对比和分析67
第一节 “愿意回家”流浪儿童的状况和分析67
第二节 “不愿意回家”流浪儿童的状况和分析71
第三节 “愿意流浪生活”态度的分析78
第四节 “愿意回家”儿童与“不愿意回家”儿童的对比和分析80
第五章 离家出走原因86
第一节 流浪儿童自述的直接性离家出走原因86
第二节 结伙结伴离家出走原因87
第三节 从自述离家出走原因,到陷入流浪生活的人数比例88
第四节 由直接性离家出走原因产生的流浪生活状态和行为89
第五节 离家出走的性质90
第六节 离家出走原因归类方法93
第六章 离家出走的家庭原因与分析96
第一节 家庭感情的离心力原因与分析96
第二节 家长的子女价值观原因与分析97
第三节 家长专制原因与分析99
第四节 家庭教育原因与分析102
第五节 家庭暴力原因和分析106
第六节 离婚家庭原因的认识和分析108
第七节 家庭“贫困”原因和分析110
第八节 亲情纽带遭到破坏原因和分析112
第七章 离家出走归因分析115
第一节 离家出走是社会原因116
第二节 离家出走具体行为原因和分析119
第三节 儿童的发展状况原因和分析122
第四节 社会心理原因和分析126
第五节 个性原因和分析133
第六节 “先有倾向”原因和分析136
第八章 离家出走儿童陷入流浪生活的原因138
第一节 儿童离家出走后可能遭遇的情景138
第二节 儿童离家出走后陷入流浪生活的原因139
第三节 离家出走就意味着进入形态化的流浪生活140
第四节 陷入流浪生活的初始140
第九章 流浪生活与儿童发展关系的解析142
第一节 流浪生活中儿童的性质与特征142
第二节 流浪生活与流浪儿童146
第十章 流浪儿童行为状况和分析153
第一节 被调查者亲自送回家流浪儿童系列行为汇集153
第二节 流浪儿童行为的性质153
第三节 流浪儿童与流浪行为之间的关系和自护162
第四节 流浪儿童社会隔阂性行为表现164
第五节 流浪儿童独有的行为特征165
第十一章 流浪儿童“团伙”探讨169
第一节 流浪儿童团伙含义和状况169
第二节 参入流浪儿童团伙的阶段173
第三节 参入流浪儿童团伙的手段173
第四节 流浪儿童自组织团伙180
第五节 反人性和反社会性的团伙性歇斯底里状况181
第六节 流浪儿童团伙“老大”的性质183
第七节 “老大”对团伙的控制方式184
第十二章 多次离家出走即多次流浪生活现象分析187
第一节 状况统计187
第二节 有些流浪儿童已完全不适应在家庭中生活188
第三节 已经形成流浪癖189
第四节 流浪生活精神满足法190
第五节 最容易形成再次流浪生活的几种状况191
第六节 回归家庭后还总是认为“在外生活”比“在家好”的原因和分析193
第十三章 流浪文化196
第一节 流浪文化与流浪生活、流浪儿童196
第二节 流浪文化的结构性不良作用199
第三节 流浪文化依赖的基础201
第四节 流浪文化对流浪儿童的控制方式202
第五节 流浪文化在流浪儿童中的不当认识的分析203
第六节 流浪文化在流浪儿童中的两个主要特征和表现207
第十四章 流浪儿童中流浪文化现象213
第一节 用极力寻找辩解性理由的方式作为助长不良行为的机制214
第二节 “无关心”与“有关心”表现的倾向性不同215
第三节 紧张性角色人格表现215
第四节 不具备创造性和升华性217
第五节 成长本性中那种儿童个性与主体状况消亡了217
第十五章 流浪儿童心理与意识内容和分析219
第一节 流浪儿童心理意识上的特点220
第二节 对调查中流浪儿童表现的意识观念及社会心理的认识和分析223
第十六章 流浪行为“习性”亦即“习惯”问题238
第一节 流浪生活“习惯”的定义238
第二节 儿童流浪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241
第三节 流浪生活习惯的特点244
第四节 家庭、家长和社会工作者在流浪生活习惯面前容易出现的消极态度245
第十七章 流浪儿童“谎言”现象248
第一节 流浪儿童“谎言”的存在状况和分析248
第二节 说谎的原因252
第三节 谎言的机制和作用253
第十八章 将来流浪儿童现象的变化和预测256
第一节 多种家庭纽带丧失257
第二节 社区和家庭不能满足儿童多向性需要257
第三节 家庭内多种地位和角色缺陷严重259
第四节 儿童不良行为260
第五节 其他社会关系261
第十九章 流浪儿童使用儿童权利提出的发展要求263
第一节 流浪儿童回答儿童权利对自身的意义263
第二节 要求全社会做到真实性和科学化尊重儿童的主体性264
第三节 要求围绕儿童权利进行的社会事业268
第四节 流浪儿童认知回归主流社会的环境和条件270
第五节 流浪儿童从其权利范畴要求的救助保护工作方式275
第二十章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学研究278
第一节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学的框架278
第二节 救助保护内容和方法的确定280
第三节 救助保护工作内容281
第四节 救助保护方法283
第五节 救助保护工作对象和方法的区别284
第二十一章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社会事业287
第一节 救助保护事业与儿童发展288
第二节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活动的理论含义290
第三节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社会事业理论模式294
第四节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社会事业体制模式299
第二十二章 回归主流社会302
第一节 “回归主流社会”概述302
第二节 用“社会性”含义导引“回归主流社会”活动303
第三节 回归主流社会原理探析305
第四节 回归主流社会机制要论306
第五节 回归主流社会方法307
第二十三章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设置311
第一节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设置的建设311
第二节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设置的活动目标314
第三节 救助保护机构设置的本然性方法315
第二十四章 建立救助保护学校320
第一节 设想的缘由320
第二节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特性要求建立救助保护学校322
第三节 救助保护学校的意义325
第四节 救助保护学校应对的流浪儿童主要特征326
第五节 救助保护学校活动329
第六节 激励方法335
第七节 群体疗法335
第二十五章 回归家庭337
第一节 增添国家监护人职能和责任337
第二节 流浪儿童回归家庭的意向338
第三节 回归家庭后儿童使用的方法339
第四节 对待回归家庭孩子的态度和保护方式339
第五节 学校和社区的支持方式340
第二十六章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社会工作者341
第一节 救助保护工作者的质性341
第二节 吸引儿童的工作者形态342
第三节 工作素养343
第四节 厚重型的教育方法346
第五节 救助保护工作者的若干困难348
第二十七章 适性教育349
第一节 流浪儿童教育方法的论述350
第二节 救助保护教育的内义——价值给予工程353
第三节 “为他人着想”教育之中的“社会性”内涵354
第四节 大理论教育方法的无效之处355
第五节 社会性价值和标准要永远立于教育内容的核心地位356
第六节 正确使用二分法对比教育358
第七节 劝导教育方法的分析359
第八节 惩罚方法问题361
第九节 流浪儿童对施与教育者的要求362
第二十八章 救助保护工作应注意的难点365
第一节 难点之一:流浪意识具有独立性366
第二节 难点之二:流浪儿童认为流浪生活就是“自由”369
第三节 难点之三:流浪文化的本能性刺激371
第四节 难点之四:流浪生活顽劣习性371
第五节 难点之五:流浪儿童将流浪生活方式看成是一种价值而不是生活372
第六节 难点之六:家庭贫困成为再次流浪的真正原因373
第二十九章 23名典型的流浪儿童实例与分析374
实例1亲情俱丧 飘零流浪但不屈服于恶势力被刀砍剁指——向航驰374
实例2被同村干部亲戚骗卖 凄惨做童工——张连洁378
实例3玩乐于流浪生活——胡漠381
实例4天天受亲父折磨 被摧残得惨不忍睹——关天培382
实例5悲情于母亲经常性毒打 从不敢回家到不愿回家——范立华389
实例6得不到关怀的留守儿童经常跑出来流浪——鞠六征398
实例7“家”漂泊 自己就浮荡在流浪生活中——赖行中401
实例8无父无母无亲情 被奶奶卖做小长工——李来旺404
实例9轻微弱智得不到尊重多次愤怒离家——尤畅达406
实例10从惯于拽金项链到偷窃手机的能手——林度加410
实例11当老大勇于帮人打架 靠他人生活——林丰419
实例12貌似弱智实则流浪生活高手——乔天楚423
实例13流浪经验丰富 谙熟黑道方式——苟默任433
实例14离家在外自认为工作不难挺自由自在——景小辉438
实例15从新疆被骗到外地偷窃 被作为发财工具——阿德江440
实例16抛却优越学习工作条件 偷窃技能虽高超但被老大控制转而想当老大的维吾尔族少年——阿艾力443
实例17幼儿时期从新疆喀什市被骗到外地盗窃的儿童——可赛斯446
实例18已经成人化的流浪青少年——马安表448
实例19处处拒绝我们的少年——佚名449
实例20父母离异缺憾 伤害自尊而离家出走的儿童——李梁450
实例21流浪儿童同伙的小老大——哈留修455
实例22从离家出走想学艺反而成为偷窃自行车的人——金限461
实例23惯窃习气严重者——米厦465